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4
1
作者 姚妙星 胡旻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84-286,共3页
随着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并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中得到应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可... 随着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并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中得到应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可早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病人恢复快,腹部伤口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妇科腔镜 广泛子宫切除 期护理 盆腔 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早下床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2
2
作者 曾威 徐文生 +3 位作者 徐红 况燕 蒙玉刚 陈军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41例,宫颈癌根治术...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41例,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两组术后辅以放疗或放化疗。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复发率、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为70.0%。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为38.6%;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和6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9.3vs40.0%)、术中出血量(325.0±58.0mlvs315.0±50.1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1%vs5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多因素分析则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辅以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主动脉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 转移 淋巴结切除 宫颈癌根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迪 殷红专(综述) 苏琪(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1-205,共5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ALNM)是结直肠癌不常见的转移模式。由于其发病率相比肝转移和肺转移低,相关的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结直肠...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ALNM)是结直肠癌不常见的转移模式。由于其发病率相比肝转移和肺转移低,相关的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结直肠癌PALNM的诊断及治疗尚存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ra-aor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ALND)术可以为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提供病理依据,也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虽然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或)肺转移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对于结直肠癌合并PALNM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仍未明确。是否进行PALND,需要权衡其安全性、有效性、复发率与其所带来的生存获益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就有关结直肠癌PALNM的研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利君 王武亮 +2 位作者 袁博 毛丽丽 徐臻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22.1%)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2例(17.6%)发生盆腔淋...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22.1%)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2例(17.6%)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10.3%)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5.9%)患者同时出现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3例(4.4%)为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不符合率为22.1%。术后随访6~57个月,平均26个月,获访率100%,1例复发,1例复发并死亡。结论: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不仅对进行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能提供预后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主动脉 淋巴结切除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相关争议 被引量:5
5
作者 易跃雄 张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宫颈癌的转移以淋巴转移常见,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明显影响预后。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评估的金标准,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综合分析近年关于腹主... 宫颈癌的转移以淋巴转移常见,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明显影响预后。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评估的金标准,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综合分析近年关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相关文献,发现其仍存不同方面的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镜 主动脉淋巴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纪实 周留林 +4 位作者 周秋霞 印慧琴 王君 邵莉萍 韩克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子宫内膜癌患者89例,其中,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50例(腹腔镜组),传统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子宫内膜癌患者89例,其中,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50例(腹腔镜组),传统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3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后,统计分析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在切除的淋巴结数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但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中腔静脉损伤、术后尿潴留、淋巴囊肿、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腹组切口裂开4例,腹腔镜组无切口裂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现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共8例,除术前1例患者发现脐部癌转移诊断为ⅣB期和1例患者磁共振成像提示盆腔淋巴结肿大癌转移诊断ⅢC1期与术后病理诊断相同外,其余6例分期均较术前升高。两组术后随访:开腹组复发2例,其中1例死亡;腹腔镜组复发1例后死亡,均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准确分期、制定精确术后诊治方案,改善预后方面作用是肯定的,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主动脉淋巴结切除 腔镜 传统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武雅琴 韩晶晶 +2 位作者 朱必清 黄健 陆谔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5-1279,1291,共6页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病理学证实经PET-CT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癌PALN转移接受放疗的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加速器跳数(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结果:IMRT和VMAT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CI和HI上,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OAR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两侧肾脏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直肠V40、直肠V50、小肠V40和膀胱V40的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859.92±248.47)低于IMRT计划(1 649.50±167.44,t=11.836,P<0.001)。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304.30±41.98)s]明显短于IMRT计划[(435.90±37.52)s,t=12.750,P<0.001]。结论: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采取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OAR的剂量保护,而VMAT计划在靶区CI和HI上优于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OAR剂量的优势,MU明显降低,照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放疗的耐受性,提升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苗勒上皮异位高级别浆液性癌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袁琳 姜旖 +2 位作者 罗成燕 周树林 程文俊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9-560,共2页
1 病例报告患者,61岁,因发现上腹部低回声占位1年,上腹部恶性肿瘤1月于2019年8月20日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治疗。1年前患者因乳房疼痛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示上腹部胰头旁见31 mm×21 mm低回声占位,肿瘤糖类抗原125... 1 病例报告患者,61岁,因发现上腹部低回声占位1年,上腹部恶性肿瘤1月于2019年8月20日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治疗。1年前患者因乳房疼痛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示上腹部胰头旁见31 mm×21 mm低回声占位,肿瘤糖类抗原125(CA_(125))412.3 U/ml, 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症状,故未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25 部超声检查 乳房疼痛 主动脉淋巴结 低回声 病例报告 泻症状 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于鹏程 徐志远 +2 位作者 王以 胡灿 程向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903-907,共5页
手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之一,标准的术中淋巴结清扫尤为重要。关于胃癌患者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ra-aor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AND)仍存在争议。预防性PAND的意义被否定,但治疗性PAND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去证... 手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之一,标准的术中淋巴结清扫尤为重要。关于胃癌患者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ra-aor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AND)仍存在争议。预防性PAND的意义被否定,但治疗性PAND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去证实。术前化疗联合规范的手术治疗可能是未来进展期胃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治疗模式。本文就胃癌行PAND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淋巴结清扫 新辅助化疗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手术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启华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1-264,共4页
在国内ⅠB2期、ⅡA2期称之为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ⅡB~ⅣA期称为晚期宫颈癌。对于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可指导是否行延伸野放疗。目前评估手段有影像学评估及手术评估。因影像学不能准确评估腹主动... 在国内ⅠB2期、ⅡA2期称之为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ⅡB~ⅣA期称为晚期宫颈癌。对于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可指导是否行延伸野放疗。目前评估手段有影像学评估及手术评估。因影像学不能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是否行延伸野放疗不能做到精确指导,故建议在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对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可行手术评估,以准确指导是否加用延伸野放疗,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手术途径及手术方式以腹腔镜下腹膜后入路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或切除术为宜,淋巴结切除上界以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 主动脉淋巴结切除 延伸野放疗 影像学评估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萍 白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7-600,共4页
子宫颈癌在女性恶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发生率居于首位,其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 PALN)转移与宫颈癌的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宫颈癌的淋巴转移途经多为宫颈旁、宫旁转移到闭孔、髂内外,再转移到髂总、骶前,最终汇集于... 子宫颈癌在女性恶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发生率居于首位,其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 PALN)转移与宫颈癌的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宫颈癌的淋巴转移途经多为宫颈旁、宫旁转移到闭孔、髂内外,再转移到髂总、骶前,最终汇集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或)转移至锁骨上或腹股沟深淋巴结的阶梯式转移,但也存在不经过盆腔淋巴结的跳跃式转移。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治疗前SCC值等被认为是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术前评价淋巴结是否转移大多通过影像学诊断,CT通过显示淋巴结在横断面上的最大直径以及淋巴结内部密度改变来评价淋巴结是否转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但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低于PET。肿大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以手术切除,特别是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由于其创伤小、对术后放疗影响小等优点逐渐发展起来,既能诊断,同时也有重要的治疗价值。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宫颈癌治疗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之一,但被认为更多是局部病变,对复发淋巴结区域采取积极治疗仍可明显改善生存率。但初治时即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患者往往同时有远处转移或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远处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主动脉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8例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丛 孙茜 +7 位作者 陈晶 李雄 袁永群 艾继辉 罗丹枫 朱涛 李科珍 胡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广泛子宫全切及系统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的ⅠB1~Ⅱ... 目的分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广泛子宫全切及系统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的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218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的高危因素。结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59%(10/21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化程度(P=0.029)和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在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0例盆腔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盆腔淋巴结单/双侧转移(P=0.001)和淋巴结阳性个数(P=0.008)均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P<0.01)和盆腔淋巴结双侧转移(P=0.045)是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盆腔淋巴结阳性,尤其是双侧均阳性的宫颈癌患者建议完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手术,或放疗制定放射野时须充分考虑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如术中探查见盆腔淋巴结增大,必要时需行淋巴结快速病检以明确有无转移,从而协助判断是否需扩大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主动脉淋巴结 转移 高危因素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内食管牵引挑离法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国义 张奕 +3 位作者 戴益智 黄荣智 沈荣强 李贵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内食管牵引挑离法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180例资料,2015年10月以后90例采用胸腔内食管牵引挑离法进行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胸腔内食管牵引挑离法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180例资料,2015年10月以后90例采用胸腔内食管牵引挑离法进行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改良组),2015年9月前90例采用传统方法(传统组)。比较2组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时间短[(12.2±6.2)min vs.(18.2±7.4)min,t=-5.896,P=0.000],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多[(3.7±1.2)枚vs.(2.3±0.9)枚,t=8.854,P=0.000]。2组术后肺部感染、声音嘶哑、吻合口漏、乳糜胸、心律失常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食管牵引挑离法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安全、可行,有利于神经暴露,提高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数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食管切除 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费慧 姚书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70-372,共3页
关键词 膜后淋巴结切除 腔镜技 膜后淋巴结转移 主动脉淋巴结 腔镜手 预后因素 膜外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静静 姚丽军 +1 位作者 张洁清 李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行系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行系统淋巴结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91例,分析其术中术后情况、腹主动脉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行系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行系统淋巴结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91例,分析其术中术后情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91例患者中2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1.9%,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20例(22.0%),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3例(25.3%)。发生术中并发症6例(6.6%),术后并发症8例(8.8%)。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子宫内膜样癌、低分化(G3)、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累积生存率(36.9%)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累积生存率(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淋巴结切除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非常重要,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盆腔淋巴结切除 主动脉淋巴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江泽 李英 +2 位作者 易长虹 王光亚 谢孝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5 例晚期癌症患者,67 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包绕神经、血管,均有顽固性上腹痛,经CT导引穿入隔脚前及后腹膜肿大淋巴结内行两侧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5 例晚期癌症患者,67 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包绕神经、血管,均有顽固性上腹痛,经CT导引穿入隔脚前及后腹膜肿大淋巴结内行两侧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结果 经 4 个月随访观察,在 2 周、1 个月、2 个月、3 个月、4 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09%、97.05%、93.81%、90.42%。在止痛效果显著者,可观察到无水乙醇扩散较完全,能从两侧包绕腹主动脉,肿大的淋巴结有明显坏死。本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顽固性癌性疼痛 腔神经丛阻滞 治疗 晚期癌症患者 顽固性上 止痛效果 无水乙醇 CT导引 淋巴结 肿大淋巴结 严重并发症 随访观察 总有效率 主动脉 推广应用 两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亮 陈刚 +2 位作者 肖朴 唐继鸣 贲晓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58-759,共2页
目的 :探讨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分析采用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 10 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根治性切除 10 0例 ,姑息性切除 5例 ,剖胸探查 2例 ,切除率98 1% ,术后并发症 2 7例 ,发生率... 目的 :探讨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分析采用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 10 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根治性切除 10 0例 ,姑息性切除 5例 ,剖胸探查 2例 ,切除率98 1% ,术后并发症 2 7例 ,发生率 2 5 7% ,围手术期死亡 1例 ,死亡率 0 95 % ,淋巴结转移 70例 ,转移率 66 6%。结论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 ,食管切除长度足够 ,淋巴结清扫易于进行 ,术后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治疗 左颈右胸正中三切口食管切除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与预后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海静 张国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29-731,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预后因素 淋巴转移 膜后淋巴结转移 主动脉淋巴结 分期 附件切除 全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血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进 林仲秋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5-647,共3页
在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初始治疗中,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和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如何在这些大手术中做好血管损伤的防治与处理,成为妇科肿瘤医生面对的难题。首先,这一... 在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初始治疗中,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和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如何在这些大手术中做好血管损伤的防治与处理,成为妇科肿瘤医生面对的难题。首先,这一类的手术必须由经过严格培训合格后的妇科肿瘤医生完成。如果由非妇科肿瘤专业的外科医生完成手术,这些患者接受的手术可能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血管损伤 妇科肿瘤 肿瘤细胞减灭 髂总淋巴结 时间 髂总静脉 外科医生 髂外静脉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再发阴道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肖彤 刘晨 +1 位作者 李锐锐 王永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7-571,共5页
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主要与局部治疗不彻底或首次治疗时已发生治疗范围外的亚临床转移癌,具有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如病理分级高、肌层浸润深度深、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冲洗液中有癌细胞等有关[1].复发部位以局部复发最为常见... 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主要与局部治疗不彻底或首次治疗时已发生治疗范围外的亚临床转移癌,具有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如病理分级高、肌层浸润深度深、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冲洗液中有癌细胞等有关[1].复发部位以局部复发最为常见,其中62%-73%局限在阴道[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多形性肉瘤 文献分析 后再发 阴道 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未分化 局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