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前后脑脊液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4 位作者 许奕 周晓平 洪波 赵文元 辛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血管痉挛 内皮素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翟卫东 钟建卫 +3 位作者 王涛 袁俊 孙永峰 尚传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临床分析 颅内感染 引流治疗 严重感染 颅脑术后 治疗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池持续引流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3
3
作者 文唐敏 苏俊 +6 位作者 谭嘉禾 辛元君 车旭东 梁译丹 邓杰文 杨小林 何朝晖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目的 分析腰池引流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后急性脑积水(acute hydrocephalus, AHC)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动脉瘤性蛛网... 目的 分析腰池引流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后急性脑积水(acute hydrocephalus, AHC)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AHC的患者82例。以出院半年后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为预后结局,对人口学因素、入院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严重程度、既往史、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WFNS、Hunt-Hess、mFisher、腰池引流时间、分流依赖、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量可影响患者预后,进一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评分WFNS(OR:3.25,95%CI:1.11~9.48)、mFisher高分级(OR:3.66, 95%CI:1.08~12.35)、发生分流依赖(OR:15.56,95%CI:1.22~198.57)与脑血管痉挛(OR:22.24,95%CI:3.08~160.68)是影响mRS的独立危险因素,腰池引流量(OR:0.57, 95%CI:0.40~0.82)是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面积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AUC:0.898(95%CI:0.935~0.861)];通过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很好的区分能力[C-index:0.950(95%CI:0.904~0.996);校正C-index:0.934]。结论 增加腰池引流量是aSAH术后发生AHC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并可以改善SAH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脑积水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关研究的背侧入路腰交感神经解剖新模型
4
作者 顾英花 刘昕 +3 位作者 李艳 刘文勋 马维义 叶青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8,共9页
目的 通过背侧入路建立损伤较小且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关研究的交感神经解剖和监测新模型。方法 利用SD大鼠建立传统腹侧入路模型以及背侧入路新模型,观察两种模型成模时间。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观察血压(blood pressure, BP... 目的 通过背侧入路建立损伤较小且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关研究的交感神经解剖和监测新模型。方法 利用SD大鼠建立传统腹侧入路模型以及背侧入路新模型,观察两种模型成模时间。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观察血压(blood pressure, BP)、心率(heart rate, HR)、腰交感神经变化百分比(percentage change in lumbar sympathetic nerve electrical activity, LSNA chang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含量评估新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1)建立新模型:与传统腹侧入路(VA)组的模型方法相比,背侧入路(DA)组解剖新模型成模时间更短(P<0.0001)。(2)评估新模型:与盐水(NS)组相比,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后5 min(T_(2))和10 min(T_(3))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降低(P<0.05);LSNA change%变化显著(P<0.05);注射布比卡因10 min(T_3)时NE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构建了适用于蛛网膜下腔相关研究的背侧入路腰交感神经解剖新模型;并成功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腰交感神经活动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模型 蛛网膜下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9
5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周晓平 洪波 赵文元 何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84-786,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方法 :对 88例颅内动脉瘤性 SAH患者 ,在超早期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术后 ,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 ,通过临床症状、经... 目的 :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方法 :对 88例颅内动脉瘤性 SAH患者 ,在超早期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术后 ,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 ,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及脑血管造影、ECT判断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1 1例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平均随访 1 1个月 ,恢复良好 1 0例 ,中度致残 1例。无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 :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可以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引流血管收缩物质 ,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及缓解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穿刺 蛛网膜下持续引流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S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池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辛涛 洪波 许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0-14,共5页
目的 研究腰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防治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引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皮枕大池 2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 ,设立引流组和对照组 ,引流组于第 2次注血后即开始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 目的 研究腰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防治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引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皮枕大池 2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 ,设立引流组和对照组 ,引流组于第 2次注血后即开始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 ,动态测定两组脑脊液中红细胞 (RBC)、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含量 ,脑血管造影确定脑血管痉挛程度 (%reductionofbasilararterydiamiter,%RBAD)。对两组CVS的影像学结果及脑脊液中RBC、ET 1和NO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AH后引流组CVS例数少 ,痉挛程度轻。引流组脑脊液中红细胞清除速率快 ,ET 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SAH后腰池持续引流通过清除蛛网膜下腔致痉挛物质 ,改变脑脊液中ET 1和NO的含量 ,可以预防和缓解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持续引流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晓华 陈杰 单国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t SAH)的疗效。方法 :对 3 8例 t SAH患者在止血、解痉、脱水等治疗基础上 ,应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 :本组 3 8例症状均得到缓解 ,无 1例死亡 ,无 1例发生脑梗塞、脑积... 目的 :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t SAH)的疗效。方法 :对 3 8例 t SAH患者在止血、解痉、脱水等治疗基础上 ,应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 :本组 3 8例症状均得到缓解 ,无 1例死亡 ,无 1例发生脑梗塞、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生活均能自理。结论 :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腰池外引流以治疗 t SAH患者 ,不良预后发生率低 ,且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脊髓液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腰池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夏小辉 周昌龙 +1 位作者 贺学农 张光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253-2254,共2页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造成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继发性损伤的元凶,也是造成外伤后长期头痛的重要因素。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止血、解痉及脱水等处理。为减少患者痛苦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我院...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造成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继发性损伤的元凶,也是造成外伤后长期头痛的重要因素。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止血、解痉及脱水等处理。为减少患者痛苦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部分tSAH病例进行了持续腰池外引流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旨在对照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1
9
作者 羊正祥 周志敏 +1 位作者 耿炯 陈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以Fisher分级II~IV级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无手术指征。出现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时,除外脑外伤再出血、脑积...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以Fisher分级II~IV级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无手术指征。出现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时,除外脑外伤再出血、脑积水、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MCA)>120cm/s确诊为脑血管痉挛。结果:每日引流量为300~400ml(335.5±21.5),引流管放置时间为7~10天,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4例,均在治疗后5天内缓解;痊愈26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出现脑梗死1例,无脑积水发生。结论:外伤性SAH后腰池持续引流通过清除蛛网膜下腔致痉挛物质,可以预防和缓解血管痉挛,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应注意防止引流不当造成的持续低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大池持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手术脑脊液漏行腰椎穿刺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莹 万宏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8-,共1页
探讨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行腰椎穿刺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 脑脊液漏 蛛网膜下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持续腰池引流前后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11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周晓平 辛涛 赵文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86-1387,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持续引流 内皮素 脑脊液 S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作者 陈焕雄 曹作为 +2 位作者 石小峰 李监松 林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并对治疗前后病情恢复进行观察。结果: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后患者较对照组头痛缓解快,无脑积水、脑梗塞等并发症发生,治疗时间缩短。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脊髓液 引流 大池 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欣 刘晓化 吕芙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34-1934,1938,共2页
关键词 大池持续引流 蛛网膜下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膨出 被引量:4
14
作者 党建安 郭林现 +2 位作者 王淑娟 李金星 范钦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65-165,共1页
目的 探讨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膨出的作用。 方法 采用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脑损伤术后脑膨出 32例 ,其中单侧开颅 30例 ,双侧开颅 2例 ,2 0例术后第 3天置管 ,12例术后第 5天置管。 结果 引流 ... 目的 探讨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膨出的作用。 方法 采用腰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脑损伤术后脑膨出 32例 ,其中单侧开颅 30例 ,双侧开颅 2例 ,2 0例术后第 3天置管 ,12例术后第 5天置管。 结果 引流 72h脑膨出 2 6例复位 ,4例缓解 ,无效 2例。 6个月后应用GOS评定 ,死亡 6例 (18 7% ) ;植物生存及重残 4例(12 5 % ) ;中残 ,生活自理 14例 (43 8% ) ;良好 8例 (2 5 % )。 结论 该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颅内压 ,缓解脑膨出 ,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 ,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外伤性脑膨出 蛛网膜下置管 持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池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作用的影像学观察
15
作者 辛涛 刘建民 +2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黄清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3-6,共4页
目的 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腰池持续引流对脑血管痉挛 (CVS)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影像学分析。方法 经皮枕大池 2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 ,将 30条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腰穿组、晚期腰穿组、早期引流组和晚期引... 目的 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腰池持续引流对脑血管痉挛 (CVS)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影像学分析。方法 经皮枕大池 2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 ,将 30条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腰穿组、晚期腰穿组、早期引流组和晚期引流组 ,早期腰穿组和晚期腰穿组分别于 2次注血后 2h和第 5天开始隔日行腰穿排放血性脑脊液 ,早期引流组和晚期引流组分别于 2次注血后 2h和第5天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脑血管造影确定CVS程度 (%reductionofbasilararterydiamit er,%RBAD)的变化发展。结果 ①与早期腰穿组和对照组相比 ,早期引流组CVS发生例数少 ,痉挛时程短 ,痉挛程度轻。②与晚期腰穿组和对照组相比 ,晚期引流组CVS程度轻 ,时程短。③与晚期引流组相比 ,早期引流组CVS例数少 ,痉挛程度轻。结论 SAH后实施腰池持续引流可以防治CVS ,早期引流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持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忠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颅内压监测下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早期(发病48 h以内)行颅内压监测下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45例,于发...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颅内压监测下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早期(发病48 h以内)行颅内压监测下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45例,于发病3天以上行颅内压监测下腰大池持续引流,通过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评定疗效。结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27.5%和1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8%和26.6%,两组急性脑积水分别为7.2%和11.1%,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颅内压监测下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有效地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脑积水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减少脑积水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邵军 陈高 +5 位作者 胡华 祝向东 许璟 王林 王真 胡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且在围手术期行腰大池引流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分... 目的:探讨影响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且在围手术期行腰大池引流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例患者(16.91%)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可能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相关:入院时Hunt-Hess分级(P<0.01)和Fisher分级(P<0.01);脑室内出血(P<0.01);破裂动脉瘤部位(P=0.001);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P=0.047)。结论: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差、Fisher分级高、出现脑室内出血、后循环破裂动脉瘤,或者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过多或过少,其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脑积水 脑脊髓液分流术 骶部 蛛网膜下出血 统计学(主题)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控制引流速度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闻林 林亮楠 +2 位作者 邹宇辉 陈宁 古林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腰大池置管匀速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最佳引流速度。方法62例SAH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予3种不同引流速度,对照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其它治疗相似。结果实验组脑脊液澄清... 目的研究腰大池置管匀速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最佳引流速度。方法62例SAH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予3种不同引流速度,对照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其它治疗相似。结果实验组脑脊液澄清时间(5.1±2.1)d、脑血管痉挛率(14%)及二次出血率(2.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发生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症及脑积水的概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控制引流速度在(10±1)ml/h,能有效的缩短置管时间,同时不增加血管痉挛、二次出血、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的概率。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治疗SAH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有效,引流速度控制为(10±1)ml/h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池置管引流 蛛网膜下出血 引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茂刚 左其龙 +2 位作者 陈蕾 黄清海 黄小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64-266,共3页
我院自2003年6月-2007年12月根据贾保祥微创穿刺方法,采用侧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对8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重症蛛网膜下出血 大池置管 侧脑室穿刺 疗效观察 引流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脑脊液引流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恩和 郝继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422-423,共2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发生率高达30%~70%[1],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性SAH的病理生理机制虽没有得到精确阐明,但国内外多数学者都认为,CVS明显地同蛛网膜下腔存有积血有关...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发生率高达30%~70%[1],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性SAH的病理生理机制虽没有得到精确阐明,但国内外多数学者都认为,CVS明显地同蛛网膜下腔存有积血有关.自1999年3月起,本组124例SAH患者经过病因治疗后,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术(lumbar drainage,LD),降低了CV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池引流 治疗 蛛网膜下出血 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