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岳寿伟 吴宗耀 +3 位作者 徐淑军 刘德山 王丹影 王永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制作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压迫模型。方法 :取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16只 ,将 4只做神经定位解剖 ,12只随机分成 3组 :10天组、30天组和 180天组 ,每组 4只。将长 12mm ,内径 1.5mm ,外径 2 .5mm的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兔椎间管内 ,... 目的 :制作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压迫模型。方法 :取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16只 ,将 4只做神经定位解剖 ,12只随机分成 3组 :10天组、30天组和 180天组 ,每组 4只。将长 12mm ,内径 1.5mm ,外径 2 .5mm的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兔椎间管内 ,压迫腰 6和腰 7左侧神经根 ,右侧为自身对照侧 ,硅胶管的截面积约为椎间管经关节突关节矢状面面积的 2 0 % ,约为椎间外孔面积的 5 0 %。结果 :10天组与 30天组比较 ,潜伏时明显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80天组虽然与对照侧比较潜伏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与 30天组比较已有明显改善。对照侧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除 1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外 ,30天组和 18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潜伏时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将硅胶管从兔的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使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受压 ,更接近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慢性压迫后的神经有自行恢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根慢性压迫模型 神经 电生理 可塑性 腿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在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路延钰 姜炳彤 +1 位作者 李晨语(综述) 陈月芹(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1-556,共6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导致的腰骶神经根压迫是腰腿疾患的主要病因之一,确定腰骶神经根受压水平及程度对于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导致的腰骶神经根压迫是腰腿疾患的主要病因之一,确定腰骶神经根受压水平及程度对于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诊断和评估的首选方法。磁共振各种成像技术可用于研究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结构和走行,弥散张量成像有助于显示神经根的微观结构,这些成像技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评估,对于预后康复情况也可较好地预测。文章主要从不同MRI技术在腰骶神经压迫症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腰骶神经根慢性压迫模型的建立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史国栋 贾连顺 +4 位作者 袁文 史建刚 谭俊铭 刘燕玲 刘小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制作犬腰骶神经根压迫的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神经根压迫造成的根性疼痛及麻木的治疗方法。方法:18只成年杂种犬,均为雄性,随机分成3组:7d组、14d组和28d组,每组6只。应用长5mm、直径3~4mm的硅胶管植入右侧L6、L7及S1神经根下面,... 目的:制作犬腰骶神经根压迫的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神经根压迫造成的根性疼痛及麻木的治疗方法。方法:18只成年杂种犬,均为雄性,随机分成3组:7d组、14d组和28d组,每组6只。应用长5mm、直径3~4mm的硅胶管植入右侧L6、L7及S1神经根下面,造成压迫模型,左侧作为自身对照侧。结果:通过对压迫神经根及神经根节大体观、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光学显微镜的动态观察,可见神经根压迫后其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少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如神经膜细胞胞质肿胀和细胞水肿、华勒变性、神经轴突脱髓鞘变等。结论:神经根超微结构的改变是神经根失功能的病理形态学基础,此模型更接近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为临床神经根性疼痛及麻木治疗的研究建立了可供参考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压迫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晶晶 梁德 +4 位作者 江晓兵 丁金勇 杨志东 姚珍松 张顺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8-51,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的优势和特点。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对照组则采用全椎板切除法,通过观察两组建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的优势和特点。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对照组则采用全椎板切除法,通过观察两组建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死亡率、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神经根组织病理改变及TNF-α及IL-1在细胞质中灰度值表达水平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建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状况、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神经根组织病理改变及TNF-α及IL-1在细胞质中灰度值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同时,实验组所需的切口小,脊柱后方软组织破坏少。结论采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可保证成功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并且这一改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出血量少,软组织破坏少,死亡率低等优点,这一改良方法更注重动物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切除法 改良 大鼠 神经压迫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大志 王坤正 +2 位作者 陈君长 镇万新 王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0-294,F00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由自身骨性增生造成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实验提供造模方法。方法:30只健康家猫,手术显露右侧C7、C8和L5、L6神经根及其椎间孔内口,用牙髓钻破坏椎间孔周围骨皮质后,将“V”形松质骨块沿骨壁嵌于神经根通... 目的:建立一种由自身骨性增生造成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实验提供造模方法。方法:30只健康家猫,手术显露右侧C7、C8和L5、L6神经根及其椎间孔内口,用牙髓钻破坏椎间孔周围骨皮质后,将“V”形松质骨块沿骨壁嵌于神经根通道的骨性管道内及侧隐窝后方,左侧做正常对照。在造模术前和术后第2、4、8、12、24周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每次随机选6只,4~5只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神经根通道的狭窄程度和神经根受压状态,6只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椎间孔截面积测量。结果:术后早期实验侧肢体出现行为异常;而后有不同程度肌萎缩;后期部分肢体远端出现溃疡。影像学检查随着嵌压时间延长,实验侧椎间孔骨痂增多,狭窄加重,神经根受压变形,椎间孔骨性截面积8周后明显减小,与对照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神经根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神经束膜、内膜的水肿,髓鞘肿胀;4周后发生节段性脱髓鞘;8周时神经轴突增粗、断裂,远端瓦勒氏变性;12周后变性神经结构崩解、吸收,形成空洞;24周时整个神经干纤维化。术后4周时实验侧MEP开始出现潜伏期延长;8周时伴有波形分化不清;12周波幅明显下降;24周MEP的引出困难,部分电位消失。结论:采用椎间孔内自体松质骨植入,造成神经根慢性嵌压性损伤模型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慢性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慢性压迫三叉神经根的方法建立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
6
作者 周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66-766,共1页
三凡神经痛(TN)是累及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感觉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 动物模型 慢性压迫 剧烈疼痛 反复发作 发病机制 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WDR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罗道枢 陈磊 +1 位作者 王玮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叉神经根的方法建立三叉神经痛(TN)动物模型,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诱发的放电活动。结果: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0.84±0.15 Hz和3.18±0.59 Hz;口面部感受野分别给予刷、压、夹机械刺激后,对照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分别为3.27±1.28 Hz、5.62±0.74 Hz和6.76±1.22 Hz,而TN组大鼠诱发放电频率则分别为7.85±1.57 Hz、10.04±0.72 Hz和12.04±1.77 Hz。结论: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和诱发放电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提示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可诱导Vc内WDR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慢性压迫损伤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广动力范围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腰神经根持续压迫时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原泉 王欢 王海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持续性受压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3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只。实验组行L7椎板切除术后以微血管夹钳夹右侧L7神经根制成神经根机械压迫动物模型 ,对照组仅...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持续性受压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3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只。实验组行L7椎板切除术后以微血管夹钳夹右侧L7神经根制成神经根机械压迫动物模型 ,对照组仅行L7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 3,7,14d切取L7脊髓节段 ,定量分析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内乙酰胆碱脂酶 (AChE)和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结果 :术后 3,7,14d脊髓前角运动细胞AChE活性以灰度值表示分别为 180 .88± 11.2 2、2 0 7.30± 9.12、2 15 .0 3± 7.92 ,ACP活性分别为 15 5 .31± 16 .2 4、133.0 8± 7.6 9、10 7.4 1± 7.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结论 :脊神经根持续受压可导致其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神经持续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CT、手术对比分析体感诱发电位在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东升 孙建民 +2 位作者 王健 毕竹梅 李宗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5期209-211,共3页
经CT、手术对比分析体感诱发电位在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周东升,孙建民,王健,毕竹梅,李宗起体感诱发电位(简称SEP)是通过刺激体表某一部位传入到脊髓和大脑经监视器所获得的图形。通过分析这些图形,可以了解神经根... 经CT、手术对比分析体感诱发电位在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周东升,孙建民,王健,毕竹梅,李宗起体感诱发电位(简称SEP)是通过刺激体表某一部位传入到脊髓和大脑经监视器所获得的图形。通过分析这些图形,可以了解神经根、脊髓和大脑的生理和病理状态。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电位 神经 CT 神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动物模型的不同制备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柏彤 张薇 +1 位作者 蒋一璐 蔡定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81,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以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发病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是研究...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以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发病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是研究NPP的经典模型。目前,制备CCI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固定且经典,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本文通过将CCI动物模型选择与制备方法的文献结合笔者的实际操作,探讨实验性CCI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制备方法,以期对研究CCI动物模型的制备与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动物模型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脉冲射频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及其镇痛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仁 冯智英 +2 位作者 李平 李红 李双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处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坐骨神经PRF镇痛机制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处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坐骨神经PRF镇痛机制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CCI假造模PRF假治疗组(SS组)、CCI假造模PRF治疗组(SP组)、CCI造模PRF假治疗组(CS组)和CCI造模PRF治疗组(CP组),每组10只。CCI造模成功后4d行PRF治疗,在坐骨神经结扎处行标准PRF (120s、42℃)。于CCI造模前1d (D0)及造模后1、3、5和7d (D1、D3、D5和D7)测定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疼痛行为学测试完成后(D7)取患侧L3~5脊髓背角,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Iba-1)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S组比较,CCI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S组大鼠患侧出现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表现,MWT和TWL均明显下降(P<0.01),脊髓背角Iba-1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S组比较,CP组大鼠(D5和D7)PRF后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变化明显缓解,MWT和TWL值明显升高(P<0.01),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GFAP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PRF能有效缓解CCI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坐骨神经PRF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脊髓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小关节滑膜囊肿导致腰神经根压迫综合征(个例报告)
12
作者 Stimm.,H 邵景范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9-180,共2页
椎间小关节滑膜囊肿导致腰神经根压迫综合征(个例报告)LumbalesWurzelkompressionssyndrombeiSynovialzystedeskleinenWirbelgelenkesEinFallbe... 椎间小关节滑膜囊肿导致腰神经根压迫综合征(个例报告)LumbalesWurzelkompressionssyndrombeiSynovialzystedeskleinenWirbelgelenkesEinFallbercht¥H.Stimme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小关节 滑膜囊肿 CT 神经压迫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源性痛大鼠模型腰髓后角A_β纤维生芽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忠球 潘艳春 +2 位作者 王劼 彭裕文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9,T029,共6页
已有研究表明 ,外周神经损伤后 Aβ神经元的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的病理性生芽与损伤后痛觉超敏的形成有关。为了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形成的这种生芽是否具有可逆性 ,本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压迫造成神经源性痛模型 ,采用跨神经节的霍乱毒素 ... 已有研究表明 ,外周神经损伤后 Aβ神经元的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的病理性生芽与损伤后痛觉超敏的形成有关。为了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形成的这种生芽是否具有可逆性 ,本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压迫造成神经源性痛模型 ,采用跨神经节的霍乱毒素 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 ( CB-HRP)作为示踪剂 ,四甲基联苯胺 ( TMB)反应呈色追踪 Aβ初级传入末梢。结果证实 :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也能够导致痛觉过敏和 Aβ纤维末梢生芽侵入脊髓后角 层 ,并且这种生芽不伴随对神经压迫的解除而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大鼠模型 髓后角 Aβ纤维 生芽 CB-HRP 坐骨神经压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茹靖涛 曹靖 +2 位作者 王振全 徐玉英 臧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3-775,共3页
目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疼痛模型,为慢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CCI组与假手术组。CCI组大鼠(n=15)以6.0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假手术组大鼠(n=15)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2组各取1... 目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疼痛模型,为慢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CCI组与假手术组。CCI组大鼠(n=15)以6.0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假手术组大鼠(n=15)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2组各取10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测量左、右爪热痛阈,隔天测1次,测至第6周末。第3周末2组各取剩余的5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NR2B蛋白的表达。结果:CCI术后第7天结扎侧热痛觉过敏出现,持续到第33天,第35天后消失。不同时间点CCI组和假手术组左右侧热痛阈的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724,P=0.001;F组间=237.012,P<0.001)。CCI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NR2B蛋白阳性区积分光密度为(26224.32±2182.00),明显高于CCI假手术组(16572.52±2013.67)(t=8.652,P=0.005)。结论: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疼痛模型 热痛域 NR2B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对行为和电生理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三觉 邢俊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8-165,共8页
在麻醉消毒手术条件下,经大鼠L5椎间孔插入长4mm,直径0.5~0.8mm的不锈钢丝,可以形成对背报节及邻近神经根慢性稳定的压迫。经热痛缩腿反射潜伏期检测,术后5~42天,受损侧后肢足底的潜伏期显著缩短,表现持续的痛觉过敏。受损背... 在麻醉消毒手术条件下,经大鼠L5椎间孔插入长4mm,直径0.5~0.8mm的不锈钢丝,可以形成对背报节及邻近神经根慢性稳定的压迫。经热痛缩腿反射潜伏期检测,术后5~42天,受损侧后肢足底的潜伏期显著缩短,表现持续的痛觉过敏。受损背根节与A类纤维连接的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并显示多种放电的节律形式。该类神经元对背根节的机械压力刺激非常敏感,后放电时桂显著延长;对局部没浴TEA也产生相对特异的兴奋反应。应用这一实验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研究与了解背报节慢性压迫引起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压迫 痛觉过敏 背痛 实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H反射评估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在腰骶神经根痛的治疗价值
16
作者 白伟利 谢卫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1-682,684,共3页
腰骶神经根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为腰间盘突出或者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所致。然而,很多患者手术解除神经根压迫后疼痛症状并不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多位作者报道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对椎间盘突出症等... 腰骶神经根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为腰间盘突出或者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所致。然而,很多患者手术解除神经根压迫后疼痛症状并不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多位作者报道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对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治疗有效[1,2]。为探讨对于腰骶神经根痛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结合H反射测定,评定神经妥乐平注射液治疗效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反射 神经 神经压迫 椎管狭窄 神经妥乐平 间盘突出 压迫神经 椎间盘突出症 潜伏期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在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及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淑芬 杨红军 +1 位作者 邓兵梅 武肖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和NF-κB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CD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监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NF-κB在DRG中... 目的:探讨TNF-α和NF-κB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CD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监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NF-κB在DRG中的表达变化趋势,分析其与疼痛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研究TNF-α在DRG中的表达位置。结果:CCD组的50%机械缩足阈值在术后1 d即开始明显下降(P〈0.01),7~14 d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上升,直至术后35 d仍明显低于术前及sham组(P〈0.01)。而DRG上的TNF-α及NF-κB于造模后各时点均显著增多(P〈0.01),且TNF-α的表达趋势与50%机械缩足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DRG慢性压迫可促进其上的TNF-α和NF-κB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诱发机械痛觉过敏。因此,TNF-α/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CCD模型疼痛形成的重要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慢性压迫模型 神经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扎材料对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琛 陈鹏 +3 位作者 林东升 陈弋 吴智兵 林兴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结扎材料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行为学表现、脊髓胶质活化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丝线CCI组(n=15)和铬线CCI组(n=14),术后3、7、11、15 d检测大鼠损伤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 目的探究不同结扎材料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行为学表现、脊髓胶质活化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丝线CCI组(n=15)和铬线CCI组(n=14),术后3、7、11、15 d检测大鼠损伤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阈值(TWL)。并采用特殊染色、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大鼠损伤部位病理改变、胶质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术后3~15 d,丝线组与铬线组的MWT和TW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铬线组的TWL较丝线组出现显著降低(P<0.05)。坐骨神经染色结果显示丝线组与铬线组均出现了神经干损伤及脱髓鞘改变。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结果提示丝线组与铬线组大鼠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1b)及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GFAP),以及IL-1β及TNF-αmRNA表达水平接近,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铬线组IL-6 mRNA表达高于丝线组(P<0.05)。结论丝线和铬线制备的CCI模型均产生了胶质细胞激活作用,其中铬线组的炎症反应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 丝线 铬线 结扎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CCI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9
19
作者 马骋 李翠贤 +1 位作者 易建良 闫丽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557,共3页
目的比较肠线、丝线、PE套管3种材料制备的CCI模型的造模效果。方法用肠线、丝线4道轻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干,或用PE90套管造成大鼠坐骨神经干慢性压迫性损伤,测定伤足底热痛阈和机械痛阈评定模型的效果。结果3种材料造模后d9和d15测定热... 目的比较肠线、丝线、PE套管3种材料制备的CCI模型的造模效果。方法用肠线、丝线4道轻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干,或用PE90套管造成大鼠坐骨神经干慢性压迫性损伤,测定伤足底热痛阈和机械痛阈评定模型的效果。结果3种材料造模后d9和d15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比造模前均下降,其中肠线CCI模型对热痛阈的影响强于丝线或PE管CCI模型(d9,P<0·05;d15,P<0·01)。3种材料制备的CCI模型间机械痛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3种材料均可造成满意的CCI模型,但肠线造模的效果优于丝线和PE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 铬制羊肠线 丝线 PE90套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对兔慢性颈脊髓压迫的电生理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韦坚 韦贵康 +2 位作者 陈峰 周红海 曹顺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脊髓压迫 颈脊髓压迫 补肾活血中药 生理影响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功能恢复 中药治疗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