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小青 穆玉娟 +2 位作者 刘向东 许亚春 沈海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索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腰神经根性疼痛患者175例,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4例患者采用计算机... 目的探索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腰神经根性疼痛患者175例,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4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配到富血小板血浆组和复方倍他米松组。两组患者分别在CT引导下接受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复方倍他米松。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以及术后1、2、3、6个月使用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与本次研究相关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共完成160例患者随访,富血小板血浆组79例,复方倍他米松组81例。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前3个月复方倍他米松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富血小板血浆组,3个月至6个月时富血小板血浆组优于复方倍他米松组;复方倍他米松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较3个月时有所回升,富血小板血浆组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ODI评分值逐步降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需要治疗的出血、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富血小板血浆组术后出现的疼痛、胸痛和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复方倍他米松组(P<0.05),两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724)。结论CT引导下硬膜外前外侧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腰神经根性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优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富血小板血浆 CT引导 腰神经根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硬膜外注药与经椎板硬膜外注药治疗腰骶根性疼痛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丹青 张顺聪 +3 位作者 于淼 江晓兵 梁德 杨志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注药(TFESI)与经椎板硬膜外注药(ILESI)治疗腰骶神经根性疼痛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4年7月Pubmed、Medline、Embase以及Ovid电子数据库,搜集关于比较TFESI和ILESI治疗腰骶神经根... 目的:系统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注药(TFESI)与经椎板硬膜外注药(ILESI)治疗腰骶神经根性疼痛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4年7月Pubmed、Medline、Embase以及Ovid电子数据库,搜集关于比较TFESI和ILESI治疗腰骶神经根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根据Cochrane手册的改良Jadad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利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筛共378篇文献,最后纳入5篇文献、199例患者,其中行TFESI 102例,行ILESI 97例.文献质量1篇为5分,2篇为6分,2篇为7分;4篇语种为英文,1篇为法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缓解腰骶神经根性疼痛上,TFESI在术后2周[MD=-1.77,95%CI(-2.95,-0.59),P<0.01]、1~3个月[MD=18.77,95%CI(4.54,33.0),P=0.01]及6个月[MD=-1.08,95%CI(-1.53,-0.64),P<0.05]时的疗效优于ILESI,在术后1个月脊柱柔软度改善无明显差异[腰椎活动度(schober index):MD=0.07,95%CI(-0.42,0.57),P>0.05;指-地距离(finger-to-floor):MD=1.21,95%CI(-6.41,8.82),P>0.05)].结论:在缓解腰骶神经根性疼痛上,TFESI在术后6个月内疗效均优于ILESI,但在改善脊柱柔软度上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疼痛 经椎间孔注药 经椎板注药 硬膜外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