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男性体格测量、体成分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相关性
1
作者 刘澳 周菁 +9 位作者 孙永兵 戚昕 杜亚玮 周阳 李中林 武肖玲 邹智 吕雪 李永丽 李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格检查的1152名中老年男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体脂肪质量与体肌肉质量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同时使用QCT技术测量受试者腰椎BMD值,按照BMI进行分组,分为BMI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为>24 kg/m^(2)),并在两组中分别按照骨量诊断标准进行讨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腰椎BMD的相关性。结果在BMI正常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臀比、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超重及肥胖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与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5,r=-0.122,r=-0.199,r=-0.168,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26,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9,r=-0.087,r=-0.101,r=-0.187,r=-0.199,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51,P<0.05)。在校正年龄因素后,偏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57,r=-0.212,r=-0.134,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67,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20,r=-0.163,r=-0.126,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59,P<0.05)。结论腰围、腰臀比、BFP、SMI与中老年男性体检人群腰椎BMD值密切相关,对肥胖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管理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技术 腰椎bmd 体格测量 体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化瘀续骨方联合地舒单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IL-6、β-CTX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斌 胡伟 +4 位作者 谈荣珍 杨盼盼 胡俊 袁忠 江共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66-2771,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益肾化瘀续骨方治疗,方剂水煎取汁300 mL,分为两份,早晚餐后温服,治疗12周。治疗1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D-dimer,D-D)为5.02±0.6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为(53.68±5.47)、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为(0.37±0.0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69.38±8.27)低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为2.69±0.31、25羟基维生素D为(58.93±7.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309.81±51.49)各项数值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6、12周时两组骨密度(BMD)T值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Cobb角、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更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81/85),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续骨方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有积极意义,更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改善腰椎功能,促进病情好转,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瘀续骨方 地舒单抗 老年骨质疏松 腰椎压缩性骨折 肾虚血瘀 炎性因子 骨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莉莉 阮祥燕 +4 位作者 杨瑜 蒋玲玲 王泽铖 张明珍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及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此时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人体体成分的变化,以便通过及时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腰椎骨密度 人体体成分 骨量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水平对15~50岁正常人骨密度(BMD)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秦林林 陈金标 +5 位作者 马海波 葛崇华 张卫 肖艳霞 包安德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 青少年时期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运动对骨骼的发展,峰值骨量( P B M )及随后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地区随机抽取757例北方出生长大的正常健康人,年龄15~50岁... 目的 青少年时期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运动对骨骼的发展,峰值骨量( P B M )及随后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地区随机抽取757例北方出生长大的正常健康人,年龄15~50岁。在 P B M 形成前人群,运动量水平按与同年龄人相比分少、相同、多3类;在 P M B 形成后的人群,调查近5年运动量,按每天半小时,每周3小时计分成少于、达到或多于两组。用美国 Lunar 公司 D P X L 型骨密度仪测定757例对象的 L2 L4、股骨近端和全身 B M D。结果  B M D 测定值显示:男性< 25岁组,运动水平高组与中等组比较,各部位 B M D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腰椎、股骨 B M D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01)。运动量高组与少组比较,腰椎、股骨 B M D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中等组女性< 30岁组,运动量高的与中等组比较,腰椎和全身部位的 B M D 有统计学差异;女性> 30岁组,运动量高和中等组与低运动量组比较,在腰椎部位的 B M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腰椎 运动量 正常人 股骨 部位 骨密度 人群 全身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腰椎前后位骨矿含量、面积估价骨密度测量的准确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青 陶国枢 +1 位作者 牟善初 刘晓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针对前后位腰椎骨密度(BMD)受骨质增生或压缩性骨折等因素影响而易造成判断结果的误差,根据BMD=骨矿含量(BMC)/面积(Area)的关系,旨通过对BMC及Area正常范围的评价,进一步判断BMD测量的准确性。... 目的针对前后位腰椎骨密度(BMD)受骨质增生或压缩性骨折等因素影响而易造成判断结果的误差,根据BMD=骨矿含量(BMC)/面积(Area)的关系,旨通过对BMC及Area正常范围的评价,进一步判断BMD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进行不同性别平衡峰值期BMD年龄段的估价、计算其BMC及Area均值,以身高为自变量,BMD为应变量分别作直线回归,建立BMC、Area与身高的回归方程,利用其回归方程进行BMD正常值的预报。结果平衡峰值BMD的年龄,男性为20~49岁,女性为30~49岁;BMC及Area的均值,男性分别为56.47g及46.39cm2,女性分别为47.41g及41.12cm2;90%正常范围:男性BMC=0.327×身高(cm)±14.76、Area=0.271×身高(cm)±5.96,女性BMC=0.294×身高(cm)±11.85,Area=0.225×身高(cm)±5.00。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仅靠腰椎BMD结果进行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正确评价腰椎的BMC与Area,方能对其BMD测量的可靠程度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腰椎 身高 骨矿含量 前后位 BMC 男性 正常范围 骨密度测量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A测定腰椎、股骨上端骨密度的相关性及敏感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锦富 安珍 +1 位作者 杨定焯 李金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4-36,共3页
DXA测定腰椎、股骨上端骨密度的相关性及敏感性马锦富,安珍,杨定焯,李金祥随着对骨质疏松研究的日益深入,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为了研究DXA测定腰椎、股骨上端BMD的... DXA测定腰椎、股骨上端骨密度的相关性及敏感性马锦富,安珍,杨定焯,李金祥随着对骨质疏松研究的日益深入,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为了研究DXA测定腰椎、股骨上端BMD的相关性及敏感性,我们对成都地区经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XA 腰椎 股骨上端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bmd 骨质疏松 相关性 敏感性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各椎体骨密度的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崇静 关立 孙积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各椎体骨密度(BMD)的差异。方法对1214例在我科进行骨密度检查的20~89岁人群,男性390例,女性824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BMD,... 目的分析腰椎各椎体骨密度(BMD)的差异。方法对1214例在我科进行骨密度检查的20~89岁人群,男性390例,女性824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BMD,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各椎体BMD值的差异与相互关系,用EXCEL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BMD值以L1最低,L4最高,L1-2与L2-4BMD女性在4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P<0.001),男性在60岁以上(P<0.05),80岁以后无明显差异,女性50岁以后骨丢失明显快于男性。结论腰椎各椎体BMD存在差异,尤以女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腰椎退行性变 双能X线骨密度 bmd 男性 女性 肿瘤 器质性 DEXA 失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沈茂荣 冯彦江 +4 位作者 王甜 王鹏云 周侠 高辉 郑铁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筛选200名老年人(>60岁)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组分成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试验组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予以芬必得、钙片(钙尔奇),于试验前、试验后1...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筛选200名老年人(>60岁)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组分成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试验组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予以芬必得、钙片(钙尔奇),于试验前、试验后1个月、2个月、6个月结束对两组患者骨密度值、腰背痛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6个月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腰背痛评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华佗五禽戏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并能有效的改善腰背痛,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禽戏 骨质疏松 老年人 腰椎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危险分层与定量超声骨密度(QUS-BMD)及双能X线骨密度(DXA-BMD)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查小云 庞晓娜 +2 位作者 李锂 常桂林 胡予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10,共7页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3例45岁以上男性研究对象行QUS-BMD检查,记录跟骨QUS-BMD及QUS-T值,测量身高、体重,计算OSTA指数,其中255例研究对象同时行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BMD测定,按OSTA分层标准将受试者分为OP高、中、低风险组。比较各组间跟骨QUS-BMD、QUS-T以及各部位DXA-BMD的差异,分析OSTA指数与髋部、腰椎DXA-BMD的相关性。根据WHO的OP诊断金标准(骨质疏松:T值≤-2.5,骨量减少:-2.5<T值<-1,骨量正常:T值≥-1)将受试者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评价跟骨QUS-T值对OP的诊断价值。结果 DXA-BMD测定者中,OP者71例(27.8%),骨量减少者143例(56.1%),骨量正常者41例(16.1%)。OSTA分层高、中、低不同OP风险组中,股骨颈、全髋和全腰椎BMD逐渐升高,高危组明显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而中、低危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风险高、中、低危3组中OP患病例数分别为37例(48.7%)、17例(17.5%)和17例(20.7%),高危组中OP患病例数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OSTA指数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439和0.141。跟骨QUS-BMD和QUS-T值在不同OP风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QUS-T值诊断O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最佳截断值为-1.3,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61.4%。结论随着OSTA指数升高,OP风险降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的BMD升高,OSTA指数与各部位DXA-BMD成线性正相关。OSTA指数和跟骨QUST值对诊断中老年男性OP症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OP)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骨密度(b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腰椎正位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瑾 尹大庆 +2 位作者 朱玲 李武 周凤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了解正常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变化 ,为建立北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NorlandXR 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对北京地区 2 0~ 89岁正常人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 ,按 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2 ~L4... 目的 了解正常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变化 ,为建立北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NorlandXR 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对北京地区 2 0~ 89岁正常人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 ,按 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2 ~L4 峰值分布在男性 2 5~ 2 9岁 ,女性30~ 34岁 ,男女之间峰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5 5岁以后同年龄组两性间BMD差异显著 (P <0 0 1)。女性从 4 5~ 5 0岁组 ,男性从 6 0~ 6 4岁组开始骨量丢失明显加快 ,男性在 70~ 84岁BMD保持稳定 ,并有上升趋势。结论 妇女绝经前 4~ 5年椎骨骨量就已出现明显的丢失 ;在临床扫描分析时 ,对异常高密区加以删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腰椎 测量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北京 双能X线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腰椎、髋部、前臂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殷秀惠 孙添明 +2 位作者 靳平燕 林明 刘建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2-714,71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在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不同部位骨密度时应关注检测的部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行双能骨密度检测的中老年女性,比较腰椎、髋部、前臂桡骨下1/3的骨密度(BMD)和T值。结果中老年女性腰椎、髋部、...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在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不同部位骨密度时应关注检测的部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行双能骨密度检测的中老年女性,比较腰椎、髋部、前臂桡骨下1/3的骨密度(BMD)和T值。结果中老年女性腰椎、髋部、前臂桡骨下1/3 3个部位的BMD和T评分比较,P<0.001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腰椎、髋部和前臂BMD逐渐降低,但70岁以后腰椎BMD趋于平稳。腰椎T评分在40岁和50岁年龄段下降幅度较快,60岁以后下降有所减缓,70岁以后趋于平稳。髋部T评分在各年龄段呈匀速下降。前臂T评分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腰椎和髋部。骨质疏松检出率也随年增加而增加,重度骨质疏松检出率也以前臂为最高。结论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髋部、前臂3个部位,经比较发现老年女性前臂骨密度和T评分明显低于腰椎和髋部,提示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诊断应同时检测前臂骨密度,以免出现骨质疏松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髋部 前臂 骨密度 骨质疏松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尿酸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翟建 吴雅琳 +2 位作者 胡琴 赵凯平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腰椎BMD和血尿酸(S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8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1622例,其中男923例,女699例,年龄40~93岁,平均(55.28±10.17)岁。询问...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腰椎BMD和血尿酸(S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8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1622例,其中男923例,女699例,年龄40~93岁,平均(55.28±10.17)岁。询问研究对象既往史,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尿酸,并将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成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采用QCT软件测量腰椎BMD,根据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腰椎BMD与血尿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人群中高尿酸组的腰椎BMD水平稍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7,P>0.05),女性人群中高尿酸组的腰椎BMD水平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0,P<0.01)。男性人群中,三组随骨量的减少,血尿酸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人群中,三组随骨量的减少,血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腰椎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487,P<0.01),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41,P>0.05)。女性腰椎BMD与年龄、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750,-0.263,均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女性人群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腰椎BMD下降。血尿酸水平与中老年女性腰椎BMD呈负相关,未发现血尿酸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血尿酸 腰椎骨密度 性别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少华 唐智生 +4 位作者 刘光俊 叶化 孔繁荣 郭昆义 罗美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3-515,512,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82例,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41例,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82例,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41例,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其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分析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病程:≤1年与>1年,腹肌肌力≤3级与≥4级骨密度值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的骨密度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程、腹肌肌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骨密度值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的关系不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CT定量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海南 姚伟武 +1 位作者 李晓庆 程晓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松质密度,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性别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者骨密度显著低于无椎间盘突出症者(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男性比女性椎体骨密度略减低(P=0.043〈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体骨密度明显减低,且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稍大干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密度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0名健康成年男女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段云波 刘忠厚 +7 位作者 马海波 吴元沧 肖艳霞 李素勤 曹培英 于华 张铁柱 张秀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62-364,共3页
测定了420名健康成年男女腰椎及两侧髋部的骨密度。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各椎体(L_2~L_4)骨密度呈高度相关,P<0.001;两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P<0.001;... 测定了420名健康成年男女腰椎及两侧髋部的骨密度。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各椎体(L_2~L_4)骨密度呈高度相关,P<0.001;两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P<0.001;腰椎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相对较小。结果提示,一侧髋部骨密度测定能够预测另外一侧髋部骨密度水平,腰椎骨密度测定能够预测整个椎体的骨量状态,但是,腰椎骨密度测定并不能非常精确的预测髋部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髋部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年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忠厚 段云波 +8 位作者 马海波 刘鹏 肖艳霞 于丽 孙军华 王微 李素勤 张铁柱 于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4-64,共1页
健康成年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的研究刘忠厚,段云波,马海波,刘鹏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肖艳霞,于丽,孙军华,王微李素勤,张铁柱,于华中图法分类号R336目前关于男性骨量丢失的模型尚存有争议,... 健康成年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的研究刘忠厚,段云波,马海波,刘鹏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肖艳霞,于丽,孙军华,王微李素勤,张铁柱,于华中图法分类号R336目前关于男性骨量丢失的模型尚存有争议,骨量丢失的起始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股骨 骨密度 骨量丢失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测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光 王桂芝 +2 位作者 吕俊峰 李纬 刘希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讨测量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2 4例 2 0~ 74岁成年男性的腰椎和股骨颈行定量 CT骨密度测量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成年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年龄为 2 0~ 2 4岁 ,35岁以后股骨颈骨密度下降... 目的 :探讨测量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2 4例 2 0~ 74岁成年男性的腰椎和股骨颈行定量 CT骨密度测量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成年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年龄为 2 0~ 2 4岁 ,35岁以后股骨颈骨密度下降速率大于腰椎 ,二者累积丢失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男性股骨颈的骨密度的测量值较腰椎更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股骨颈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定量CT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腰椎和股骨颈对诊断骨质疏松检出率的比较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丽萍 荆淑华 孙丽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56-1559,1586,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及股骨颈两个不同部位骨密度对骨质疏松诊断的检出率,寻找灵敏度高、更经济实用的筛查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科及老年病科住院的女性患者共732人,分别测量腰椎及股骨颈的...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及股骨颈两个不同部位骨密度对骨质疏松诊断的检出率,寻找灵敏度高、更经济实用的筛查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科及老年病科住院的女性患者共732人,分别测量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T值,进行SPSS统计研究。结果对同一人群通过股骨颈和腰椎不同部位检测发现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25.4%,32.0%;严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9.0%,27.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骨密度测量对骨质疏松诊断检出率明显优于股骨颈。根据4个年龄组的股骨颈和腰椎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对诊断骨质疏松腰椎明显优于股骨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骨密度 股骨颈骨密度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量椎体内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葆青 孙金磊 +4 位作者 张祥 王月卿 王效丽 程晓光 陈祥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目的研究受检者椎体内不同感兴趣区(ROI)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差异,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资料与方法对206例受检者进行腰椎检查(99例经GE64排螺旋CT扫描,107例经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获取扫描数据,通过Mindways ... 目的研究受检者椎体内不同感兴趣区(ROI)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差异,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资料与方法对206例受检者进行腰椎检查(99例经GE64排螺旋CT扫描,107例经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获取扫描数据,通过Mindways QCT PRO工作站进行分析处理,使用软件的3D测量模式进行测量,ROI分别放在每个椎体的上、中、下1/3部位,分别测量L1~L3椎体上、中、下3个部位松质骨骨密度(BMD)。结果 L1~L3椎体上、中、下平均BMD分别为(116.75±47.73)mg/cm3、(126.37±47.63)mg/cm3和(123.77±52.67)mg/cm3,椎体内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内各部分骨密度相差<8%。结论腰椎椎体内BMD存在区域性差异,QCT BMD测量时应选择相同的感兴趣区以减少误差,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定量CT对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代永亮 赵圆 +2 位作者 刘文亚 王海涛 马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运用定量CT研究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差异,探讨骨密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 目的运用定量CT研究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差异,探讨骨密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测定两组人群腰椎相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分析两组间、组内骨密度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密度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所占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组中椎间盘邻近上下两椎体间骨密度有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骨密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影响,突出的椎间盘邻近两椎体骨密度存在某种特殊差异可能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一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