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放 戴刚 +3 位作者 孙天胜 薛元锁 常红星 张建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11例。结果:11例病人手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2分,术后1周下降为4.3分,最后随访时为4.0分。其...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11例。结果:11例病人手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2分,术后1周下降为4.3分,最后随访时为4.0分。其中7例患者的VAS降低≥3分,2例≥2分,2例<1分。多数病人在手术后次日感疼痛明显减轻,3例腿痛病人的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近期效果满意,进一步的结果尚需更多的病例及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髓核成形术 治疗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 疗效观察 下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神经肽及一氧化氮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任玉娥 段红光 倪家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02-30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肽 一氧化氮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图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应德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504-505,共2页
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是慢性腰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常常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检查,所以对明确诊断造成很大的困惑。我科门诊病例中发现5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疑诊病例,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的... 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是慢性腰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常常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检查,所以对明确诊断造成很大的困惑。我科门诊病例中发现5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疑诊病例,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的病变损伤的腰神经根与在治疗性诊断造影中发现的责任盘相一致,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 肌电图检查 诊断价值 椎间盘下腰痛 结构病变 腰痛 腰神经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雷秋林 刘荣国 +1 位作者 郑春英 林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9-909,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腰腿痛 硬膜外前间隙 置管治疗 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热凝治疗术
5
作者 董智勇 邝冠明 郑召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02-404,共3页
关键词 治疗术 热凝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 外科领域 融合手术 减轻疼痛 微创技术 发病机制 微创手术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小广 丁亮华 +3 位作者 姜世涛 胡新宇 黄智慧 凌为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255,共4页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节段性不稳、退变性滑脱等疾患的主要手段,虽然内固定的应用使融合率增加和临床效果改善.但临床满意率低于融合率,还存在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1,2]。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动态同定技术符...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节段性不稳、退变性滑脱等疾患的主要手段,虽然内固定的应用使融合率增加和临床效果改善.但临床满意率低于融合率,还存在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1,2]。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动态同定技术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限制脊柱过度活动的同时可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 经椎弓根 动态固定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 临床应用价值 退变滑脱 系统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