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退行性不稳的诊断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顾洪生 李振宇 +4 位作者 肖建德 阎洪印 田长庆 周文钰 于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年8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44例腰椎退行性不稳症。本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7~78岁,平均51.6岁。所有病例依统一标准入选,并常规行腰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年8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44例腰椎退行性不稳症。本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7~78岁,平均51.6岁。所有病例依统一标准入选,并常规行腰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MRI等检查,9例行椎间盘造影。全部病例分别行后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单节段或多节段开窗减压;变性突出的髓核摘除;各式内固定或单纯植入内植物;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后佩戴外固定支柱3月,并定期随访。结果: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的诊断依据下列标准:L4/5过屈时移位>8%,过伸时移位>9%;L5/S1过屈时移位>6%,过伸时移位>9%;或者椎体前后移位≥4mm,终板成角≥10°。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20.4个月。依据JOA评分标准,总改善率66%。结论:(1)典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以及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方可考虑手术治疗;(2)有效的减压、合适的固定、正确处理椎间盘是治疗的重要手段;(3)椎间盘造影、弹性固定在腰椎退行性不稳症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不稳 腰椎 脊柱融合 腰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景初 吕国华 +4 位作者 肖筱武 黎新宪 谢军 刘从清 付开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不稳 后路手术治疗 退行性腰椎不稳 螺钉内固定治疗 前路椎间融合 后路椎板减压 腰椎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社区综合干预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华臻 王建伟 +4 位作者 张亚峰 杨俊锋 陆振飞 王善付 潘娅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内中医综合干预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提供依据与帮助。方法筛选符合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诊断标准的患病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28例,干预组在对症治... 目的探讨社区内中医综合干预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提供依据与帮助。方法筛选符合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诊断标准的患病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28例,干预组在对症治疗同时,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心理疏导、指导督促功能锻炼,开展中药熏蒸理疗、针灸、针刀或手法等中医保守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社区内综合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对症治疗。2组随访6月,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情况、临床症状变化、手术率及影像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干预组对疾病认知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干预前2组患者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2组患者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较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后干预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JOA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对照组影像学治疗前后均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内中医综合干预近期疗效确切,能缓解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手术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不稳 社区 中医 干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群 吕德成 +3 位作者 姜长明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器治疗需行内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均有腰痛及一侧下肢疼痛)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单节段47例,其... 目的:探讨后路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器治疗需行内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均有腰痛及一侧下肢疼痛)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单节段47例,其中L3/41例,L4/525例,L5/S121例;双节段4例,其中L3/4和L4/51例,L4/5和L5/S13例。手术方法均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椎板及关节突,单侧置入椎弓根钉,经椎间孔入路(TLIF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放入单枚cage。根据日本JOA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单节段平均100min,双节段平均150min。术中出血90~430ml,其中单节段平均140ml,双节段240ml。术前JOA评分平均11分,术后1年时平均25分。优38例(74.51%),良10例(19.61%),可2例(3.92%),差1例(1.96%),优良率为94.12%。经1~2.5年随访,所有患者椎体间融合良好,未发现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及cage内固定术,手术方法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脊柱结构破坏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不稳 椎间融合 单侧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影像解剖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田长庆 顾洪生 +9 位作者 肖建德 李振宇 阎洪印 余铮 陈杨 周文钰 林建泽 颜滨 罗新乐 曾腾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影像解剖特征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2冽病人,其中腰椎不稳合并腰椎管狭窄20例,退行性滑脱18例,退行性侧弯4例。全部病例均常规行X线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以及腰椎动力性侧位片检查,观察脊柱不稳部位...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影像解剖特征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2冽病人,其中腰椎不稳合并腰椎管狭窄20例,退行性滑脱18例,退行性侧弯4例。全部病例均常规行X线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以及腰椎动力性侧位片检查,观察脊柱不稳部位及节段;同时行CT或MRI检查,了解柞管及神经根管情况;依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佩戴外固定支柱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例随访中X线片显示,除1例因严重骨质疏松造成螺钉松动外,椎弓根断裂1例,其余固定牢固,螺钉、棒无折断,复位无丢失,无感染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优良率达93%。结论:L4/5屈时移位>8%、过伸时移位>9%;L5/S1过屈时移位>6%、过伸时移位>9%;或椎体前后移位>4mm,椎体问成角>10°为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征。神经减压和椎管成型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捧系统同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腰椎不稳 手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余圣剀 蔡凯文 +4 位作者 诸进晋 章凯 罗科锋 吴董泽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8-456,共9页
目的:比较采用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回... 目的:比较采用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6月30例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退行性腰椎不稳进行OLIF或CLIF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和CLIF组,两组患者一期术后4周均进行二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LIF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69.9±7.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67±3.05kg/m^(2),2节段病变6例,3节段病变12例;CLIF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66.5±8.6岁,BMI 24.03±2.06kg/m^(2),2节段病变2例,3节段病变10例。收集两组一期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资料,术前和一期手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进行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一期手术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高度、融合器与冠状面的夹角。对两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病变节段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OLIF组和CLIF组一期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83.89±39.43min、55.56±27.49ml、8.39±4.804d和198.75±23.27min、65.00±44.62ml、8.75±2.30d,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术后5例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和屈髋无力,经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3周后治愈。CLIF组术后4例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和屈髋无力,经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中出现腰椎节段动脉损伤,出血量达到200ml;1例患者腰大肌积液伴感染,经抗生素治疗6周后治愈。两组术前VAS、ODI、LL及DH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LL差值(OLIF组12.47°±6.69°vs CLIF组6.26°±6.4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时,OLIF组和CLIF组椎间融合率(83.33%vs 91.67%)、融合器沉降高度(1.54±0.72mm vs 1.44±0.61mm)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融合器与冠状面夹角(8.94°±4.97°)显著性大于CLIF组(5.30°±3.69°)(P<0.05)。结论:OLIF与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均能够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且疗效相当,而CLIF利用多角度融合器增加LL和维持腰椎曲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不稳 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 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脊柱界面固定融合术问题 被引量:11
7
作者 侯铁胜 杨有赓 +3 位作者 邹德威 蔡钦林 周秉文 张光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脊柱界面固定融合(BAK、TFC)作为一项新技术,正在我国迅速推广应用,但对该项技术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或对术者的要求尚存在一些争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使该项技术健康地发展,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谈谈他们的看法。
关键词 脊柱界面固定融合术 腰椎滑脱 腰椎退行性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