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椎间融合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建乔 董黎强 +4 位作者 金才益 曾忠友 吴鹏 王斌 汤静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共1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共101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A组(cage椎间融合)和B组(椎间植骨融合)。A组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3岁;B组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2岁。按照0~9分法评估临床疗效,应用X线片评价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椎间高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优良率为93.0%,B组为77.6%。A组融合率为95.35%,B组为81.04%,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A组椎间高度平均为11.3±1.4mm,B组为11.2±1.6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时A组为11.1±1.5mm,B组为9.2±1.4mm,两组椎间高度丢失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采用碳纤维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在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均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不稳症 碳纤维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立国 朱裕昌 +2 位作者 徐玉良 童立苗 方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10年,由专人随访并予问卷调查及评分。结果:治疗后1年,手术组、保守治疗组评分由1郾65、1郾74提高至2郾88、2郾06;治疗后10年,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评分分别提高至3郾61、2郾59,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两组间评分亦有显著差异,其中中、青年组评分手术组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郾001),而老年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郾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应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X线测量。手术治疗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职业及X线测量等多种因素。对中、青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工作,是较好选择;而对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并不低于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诊断 治疗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85例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建乔 陆金荣 +3 位作者 金才益 任忠明 黄志海 袁维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正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正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22例(C组).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三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1%、83.9%、95.5%;按0~9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3%、86.8%、90.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手术疗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cage的应用为融合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不稳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式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7
4
作者 叶伟 李春海 +3 位作者 丁悦 张硕凌 朱伟荣 刘尚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例,L5/S18例。MRI显示不稳节段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侧方椎间盘突出11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15例,其中侧隐窝狭窄1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4例。均采用后路小切口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和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3~2.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为70~90ml,平均80.7ml。术中无硬脊膜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伤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19例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3年。患者术前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8.74±4.70分,术后第3天为12.26±2.18分,术后3个月为9.95±2.39分,末次随访为8.05±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为9.73±1.49mm,术后第3天为13.53±1.63mm,末次随访为12.32±1.42m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10例融合器出现2mm以内沉陷,5例出现较明显沉陷(>2mm),无融合器脱落。18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但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仍有腿部疼痛,1例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为骨粒脱落所致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B—Twin椎间融合器 后路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