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行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患者脑血管痉挛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忠保 杜永强 +2 位作者 彭胜林 柳茂成 尹勇 《北方药学》 2022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在颅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实施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展开本研究,分析我院经治的颅脑动脉瘤破裂后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患... 目的:研究在颅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实施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展开本研究,分析我院经治的颅脑动脉瘤破裂后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患者62例,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予以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就两组临床疗效、脑血管痉挛情况、脑氧供需平衡情况以及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展开评价。结果:(1)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6.87%,对照组为76.66%,P<0.05。(2)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以及红细胞计数较低,脑血管痉挛较轻,P<0.05。T_(1)和T_(4)时段两组血氧饱和度(SjvO_(2))、血氧分压(Pjv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以及静脉血氧含量(CjvO_(2))无统计学差异,P>0.05。T_(2)和T_(3)时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数值降低后再升高,和对照组相较,P<0.05。(3)治疗后不同时段,观察组患者NIHSS分值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预后情况较好,数据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脑动脉瘤患者,在术后给予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效果较好,且可以避免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并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尼莫地平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 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靳峰 郭守刚 +4 位作者 种衍军 张长远 刘春华 冯军 赵甲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8-29,共2页
对9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进行开颅清除血肿(A组),脑室穿刺引流(B组)和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C组),分析评价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B、C组的总有效... 对9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进行开颅清除血肿(A组),脑室穿刺引流(B组)和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C组),分析评价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B、C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痊愈率高于A组,脑脊液正常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明显缩短,病死率低于A组(P<0.05),而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基本痊愈率高于A、B组(P<0.05)。认为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锥颅术 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侧脑室穿刺减压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彦敏 杨庆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1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腰穿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穿刺 减压术 疗效观察 治疗 微创 颅内压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畅涛 王莉 +2 位作者 张毅 赵晓平 刘文刚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0期1811-1812,共2页
目的: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分析尼莫地平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方法以数表法随机将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行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观察... 目的: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分析尼莫地平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方法以数表法随机将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行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的结局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良好率显著提高(P〈0.05),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临床体征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以及脑梗死的比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术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较快消除血性脑脊液,减轻疼痛症状且并发症较少,简单易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被引量:17
5
作者 罗东 林艳梅 +3 位作者 李涵志 黄履群 梁永艺 陈健东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16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56例,对照组入院后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脱水,静脉应用止血剂,防治各种并发症及神经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16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56例,对照组入院后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脱水,静脉应用止血剂,防治各种并发症及神经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2—48h行双侧脑室置管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术。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无颅内感染发生,置管后1周复查头部CT,48例示脑室畅通、脑室积血大部分吸收;平均血肿清除时间为6.5d。预后良好41例(68,3%),预后不良11例(t8.3%),死亡8例(13.4%),死因为脑疝形成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18例(32.1%)发生梗阻性脑积水,预后良好20例(35.7%),预后不良13例(23.2%),死亡23例(41.1%),其中7例放弃治疗回家后死亡;两组预后良好率和病死率比较,P均〈0.01。结论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以加快血性脑脊液的廓清速度,降低病死率,同时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轻微、安全有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出血 引流术 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结合椎管置管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志华 肖亚珍 崔应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2,F003,共2页
关键词 室出血 置换术 精神外科手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穿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附46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远臣 于战涛 +1 位作者 李振光 王道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评价腰穿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并发脑血管痉挛 (CVS)及正常压力脑积水 (N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 (4 6 1例 )和对照组 (388例 ) ,实验组给予反复腰穿、椎管内分次注入... 目的 评价腰穿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并发脑血管痉挛 (CVS)及正常压力脑积水 (N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 (4 6 1例 )和对照组 (388例 ) ,实验组给予反复腰穿、椎管内分次注入生理盐水 30~ 6 0 m l进行脑脊液置换 ,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头颅 CT变化 ,评价其疗效。结果  CVS和 NPH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 6 .9% (32例 )、4 .3% (2 0例 ) ,对照组17.2 % (6 7例 )、9.5 % (36例 ) ,总有效率实验组 94 .8% ,对照组 82 .5 %。结论 该方法在防治 SAH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穿生理盐水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血管痉挛 积水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在脑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曹磊 刘国远 赵克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1期65-65,共1页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排放脑脊液的临床应用,为减少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等并发症,减轻轻症脑外伤患者头痛、恶心等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供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2010年共87例颅脑外伤伴、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具备开颅手术...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排放脑脊液的临床应用,为减少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等并发症,减轻轻症脑外伤患者头痛、恶心等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供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2010年共87例颅脑外伤伴、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具备开颅手术指征的患者,入院后早期间断性行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结果 87例患者症状均有早期改善,无继发性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结论腰椎穿刺排放血性脑脊液是脑外伤早期改善临床症状、远期减少并发症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 血性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应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司马义·依迪热斯 王春霞 +1 位作者 董心红 巴吐鲁呼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7期81-81,83,共2页
目的: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应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必须卧床休息,对照组进行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解痉、止血等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应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必须卧床休息,对照组进行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解痉、止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应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椎穿刺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春莉 孙迎男 李晨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6Z期122-122,共1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再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行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因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做血管造影。只能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止血、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其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再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行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因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做血管造影。只能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止血、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其中脑脊液置换术也是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7例SAH患者的治疗进行分组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慧 朱金华 王建敏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23-24,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的护理277164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冯慧,朱金华,王建敏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重,易发生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有文献报道,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 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的护理277164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冯慧,朱金华,王建敏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重,易发生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有文献报道,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57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胜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结核性膜炎 置换术 疗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世奇 何才通 《内科》 2007年第2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置换术 疗效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纪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症状消失,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文 陈明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就诊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使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患者就诊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膜刺激征消失的时间、脑脊液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脑脊液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退热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可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鞘内注射药物 结核性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外漏的护理
16
作者 吴鲜花 毕玉兰 梁结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术后发生脑脊液外漏的原因,防范对策及护理。方法对67例患儿腰椎穿刺术后其中2例患儿出现脑脊液外漏进行分析。结果 2例出现脑脊液外漏的患儿被及时发现及进行相应的护理,患儿无出现严重不适。结论从医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术后发生脑脊液外漏的原因,防范对策及护理。方法对67例患儿腰椎穿刺术后其中2例患儿出现脑脊液外漏进行分析。结果 2例出现脑脊液外漏的患儿被及时发现及进行相应的护理,患儿无出现严重不适。结论从医生、护士、患儿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持患儿情绪稳定,术后正确的体位,是减少脑脊液外漏事件发生的关键,出现脑脊液外漏,应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减轻患儿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腰椎穿刺 外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淼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7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脊液置换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常规抗... 目的 :探讨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脊液置换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常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脑脊液置换组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各项临床表现改善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脑脊液置换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置换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各项临床表现改善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退,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联合鞘内注药法 结核性膜炎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的体会
18
作者 王丽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2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药物治疗 腰椎穿刺 迟发性血管痉挛 正常颅压积水 急性卒中 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19
作者 毛芙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4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置换术 治疗 急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对患者脑脊液CRP及NSE的影响
20
作者 黄辉如 黄金梅 钟美妮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4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1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 目的:探讨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1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抗结核、保肝、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药物注射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脊液CRP的水平及脑脊液NSE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脊液CRP的水平及脑脊液NSE的水平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CRP的水平及脑脊液NSE的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脊液CRP的水平及脑脊液NSE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药物注射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其脑脊液中CRP、NSE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鞘内注射药物法 结核性膜炎 CRP 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