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单次和两阶段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单次和两阶段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局部麻醉下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ULBD治疗的10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55例;年龄55~83岁(66.7±14.5岁)。病变节段:L3-417例,L4-536例,L5-S153例。Schizas分级:B级25例,C级36例,D级45例。其中52例患者采用单次局部麻醉,纳入单次麻醉组(A组);54例采用两阶段局部麻醉,纳入分次麻醉组(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手术节段、Schizas分级、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前(T1)、术中暴露时(T2)、术中牵拉神经根时(T3)及手术结束即刻时(T4)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使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未行硬脊膜修补;5例出现轻微头疼,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较术前加重情况,给予对症处理,术后3~5d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意外事件。A组手术时间101.9±17.3min,B组103.6±15.9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3和T4时A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显著性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腿痛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31例,良14例,可7例,优良率86.5%;B组优3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90.7%,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两阶段局部麻醉较单次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对于伴有复杂基础疾病、全身麻醉风险高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与分析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有限性椎管减压手术的35例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双侧椎板开窗椎管...目的:观察与分析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有限性椎管减压手术的35例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双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组(A组,n=17,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80.1±3.8岁)及单侧入路双侧有限性椎管减压术组(B组,n=18,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79.9±3.7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采用VAS疼痛评分、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A、B两组间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1.9±17.6min vs 50.4±14.3min)更短,术中出血量(62.6±24.7ml vs 45.4±20.3ml)更少,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腿痛VA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脊柱不稳定。结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疗效,具有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不破坏腰椎稳定性的优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单次和两阶段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局部麻醉下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ULBD治疗的10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55例;年龄55~83岁(66.7±14.5岁)。病变节段:L3-417例,L4-536例,L5-S153例。Schizas分级:B级25例,C级36例,D级45例。其中52例患者采用单次局部麻醉,纳入单次麻醉组(A组);54例采用两阶段局部麻醉,纳入分次麻醉组(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手术节段、Schizas分级、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前(T1)、术中暴露时(T2)、术中牵拉神经根时(T3)及手术结束即刻时(T4)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使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未行硬脊膜修补;5例出现轻微头疼,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较术前加重情况,给予对症处理,术后3~5d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意外事件。A组手术时间101.9±17.3min,B组103.6±15.9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3和T4时A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显著性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腿痛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31例,良14例,可7例,优良率86.5%;B组优3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90.7%,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两阶段局部麻醉较单次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对于伴有复杂基础疾病、全身麻醉风险高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脊柱内镜下单侧双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脊柱科于2023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90例LSS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RA-UBE-LIF)与对照组(48例,UBE-LIF)。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节段等基本人口学与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置钉准确率(Gertzbein标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化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腿痛改善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范围为6~12个月。观察组的透视次数(4.40±0.83 vs 9.92±1.62)、术中出血量(90.76±13.27mL vs 121.21±16.75mL)、术后引流量(75.93±14.43mL vs 93.02±17.04mL)、住院时间(4.43±1.52d vs 7.19±1.79d)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118.24±8.91min vs 120.67±10.43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RA经皮置钉准确率为97.62%,与对照组(89.5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6.2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腿痛VAS评分与ODI均较前一时间点显著下降(P<0.05);术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1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OD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UBE-LIF治疗LSS手术精准安全、疗效满意。
文摘目的:观察与分析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有限性椎管减压手术的35例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双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组(A组,n=17,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80.1±3.8岁)及单侧入路双侧有限性椎管减压术组(B组,n=18,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79.9±3.7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采用VAS疼痛评分、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A、B两组间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1.9±17.6min vs 50.4±14.3min)更短,术中出血量(62.6±24.7ml vs 45.4±20.3ml)更少,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腿痛VA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脊柱不稳定。结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疗效,具有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不破坏腰椎稳定性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