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仕永 姚汝斌 +4 位作者 任莉荣 谢葵 黄少晓 龚向东 杨开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2-879,共8页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病例,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尿路感染、肺部疾病,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相关因素,输血量、术后白蛋白、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进行分析,确定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0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58.9±7.8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饮酒、糖尿病、尿路感染、输血与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 LR法)显示BMI>25kg/m^2(P=0.031),既往饮酒(P=0.049),糖尿病(P=0.006),尿路感染(P<0.001),术后引流少(P=0.040),术后输血(P=0.001)是发生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高BMI是深部切口感染的四个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4.92、5.53、3.10、2.78)。结论: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BMI>25kg/m^2以及术后引流少、输血多是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固定融合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 深部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锐 许财元 +1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组(n=52,行PLI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与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脊髓功能、腰腿疼痛(VAS)、腰椎功能(JOA)。结果OLIF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年疗效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低于PLI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6个月、1年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JOA评分高于PLIF组,潜伏期、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结论OLIF治疗DLSS效果显著,创伤更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