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18
1
作者 房照 张阳 +2 位作者 张立志 张志成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分析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共计268例年龄≥75岁患者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其中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30例纳入本... 目的:分析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共计268例年龄≥75岁患者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其中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30例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2~51个月(23.4±8.0个月)。患者年龄为75~84岁(77.3±2.2岁),单节段手术60例,两节段手术114例,三个及以上的节段手术56例。192例(83.5%)患者有术前合并症,平均每例患者合并有2.2种内科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76例(74.6%)、糖尿病88例(38.3%)、心脏疾病48例(20.9%)、脑梗死30例(13.0%)、肺部疾病26例(11.3%)、肿瘤18例(7.8%);术前联系相关内科会诊次数共计302次,平均每例患者术前会诊1.3次。为明确责任节段,70例(30.4%)患者术前进行了神经根阻滞术,其中24例(10.4%)患者进行了2次及以上的神经根阻滞术。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估。结果:23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出院。手术时间为120~380min(233.1±67.3min),术中出血量为150~600ml(304.5±92.4ml)。患者术前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分别为7.2±1.2分和6.6±1.7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3.4±0.5分和3.3±0.5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0.4分和1.7±0.5分,术前ODI为(57.1±10.5)%、术后3个月为(19.3±3.0)%、末次随访时为(11.4±1.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7%,其中手术相关并发症30例(13.0%),硬膜撕裂14例,切口愈合不良8例,脑脊液漏6例,切口感染1例,神经根损伤1例(因钉位欠佳,调整后1周内恢复);非手术相关并发症36例(15.7%),肠梗阻12例,泌尿系感染8例,尿潴留6例,坠积性肺炎4例,脑梗死4例,深静脉血栓2例;末次随访2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未出现螺钉、钛棒断裂。结论:75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围手术期准备更加繁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在系统的术前准备基础上,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高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通道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学习曲线 被引量:11
2
作者 卢乾威 沈茂 +5 位作者 徐子航 班超 王国贤 吴帝求 吴昌兵 魏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9-496,504,共9页
目的: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Endo-LIF)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 目的: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Endo-LIF)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两者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开展UBE-LIF术式与Endo-LIF术式治疗的54例单节段LDD患者,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55~71岁(65.0±4.5岁);手术节段:L3/46例,L4/529例,L5/S11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Endo-LIF治疗,n=24)和B组(UBE-LIF治疗,n=30)。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A组前12例为A1组,后12例为A2组;B组前15例为B1组,后15例为B2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标准评分及融合情况,计算优良率及融合率。通过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Endo-LIF与UBE-LIF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趋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12~14个月(12.5±0.7个月)。与A2组相比,A1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B1、B2组(P<0.001),且B1组明显大于B2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少于B1组(P<0.001),B2组与A组、B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1组1例硬脊膜撕裂、B1组2例硬脊膜撕裂,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B1组1例发生类脊髓高压症,可能与手术时间较长、冲洗盐水刺激等有关,卧床休息后好转。A2与B2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评分随时间推移较前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A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1.7%(22/24),B组为90.0%(27/30);A组融合率87.5%,B组融合率90.0%。曲线回归分析示A、B组手术时间分别在12、15例手术后达到相对稳定。结论:Endo-LIF与UBE-LIF治疗LDD是安全有效的。随着手术例数增加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逐渐减少,Endo-LIF与UBE-LIF手术时间分别在12、15例手术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早期疗效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锐 许财元 +1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组(n=52,行PLI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与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脊髓功能、腰腿疼痛(VAS)、腰椎功能(JOA)。结果OLIF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年疗效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低于PLI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6个月、1年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JOA评分高于PLIF组,潜伏期、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结论OLIF治疗DLSS效果显著,创伤更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丁红涛 海涌 +6 位作者 刘玉增 关立 潘爱星 陶鲁铭 张耀申 李越 陆鸿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8-1066,共9页
目的:探讨皮质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按照非劣性检验标准估算样本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纳入2019... 目的:探讨皮质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按照非劣性检验标准估算样本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并平均随机分配到CBT组与PS组,分别进行后路腰椎减压单节段CBT螺钉固定与PS固定椎间融合术,经过至少2年随访。主要观测指标为椎间融合率;次要观测指标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背与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n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与组内对比分析。结果:最终CBT组共有58例、PS组56例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吸烟状况、体重指数、骨密度及手术节段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CBT组45例(77.59%)、PS组42例(75.00%)患者实现了椎间融合,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45)。每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CBT组的ODI及JOA评分均优于PS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的ODI及JOA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PS组(P<0.05)。两组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相似。术后CT显示螺钉误置,CBT组发生率为2.16%(5/232枚),PS组为1.34%(3/224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4)。CBT组共有2枚螺钉(0.89%)出现松动并在CT扫描图像上出现移位,发生率低于PS组(10/224,4.46%)(P=0.034)。CBT组58例患者中共有3例(5.17%)出现并发症,PS组56例患者中共有9例(16.07%)出现并发症,P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41)。结论:CBT螺钉固定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单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时可获得较PS固定更加优秀的短期功能恢复,以及相似的临床效果和椎间融合。CBT螺钉固定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人群的手术治疗是较PS内固定有效且更优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 骨质疏松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