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枚cage和单枚cage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建华 李新志 +5 位作者 周宏斌 王光勇 李菲霰 陈文瑶 王宪伟 余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34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改善率平均为78.12%,B组为94.32%;A组优良率为82.14%,B组为97.06%;A组植骨融合率为78.57%,B组为97.06%。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age相关并发症(cage脱出、移位和沉降各2例)的发生率为21.43%(6/28),B组cage移位1例(1/34,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都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但后者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相关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不稳症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器 单侧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立国 朱裕昌 +2 位作者 徐玉良 童立苗 方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10年,由专人随访并予问卷调查及评分。结果:治疗后1年,手术组、保守治疗组评分由1郾65、1郾74提高至2郾88、2郾06;治疗后10年,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评分分别提高至3郾61、2郾59,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两组间评分亦有显著差异,其中中、青年组评分手术组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郾001),而老年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郾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应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X线测量。手术治疗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职业及X线测量等多种因素。对中、青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工作,是较好选择;而对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并不低于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诊断 治疗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社区综合干预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华臻 王建伟 +4 位作者 张亚峰 杨俊锋 陆振飞 王善付 潘娅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内中医综合干预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提供依据与帮助。方法筛选符合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诊断标准的患病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28例,干预组在对症治... 目的探讨社区内中医综合干预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提供依据与帮助。方法筛选符合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诊断标准的患病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28例,干预组在对症治疗同时,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心理疏导、指导督促功能锻炼,开展中药熏蒸理疗、针灸、针刀或手法等中医保守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社区内综合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对症治疗。2组随访6月,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情况、临床症状变化、手术率及影像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干预组对疾病认知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干预前2组患者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2组患者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较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后干预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JOA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对照组影像学治疗前后均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内中医综合干预近期疗效确切,能缓解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手术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社区 中医 干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85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建乔 陆金荣 +3 位作者 金才益 任忠明 黄志海 袁维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正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正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22例(C组).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三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1%、83.9%、95.5%;按0~9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3%、86.8%、90.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手术疗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cage的应用为融合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式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BAK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尹庆伟 肖联平 +2 位作者 江毅 赵延勋 刘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评价BAK椎间植骨融合对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前或后路BAK置入椎间单或多节段植骨融合,滑脱病例同时使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并经后路行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结果:36例随访8~32个月,平均15.8个月.滑脱... 目的:评价BAK椎间植骨融合对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前或后路BAK置入椎间单或多节段植骨融合,滑脱病例同时使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并经后路行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结果:36例随访8~32个月,平均15.8个月.滑脱复位率94.4%(34/36);BAK融合率91.7%(33/36).按O~9评分系统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21例,可4例,优良率88.9%.4例分别出现了伤口不愈合,窦道形成;滑脱复位不完全;假关节形成.结论:BAK能够提供节段稳定性及为椎间植骨融合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但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症 BAK 植骨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7
6
作者 叶伟 李春海 +3 位作者 丁悦 张硕凌 朱伟荣 刘尚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例,L5/S18例。MRI显示不稳节段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侧方椎间盘突出11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15例,其中侧隐窝狭窄1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4例。均采用后路小切口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和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3~2.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为70~90ml,平均80.7ml。术中无硬脊膜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伤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19例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3年。患者术前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8.74±4.70分,术后第3天为12.26±2.18分,术后3个月为9.95±2.39分,末次随访为8.05±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为9.73±1.49mm,术后第3天为13.53±1.63mm,末次随访为12.32±1.42m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10例融合器出现2mm以内沉陷,5例出现较明显沉陷(>2mm),无融合器脱落。18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但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仍有腿部疼痛,1例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为骨粒脱落所致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B—Twin椎间融合器 后路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可撑开融合器B-twin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东 易小波 王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可撑开融合器B-twin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52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患者,采用B-twin融合器进行后路椎间融合手术,共融合52例56个椎间隙。对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复诊... 目的:探讨应用可撑开融合器B-twin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52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患者,采用B-twin融合器进行后路椎间融合手术,共融合52例56个椎间隙。对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复诊时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及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52例患者术前JOA评分5~9分,平均7分,术后1周JOA评分15~22分,平均19分,末次随访19~26分,平均22分,术后、末次随诊与术前比较JO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显效率69.23%。术前椎间高度7.5~11mm,平均8.0mm,术后9.5~13mm,平均11.5mm,末次随诊9.0~12.5mm,平均11mm,术后、末次随诊与术前比较椎间高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力位X线片显示腰椎融合率78.6%,B-twin下沉率21.2%,未发现B-twin移位。结论:B-twin融合器用于治疗腰椎不稳症短期疗效确切,需警惕假体下沉、腰背部僵硬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融合器 脊柱融合术 腰椎不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松解结合钉棒系统复位治疗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的腰椎不稳症
8
作者 程昌志 李贵谦 +1 位作者 李浩曦 林舟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81-1382,共2页
对于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常规采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靠,临床应用广泛[1],然而对于合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后把持力不够,容易出现拔钉、滑脱椎体复位失败等情况。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0... 对于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常规采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靠,临床应用广泛[1],然而对于合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后把持力不够,容易出现拔钉、滑脱椎体复位失败等情况。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全方位松解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棒系统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腰椎不稳症 滑脱椎体复位 复位治疗 复位效果 固定螺钉 把持力 末次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张英民 郭洪生 +4 位作者 薛伟 王培霞 黄秀君 索艳晖 康少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之间接收的12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病人当做研究的对象,本院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了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之间接收的12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病人当做研究的对象,本院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普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最终疗效。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效果、术后恢复情况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的疼痛感要明显比对照组轻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效果非常好,且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好,该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伺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SRH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春海 刘尚礼 +2 位作者 黄东生 沈慧勇 李卫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评价TSRH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效果。方法 :对 2 1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TSRH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 ,术后随诊分析。结果 :2 1例获平均 2 0 9个月的随访 ,植骨融合率为 95 2 % ,疗效满意。结论 :TSRH椎弓根钉系统操... 目的 :评价TSRH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效果。方法 :对 2 1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TSRH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 ,术后随诊分析。结果 :2 1例获平均 2 0 9个月的随访 ,植骨融合率为 95 2 % ,疗效满意。结论 :TSRH椎弓根钉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靠 ,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RH 椎弓根钉系统 腰椎不稳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椎间融合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建乔 董黎强 +4 位作者 金才益 曾忠友 吴鹏 王斌 汤静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共1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碳纤维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共101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A组(cage椎间融合)和B组(椎间植骨融合)。A组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3岁;B组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2岁。按照0~9分法评估临床疗效,应用X线片评价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椎间高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优良率为93.0%,B组为77.6%。A组融合率为95.35%,B组为81.04%,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A组椎间高度平均为11.3±1.4mm,B组为11.2±1.6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时A组为11.1±1.5mm,B组为9.2±1.4mm,两组椎间高度丢失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采用碳纤维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在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均优于椎间单纯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不稳 碳纤维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46例
12
作者 王景诗 强晓军 邱新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6-797,共2页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 治疗 腰椎不稳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摘除联合动态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3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包肇华 杨惠林 +2 位作者 张志明 季一鸣 梅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髓核摘除联合应用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腰腿痛患者,均有相应节段神经受压引起的... 目的:探讨单纯髓核摘除联合应用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腰腿痛患者,均有相应节段神经受压引起的腿痛、麻木、无力,均行保守治疗3~6个月治疗无效。责任节段分别为L3/4节段2例,L4/5节段16例,L5/S1节段14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手术。采用VAS和ODI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行X线正侧位片、动力位片检查及CT扫描观察内固定情况和固定节段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临床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16min,平均出血量150±42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3±2.2分;术后3个月时为2.2±1.0分,末次随访时为1.8±0.9分,均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ODI术前为(59.7±13.2)%;术后3个月时为(32.6±11.4)%,末次随访时为(30.8±10.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责任节段术前活动度14°±2.5°,术后3个月时为2.8°±1.5°,末次随访时为2.6°±1.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无钉棒断裂,固定节段无再发椎间盘突出。结论:髓核摘除联合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保留了责任节段部分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不稳症 ISOBAR 动态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景初 吕国华 +4 位作者 肖筱武 黎新宪 谢军 刘从清 付开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不稳 后路手术治疗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螺钉内固定治疗 前路椎间融合 后路椎板减压 腰椎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15
作者 江潮 黄永辉 +2 位作者 左华 孙焱 孙继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3-569,共7页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本院行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ULIF组...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本院行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ULIF组和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肌酸激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ULIF组手术时间长于MIS-TLIF组(P<0.001),但手术后住院时间低于MIS-TLIF组(P=0.022)。ULIF组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MIS-TLIF组(P均<0.001)。ULIF组术后第1、3天肌酸激酶(P均<0.001)、C反应蛋白(P<0.001,P=0.002)、白细胞介素-6(P=0.003,P<0.001)均低于MIS-TLIF组。ULIF组术后第1、3天D-二聚体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7,P=0.683);ULIF组与MIS-TLIF组术后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ULIF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578,P=0.538);ULIF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32,P=0.797,P=0.619)。结论 ULIF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与MIS-TLIF术式疗效相似,且具有出血少、炎症反应轻、肌肉损伤小的优势,但手术时间相对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伴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文 王兰 +3 位作者 施勤 曾昭勋 杨惠林 罗宗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基于正常人L3~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Pro/E、ANSYS软件分别建立L3~5正常生理状态有限元模型、L4/5左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基于正常人L3~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Pro/E、ANSYS软件分别建立L3~5正常生理状态有限元模型、L4/5左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单侧TLIF)、L4/5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双侧TLIF).在L3上表面施加500 N的人体重力和10N·m力矩,模拟人体直立、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旋5种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时椎体、椎间盘、螺钉及融合器上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力学性能上的差异.结果 各种工况下单侧TLIF、双侧TLIF的L3~5节段变形量均较生理状态模型减少,单侧TLIF、双侧TLIF模型均在后伸运动时融合器的应力达到最大值,且单侧TLIF模型椎弓根螺钉上的应力峰值在各种工况中均明显高于双侧TLIF,后伸工况时应力峰值达到463.39 MPa.结论 单侧TLIF可作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固定方法,但应力峰值均明显高于双侧TLIF模型,故系统稳定性差于双侧TLIF模型,提示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减少后伸运动,以免发生手术失效或螺钉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症 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治疗中老年人腰腿酸痛
17
作者 李谋达 《农村百事通》 2015年第5期65-65,共1页
人一旦上了年纪腰椎就会老化,气温稍微变化,中老年人的腰腿关节感受就会非常明显,酸痛也会频繁发作,有时甚至会感觉连走路都十分困难。难道年龄大了就该腰腿酸痛吗?到底该怎么对付腰腿酸痛才好呢?中医师认为,中老年人的腰腿酸痛多由腰... 人一旦上了年纪腰椎就会老化,气温稍微变化,中老年人的腰腿关节感受就会非常明显,酸痛也会频繁发作,有时甚至会感觉连走路都十分困难。难道年龄大了就该腰腿酸痛吗?到底该怎么对付腰腿酸痛才好呢?中医师认为,中老年人的腰腿酸痛多由腰椎的退行性疾病引起,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症、脊柱侧弯及退变性小关节炎等,属祖国医学"腰痛病"范畴。中医根据辨证分型来调理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酸痛 腰椎不稳症 腰椎管狭窄 退变性 辨证分型 退行性疾病 脊柱侧弯 腰痛病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