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彭文蕊 吴进 陆沁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评估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的... 目的评估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的前路腰方肌阻滞,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和佐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佐剂吗啡)。比较两组麻醉前、切皮时、肌瘤剥除时、术毕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离开恢复室,术后4、24、48 h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点组内及组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药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至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佐剂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24、48 h,佐剂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尿潴留。两组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中添加佐剂吗啡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可增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腰方肌阻滞 佐剂 全麻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用于腰方肌阻滞对结肠癌术后效果分析
2
作者 陈冬冬 闫书山 +2 位作者 李海锟 白法瑞 李怀磊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对结肠癌术后腰方肌阻滞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麻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静脉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对结肠癌术后腰方肌阻滞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麻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静脉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程度、自控镇痛泵(PCA)使用情况(术后首次PCA使用时间、48 h内PCA总次数、羟考酮辅助镇痛例数)、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PCA首次使用时间延长,48 h内PCA总次数及羟考酮辅助镇痛例数减少,且神经阻滞组优于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数字疼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神经阻滞组低于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舒适度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神经阻滞组高于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与静脉注射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神经周围注射艾司氯胺酮对结肠癌术后腰方肌阻滞效果优于静脉注射,能更有效延长镇痛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患者舒适度且不增加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给药 腰方肌阻滞 应激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
3
作者 黄亚飞 陈桂丽 周伟亚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用经腹横肌平面阻滞,QLB-LSAL组46例采用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及镇静程度、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LB-LSAL组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B组(P<0.05);QLB-LSAL组术后2h、8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TAPB组,术后2h TAPB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QLB-LSAL组(P<0.05),术后8h、12h、24h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LSAL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总次数均少于TAPB组,首次按压时间长于TAP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不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而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焦然 李友芹 +6 位作者 王路路 刘东义 闫姮 付佳 刘真真 冯昌 陈占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54-54,共1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麻醉方法Q组术前实施双侧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an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at the lateral supra-arcuate ligament, QLBA):患者俯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伦理委员会 胃癌根治术 弓状韧带 腰方肌阻滞 超声引导 俯卧位 Q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
5
作者 谢贞容 刘雨晞 +4 位作者 吴利君 邓颖青 张祺 马超 郑磊 《安徽医学》 2024年第9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QLB)联合羟考酮或舒芬太尼PCIA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CRC)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CRC切除术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羟考酮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QLB)联合羟考酮或舒芬太尼PCIA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CRC)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CRC切除术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羟考酮组(Q组)、对照组(C组),各55例。Q组PCIA方案为羟考酮+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C组PCIA方案为舒芬太尼+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记录术后4、8、12、24、48小时的VAS评分及48 h内的PCIA按压情况。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Q组较C组在术后12和24小时静息及活动后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存在组间效应(P<0.05);Q组较C组术后48 h的PCIA按压次数减少(P<0.05);Q组较C组PONV的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QLB应用于腹腔镜CRC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腰方肌阻滞 结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方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NL)中采用腰方肌阻滞(QLB)+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在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PNL的肾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比组术中行全身麻醉,联合组行QLB+全身麻... 目的:探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NL)中采用腰方肌阻滞(QLB)+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在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PNL的肾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比组术中行全身麻醉,联合组行QLB+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麻醉指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麻醉前(T_(0)),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诱导后10 min(T_(1))、麻醉诱导后20 min且已建立PNL操作通道时(T_(2))及手术30 min时(T_(3)),均为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HR和MAP均较对比组高(P<0.05)。两组术中不同时点SpO_(2)均相对平稳,仅T_(2)联合组SpO_(2)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比组的20.00%(P<0.05)。联合组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比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P<0.05)。术后2 h、6 h、12 h及24 h,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PNL中应用QLB联合全身麻醉安全有效,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良反应少,麻醉质量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全身麻醉 经皮肾镜取石术 不良反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后炎症因子、疼痛递质的影响以及脑保护作用
7
作者 赵勇辉 彭辉 张国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后炎症因子、疼痛递质的影响以及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预行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 目的探讨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后炎症因子、疼痛递质的影响以及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预行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24 h时,取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疼痛递质水平,采集桡动脉血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测定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并于手术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和P物质(SP)、神经肽Y(NPY)、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疼痛递质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等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SP、NPY、DA、NE、Da-jvO_(2)、CEO_(2)较术前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SjvO_(2)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降低,而术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根治术采取腰方肌阻滞可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因子、疼痛递质水平,改善脑氧代谢,进而促进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对脑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肝癌根治术 炎症因子 疼痛递质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腰方肌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苏醒质量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比较
8
作者 程智永 曾华北 单以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2期76-80,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宿迁市妇幼医院收治的80例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 目的比较超声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宿迁市妇幼医院收治的80例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TAPB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QLB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术毕时(T2),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下QLB与TAPB复合全身麻醉均能够减轻LM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而超声下QLB复合全身麻醉具有更有效的镇痛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苏醒,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瘤切除术 腰方肌阻滞 腹横平面阻滞 不良反应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储国海 谭永星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0期112-114,F0003,共4页
腰方肌(QL)阻滞(QLB)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引导下可见以L4横突为茎、腰大肌为前叶、竖脊肌为后叶、QL为侧叶典型的"三叶草征"。根据超声引导下穿刺入路及给药位置不同,可将QLB分为外侧路、后路、前路及肌肉间QLB四... 腰方肌(QL)阻滞(QLB)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引导下可见以L4横突为茎、腰大肌为前叶、竖脊肌为后叶、QL为侧叶典型的"三叶草征"。根据超声引导下穿刺入路及给药位置不同,可将QLB分为外侧路、后路、前路及肌肉间QLB四种方式,不同入路的选择需要结合手术类型、镇痛平面以及解剖差异等因素。QLB的作用机制是局部麻醉药物扩散到围绕QL及其周围肌肉肌肉组织的胸腰筋膜的不同层面,阻滞神经网络的传导,发挥镇痛作用。超声引导下QLB中麻醉药物常用罗哌卡因,剂量范围0.2~0.4 mL/kg,目前超声引导下QLB的常用于髋关节及下肢手术、妇产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儿科、胃肠及肝胆外科、脊柱外科手术中。QLB可延长患者运动阻滞时间,增加患者低血压的风险,导致患者出现股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 围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晓东 郭雨 +3 位作者 李文玲 范春潮 徐刚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0-834,共5页
目的 探讨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50例资料,根据麻醉医生是否掌握QLB技术分为2组,25例采... 目的 探讨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50例资料,根据麻醉医生是否掌握QLB技术分为2组,25例采用芬太尼族镇痛的全身麻醉(对照组),25例采用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QLB镇痛的全身麻醉(观察组)。比较2组进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结束后气管插管前(T1)、建立人工气腹后(T2)、结-直肠端端吻合(T3)、手术结束后(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围麻醉期不良事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T1时MAP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MAP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HR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事件如苏醒延迟(0例vs. 10例,P=0.030)、苏醒期躁动(0例vs. 12例,P=0.000)、呼吸遗忘(0例vs. 12例,P=0.000)、恶心呕吐(3例vs.15例,χ^(2)=12.500,P=0.000)较对照组少,2组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和延迟拔管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0)。2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早(P<0.05)。结论 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QLB镇痛的全身麻醉可安全地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优于用芬太尼族镇痛的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右美托咪定 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路与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山 董娜 董有静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9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路与后路腰方肌阻滞(QLB)用于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卵巢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后路组和前路组各30例,术前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后路、前路QLB,每侧单次注射0.25%布比卡因15 mL。...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路与后路腰方肌阻滞(QLB)用于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卵巢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后路组和前路组各30例,术前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后路、前路QLB,每侧单次注射0.25%布比卡因15 mL。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观察QLB相关情况,包括操作时间(从扫描定位到局麻药注射结束)、感觉阻滞程度、并发症(下肢无力、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血肿、全脊麻和肾损伤等),并计算阻滞成功率。计算手术切皮时心率(HR)和收缩压(SBP)增加率,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需额外镇痛时间及24 h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后1、2、6、12、24 h行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QLB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手术开始切皮时患者HR和SBP增加率、术中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术后首次需额外镇痛时间延长(P均<0.05),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态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卵巢癌根治手术中,超声引导下前路QLB的镇痛效果优于后路QLB;其能够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延长首次需要额外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技术 腰方肌 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穿刺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联合腰方肌阻滞在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昭平 龙翔 +3 位作者 谢晓燕 朱果 丁波 唐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联合腰方肌阻滞在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以腰方肌阻滞法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氢吗啡酮联...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联合腰方肌阻滞在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以腰方肌阻滞法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氢吗啡酮联合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对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预后效果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2、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舒适状况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8/60)、8.33%(5/60),两组比较,P>0.05。结论 氢吗啡酮联合腰方肌阻滞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有较好效果,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血气指标,下调应激反应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氢吗啡酮 腰方肌阻滞 镇痛效果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用于肾切除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政佐 梁志鹏 +2 位作者 阙彬 丁帅 周蓉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8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评价肾切除术后采用腰方肌阻滞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12月拟行肾脏切除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年龄35~65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持续镇痛组(Q+P组)及单纯静脉持续镇痛组(P组),每... 目的评价肾切除术后采用腰方肌阻滞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12月拟行肾脏切除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年龄35~65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持续镇痛组(Q+P组)及单纯静脉持续镇痛组(P组),每组各20例.于术后6、12、24及48h,分别检测血气,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术后48h两组患者羟考酮用量、卧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 Q+P组与P组比较,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VAS评分明显降低,羟考酮用量减少,卧床时间明显减少,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间隔短,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对肾切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完善,能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超声引导 手术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14
作者 张辉 杨倚天 +4 位作者 贾佳 崔明珠 张连仲 张加强 王慧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211-2214,共4页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LB)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腹肝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QLB(Q)组(n=50)...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LB)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腹肝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QLB(Q)组(n=50)和肋缘下TAP(T)组(n=50)。分别于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外侧弓状韧带上QLB和肋缘下TAP,注入3.3 g·L^(-1)罗哌卡因30 mL。待阻滞效果确切后行常规全身麻醉和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与Q组比较,T组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更短(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Q组术后6 h VAS评分更低,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更少(P<0.05)。其他时点VAS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肝切除术患者,外侧弓状韧带上QLB比肋缘下TAP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 开放性肝切除术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路与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孔德华 孔宪刚 +1 位作者 王昆 尤培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6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路与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手术结束时超声引导下A组侧卧位下行双侧前路QLB,P组平卧位下行双侧...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路与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手术结束时超声引导下A组侧卧位下行双侧前路QLB,P组平卧位下行双侧后路QLB,两组每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4、8、12、24、48 h,行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数字评分(NRS);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镇痛补救率、镇痛满意度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记录QLB操作时间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息及运动状态NRS、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满意度、镇痛补救率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QLB穿刺相关并发症。P组QLB操作时间(5.5±0.7)min,短于A组的(11.3±0.5)min(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路和后路QLB可为剖宫产患者提供等同的镇痛效果;与前路QLB相比,后路QLB操作时间短,患者体位舒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入路 术后镇痛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曲鹰 刘东义 冯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收集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Dex复合QLB组(DQ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前,D组静注Dex负荷量...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收集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Dex复合QLB组(DQ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前,D组静注Dex负荷量0.5μg/kg(15 min),然后给予维持量0.3μg/(kg·h),手术结束前30 min时停药;Q组实施双侧QLB阻滞;DQ组采用D组和Q组的方法实施。术毕3组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评估3组术后0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时间点VAS评分;记录3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急救次数、舒芬太尼总量以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3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麻醉前30 min(t0)、手术完成时(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时间点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水平。DQ组在T1~T5时静息痛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和Q组(P<0.05);T1~T4时DQ组活动痛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和Q组(P<0.05)。DQ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紧急镇痛次数、舒芬太尼总量以及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D组和Q组(P<0.05);DQ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和Q组(P<0.05)。与t0相比,在t1~t4时间点CD3^+、CD4^+含量以及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均降低(P<0.05);t1~t4时间点,D组和Q组CD3^+、CD4^+含量以及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较DQ组降低更显著(P<0.05)。Dex复合QLB可明显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根治术 右美托咪定 腰方肌阻滞 术后镇痛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帅 付佳 +2 位作者 叶雨阳 金延武 赵鑫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加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单侧疝修补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全麻组(GA组,n=24)、全麻联合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LB2组,n=24)和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加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单侧疝修补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全麻组(GA组,n=24)、全麻联合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LB2组,n=24)和全身麻醉联合前入路腰方肌阻滞组(QLB3组,n=24)。QLB2组和QLB3组均于全麻前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每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QLB2组采取后入路方式,QLB3组采取前入路方式。GA组术后连接镇痛泵,QLB2组和QLB3组未用镇痛泵。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心率及血压,记录术后2、4、6、12 h静息及活动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补救性镇痛次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相比,QLB2组和QLB3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P均<0.05),QLB2与QLB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中生命体征、术后疼痛评分、24 h补救性镇痛次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QLB2组及QLB3组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为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提供有效镇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疝修补术 镇痛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余卓颖 翟文雯 李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5-727,共3页
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2007年由Blanco首次提出,目前应用于腹部手术、髋部手术等复合麻醉、术后镇痛等。与传统躯干阻滞不同的是,QLB无法利用穿刺时针尖落空感,只能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关键词 腰方肌 复合麻醉 髋部手术 超声探头 落空感 腹部手术 阻滞平面 胃肠道手术 低频凸阵探头 镇痛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丹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2期4117-412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QLB)在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完成手术的120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60例)与观察组(全身麻醉复合QLB,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QLB)在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完成手术的120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60例)与观察组(全身麻醉复合QLB,60例)。比较两组入室10 min(T_(0))、麻醉诱导5 min(T_(1))、切皮后5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于术后4、8、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术后48 h不良反应。结果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2)时MAP、HR均下降(P<0.05);与T_(1)时比较,两组T_(2)、T_(3)时MAP、HR均升高(P<0.05);与T_(2)时比较,两组T_(3)时MAP、HR均升高(P<0.05);观察组MAP、HR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4 h比较,两组术后8、12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术后8 h比较,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4、8、12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CRC手术患者运用全身麻醉复合QLB可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腰方肌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用于腹部手术围术期镇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添添 陈治军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属于躯干神经阻滞,腹部手术的围术期镇痛在过去主要以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为主,但随着外科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要求,其临床使用逐渐减少,区域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应用... 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属于躯干神经阻滞,腹部手术的围术期镇痛在过去主要以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为主,但随着外科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要求,其临床使用逐渐减少,区域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应用也越来越多。Blanco[1]在2007年提出的腰方肌阻滞适用于腹部、髋部及下肢手术的围术期镇痛,研究表明,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比较,QLB能同时阻断体表躯体痛与内脏痛,镇痛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成了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笔者就腰方肌阻滞用于腹部手术围术期镇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腹部手术 围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