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伸肌疲劳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及生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邢聪 吴瑛 +2 位作者 项贤林 耿家先 赵小瑜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89,96,共8页
腰伸肌疲劳是影响人体运动的重要因素,以"Lumbar Extensor Fatigue/Lumbar Muscles Fatigue(腰伸肌疲劳/腰部肌肉疲劳)"为主题词在Pub 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文献进行筛选。目的是分析腰伸肌疲劳后人... 腰伸肌疲劳是影响人体运动的重要因素,以"Lumbar Extensor Fatigue/Lumbar Muscles Fatigue(腰伸肌疲劳/腰部肌肉疲劳)"为主题词在Pub 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文献进行筛选。目的是分析腰伸肌疲劳后人体运动动作产生的生物力学特征变化及生理学原因。结果:腰伸肌疲劳对人体运动有4个方面的影响,降低腰椎关节的本体感觉能力,影响人体运动中脊柱的动态稳定性,改变腰椎-骨盆运动节律,使人体平衡策略发生改变;造成人体动作结构改变的生理原因是腰伸肌疲劳引起了神经调节过程的改变,导致多个关节本体感觉能力下降以及关节周围肌肉募集策略改变;这些机能及结构改变使人体完成指定动作的效率下降并使运动损伤的风险提高;目前对抗腰伸肌疲劳手段的研究较为薄弱,难以系统地为预防和缓解腰伸肌疲劳的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伸肌疲劳 椎关节本体感觉 脊柱稳定性 椎-骨盆运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伸肌群疲劳对上肢鞭打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及生理原因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邢聪 陈建强 +4 位作者 项贤林 王震 花妙林 孔繁辉 吴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51-858,共8页
目的:探究腰伸肌群疲劳状态下,上肢鞭打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及分析手段,对16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的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并比较疲劳前、后受试者完成原地杀球动作时,运动学... 目的:探究腰伸肌群疲劳状态下,上肢鞭打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及分析手段,对16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的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并比较疲劳前、后受试者完成原地杀球动作时,运动学指标及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挥拍击球阶段腰伸肌群疲劳后,鞭打侧手部峰值线速度(P<0.05)及髋、肩、肘三关节峰值角速度(P<0.05)下降;肩、髋相对角度差减小(P<0.05);左、右腹直肌(P<0.05),左、右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5)的肌电RMS均值较疲劳前减小;左侧腹直肌(P<0.01)、左侧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1)的RMS峰值下降;左、右竖脊肌的RMS均值增加(P<0.05),且右侧竖脊肌RMS峰值也增加(P<0.05)。结论:在上肢鞭打运动中,腰伸肌群疲劳会降低人体各环节在挥拍击球时产生动量矩的效率,从而对鞭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局部肌肉疲劳引起人体躯干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改变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提高人体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是未来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伸肌群疲劳 上肢鞭打动作 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生理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伸肌群疲劳对上肢鞭打运动链活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邢聪 陈建强 +2 位作者 花妙林 张振 吴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0,共9页
目的:探讨在上肢鞭打运动中,腰伸肌群疲劳对人体上肢鞭打运动链活动特征的影响。方法:以16名男羽毛球运动员(年龄19~26岁)为测试对象,收集受试者在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中,躯干及上肢各环节活动顺序及环节间相对活动节奏等运... 目的:探讨在上肢鞭打运动中,腰伸肌群疲劳对人体上肢鞭打运动链活动特征的影响。方法:以16名男羽毛球运动员(年龄19~26岁)为测试对象,收集受试者在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中,躯干及上肢各环节活动顺序及环节间相对活动节奏等运动学及肌电指标,并进行疲劳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腰伸肌群疲劳前后主要肌肉的激活顺序基本一致,表现出先躯干肌肉后上肢肌肉的顺序;髋、肩、肘、腕四关节峰值线速度出现的顺序在腰伸肌群疲劳前后一致,为髋-肘-肩-腕;肩关节相对于腕关节(P<0.05)、肘关节相对于腕关节(P<0.05)达到峰值线速度的时间差在腰伸肌群疲劳后相比于疲劳前明显增加;腰伸肌群疲劳后三角肌前束(P<0.05)、左侧竖脊肌(P<0.01)、左侧背阔肌(P<0.01)在挥拍击球阶段的肌肉激活时长明显增加,左侧腹内斜肌(P<0.05)激活时长明显减少。结论:1.腰伸肌群疲劳影响了上肢鞭打动作环节间的相对运动节奏,造成"动作脱节"现象,削弱了环节间动量矩的传递效率。2.由于腰伸肌群疲劳这一运动链弱势环节的存在,打破了上肢鞭打技术原有的动力定型,引起其他环节活动节奏的改变,体现了人体运动链各环节间相互影响的"补偿"特性。3.生理学层面,运动链环节间相对运动节奏改变的本质原因是局部肌肉疲劳使周围环节的神经-肌肉协调控制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伸肌群疲劳 上肢鞭打动作 人体运动链 补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MMP3、PGE_(2)、IL-1β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元朗 刘志杰 朱宏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nt...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LDH患者1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A组(62例)、对照B组(62例)。对照A组予以灯盏花素穴位注射,对照B组予以针灸,观察组予以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均治疗1个月。比较3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BI)、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补体C_(3)]、MMP3、PGE_(2)、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3.55%(58/62)高于对照A组7742%(48/62)、对照B组80.65%(50/62)(P<0.05);3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JOA、BI评分与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IgG、IgM、补体C_(3)、MMP3、PGE_(2)、IL-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LDH可缓解疼痛程度与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提升腰背伸肌群肌肉收缩性,改善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下调血清MMP3、PGE_(2)、IL-1β表达,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穴位注射 针灸 椎间盘突出症 群表面电指标 MMP3 PGE_(2)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庆玲 贾光辉 王振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通过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对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医院于2019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腰突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 目的通过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对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医院于2019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腰突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针+药组给予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记录两组腰突症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两侧腰背伸肌群中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值(IEMG)的变化,检测两组Th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结果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针刺组的82.86%,组间比较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左侧和右侧腰背伸肌群中MPF、IEMG逐渐上升(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针+药组左侧和右侧腰背伸肌群中MPF、IEMG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Th17、MCP-1、TNF-α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针+药组Th17、MCP-1、TNF-α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JOA评分逐渐上升(P<0.05),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针+药组JOA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腰突症可改善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及肌力水平,降低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针刺 椎间盘突出症 群疲劳程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磊 康麟 查天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33-3337,共5页
目的:探究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牵引、药物治疗、... 目的:探究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牵引、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推拿、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腰背伸肌指标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最大单次作功量(TW)、平均功率(AP)、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F/E)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腰背伸肌疲劳程度和肌力表面肌电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和积分肌电(IEMG)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变化并比较;总结完成治疗2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均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者治疗前30°、90°的PT、TAE、TW、AP、F/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F/E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和90°的F/E均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功能,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椎间盘突出症 疲劳程度 VAS评分 JOA评分 BARTHEL指数 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54
7
作者 周楠 房敏 +4 位作者 朱晴广 沈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刘鲲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system-Ⅲ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微调手法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牵引组(P<0.05);腰部肌群生物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椎间盘突出症 等速测试 生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