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叶草”法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应用于髋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亮婧 金梅 张晓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阻滞用于髋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侧髋关节镜手术80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神经阻滞组和单纯全麻组,每组40例。术中采用喉罩通气,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毕即刻行“三叶草”法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阻滞用于髋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侧髋关节镜手术80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神经阻滞组和单纯全麻组,每组40例。术中采用喉罩通气,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毕即刻行“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阻滞,术后神经阻滞组给予0.4%罗哌卡因25 ml,单纯全麻组给予生理盐水25 ml。2组术后48 h内均采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比较2组术后0~4 h、4~8 h、8~12 h、12~24 h、24~48 h内最大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max,VASmax),记录术后PCA首次使用时间,0~24 h和24~48 h内PCA使用次数、有效按压率及舒芬太尼用量,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尿潴留、双侧阻滞、肾损伤及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果与单纯全麻组比较,术后神经阻滞组术后PCA首次使用时间明显延长[(6.2±1.6)h vs.(3.8±1.8)h,t=6.382,P=0.000];0~24 h内PCA使用次数明显减少[(18.4±6.4)次vs.(31.8±7.5)次,t=-8.619,P=0.000];有效按压率明显升高[(89.2±3.6)%vs.(85.8±4.2)%,t=3.814,P=0.000];舒芬太尼用量减少[(37.9±11.8)μg vs.(59.9±14.0)μg,t=-7.586,P=0.000]。术后神经阻滞组术后0~4 h、4~8 h、8~12 h内VASmax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00)。单纯全麻组出现术后恶心呕吐9例(22.5%),瘙痒1例(2.5%),术后神经阻滞组无相关并发症。结论髋关节镜术后采用“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阻滞镇痛效果明显,可明显减少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镜术 超声 腰丛阻滞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宝莹 张习良 +1 位作者 游玉媛 杜杰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组(A组)、... 目的探究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组(A组)、后路腰丛组(B组)和腰麻组(C组),每组50例。比较麻醉过程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近期及远期死亡率。结果术前1 d(T0)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T_1)~缝合(T_4)时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A组与B组辅助吸入七氟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呼吸不好置入喉罩,2例麻醉效果不全置入喉罩,2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B组2例呼吸不好置入喉罩,7例麻醉效果不全置入喉罩,5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B组发生麻醉效果不全需插入喉罩例数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13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与A组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近期、远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具有良好麻醉效果,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 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腰丛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3
作者 杜玉恒 潘晓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1期116-116,共1页
近年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日益增多。2009年4月~2010年10月,我们对23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施行了腰丛麻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71~80岁、... 近年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日益增多。2009年4月~2010年10月,我们对23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施行了腰丛麻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71~80岁、平均77.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腰丛阻滞麻醉 老年患者 罗哌卡因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应用 2009年 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炎症状态及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华 刘文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对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6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69例,女性391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64.87岁;心功能分级(NY...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对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6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69例,女性391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64.87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319例,Ⅲ级274例,Ⅳ级26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0例和对照组43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研究组接受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观察两组术中效果(异丙酚泵入量、关节腔灌洗液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满意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除喉罩时间)和术后转归情况[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中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因子及疼痛应激因子含量。结果研究组术中使用异丙酚量、灌洗液量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拔除喉罩时间、手术时间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更低,镇痛满意率更高[(115.61±18.44)mg vs(128.17±23.36)mg、(8.73±1.63)L vs(9.65±1.68)L、(12.31±3.36)min vs(14.06±3.32)min、(142.39±50.61)min vs(189.32±71.48)min、(271.35±90.59)mL vs(309.03±91.41)mL、7.67%vs 32.79%、98.14%vs 73.49%。P<0.05]。研究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56.52±2.23)mL vs(77.73±3.15)mL、(3.96±1.07)d vs(6.18±1.21)d、(8.18±2.16)min vs(23.66±3.15)min、(5.09±2.88)d vs(7.43±1.27)d。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血清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及β-内啡肽(β-E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97±0.34)ng/L vs(4.94±0.57)ng/L、(2.13±0.32)ng/L vs(3.55±0.48)ng/L、(27.62±4.21)ng/L vs(34.83±4.92)ng/L、(22.14±3.45)ng/L vs(29.32±3.61)ng/L、(7.62±0.91)μg/L vs(11.56±1.44)μg/L、(6.32±0.81)μg/L vs(9.44±1.26)μg/L、(253.35±33.61)μg/L vs(326.82±42.25)μg/L、(227.16±31.45)μg/L vs(289.31±34.92)μg/L、(1.56±0.14)μg/L vs(2.44±0.32)μg/L、(1.22±0.14)μg/L vs(2.16±0.23)g/L、(121.32±16.24)ng/L vs(158.44±17.81)ng/L、(106.18±13.52)ng/L vs(139.42±17.11)ng/L、(22.81±2.93)μg/L vs(29.53±4.21)μg/L、(18.93±2.34)μg/L vs(24.15±3.61)μg/L。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较对照组(14.19%)明显低(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可有效提高全髋关节术治疗患者的术中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且镇痛效果较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转归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三叶草”法 腰丛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反应 炎症状态 疼痛应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老年PFNA手术患者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耀滨 谭艺平 +2 位作者 朱海彬 邓秋红 董芳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老年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患者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PFNA手术的7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老年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患者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PFNA手术的7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研究组以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待,参照组以喉罩全麻对待,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状况、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状况及麻醉满意度。结果术后8、24、72h研究组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参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先减小或增大,术后5d、术后10d研究组的MMSE评分明显大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中重度疼痛率、术后功能障碍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老年PFNA手术患者镇痛及认知功能的积极影响显著,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 喉罩全麻 PFNA手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何惠娇 欧阳文博 +2 位作者 张建华 邓志海 区国集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T_(0))、麻醉开始1 h、手术结束后1 h(T_(2))时凝血活酶生成时间(R-CK)、凝固时间(K)、凝血块强度(G)、血栓最大值(MA)、凝血综合指数(CL)、血栓最大值确定后30 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时的R-CK、K、G值低于T_(0),MA、CL、LY30值高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全身麻醉 神经阻滞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涂凤华 刘静 张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7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利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7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利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3.39±2.22)min、语言功能恢复时间(6.86±2.39)min短于对照组的(10.26±2.28)、(15.33±2.74)min,镇痛评分(2.44±0.67)分低于对照组的(5.18±0.72)分(P<0.05)。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麻醉后、手术中、手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较麻醉前降低,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远优于全身麻醉的效果,其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身麻醉 -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指数联合伤害敏感指数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谭林华 周曲 蒋耀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以舒芬太尼+依托咪酯+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合适喉罩,地氟烷持续吸入维持,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组同时接受脑电图IoC1、IoC2监测,根据IoC1、IoC2调整舒芬太尼用量;对照组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医师的经验调整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和追加次数,麻醉苏醒质量(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疼痛、恶心呕吐、术后谵妄、认知障碍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和术中追加次数少于对照组,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术后谵妄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8例、术后谵妄2例、认知障碍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采用IoC1联合IoC2监测有助于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麻醉过程更可控,术后不良反应减少,提高了麻醉的可控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伤害敏感指数 脑电图 髋部骨折 阻滞 舒芬太尼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翔 高成杰 +1 位作者 贾云逸 李雨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定位腰丛及骶丛神经鞘周围后分别推注0.33%罗哌卡因20、30 mL;对照组接受吗啡肌肉注射10 mg。观察急救现场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现场—入院时间,镇痛操作与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成功率,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现场镇痛前即刻(T0)、转运途中5 min(T1)、转运途中15 min(T2)、入院即刻(T3)、术前(T4)静息及运动VAS)、术前补救镇痛药物使用]、远期效果(伤后7天、3个月创伤应急评分,伤后3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瘙痒、尿潴留、谵妄、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急救现场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镇痛操作时间更长,起效时间更短(P<0.05);神经阻滞均在10 min内完成,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结构清晰可见,全部阻滞成功,无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静息及运动VAS更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前使用吗啡补救镇痛比例更低、剂量更小(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创伤后7天及3个月,创伤应激评分更低(P<0.05);创伤后3个月,观察组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慢性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恶心、头痛、嗜睡、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有效且安全,该技术能够迅速缓解下肢创伤部位疼痛,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降低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现场镇痛 前路单点穿刺法神经阻滞 便携式超声引导技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慢性疼痛 下肢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毅 郭海芳 杨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4-105,共2页
目的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4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B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及阻滞完成后第5(T2... 目的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4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B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及阻滞完成后第5(T2)、10(T3)、20(T4)、30 min(T5)的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阻滞完成后各时点A组患者SBP、DBP、HR和B组患者HR与T1相比P均>0.05。B组患者T3、T4时SBP、DBP与T1、T2、T5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时采用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术中麻醉诱导平稳,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时采用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术中麻醉诱导平稳,但患者血压和心率略有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麻醉 腰丛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瑞权 梁超 +1 位作者 赵闯 李志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PFN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PFN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康复相关指标。结果术后2、6、12、24、48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3 d研究组CAM-CR评分降低(P<0.05),术后1、2、3 d对照组CAM-CR评分升高(P<0.05),术后1、2、3 d研究组CAM-C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PFNA手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谵妄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超声 神经阻滞 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 麻醉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张梦 陈明松 余小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统计两组应激反应、MMSE评分、VAS评分。结果T0,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P>0.05,T1~T4,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P>0.05,术后第1d、第3d、第7d,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高龄 骨科手术 髂筋膜联合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应激反应 认知能力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关景朋 栗付民 郭永强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循环稳定性、炎性应激反应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12例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循环稳定性、炎性应激反应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12例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案。比较2组临床指标(麻醉苏醒、恢复室滞留、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循环功能指标[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3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静息和运动状态下镇痛效果[术后2 h(T6)、8 h(T7)、12 h(T8)、24 h(T9)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及镇痛药物(丙泊酚、舒芬太尼、术后24 h自控镇痛药)用量、炎性应激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恢复室滞留、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分别为(16.72±1.35)min、(41.26±6.23)min、(1.93±0.21)d、(5.68±1.37)d,均短于对照组的(26.36±2.45)min、(54.21±7.43)min、(2.60±0.29)d、(7.35±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2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观察组HR、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T8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9时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舒芬太尼及术后24 h自控镇痛药用量分别为(728.45±69.38)mg、(12.35±4.42)μg、(58.36±3.29)mL,少于对照组的(973.21±49.31)mg、(37.63±5.21)μg、(80.25±3.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48 h,2组Cor、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Cor、IL-6、hs-CRP水平分别为(192.15±13.45)nmol/L、(1.25±0.48)μg/mL、(7.60±1.37)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25.72±15.96)nmol/L、(1.61±0.55)μg/mL、(9.65±1.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能有效提高麻醉阻滞效果和麻醉质量,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循环功能,减少术中维持麻醉、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降低炎性应激反应发生风险,且安全性可靠,利于术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循环功能 炎性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许伟春 吴良永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麻醉效果、疼痛评分及自主咳嗽排痰能力等指标况。结果观察组T2、T3、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10 min后、切皮时及术后5 min的体温、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术后15 min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血清皮质醇(Cor)水平、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2 h、12 h、24 h VAS评分及自主咳嗽排痰次数与排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较小,患者恢复较好,麻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坐骨神经阻滞 全麻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经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王巍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经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 目的: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经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6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对照组行经喉罩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经喉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麻醉前,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手术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相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相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1 h,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相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2 d、3 d,两组的VAS评分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 d、5 d,两组MMSE评分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经喉罩全身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并可减轻疼痛,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经喉罩全身麻醉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6
作者 音樱 谢言虎 +3 位作者 章敏 周玲 李传耀 柴小青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30分钟(T_2)、60分钟(T_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与EA组相比,NB组T_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伟雄 曾志文 +2 位作者 张岳农 张伟强 郑德强 《安徽医学》 2018年第8期995-997,共3页
目的观察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其中行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 目的观察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其中行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皮时、缝合切口时、入麻醉苏醒室30分钟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及第48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12.68±3.08)μg vs(38.25±8.69)μg,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3
18
作者 章蔚 方才 +1 位作者 谢言虎 疏树华 《安徽医学》 2011年第7期918-921,共4页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两组,每组30例。C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腔置管,腰麻药...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两组,每组30例。C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腔置管,腰麻药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3 ml,不足者酌情硬膜外腔追加0.75%罗哌卡因;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股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C组麻醉后10 min(T10)、麻醉后20 min(T20)MAP下降(P〈0.05),T20HR下降(P〈0.05),C组T20MAP、HR低于N组(P〈0.05);C组麻醉准备及操作时间(Tr)、感觉完全阻滞时间(T1)、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C组。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相对长时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硬联合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PFNA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春林 张光旭 +3 位作者 潘刘生 张天明 梁集玲 谭嘉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0期98-101,共4页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120例PFNA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120例PFNA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操作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及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麻醉后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BP、SBP、P及SpO2水平稳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操作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优良率方面,对照组(88.33%)低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2.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优良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较多的高龄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术 神经刺激仪 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章蔚 疏树华 +1 位作者 方才 邵春晓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2期2006-2009,共4页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给予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14 ml;N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E组麻醉后15、20、30 min MAP下降(P<0.05),E组麻醉后30 min MAP低于N组(P<0.05);E组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E组。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且相对长时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联合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硬膜外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