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唐帅 洪溪 +3 位作者 黄宇光 任洪智 叶铁虎 罗爱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54-656,共3页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择期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药为含浓度为0.5μg/ml舒芬太尼的0.375%罗哌卡因,对照组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分别记录两...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择期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药为含浓度为0.5μg/ml舒芬太尼的0.375%罗哌卡因,对照组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分别记录两组阻滞成功率、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及其他相关临床麻醉信息。结果两组间阻滞成功率、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5μg/ml的舒芬太尼对于0.375%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包括阻滞成功率、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无明显影响;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则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76-307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需要采用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在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需要采用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在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记录并对比两组不同方案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起效维持时间、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麻醉准备和操作的时间(Tr)、感觉完全阻滞的时间(T1)、感觉恢复的时间(T2)、运动完全阻滞的时间(T3)、运动恢复的时间(T4)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Tu)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麻醉之后5 min(T5)、20 min(T20)平均动脉压下降,T20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观察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结论: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更明显,特别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更适合采用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膝关节镜手术 麻醉效果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黎治滔 徐波 +3 位作者 卿朝辉 黄华扬 彭捷 屠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22-3023,共2页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因其对体位要求简单、生理干扰小,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多,尤其适用于合并多种并发症或椎管内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1]。本文拟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并...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因其对体位要求简单、生理干扰小,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多,尤其适用于合并多种并发症或椎管内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1]。本文拟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ClinicalTrials.gov注册(ID:NCT02084368)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手术 临床应用 手术中 单侧 并发症发生率 医学伦理委员会 联合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早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廖晖 李光辉 +4 位作者 万里 肖骏 罗爱林 李锋 夏仁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4-617,共4页
目的 :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psoas... 目的 :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psoasplexusandsciaticnerveblockanalgesia,CPS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24、36、48、72 h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rest visual analog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assive VAS,PVAS),吗啡类镇痛药物追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2 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0、2和12周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PCIA组相比,CPSA组术后12 h,24 h,36h的RVAS评分和24 h,36 h,48 h的P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吗啡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镇痛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减少(P<0.05),患侧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12周,两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0 w)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比卡因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曦 吴昱 +1 位作者 丰新民 毕好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55-757,共3页
目的观察一定剂量的罗比卡因配成不同浓度溶液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4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腰丛神经和坐骨神... 目的观察一定剂量的罗比卡因配成不同浓度溶液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4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处均分别注入罗比卡因150 mg。A组将150 mg罗比卡因稀释到20 ml使用,即浓度为0.75%;B组稀释到30 ml,即浓度为0.5%。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以及麻醉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5),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A组明显延长(P<0.05),麻醉满意度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A组麻醉比B组起效快,但只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延长,且麻醉满意度较差。所以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用0.5%的罗比卡因比用0.75%的罗比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更适合于膝关节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8
6
作者 徐仲煌 黄宇光 +4 位作者 潘华 陈绍辉 任洪智 叶铁虎 罗爱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35-238,共4页
目的 比较长效局麻药罗比卡因应用于单侧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时临床麻醉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4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NER ,n =17)和... 目的 比较长效局麻药罗比卡因应用于单侧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时临床麻醉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4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NER ,n =17)和硬膜外麻醉 (EPI,n =17)两组 ,分别施行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NER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 ,刺激器电流频率 2Hz,起始强度 1~ 2mA ,正确定位后两点分别给予 0 5 %罗比卡因 2 0~ 30ml;EPI组则选择L2~ 3 或L3~ 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 ,予 0 75 %罗比卡因 15~ 2 0ml。记录麻醉前 ,手术开始 ,手术开始后 15、30、45、6 0分钟 ,术后 1小时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心率 (HR) ,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 (术后 1、4小时VAS评分 )、局麻药和辅助药物用量、术中输液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手术开始后 15分钟 ,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 (P <0 0 5 ) ,随后 30、45、6 0分钟及术后 1小时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 ;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 (P <0 0 5 ) ,EPI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恢复较NER组快 (P <0 0 5 ) ;NER组罗比卡因平均用量大于EPI组 (P <0 0 5 )。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罗比卡因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肥胖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玲 张海雄 +2 位作者 盛旭东 何爱萍 张蓬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评价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肥胖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肥胖高龄患者57例,随机分为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B组),记录2组手术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15、2... 目的评价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肥胖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肥胖高龄患者57例,随机分为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B组),记录2组手术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15、20、25、30 mi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并在各时间点对其进行感觉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切皮时A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阻滞后10、15、20 min A组的感觉评分≤2分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椎旁阻滞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用于肥胖高龄患者髓关节置换术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充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高龄肥胖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2
8
作者 朱贵芹 朱霞 +3 位作者 郑闽江 刘苏 武勇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26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两组均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26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两组均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60min(T3)的SBP、DBP、HR;记录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对照组有1例坐骨神经支配区皮肤轻微痛觉异感,持续2d异感消失;研究组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快速准确,提高患者满意率,对有严重合并症的下肢手术患者是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坐骨神经阻滞 危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刘月江 王臻 景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C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NS2ml。结果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15.2±3.3)h、(12.6±2.8)h]显著长于B组[(10.1±2.1)h、(7.9±1.6)h]和C组[(10.4±2.5)h、(7.6±2.3)h](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局部作用机制延长0.5%罗哌卡因CLPSNB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联合三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昌明 肖少华 +1 位作者 周玉 王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8-819,共2页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阻滞 下肢手术 临床效果 大肌间隙 入路 麻醉效果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一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大志 黄微 杨庆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53-653,共1页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坐骨神经阻滞 阻滞 右股骨颈骨折 口服药物治疗 后外侧入路 运动性失语 高血压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志兵 吴芳 +1 位作者 夏瑞 张军华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效果。方法48例择期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采用0.5%罗比卡因行后路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手术后...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效果。方法48例择期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采用0.5%罗比卡因行后路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手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48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6.3±1.1)和(9.2±2.3)min,维持时间分别为(420.2±18.1)和(307.4±26.5)min。手术后24 h无不良反应。结论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采用罗比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进行手术,循环稳定,对全身系统影响小,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置换术 股骨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腰骶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娅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11期2884-2885,共2页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刺激仪 后路 引导 单侧下肢手术 护理 系统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敏 施震 +1 位作者 胡光俊 陶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组(Ⅰ组)和相同容量浓度阻滞组(Ⅱ组)。Ⅰ组患者坐骨神...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组(Ⅰ组)和相同容量浓度阻滞组(Ⅱ组)。Ⅰ组患者坐骨神经给予1.5%利多卡因10 ml+0.75%罗哌卡因10 ml,腰丛给予1%利多卡因15 ml+0.3%罗哌卡因25 ml;Ⅱ组坐骨神经和腰丛均给予0.6%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观察并记录坐骨神经和腰丛神经支配区域针刺感觉消失时间、趾跖曲和背曲运动消失时间、屈膝运动消失时间和抬腿运动消失时间。结果Ⅰ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坐骨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腰丛起效时间与I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趾跖曲和背曲运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屈膝运动消失时间和抬腿运动消失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能够获得更高的阻滞成功率及更短的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容量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中两种体位的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梅伟 张毅 +3 位作者 金传刚 张传汉 罗爱林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1-663,共3页
目的比较俯卧位和侧卧位下超声引导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超声测量穿刺深度,记录实际穿刺深度,... 目的比较俯卧位和侧卧位下超声引导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和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超声测量穿刺深度,记录实际穿刺深度,对比操作时间和调整穿刺方向次数,评价手术麻醉效果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俯卧位组腰丛阻滞操作时间短于侧卧位组(P<0.01),但俯卧位下行坐骨神经阻滞时常需改变体位方能成功,两组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和侧卧位均可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时俯卧位优于侧卧位,臀大肌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侧卧位优于俯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体位 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丁利刚 顾学鹏 +3 位作者 姜山 李岩 赵建华 魏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44-946,共3页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老年患者重要脏器的储备功能显著下降,常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相关的慢性疾病,容易出现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因此,麻醉的方式要尽量准确和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且对身体的...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老年患者重要脏器的储备功能显著下降,常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相关的慢性疾病,容易出现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因此,麻醉的方式要尽量准确和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且对身体的影响小而且有利于术后恢复及其他特点[2]。过去,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神经刺激仪,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一般不能被准确定位,而现在所采用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能充分发挥超声技术的引导定位作用,既能实现对患者下肢的完全性麻醉,又能避免全身麻醉会对机体循环系统产生影响[3],还能防止脊髓麻醉的出血风险,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定位 超声技术 临床麻醉 体循环系统 老年患者 储备功能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丽华 徐玉灿 +1 位作者 董铁立 孙振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60-2762,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显像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腰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行径,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E组BP明显降低,N组BP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组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E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超声引导技术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精确操作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坐骨神经阻滞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罗比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洁 王祥瑞 +1 位作者 蔡美华 孙大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31-733,共3页
目的采取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罗比卡因血药浓度,观察该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病人的药代动力学指标.方法8例择期单下肢手术病人,使用0.375%盐酸罗比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20、25、30、40、50、60、9... 目的采取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罗比卡因血药浓度,观察该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病人的药代动力学指标.方法8例择期单下肢手术病人,使用0.375%盐酸罗比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20、25、30、40、50、60、90、120、180、240、360、720、1 440 min采取静脉血.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反相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分离,并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10~8 000 ng/ml,仪器灵敏度AUFS为1 ng/ml,所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为:Cmaxi(3.09±0.89)mg/L,Cmax2(3.84±1.58)mg/L,t1/2 Kα(7.56±4.65)min,t1/2β(890.3±365.8)min.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行血浆盐酸罗比卡因浓度的测定,方法稳定、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该药在此种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坐骨神经阻滞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配合 被引量:8
19
作者 金平湖 董慧春 祝崇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0-500,共1页
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能精确定位神经,麻醉效果确切,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而且该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的影响较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小,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分析本院41例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 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能精确定位神经,麻醉效果确切,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而且该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的影响较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小,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分析本院41例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下肢手术的围术期情况,对麻醉配合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麻醉配合 下肢手术 引导 神经阻滞技术 椎管内麻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岁老人股骨头置换术采用腰丛复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一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承民 胡杰 崔艳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545,共1页
患者,男,99岁,体重62妇,左股颈骨折5d入院,拟行左侧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BP190/90mmHg,HR88次/分,节律不整,左肺下野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音遥远,节律不齐。辅助检查:Hb104g... 患者,男,99岁,体重62妇,左股颈骨折5d入院,拟行左侧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BP190/90mmHg,HR88次/分,节律不整,左肺下野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音遥远,节律不齐。辅助检查:Hb104g/L,血糖7.9mmol/L,ALT86U/L,AST72U/L,总胆红素23.1μmol/L,Pa0275.6mmHg,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动脉压48mmHg,EF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坐骨神经阻滞 复合 老人 通气功能障碍 药物过敏史 股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