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86例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皇甫胜利 庞聪玲 +2 位作者 慕娟 高艳 和鲁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2-1203,共2页
关键词 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多形性腺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例腮腺混合瘤腮腺部分切除术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德辉 徐洪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腮腺混合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5-886,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28侧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实施腮腺部分切除术,术中保留腮腺主导管,在肿瘤外0.5~1.0cm处切除肿瘤及周边腮腺组织。结果:27例患者术后经6个月至3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无永久...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28侧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实施腮腺部分切除术,术中保留腮腺主导管,在肿瘤外0.5~1.0cm处切除肿瘤及周边腮腺组织。结果:27例患者术后经6个月至3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无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及涎瘘,残留腮腺有分泌功能,面部畸形小,4例患者发生Frey's综合征(14.8%)。结论:保留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主导管 良性肿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畅 徐涛 +3 位作者 王栋 彭笑 郑嫣然 张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价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6例。术后随访1~3年,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 目的:评价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6例。术后随访1~3年,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涎瘘、耳周麻木和腮腺区皮肤麻木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耳周麻木和腮腺区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涎瘘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更少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并发症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部分切除保留导管的术后剩余腺体变化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郑光勇 李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采用体视学方法,对行保留导管的大鼠一侧腮腺部分切除后剩余腺体,分阶段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其腺泡、导管、间质的平均体积比和腺泡面积,同时结合腺体体积的测量,结果:术后1-3d各组分平均体积比、腺泡面积、腺体体积无显著变化(P&g... 采用体视学方法,对行保留导管的大鼠一侧腮腺部分切除后剩余腺体,分阶段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其腺泡、导管、间质的平均体积比和腺泡面积,同时结合腺体体积的测量,结果:术后1-3d各组分平均体积比、腺泡面积、腺体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2周腺体体积显著减小,腺泡平均体积比显著减小(P<0.05);术后4-7周腺泡面积显著增大(P<0.05);而腺泡平均体积比和腺体体积则无显著变化(P>0.05)。上述结果表明,保留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剩余腺体组织有再生和功能恢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导管 再生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解剖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儿童第一鳃裂畸形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明澄 张铁松 +5 位作者 黄锐 毛志勇 高燕 刘秀芬 孙美华 马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行面神经解剖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第一鳃裂畸形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4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2个月~15岁,平均6岁,其中男10例,女14例,病史1-60个月不等。16... 目的探讨行面神经解剖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第一鳃裂畸形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4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2个月~15岁,平均6岁,其中男10例,女14例,病史1-60个月不等。16例以颌下瘘管及腐臭分泌物为首发症状,5例以耳后肿痛为首发症状,3例以耳道底壁流脓为主。复发病例6例,在外院行鳃裂畸形切除术,术后复发。患儿于全麻下行沿下颌缘支逆向法解剖面神经。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和瘘管切除术。结果 5例瘘管位于腮腺浅面,未解剖面神经,完整切除瘘管。17例患儿瘘管穿经腮腺腺体,解剖面神经后,切除部分腮腺浅叶、瘘管和部分耳廓软骨,切口均I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下颌缘支损伤,轻度口角歪斜,术后1-3月基本完全恢复。行外耳道部分皮肤和软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无外耳道狭窄及听力下降。随访10个月~4年,24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第一鳃裂畸形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窦道、瘘管及囊肿,与外耳道和面神经关系密切,行面神经解剖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可彻底根治第一鳃裂畸形,防止其复发,并有效保护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外科手 第一鳃裂畸形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多聚糖颗粒在腮腺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池拽 师天雄 +1 位作者 邓建伟 郑炳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707,共1页
腮腺肿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腮腺手术也是头颈外科中常见的手术之一。腮腺手术的术式通常为腮腺浅叶切除或腮腺部分切除术,而术后残留腺体仍有分泌涎液的功能。因此术后处理不当可造成涎瘘,涎瘘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红肿、搔痒、湿疹... 腮腺肿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腮腺手术也是头颈外科中常见的手术之一。腮腺手术的术式通常为腮腺浅叶切除或腮腺部分切除术,而术后残留腺体仍有分泌涎液的功能。因此术后处理不当可造成涎瘘,涎瘘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红肿、搔痒、湿疹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聚糖 后处理不当 腮腺部分切除术 应用 微孔 腮腺 腮腺浅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