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血管技术在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斌 周颖奇 +4 位作者 王振堂 叶华 曹贵松 景在平 仲剑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肝静脉回流障碍 (Budd- Chiari)综合征的新方法。 方法 :在 11例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患者中 ,应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气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获得成功后 ,有 9例患者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 3例肝静脉完...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肝静脉回流障碍 (Budd- Chiari)综合征的新方法。 方法 :在 11例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患者中 ,应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气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获得成功后 ,有 9例患者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 3例肝静脉完全闭塞者在下腔静脉腔内治疗术成功后 1周内行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间人造血管“H”型分流术。结果 :11例患者中 ,除 1例在腔内治疗术后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表现外 ,无手术并发症 ,术后随访 6~ 35个月 ,血管内支架通畅、无移位 ,分流血管无血栓栓塞 ,门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 腔内血管术 治疗 布加综合征 B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健 倪布清 李明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3月连续收治的27例TAAD术后支架象鼻远端再次TEVAR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27例患者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术中资料,孙氏手术后早期随访结果、TEVAR术中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TEVAR术后随访率92.3%,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远期死亡2例,病死率7.4%,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TEVAR术后均未出现支架内漏、移位、下肢截瘫、新发透析(TEVAR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肠缺血或坏死等后遗症。在随访的病例中,成功收集术前及术后复查胸腹部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25例(92.3%),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支架象鼻远端破口均覆盖完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打开程度均满意,内脏区及下肢血管通畅程度为100%,术后1年随访患者19例,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周围段完全血栓化13例(68.4%),部分血栓化6例(31.6%),真腔有效打开,支架覆盖区域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夹层 胸主动脉内血管修复 主动脉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3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海东 孙成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手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ASO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PTA手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手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ASO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PTA手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qd。比较手术后2年累计通畅率、血清生化指标、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结果治疗组手术后2年下肢动脉累计通畅率为79.2%,对照组为65.4%;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生下肢动脉在狭窄或闭塞的风险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IM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期间无明显变化,治疗组随时间的延长血脂及CRP水平逐渐降低,且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SO患者血脂,同时减少PTA手术后ASO患者下肢动脉再狭窄或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穿刺内血管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根部测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玉玺 冯家烜 +2 位作者 周建 冯睿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943,共5页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4.3±3.1)^(34.0±5.0)mm,主动脉窦直径变化区间为(29.0±4.0)^(34.0±3.0)mm;窦管结合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5.4±5.2)^(30.5±3.2)mm。比较国人与欧美人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主动脉窦直径测量数据发现,欧美人有大于国人趋势。结论尽管腔内血管修复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但受自然解剖结构的限制,升主动脉根部一直被视为腔内血管修复术禁区,相应支架移植物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准确、便利方法进一步了解升主动脉根部数据已成为研究热点,将为研制开发新型、适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支架移植物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根部 内血管修复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3
5
作者 谈洪统 李威 +3 位作者 郭欢庆 满文玲 陈薇 杨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9-712,共4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LEAOD患者(43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球囊PTA。记录2组患者术...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LEAOD患者(43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球囊PTA。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Fontaine分期,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统计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再狭窄率及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时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结果术后7天2组Fontaine分期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靶动脉段股浅动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ABI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14例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狭窄率<30%、4例30%~50%、3例>50%(无100%者),对照组2例狭窄率<30%、10例狭窄率30%~50%、10例>50%(2例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LEAOD安全、有效,能够降低再狭窄率,且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 闭塞性动脉硬化 内血管成型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