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响应腐皮镰刀菌侵染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心怡 王哲舒 +1 位作者 范志斌 王丽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6,共13页
[目的]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了杨树-腐皮镰刀菌互作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筛选了杨树防御腐皮镰刀菌侵染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此类病害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生长2个月的银腺杨84K为材料,用1... [目的]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了杨树-腐皮镰刀菌互作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筛选了杨树防御腐皮镰刀菌侵染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此类病害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生长2个月的银腺杨84K为材料,用1×10^(7)个·mL^(-1)的腐皮镰刀菌孢子液侵染根系,于侵染0h(对照组)、48 h和72 h(接菌组)后取根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杨树响应腐皮镰刀菌侵染的相关基因。[结果](1)与对照组0 h相比,侵染48 h和72 h分别检测到8 939个和8 246个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2)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单一生物体过程、对刺激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调节和对激素响应等过程。(3)KEGG分析表明,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在病原菌侵染后发生显著变化。(4)杨树糖转运蛋白SWEETs家族中21个成员的表达受腐皮镰刀菌侵染诱导。乙烯受体ETR、乙烯信号通路主要基因EIN3、ERF1、ERF2上调表达,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CCR、4CL、C3’H、COMT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杨树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糖代谢和转运,激活乙烯信号通路,促进木质素积累、细胞壁增厚等策略,响应腐皮镰刀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镰刀 侵染过程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皮镰刀菌根腐病对砧用南瓜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丹丹 李可悦 +3 位作者 刘江涛 盖少杰 武峻新 申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0-1697,共8页
根腐病严重影响瓜类生产,通过比较苗期接种腐皮镰刀菌后抗病和高感砧用南瓜材料根系形态及生理响应,为解析根系响应机理及创制抗根腐病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抗病和高感自交系两叶一心时伤根接种法接种,0 d、2 d、4 d、6 d、8 d检测根系总... 根腐病严重影响瓜类生产,通过比较苗期接种腐皮镰刀菌后抗病和高感砧用南瓜材料根系形态及生理响应,为解析根系响应机理及创制抗根腐病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抗病和高感自交系两叶一心时伤根接种法接种,0 d、2 d、4 d、6 d、8 d检测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等形态学指标;同一时期测定根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接菌0~8 d,抗病材料总根体积极显著高于高感材料,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高感材料,根构型参数较好。同一时期抗病材料根部的CAT、POD、PAL活性(除0 d)显著高于高感材料,而MDA含量显著低于高感材料。根系吸收功能评价及过氧化物酶系统调节酶的测定可以作为早期抗根腐病砧用南瓜材料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砧用南瓜 镰刀 根系形态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皮镰刀菌对不同品种核桃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郑磊 张静 +2 位作者 麻文建 彭燕 朱天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1-657,共7页
为分析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核桃根腐病对寄主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该研究以铁核桃、绵阳早熟、新疆2号3个核桃品种为材料,研究各品种受腐皮镰刀菌侵染后,不同时期的发病情况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 为分析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核桃根腐病对寄主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该研究以铁核桃、绵阳早熟、新疆2号3个核桃品种为材料,研究各品种受腐皮镰刀菌侵染后,不同时期的发病情况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50 d后,铁核桃100%发病,属高感品种,绵阳早熟和新疆2号发病率分别为23.33%和16.67%,属抗病品种;在50 d监测范围内,各品种对照组各项叶部生理指标仅出现上下波动且差异不显著;然而,各品种核桃接入腐皮镰刀菌后,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迅速下降,MDA含量和POD活性总体表现为先上升趋势,SOD、PPO活性总体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5个指标品种间差异显著,而CAT活性变化无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MDA含量、SOD、POD、PPO活性可以作为核桃品种抗性评价指标。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核桃根腐病发病机制以及通过诱导等措施提高其抗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 核桃 抗性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导向分离腐皮镰刀菌中代谢产物 被引量:5
4
作者 季宇彬 张哲 +3 位作者 张伟浩 王虎 潘英 姜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3,共6页
本实验采用群体感应抑制(quorum sensing inhibitory, QSI)活性导向法,对分离自山东威海近海底泥的真菌 WH7-2开展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菌落形态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全序列分析,菌株 WH7-2 鉴定为腐皮镰刀菌 F... 本实验采用群体感应抑制(quorum sensing inhibitory, QSI)活性导向法,对分离自山东威海近海底泥的真菌 WH7-2开展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菌落形态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全序列分析,菌株 WH7-2 鉴定为腐皮镰刀菌 Fusarium solani。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该真菌大米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 5E)-3, 5, 7-三甲基-2, 5-辛二烯酸(1)、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 4)、镰红菌素-3-甲醚(5)、脱水镰红菌素(6)、(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7)、(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9 (11), 22-三烯-3β-醇(8)、3β-羟基-胆甾-5-烯-7-酮(9)、6β-羟基-胆甾-4-烯-3-酮(10)和(22E)-胆甾-5, 22-二烯-3β-醇(1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 4)具有 QSI 活性,其他化合物无 QSI 活性。除 5 和 6 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腐皮镰刀菌 F. solani 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抑制活性 镰刀 不饱和脂肪酸酯 甾体 镰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皮镰刀菌病原致病性及苜蓿品种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博 牛艺帆 +6 位作者 刘晓宇 张苏晗 牛军鹏 郭志鹏 刘超齐 郭永鹏 郭玉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8,共14页
为了探明腐皮镰刀菌对紫花苜蓿种苗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苜蓿根部分离纯化真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并以菌饼放置种子的方法,分别以水琼脂培养基(water agar,W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 为了探明腐皮镰刀菌对紫花苜蓿种苗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苜蓿根部分离纯化真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并以菌饼放置种子的方法,分别以水琼脂培养基(water agar,W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对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进行试验,在14 d测定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根苗长度比、相对发芽率和病情指数,并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各个指标,对22个苜蓿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腐皮镰刀菌为导致苜蓿根腐病的病原真菌;在两种培养基质上,腐皮镰刀菌对22个苜蓿品种均有致病性,且在PDA培养基上的致病性强于WA培养基;参试的22个苜蓿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所差异,塔苜5S的抗病性最强,中苜1号、Bara310SC、乐寒F3和金皇后的抗病性较强,中兰2号、赛迪7、龙牧803和甘农3号的抗病性较弱,Paola的抗病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 紫花苜蓿 苜蓿根 致病性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黄精腐皮镰刀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林毅 陈泽历 +5 位作者 赖清玉 陈潞 孙雁 唐朝辉 赵明富 文国松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65-67,101,共4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病害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该病原菌。结果表明,病原菌菌株的菌丝为白色,背面淡黄色,菌丝体呈絮状、贴基生长、生长茂...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病害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该病原菌。结果表明,病原菌菌株的菌丝为白色,背面淡黄色,菌丝体呈絮状、贴基生长、生长茂盛;病原菌菌株的分生孢子有两种形态,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柱形,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或肾形;从菌株的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镰刀(fusarium solani)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种杀菌剂对两种三七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7
作者 李雪萍 杨云 +6 位作者 农全东 茹瑞红 李春情 农传江 陈显梅 杨清松 屈用函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9期40-47,共8页
三七根腐病是三七最主要的病害,本研究旨在筛选活性较强的杀菌剂用于田间防治。针对其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选用9组不同作用机理的17种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比较抑菌效果。植物源杀菌剂蛇床子素抑菌活性较弱,农用抗生素春... 三七根腐病是三七最主要的病害,本研究旨在筛选活性较强的杀菌剂用于田间防治。针对其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选用9组不同作用机理的17种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比较抑菌效果。植物源杀菌剂蛇床子素抑菌活性较弱,农用抗生素春雷霉素的抑菌活性非常低。对供试的尖孢镰刀菌菌株,氟啶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的EC50值均<1 mg/L,抑菌效果最好;肟菌酯、菌核净、异菌脲、丙环唑、氟硅唑、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EC50值均为1~10 mg/L,抑菌效果较好。对供试的腐皮镰刀菌菌株,戊唑醇的EC50值<1 mg/L,抑菌效果最好;氟啶胺、丙环唑、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杀菌剂EC50值均为1~10 mg/L,抑菌效果较好。戊唑醇对两种镰刀菌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3450、0.7645 mg/L,均<1 mg/L,对引起三七根腐病的两种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好。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氟啶胺、丙环唑、异菌脲抑菌效果较好。各杀菌剂EC50值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低于尖孢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毒力测定 尖孢镰刀 镰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腐皮镰刀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邓晓旭 谢夏 +7 位作者 潘娅梅 赵丰华 蒋双丰 徐文 张洁 孙润红 夏明聪 杨丽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7,共11页
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是可以引起茶树茎腐和枯萎的致病真菌。为获得对茶树腐皮镰刀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茶园收集的茶树(Camelliasinensis)健康叶片中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细菌56株,通过平板对峙... 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是可以引起茶树茎腐和枯萎的致病真菌。为获得对茶树腐皮镰刀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茶园收集的茶树(Camelliasinensis)健康叶片中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细菌56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测定其防病促生指标并进行抑菌谱试验,通过发酵液试验和平板对扣法评估挥发性物质对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菌株YB-1476对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63.31%,拮抗效果最佳,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有产铁载体和吲哚乙酸、分泌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及溶磷的能力。抑菌谱试验表明,菌株YB-1476对平脐蠕孢菌(Bipolarissorokinana)、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PH-1)、念珠状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solani)5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65.03%、42.32%、51.67%、52.33%和63.22%。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和稀释100倍发酵液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6.67%、51.85%和18.52%。菌株YB-1476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53.37%。以上结果表明,菌株YB-1476在防控茶树茎腐和枯萎病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 茶树 和枯萎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罐发酵腐皮镰刀菌株产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孟哓琴 吴文惠 +3 位作者 周喻 付强 郭锐华 包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9-365,共7页
以提高海洋微生物腐皮镰刀菌FG319产出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MFS(Metabolite of Fusarium solani FG319)的数量为目标,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基于摇瓶条件设置发酵罐发酵参数获得MFS。使用GSB培养基、CYM培养基、ATCC培养基、BP... 以提高海洋微生物腐皮镰刀菌FG319产出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MFS(Metabolite of Fusarium solani FG319)的数量为目标,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基于摇瓶条件设置发酵罐发酵参数获得MFS。使用GSB培养基、CYM培养基、ATCC培养基、BPY培养基、TYG培养基、OA培养基、CD培养基、PDB培养基,基于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发酵罐发酵参数,用HPLC检测MFS的产出量,通过发色底物法评价MFS的HMG-Co A还原酶抑制活性。海洋微生物腐皮镰刀菌FG319的最佳培养基为CD培养基,发酵第7 d 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MFS的产量达到最大,诱导物L-鸟氨酸盐酸盐提高了4.07倍MFS的产出量,全糖型、p H=6.9、不添加Na Cl时海洋微生物腐皮镰刀菌FG319发酵罐发酵产出MFS的数量达到23.47 mg/L,体外评价体系显示MFS抑制HMGCo A还原酶的活性约是洛伐他汀活性的1.38倍、是普伐他汀活性的1.74倍。通过培养基选择和发酵条件优化,显著提高了海洋微生物腐皮镰刀菌FG319发酵罐发酵产出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培养条件 镰刀FG319 HMG-CO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状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娴 陈宸彤 +4 位作者 谢杨鋆 何珊 史红安 张志林 白翠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7,共7页
从兰花根际中分离出一株木霉菌株LAN2B-1,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菌株为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该菌株菌落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碳源为甘露醇、pH 5、温度25℃~30℃,暗处理有利于菌落生长,但氮源对菌落... 从兰花根际中分离出一株木霉菌株LAN2B-1,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菌株为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该菌株菌落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碳源为甘露醇、pH 5、温度25℃~30℃,暗处理有利于菌落生长,但氮源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木霉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钩状木霉菌发酵液氯仿提取物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抑菌活性最佳,生长抑制率为59.38%,其发酵液处理后腐皮镰刀菌菌丝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降低。本研究为更好地在生产上利用钩状木霉菌防治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钩状木霉 镰刀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皮镰刀菌侵染甘薯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勤川 唐伟 +6 位作者 马居奎 陈晶伟 杨冬静 高方园 孙厚俊 谢逸萍 张成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7-1107,共11页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原菌,易引起甘薯根腐病、腐烂溃疡病等。为明确F.solani在侵染甘薯时病原基因变化趋势,对腐烂溃疡病病菌侵染甘薯不同时期取样,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及分析序列。结...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原菌,易引起甘薯根腐病、腐烂溃疡病等。为明确F.solani在侵染甘薯时病原基因变化趋势,对腐烂溃疡病病菌侵染甘薯不同时期取样,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及分析序列。结果表明,共获得1068861644条有效数据,F.solani侵染后6 h、24 h、3 d、5 d分别筛选出了1056、995、737、93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有587、679、430、551个,下调基因分别有469、316、307、384个,GO功能分析差异基因富集在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属于代谢和遗传信息过程。其中差异表达倍数2倍以上,且表达量水平前20的差异基因,有15个基因参与碳水化合物、能量、核苷酸以及氨基酸代谢;3个基因参与翻译和蛋白质加工和修饰等遗传信息处理;2个基因参与细胞自噬过程。随机筛选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这9个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发现,F.solani在侵染甘薯过程中代谢活跃,这可能是其在侵染甘薯过程中需破除寄主防御并在寄主中定殖,需要自身和寄主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能量以及中间产物等物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 甘薯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皮镰刀菌对人参根部生理变化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琳 孙茹 +2 位作者 赵贵佳 赵雨 连文慧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9-1216,共8页
为明确人参根腐病抗性与抗氧化、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鲜人参为材料,采用腐皮镰刀菌进行人工侵染,研究侵染处理后人参根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侵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基本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 为明确人参根腐病抗性与抗氧化、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以鲜人参为材料,采用腐皮镰刀菌进行人工侵染,研究侵染处理后人参根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侵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基本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最高,起主要作用的果胶酶是PG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菌侵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14 d时达到峰值,菌侵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28 d时达到峰值,表明人参为抵御菌的入侵增加了植物防御酶活性;菌侵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于对照组,表明病原菌的入侵可能会诱导PPO和PAL活性水平升高;菌侵组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表明人参能抑制病原菌入侵;菌侵组始终高于对照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可能是人参抵御病原菌入侵产生的一种自身保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镰刀 细胞壁降解酶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恒 何静 +5 位作者 张小彦 张树衡 李彦湘 张金花 程永 李红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7-82,共6页
【目的】枸杞根腐病是影响枸杞产业的重要病害之一,筛选对该病害具有较高防效的低毒杀菌剂,为有效防治枸杞根腐病,科学用药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咯菌腈、500 g/L噻菌灵、250 g/L咪鲜胺、22%抑霉唑、1%申嗪... 【目的】枸杞根腐病是影响枸杞产业的重要病害之一,筛选对该病害具有较高防效的低毒杀菌剂,为有效防治枸杞根腐病,科学用药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咯菌腈、500 g/L噻菌灵、250 g/L咪鲜胺、22%抑霉唑、1%申嗪霉素、25%氰烯菌酯、250 g/L嘧菌酯、2%春雷霉素对枸杞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室内毒力,并对抑菌活性较高的3种供试药剂进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8种杀菌剂对腐皮镰刀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以12%咯菌腈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_(50)值为1.3336 mg/L,其次为500 g/L噻菌灵和250 g/L咪鲜胺;且12%咯菌腈对枸杞根腐病的盆栽防效最好,防效达85.92%.【结论】综合室内毒力测定与盆栽防效试验结果,12%咯菌腈可作为枸杞根腐病有效防治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根 镰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铁镰刀菌球茎腐烂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新荣 李楠 +2 位作者 林月娥 刘齐芳 邓名荣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林间调查结果表明:德葆苏铁Cycas debaoensis、四川苏铁C.szechuanensis、十万大山苏铁C.shiwandashanica为苏铁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球茎腐烂病易发病种类;海南苏铁C.hannanen-sis、元江苏铁C.parvulus和叉叶苏铁C.micholitzii是中等... 林间调查结果表明:德葆苏铁Cycas debaoensis、四川苏铁C.szechuanensis、十万大山苏铁C.shiwandashanica为苏铁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球茎腐烂病易发病种类;海南苏铁C.hannanen-sis、元江苏铁C.parvulus和叉叶苏铁C.micholitzii是中等感病品种;越南苏铁C.tonkinensis、贵州苏铁C.guizhouensis、叉孢苏铁C.segmentifida、攀枝花苏铁C.panzhihuaensis、仙湖苏铁C.fairylakea、石山苏铁C.miquelii、单羽苏铁C.simplicipinna、多羽苏铁C.multiflrondis为较抗病品种;苏铁C.revoluta和鳞秕苏铁Zamia purouracea是高度抗病品种。在空气干燥的月份,以切除病部+75%酒精表面消毒+涂上含有杀虫剂的50%多菌灵WP处理最好,防治效果100%。在雨水多的月份,以切除病部+75%酒精表面消毒+涂上含有杀虫剂的50%多菌灵粉剂+透光防雨罩处理最好,防治效果83.3%。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关键要做到病部切除彻底、表面消毒彻底、防治用的药剂充足,避免后期新伤口产生,才能有效地治疗发病苏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镰刀 球茎 化学防治 灵W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文丽 苏海兰 +5 位作者 林凤芳 牛雨晴 朱育菁 刘波 程曦 肖荣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08,共9页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福建省多花黄精种苗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0.50%,采收时根茎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7.65%。分离纯化获得98株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特异性引物FOF1/FOR1和F8/R8、tef-1α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75.51%、20.41%和4.08%。代表性菌株经回接根茎进行致病性检测发现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表现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结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藤仓镰刀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首次报道藤仓镰刀菌可引起我国多花黄精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尖孢镰刀 镰刀 藤仓镰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三七皂苷累积差异及其与土壤病原真菌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子豪 夏青 +5 位作者 王梦琦 魏富刚 杨绍周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不同产地三七主根中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解析三七皂苷含量及累积量与土壤病原真菌数量的关系,以建立在传统产区(文山丘北)和新兴产区(昆明石林)的三七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于2年生苗期、2年生根部生长期、3年生花... 为研究不同产地三七主根中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解析三七皂苷含量及累积量与土壤病原真菌数量的关系,以建立在传统产区(文山丘北)和新兴产区(昆明石林)的三七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于2年生苗期、2年生根部生长期、3年生花期和3年生采收期分别采集三七植株和根际土壤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三七主要皂苷(R1、Rg1、Rb1和Rd)含量以及土壤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 solani)和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数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三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产地对三七生物量累积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3年生采收期时,丘北三七的总鲜重和总干重比同期石林三七高27.7%和31.1%。同样地,产地对三七皂苷含量及其累积量也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丘北三七主根中各皂苷单体、总皂苷含量及其累积量总体大于石林三七。特别地,3年生采收期时丘北三七每株主根中总皂苷累积量高达2 364.8 mg,是石林三七的1.56倍。在整个三七生长周期内,丘北三七根际土壤中腐皮镰刀菌的数量及其在真菌中的占比始终显著高于石林三七(P<0.05),但尖孢镰刀菌与毁坏柱孢霉的数量及占比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2年生苗期外,根际土壤中腐皮镰刀菌的数量及占比与三七主根中大部分皂苷含量及其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丘北和石林两地三七的皂苷累积差异显著,且这种累积差异与根际土壤中的腐皮镰刀菌数量及其占比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从生物逆境胁迫和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视角为解析三七品质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有益信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产地 云南文山 皂苷含量 镰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种质资源苗期根腐病抗性鉴定及抗性遗传分析
17
作者 张少环 张国裕 +5 位作者 张帆 田佳星 李海真 吴瑞刚 张沙沙 耿丽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100,共9页
根腐病是危害南瓜生产及瓜类作物栽培中南瓜砧木应用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减少病害损失,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对京郊南瓜根腐病致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灌根法对252份南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根腐病抗性评价,筛选抗病种质;之后,利用... 根腐病是危害南瓜生产及瓜类作物栽培中南瓜砧木应用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减少病害损失,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对京郊南瓜根腐病致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灌根法对252份南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根腐病抗性评价,筛选抗病种质;之后,利用抗、感材料构建六世代群体(P1、P2、F1、F2、BC1P1和BC1P2),探究南瓜根腐病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侵染北京四季青农场南瓜的根腐病菌为腐皮镰刀菌瓜类专化型生理小种1。252份南瓜种质中,4份表现为高抗,7份为抗病,59份为感病,182份为高感,抗、感材料占比分别为4.4%和95.6%。中国南瓜自交系GFB130对根腐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南瓜根腐病抗病育种提供抗病种质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镰刀 种质鉴定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根际土壤中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促生与抗病特性
18
作者 覃俏惠 黄浩华 +2 位作者 金铭 蒙姣荣 李界秋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7,共9页
【目的】从健康百香果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对百香果茎基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并进行相关特性研究,为该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离百香果健康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对峙培养法,以F. ... 【目的】从健康百香果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对百香果茎基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并进行相关特性研究,为该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离百香果健康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对峙培养法,以F. solani为靶标菌筛选拮抗细菌,对所得拮抗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采用胞外酶检测平板测定拮抗细菌生防能力及通过番茄种子验证其促生能力。【结果】从7份不同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8株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NN-Q03-10、SL-Q02-05、SL-Q02-06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7.81%、57.34%、57.34%。菌株分类地位属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4株)、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4株)。8个菌株均具有产蛋白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的能力,其基因组中含有bacA、FenB、yanJ抗生素基因,SL-Q02-05、NN-Q03-01、NN-Q03-09、NN-Q03-10菌株同时含有MycB、ifuA抗生素基因。使用番茄种子进行促生作用验证,结果显示6个菌株(SL-Q02-04、 SL-Q02-05、 SL-Q02-06、SL-Q03-01、NN-Q03-01、NN-Q03-10)可促进胚根生长,其中SL-Q02-04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胚根长度为7.32 cm。【结论】获得8株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能产蛋白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木聚糖酶,部分菌株基因组检测到了与抗生素相关的mycB、ituA、fenB、bacA和yndJ基因,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茎基 镰刀 筛选鉴定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
19
作者 刘思睿 赵兴丽 +1 位作者 罗林丽 周玉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目的】探明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的室内毒力,为精准防控魔芋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魔芋茎腐病病原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 【目的】探明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的室内毒力,为精准防控魔芋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魔芋茎腐病病原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F.solani对75%肟菌·戊唑醇(WG)和400g/L氟硅唑(EC)等1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F.solani对果糖和硝酸钾利用率较高,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0.931 cm/d和0.914 cm/d;适合用OA或PDA作为基础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0.879 cm/d和0.817cm/d。F.solani最适p H为8,其菌丝生长速率为0.821 cm/d。病原菌丝在≥65℃温度下处理10 min后无生长活性。75%肟菌·戊唑醇(WG)和400 g/L氟硅唑(EC)对F.solani毒力较高,EC_(50)分别为0.8900μg/mL和1.0025μg/mL。【结论】F.solani利用率最高的碳源是果糖,氮源是硝酸钾,适合在OA或PDA中培养及弱碱性环境中生存,菌丝致死温度为65℃。肟菌·戊唑醇和氟硅唑对魔芋茎腐病防效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魔芋茎 镰刀 生物学特性 丝生长速率 室内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T9131鉴定及其拮抗病原菌和诱导黄芪抗病的作用分析
20
作者 牛景萍 燕翔 +6 位作者 白雨果 李婉迪 石志勇 梁建萍 李玉芳 李飚 赵祥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8-1517,共10页
木霉是土壤和植物根系中常见的真菌,在农业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探究木霉在黄芪抗根腐病中的作用,该研究从黄芪根腐病病根中分离鉴定木霉并研究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对黄芪抗病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和tef1... 木霉是土壤和植物根系中常见的真菌,在农业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探究木霉在黄芪抗根腐病中的作用,该研究从黄芪根腐病病根中分离鉴定木霉并研究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对黄芪抗病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和tef1序列分析确定木霉类型;利用平板对峙试验分析分离木霉对腐皮镰刀菌HYFS-1的拮抗作用;测定黄芪生理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脯氨酸(Pro)来明确分离木霉在诱导黄芪抗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从黄芪病根中分离鉴定的木霉为哈茨木霉,命名为T9131。(2)哈茨木霉T9131与腐皮镰刀菌HYFS-1平板对峙6 d时T9131对HYFS-1的抑制率为72%±1%。(3)与只接种腐皮镰刀菌HYFS-1相比,当HYFS-1侵染0 h时,T9131显著提高SOD活性;当HYFS-1侵染24 h时,T9131显著提高SOD和POD的活性及Pro含量;当HYFS-1侵染48 h时,T9131显著提高POD和PAL的活性及Pro含量。综上认为,哈茨木霉T9131可以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HYFS-1的生长和诱导黄芪抗病生理指标SOD、POD和PAL的活性及Pro含量来防治黄芪根腐病,为进一步探究哈茨木霉的生防作用和在黄芪抗根腐病中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根 哈茨木霉 镰刀 拮抗作用 生理指标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