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刺参腐皮综合征复方中药的筛选及体内药效评价
1
作者 庞明海 王春元 +6 位作者 王印庚 李成华 廖梅杰 张正 荣小军 李彬 刘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0-1140,共11页
为开发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复方中药,从14种中药中筛选出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抗菌复方FF-Z(诃子﹕五倍子﹕穿心莲﹕川芎=15 g﹕2 g﹕10 g﹕5 g)。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20、3... 为开发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复方中药,从14种中药中筛选出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抗菌复方FF-Z(诃子﹕五倍子﹕穿心莲﹕川芎=15 g﹕2 g﹕10 g﹕5 g)。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20、30和40 g/kg的复方FF-Z作为试验组,不含复方FF-Z的饲料为对照组,并以含恩诺沙星粉20 g/kg的饲料为药物对照组,连续投喂刺参10d,继而用终浓度为10^(7) CFU/mL的灿烂弧菌进行浸浴攻毒,以观察预防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灿烂弧菌对复方FF-Z极敏感,抑菌圈直径可达(23.10±0.62)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分别为7.81和15.63 mg/mL;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复方FF-Z各剂量组刺参的SOD、ACP和AKP活性显著提高,且优于药物对照组。在灿烂弧菌感染后,复方FF-Z各剂量组处理的刺参发病时间比阳性对照组推迟2d,其中复方FF-Z 20 g/kg组、FF-Z 30 g/kg组和FF-Z 40 g/kg组刺参的20d发病率分别为22.08%、22.14%和14.58%,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84.45%。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添加30 g/kg复方FF-Z的饲料能够有效减轻灿烂弧菌入侵引起的刺参组织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证明,复方FF-Z能够显著提高刺参的免疫和抗病力,对灿烂弧菌引起的腐皮综合征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效果,能延缓该病的发病进程并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中药复方 恩诺沙星 体外抑菌 刺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印庚 冷敏 +2 位作者 陈霞 荣小军 廖梅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 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中草药水煎剂H-5和H-9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最大,达22mm。单方中草药中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4种中草药对4株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水煎剂对4株病原菌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6.25、7.81、5.86和3.52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7.5、11.3、14.0和11.5mm。将筛选的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MIC和抑菌圈均显著好于单方,最低MIC降低到0.20mg/ml。其中复方HC-G和HC-D抑菌浓度最低,效果最好,平均抑菌浓度分别降低为0.54和0.64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mm和16.3mm。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2∶1∶3∶2。该复方可为生产高效专用中草药,以替代抗生素,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海水养殖 腐皮综合征 中草药 配方 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两种致病菌Dot-ELISA快速检测 被引量:23
3
作者 谢建军 王印庚 +1 位作者 张正 荣小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9-64,共6页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两种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两种病原菌的点酶ELISA(Dot-ELISA)检测方法。根据方正试验,...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两种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两种病原菌的点酶ELISA(Dot-ELISA)检测方法。根据方正试验,确定检测用一抗、二抗最佳工作稀释度:灿烂弧菌抗血清稀释度320,酶标二抗稀释度3 000;假交替单胞菌抗血清稀释度160,酶标二抗稀释度2 000。阻断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抗血清特异性均较高。灿烂弧菌抗血清在稀释度为40时与溶藻胶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等弧菌发生微弱交叉反应,提高稀释度到160时,不发生交叉反应。假交替单胞菌抗血清基本不与常见海水致病弧菌发生交叉反应。人工感染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患病海参溃烂组织、未发病海参组织和感染水体检测到相应致病菌,检测灵敏度为9.4×103个/mL。人工感染试验检测结果经直接凝集反应验证。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不需复杂仪器设备,适合在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 假交替 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zfaciens) Dot- ELISA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方法检测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凤萍 王印庚 +3 位作者 李胜忠 荣小军 廖梅杰 张正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0-106,共7页
腐皮综合征是近年来刺参养殖最主要的疾病,导致刺参大批死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其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16S^23S间隔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纯化的V.splendidus 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177bp... 腐皮综合征是近年来刺参养殖最主要的疾病,导致刺参大批死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其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16S^23S间隔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纯化的V.splendidus 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177bp的DNA片断,并对此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技术对V.splendidus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0.5pg,并且对灿烂弧菌的DNA呈现特异性,而与其他细菌V.fluvialis、V.anguillarum、V.alginolyticus、Aeromonas hydrophila、V.harveyi、V.parahaemolyticus、V.vulnificus的DNA均无交叉反应。应用PCR技术对人工感染的以及取自青岛、烟台和威海的腐皮综合征发病海参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成功用于快速检测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原灿烂弧菌。在国内,该方法应用于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检测尚属首次,它将为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快速诊断及防治提供又一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印庚 荣小军 +3 位作者 张凤萍 王岚 廖梅杰 邹安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以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16S~23S间隔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制备地高辛(DIG)标记探针,建立了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感染刺参体内灿烂弧菌的技术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人工感... 以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16S~23S间隔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制备地高辛(DIG)标记探针,建立了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感染刺参体内灿烂弧菌的技术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刺参和健康刺参各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刺参的体壁结缔组织、肌肉组织、肠粘膜上皮、辐水管等组织的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而与健康刺参组织无交叉反应。在感染组织中,阳性信号(显色)强弱清晰,能准确反映出灿烂弧菌的侵染部位及感染程度,这为探明灿烂弧菌的感染途径、感染病程等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养殖刺参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PCR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晓宇 冯丽娟 +5 位作者 徐乐 王丽丽 张美霞 李淑英 李纪彬 徐永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9-768,共10页
为探究大连地区某刺参养殖场仿刺参溃烂死亡的病因,自患病仿刺参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AP-1,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溶藻弧菌。人工回接感染试验采用腹腔注射感染、体壁创伤浸浴感染及浸浴感染3种攻... 为探究大连地区某刺参养殖场仿刺参溃烂死亡的病因,自患病仿刺参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AP-1,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溶藻弧菌。人工回接感染试验采用腹腔注射感染、体壁创伤浸浴感染及浸浴感染3种攻毒方式,结果显示,仿刺参除浸浴感染未出现病变症状外,其他2种攻毒方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致死,且体壁创伤浸浴攻毒的半数致死密度为5.23×10^(6) cfu/mL,腹腔注射攻毒的半数致死剂量为3.08×10^(4) cfu/g。此外,对其毒力相关基因进行PCR检测,发现其携带有toxR、FlaA、Collagenase、fur、AspA、ompW和tlh 7种毒力相关基因。药敏结果表明:该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奥格门汀、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及阿米卡星6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呋辛、头孢西丁、氯霉素、氨曲南和新霉素5种抗生素表现为中介;而对其他16种受试抗生素敏感。本试验结果可为大连地区仿刺参的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腐皮综合征 溶藻弧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蜡样芽孢杆菌 被引量:33
7
作者 骆艺文 郝志凯 +1 位作者 王印庚 曲江波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3,共4页
对实验室暂养发病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了微生物学分析,从所有患病个体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株具绝对优势的细菌,经回接感染试验证实它对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被... 对实验室暂养发病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了微生物学分析,从所有患病个体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株具绝对优势的细菌,经回接感染试验证实它对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蜡样芽孢杆菌通常被视为益生菌,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上也有使用。鉴于蜡样芽孢杆菌能导致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建议在刺参养殖环境中应慎用该菌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16SrDNA 蜡样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消毒剂对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致病菌杀灭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友涛 王印庚 +1 位作者 张国兵 陈霞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4,共5页
刺参"腐皮综合征"(俗称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的最主要疾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经研究证实,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 刺参"腐皮综合征"(俗称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的最主要疾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经研究证实,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原。作者通过漂粉精、溴氯海因、PVP-I、过氧化氢、双链季铵盐络合碘和生石灰6种消毒剂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定性杀灭实验发现,上述6种药物对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病原菌 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华伟 王印庚 +1 位作者 陈霞 张凤萍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2-297,共6页
为研究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6年1~5月在青岛周边地区3个养殖场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的早期,采用异养菌总数TSB平板计数法、弧菌TCBS平板计数法对发病池塘的水质和池塘中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的数量与... 为研究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6年1~5月在青岛周边地区3个养殖场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的早期,采用异养菌总数TSB平板计数法、弧菌TCBS平板计数法对发病池塘的水质和池塘中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的数量与分布以及刺参肠道中的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总数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研究了刺参病灶组织中优势菌与池塘环境及刺参肠道中优势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发病池塘水体中细菌的数量较少,但底层水体中细菌总数普遍多于表层,水体中的优势菌与刺参病灶组织中的优势菌相关性不大;池塘表层底泥和刺参肠道中异养菌总数较多,弧菌总数较少,其优势菌与刺参病灶组织优势菌具有一致性。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池塘水体分层引起的水质恶化和底泥中异养菌的数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水质 异养菌总数 弧菌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成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5-373,共19页
2003年以来,海参产业发展速度和拓展规模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内形成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养殖之后“第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伴随着养殖规模和密度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对... 2003年以来,海参产业发展速度和拓展规模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内形成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养殖之后“第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伴随着养殖规模和密度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威胁巨大,其中以腐皮综合征最具代表性。本文梳理分析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主要病原,系统阐述了刺参应对病原感染的免疫调节机制和代表性病原致病机制研究进展,总结了刺参病害的生态防治方法,并在实现刺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病原致病机制及环境调控疾病发生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构建绿色健康的刺参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免疫调控 生态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的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杰 于业辉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61,共1页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居为"海产八珍"之首,一直倍受青睐。近年来,刺参不仅在北方大力养殖,北参南养也带动了南方的海参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刺参成为海水养殖业中经济产值最大的养殖...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居为"海产八珍"之首,一直倍受青睐。近年来,刺参不仅在北方大力养殖,北参南养也带动了南方的海参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刺参成为海水养殖业中经济产值最大的养殖品种之一,为推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养殖的高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导致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征和大规模死亡现象,给广大刺参养殖业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其中"腐皮综合征"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90%以上,病情几乎波及所有刺参养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综合征 刺参 海水养殖业 防治 区域经济发展 持续稳定发展 药用价值 养殖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文泽 王印庚 +5 位作者 廖梅杰 荣小军 李彬 张正 李华 范瑞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7,共9页
2013年夏季山东地区某刺参育苗场处于保苗期的刺参苗种暴发腐皮综合征疾病,表现为附着力下降、棘刺顶端溃烂、排脏、表皮溃疡和自溶等症状。自患病个体病灶组织分离优势细菌,并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回接感染、16S rDNA基因序... 2013年夏季山东地区某刺参育苗场处于保苗期的刺参苗种暴发腐皮综合征疾病,表现为附着力下降、棘刺顶端溃烂、排脏、表皮溃疡和自溶等症状。自患病个体病灶组织分离优势细菌,并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回接感染、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完成致病原的鉴定。此外,通过对发病前后养殖系统中优势菌丰度的变化,追踪确定了所分离病原菌的致病阈值。结果显示,从患病参苗体表病灶处分离的一株优势菌HP130917A-1,经回接感染证实,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对刺参苗种的半致死浓度为1.2×106 CFU/ml。生理生化结合分子鉴定表明,该菌株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此外,完成了患病池保苗期间池水和附着基表面微生物菌群结构动态分析,共分离得到了6种主要优势菌,分别为溶藻弧菌、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溶藻弧菌一直是养殖系统中优势度最高的种类,且随着附着基在保苗池中时间的延长,其在附着基表面沉积物中的浓度越来越高。到第50天时,浓度达到8.97×106 CFU/cm2。而此时系统中参苗开始暴发腐皮综合征疾病,可将此浓度视为该病原的致病阈值。因此,在夏季保苗过程中应加强养殖系统中弧菌总数的监测,制定适宜的附着基更换频率,建立和优化刺参保苗工艺,以期为刺参苗期疾病防控和优化健康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保苗期 腐皮综合征 病原菌 溶藻弧菌 致病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拮抗菌CN101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颖 李雅华 咸洪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4-49,共6页
探讨一株刺参“腐皮综合征”拮抗菌株CN101的发酵条件,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以菌体生物量OD600值为检测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试验方法对拮抗菌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 探讨一株刺参“腐皮综合征”拮抗菌株CN101的发酵条件,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以菌体生物量OD600值为检测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试验方法对拮抗菌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其组合对拮抗菌株CN101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适宜的复合碳源为乳糖..蔗糖3..1、复合氮源为蛋白胨..豆饼粉1..2、无机盐组合为MgSO4+MnSO4+NaCl,复合氮源含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最大;菌株CN101最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5℃、初始pH值为7.5,供氧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显著。拮抗菌CN101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乳糖15g、蔗糖5g、蛋白胨2.5g、豆饼粉5g、MgSO40.25g、MnSO40.25g、NaCl0.25g、蒸馏水1000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装瓶量10%~20%、温度25℃、初始pH值为7.5。研究结果为利用CN101菌株研发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拮抗菌 培养基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防治措施
14
作者 侯润 张云岭 +3 位作者 张秀文 安鑫龙 赵祺 齐遵利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4期73-75,共3页
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在我国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之一。但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病害频繁发生[1]。刺参养殖主要的病害有腐皮综合征、化板症、烂胃病、盾纤毛虫病等,其中腐皮综合征发生频率较高... 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在我国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之一。但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病害频繁发生[1]。刺参养殖主要的病害有腐皮综合征、化板症、烂胃病、盾纤毛虫病等,其中腐皮综合征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腐皮综合征又称“溃烂病”“烂皮病”“化皮病”,多发生在1—4月,其中2—3月为发病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养殖 腐皮综合征 养殖品种 溃烂病 北方沿海地区 盾纤毛虫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夏仿刺参病原菌伯麦罗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和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方旅平 周宸 +4 位作者 黄瑞芳 林琪 何丽斌 葛辉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以患有腐皮综合征的度夏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对象,从其体壁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原细菌.通过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对病原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培养特征进行研究;以16SrRNA基因测序为基础,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以患有腐皮综合征的度夏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对象,从其体壁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原细菌.通过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对病原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培养特征进行研究;以16SrRNA基因测序为基础,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伯麦罗氏弧菌(Vibrio pomeroyi);人工感染实验验证了不论是注射感染还是浸浴感染,该菌株均能导致仿刺参发病甚至死亡.此外,将本次实验获得的伯麦罗氏弧菌菌株SUS(V.pomeroyi SUS)与伯麦罗氏弧菌的其他菌株,如V.pomeroyi LMG20537T(典型菌株)、V.pomeroyi 929进行比较,探讨了来自不同海域的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伯麦罗氏弧菌为南移度夏仿刺参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而且表明MALDI-TOF MS技术结合微生物数据库MALDI Biotyper系统的鉴定方法准确、便捷、重复性高,非常适合于传统鉴定方法易混淆的种类鉴别,这为南移仿刺参的疾病检查和预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麦罗氏弧菌 仿刺参 腐皮综合征 16S rRNA MALDI-TOF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中1株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彬 王印庚 +6 位作者 廖梅杰 张永刚 荣小军 王锦锦 于永翔 张正 宁鲁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本研究利用MRS培养基,从山东东营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池塘环境中分离到56株乳酸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 本研究利用MRS培养基,从山东东营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池塘环境中分离到56株乳酸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的乳酸菌对2株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乳酸菌CSND-6,并对该细菌的形态、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的抑菌活性、生理生化实验、16S r DNA序列分析、菌株生长特性及对刺参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CSND-6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胞内产物的抑菌圈分别为17、22 mm,胞外产物的抑菌圈分别为25、31 mm。该菌株对刺参的高浓度浸浴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对刺参是安全的。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CSND-6属于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与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JCM1171)的相似性为99.83%。菌株CSND-6在30℃~44℃、pH为6~8范围内生长较快,2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8~32 h时达到生长高峰,最高值达2.10×10^(9)CFU/ml。本研究筛选的副干酪乳杆菌属于刺参池塘养殖环境中土著益生菌,对刺参的主要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并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特性,可为养殖池塘刺参疾病的生态防控和乳酸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副干酪乳杆菌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刺参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孟庆大 杨海燕 +3 位作者 付本懂 韦旭斌 徐彩娜 申海清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8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刺参 养殖 应用 微生物实验室 抑菌作用 腐皮综合征 鳗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烂弧菌对刺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控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博超 韩俊丽 +3 位作者 高海涛 赵莎 王怡 王斌 《科学养鱼》 2017年第2期61-62,共2页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种类。刺参受病原菌侵害后会出现腐皮综合征、烂胃症、口围肿胀症等疾病。仅2003—2005年,由于刺参腐皮综合征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20亿元。2016年年初,福建宁德霞浦海参...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种类。刺参受病原菌侵害后会出现腐皮综合征、烂胃症、口围肿胀症等疾病。仅2003—2005年,由于刺参腐皮综合征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20亿元。2016年年初,福建宁德霞浦海参在养殖过程中也频繁出现腐皮综合征、吐肠、寄生虫病害等问题,预计开春后将大幅减产。正因如此,使得目前对于刺参病害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以灿烂弧菌为主要致病菌的刺参腐皮综合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刺参 弧菌 腐皮综合征 防控 危害 经济损失 养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环境中优势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杜佗 李彬 +4 位作者 王印庚 廖梅杰 王金燕 刘志轩 王诗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0-187,共8页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大连地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进行了春、夏、秋、冬四季有益菌分离筛选,从其水体和底泥中共分离得到66株细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病原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大连地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进行了春、夏、秋、冬四季有益菌分离筛选,从其水体和底泥中共分离得到66株细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病原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进行拮抗作用实验,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菌株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进行测定,最后通过安全性实验得到潜在益生菌株YQ-2。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分别达到22 mm和24 mm;对淀粉和蛋白选择培养基水解圈的直径达到22 mm和36 mm。安全性实验显示,该菌株无论是在108 CFU/ml浸浴还是投喂108 CFU/g的粉末饲料感染,30 d内供试刺参没有发病和死亡现象,健康程度好,且相对于对照组的体重明显增长,108 CFU/g粉末饲料投喂组的相对增长率达到39.31%。此外,本研究对YQ-2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16S r 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其同源性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KLP2015相似度达99%,故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株枯草芽孢杆菌在大水面刺参池塘四季水体中数量为140–280 CFU/ml,高于其他菌株;同时,该菌株在水体中还具有较高的优势度,优势度分别为4.2%、3.5%、2.6%、4.6%,冬、春季节的优势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它属于土著分离菌株,对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2株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对刺参大水面生态养殖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大水面池塘 腐皮综合征 益生菌 枯草芽孢杆菌 拮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养殖池塘中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永刚 李彬 +5 位作者 王印庚 王金燕 廖梅杰 张正 宁鲁光 范瑞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4-162,共9页
2017年5月,从山东东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49株乳酸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的2株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进行拮抗作用... 2017年5月,从山东东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49株乳酸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的2株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进行拮抗作用实验,获得1株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乳酸菌CLY-5,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分析、生长特性及其对刺参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菌株CLY-5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菌株的胞内产物与胞外产物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分别为20、23 mm和27、38 mm,胞外产物的拮抗作用优于胞内产物。利用该菌对刺参进行高浓度浸浴测试其安全性,浓度为1×10^9、1×10^8和1×10^7 CFU/ml,实验期间刺参状态良好,无死亡现象。16Sr DNA序列分析表明,CLY-5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R117813.1)的相似性为100%,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菌株CLY-5在30℃~44℃、pH6~8范围内生长较快,20 h进入对数生长期,28~32 h达到生长高峰。筛选的植物乳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且其生长特性适应刺参池塘的养殖环境,为刺参疾病的生态防控及乳酸菌资源的开发提供应用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假交替单孢菌 植物乳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