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国梁 吴伟 +3 位作者 李素艳 孙向阳 岳宗伟 魏宇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35,共9页
以大田试验为依托,探究堆肥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含量及主要养分的影响,明确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为改良施肥方案、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100%化肥、25%堆肥+75%化肥、50%堆... 以大田试验为依托,探究堆肥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含量及主要养分的影响,明确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为改良施肥方案、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100%化肥、25%堆肥+75%化肥、50%堆肥+50%化肥、75%堆肥+25%化肥、100%堆肥。测定施肥150、500 d后土壤总有机碳、腐殖质碳组分含量及基本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堆肥配施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胡敏酸/富里酸、胡敏酸/腐殖酸值,降低碳氮比,加深腐殖化程度;短期内单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的积累无显著效果,与单施化肥相比,堆肥配施化肥均使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含量有所提高,其提高幅度分别为1%~14%、10%~24%、5%~29%、3%~16%、1%~19%;等氮施肥条件下,施肥150和500 d后不同比例堆肥化肥配施有效提升了土壤速效养分,降低了土壤pH,与单施化肥相比,堆肥配施化肥使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3%~48%、1%~15%、9%~22%,其中50%堆肥+50%化肥处理对主要养分的提升效果最佳。上述结果表明,堆肥化肥配施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机碳数量,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影响显著;50%堆肥+50%化肥处理既能促进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又有利于主要养分的提升,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梨园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 腐殖质碳组分 养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草牧场防护林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及酶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立新 李刚 +2 位作者 李少博 宋志韬 段文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4-50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防护林结构的配置、不同林龄草牧场防护林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寻找最佳草牧场防护林结构的配置方式。[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草牧场防护林和无林草牧场(对照)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防护林结构的配置、不同林龄草牧场防护林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寻找最佳草牧场防护林结构的配置方式。[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草牧场防护林和无林草牧场(对照)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林龄为15年距林带0 m处,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胡敏酸碳组分、富里酸碳组分和胡敏素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的活性等测定指标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70.26%、120.97%、73.76%、139.84%、51.80%、85.00%、42.17%、94.65%、53.77%、49.81%;与带状、疏林状草牧场防护林相比,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除土壤有机质、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蔗糖酶、蛋白酶、磷酸酶的差异不显著外,以上10个测定指标中的其余指标差异均显著。对于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脲酶等测定指标在林龄为1~5年时随其增大而增加,5~15年缓慢降低,15年后下降速度增大;距离林带50 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素、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距离防护林0 m和100 m,且100 m处较0 m处低,其它测定指标基本上随距离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距离防护林带100 m处时,部分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改良效益基本消失。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酸与蛋白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里酸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素与蔗糖酶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龄为5年的网格状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等最佳;对防护林及其多数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和酶活性升高的分析表明,网格状防护林的带间距应小于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牧场防护林 配置类型 土壤腐殖质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冯小杰 刘国梁 +3 位作者 张伟 孙向阳 李素艳 闫苏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0-127,共8页
【目的】研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为精准提升土壤肥力质量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北京市副中心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方案,即不施肥(NF)、氮磷钾单施(MF)、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单施(GF)、氮磷钾和园... 【目的】研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为精准提升土壤肥力质量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北京市副中心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方案,即不施肥(NF)、氮磷钾单施(MF)、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单施(GF)、氮磷钾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混施(MF+GF),每种施肥方案氮磷钾施入量均为N 10 g/kg、P2O51.5 g/kg、K2O 5 g/kg,分别在施肥后1、3、6、9、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结果】不同施肥方案下,土壤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和球囊霉素碳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肥后1个月达到最高,分别为0.98、5.03 g/kg和215.48 mg/kg。施肥1年后,土壤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可溶性碳、碳水化合物和球囊霉素碳含量均表现为在GF和MF+GF方案下最高,而土壤胡敏素碳含量则表现出在MF方案下最高。施肥对球囊霉素碳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有机碳组分,敏感性指数4.80%~229.03%。MF方案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最不敏感,GF方案显著提高了土壤胡敏酸碳,胡敏素碳和球囊霉素碳敏感系数,MF+GF方案提高了土壤可溶性碳,富里酸碳和碳水化合物敏感系数。土壤球囊霉素碳与全氮和有效磷含量线性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7038和0.8676。土壤碳水化合物与硝态氮和速效钾线性相关性系数最高,分别为0.5246和0.5869。【结论】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碳组分均有影响,球囊霉素是有机碳组分最敏感指标,且与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线性相关性较强,可作为苗木施肥管理过程中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 腐殖质碳组分 腐殖质碳组分 敏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