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腐殖质层再造修复西部矿区退化土壤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程伟
朱卓
王文杰
王维忠
雷少刚
卞正富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准格尔旗矿区事业发展中心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50-285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903209)
鄂尔多斯科技合作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21EEDSCXQDFZ010)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SSTXF202103)。
文摘
随着国家煤炭开采东退西进战略推进,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加剧了矿区草原生态环境损伤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必须通过生态修复消除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负效应。因此,针对矿区草原粉尘沉降区诱发的土壤退化问题,研究腐殖质层再造技术修复退化场地的可行性,设计了植物破碎+淹水(YS)、植物破碎+淹水+覆膜(YF)、植物破碎+淹水+覆膜+激发剂(YFJ) 3种修复模式,同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生境修复样地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样地降低了8.26%、7.98%和15.24%,孔隙率增幅为39.42%、99.68%和124.24%,含水率增幅为28.16%、31.21%和71.19%,饱和持水率增幅为19.66%、20.66%和42.29%;土壤养分中水解氮质量分数比对照场地高出20.77、9.73和54.45 mg/kg;修复场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依次为5.30、5.06、14.04 mg/kg;修复后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增加49.61%、27.31%和236.53%;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修复后高于对照场地,分别增幅13.00%、17.14%和83.60%;YS、YF和YFJ三种修复模式均可以增加退化场地土壤水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修复后分别高于对照区23.65%、79.88%和93.91%;3种修复技术之间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分别高于对照23.69%~31.81%和19.35%~20.46%;土壤磷酸酶活性修复后提升了14.73%、33.28%和39.25%,修复场地植物群落Shannon-Weiner指数比对照场地分别高68.32%、38.61%和45.54%;植被盖度比对照场地分别增加12.50%、81.25%和120.00%;修复区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场地高出39.90%、373.49%和887.77%;YF和TFJ场地植株含水率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12.74%和36.43%。对比分析表明3种修复模式均可有效改善重度粉尘沉降区退化现状;除土壤有机质与多样性指数外,其他指标测定结果均为YFJ修复效果最优。表明腐殖层再造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养分,激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功能,修复灌丛化破坏的生境,为重度粉尘沉降区退化土壤修复提供借鉴,其中,YFJ修复模式最佳。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腐殖质层 再造
粉尘沉降
草原
露天煤矿
Keywords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humus layer reconstruction
coal dust settling
grassland
open-pit coal mine
分类号
TD88
[矿业工程—矿山开采]
题名 污泥层置换砂桩套打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
2
作者
林强有
雷斌
马驰
范少峰
童心
机构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铁科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
出处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4期51-54,69,共5页
文摘
水泥搅拌桩是软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式,针对水泥搅拌桩在污泥弱软层出现水泥固化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在污泥内预先施工小直径砂桩,用中粗砂置换污泥层中腐殖质,同时以“小桩套打大桩”的形式,将水泥搅拌桩套打在同桩位处的砂桩上,采用“四搅四喷”工艺,置换后砂土与水泥浆液充分均匀搅拌结合成桩,有效增强桩身强度,确保搅拌桩满足设计要求。在提高工效、确保桩体质量及降低综合施工成本等方面都突显出了独特的优越性,为解决腐殖质有机物污泥层中传统水泥搅拌桩施工效果差、成桩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实用的工艺技术。
关键词
污泥层 腐殖质
污泥层 置换砂桩
小桩套打大桩
水泥搅拌桩
软基处理
施工技术
Keywords
sludge layer humus
sludge layer replacement sand pile
driving large piles with small pile sleeves
cement mixing pile
treatment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U753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题名 小兴安岭红松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月动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步凡
姜一
孙双红
李帆帆
陈立新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421-142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666)
文摘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地区原始红松混交林(红松针叶混交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的动态变化。[方法1采用直接收获森林凋落物和烘干称重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松针叶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分别为19.4324~27.2488t/hm2,21.2450—24.2791t/hm2。红松针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及各层量均在9月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显著高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在10月份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现存量在各月之间差异不显著;除10月份外,各月凋落物现存量均表现出未分解层显著高于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红松针叶混交林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现存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红松阔叶混交林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极显著相关,与腐殖质显著相关。[结论]凋落物总现存量和各层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与树种群落有关。
关键词
凋落物
现存量
未分解层
半分解层
腐殖质层
Keywords
Forest litter
Litter standing crops
Litter layer
Fermentation layer
Humus layer
分类号
S718.561
[农业科学—林学]
题名 白鬼笔仿野生栽培技术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国胜
桂阳
刘鹏
龚光禄
机构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出处
《农技服务》
2018年第3期36-40,共5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NY(2014)3037号]
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黔科合服企(2014)4006号]
+3 种基金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合同书[黔科合人才(2016)4013号]
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项目[黔科合成果(2017)4140号]
白鬼笔(冬荪)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黔科合成果(2016)4011号]
贵州冬荪资源评价及优良菌株鉴选[黔农科院院专项(2016)017号]
文摘
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 ex.Pers.),又称竹下菌、男荪、无裙荪等,为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鬼笔属真菌。自然条件下,于林下腐殖质层中单生或群生,其出菇温度较低,子实体开伞在秋冬季节,因此菇农又称其为冬荪,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安徽、广东等地[1]。白鬼笔目前在贵州毕节市已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图1)。
关键词
仿野生栽培技术
白鬼笔
担子菌亚门
腐殖质层
秋冬季节
人工栽培
鬼笔目
腹菌纲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题名 临沭县白浆化棕壤的地力评价与改良
5
作者
郭玉玲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农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
2012年第10期36-37,共2页
文摘
白浆化棕壤是指腐殖质层或耕层以下具有"白浆层"的棕壤,这是区别于棕壤其它各亚类最重要的特征。由于白浆化棕壤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低产性能,因此,准确地对临沐县白浆化棕壤进行地力评价,并进行改良利用,对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白浆化棕壤
耕地地力
改良利用
评价
临沭县
腐殖质层
耕层
亚类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题名 大庆市东城水库库底清理工程施工方案
6
作者
张子君
葛林贞
机构
黑龙江省水利第五工程处
出处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年第6期647-647,651,共2页
关键词
平原水库
大庆市
工程施工方案
库底清理
供水水源工程
均质土坝
地面高程
腐殖质层
分类号
TV2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题名 农艺节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淑华
机构
邹平县水务局
出处
《现代农业》
2009年第7期74-75,共2页
文摘
农艺节水,是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应用抗旱节水新品种、采用耕作保墒、覆盖保墒等农艺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的技术.……
关键词
农艺节水
低分子量
旱地龙
覆盖保墒技术
犁底层
亚表土层
腐殖质层
化学抗旱剂
黄腐植酸
微灌施肥技术
作物布局
农作物地域分布
耙耱保墒
地膜覆盖
地面覆盖
土壤水分蒸发
分类号
S3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题名 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情况调查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占华
何志宏
机构
永吉县林业局
永吉县大岗子林场
出处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4-,19,共2页
文摘
一、混交林基本情况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林座落于永吉县西部大岗子乡境内的星星哨水库西岸王八盖山北坡中部,坡度5—15度,土壤为棕色森林土,肥力中等,腐殖质层厚度10—15cm。次生林地主要植被有柞、山杨、水、胡、柳树等中幼龄林,每公顷蓄积不足50m^3。于1979年春在该林地内栽植2年生红松面积1公顷,
关键词
棕色森林土
腐殖质层
调查初报
大岗子乡
北坡
生红
林分
每木调查
大径材
初植密度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题名 万人欢林场重点生态公益林碳汇计量研究
9
作者
孙莉
李峰
王力刚
机构
黑龙江省宾县万人欢林场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19期48-49,共2页
文摘
近年来,我国对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越来越重视,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等方面的评估方法比较成熟,报道较多,但对固碳释氧功能的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开展了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碳汇功能的计量研究,以期为生态公益林碳汇计量评估及碳汇交易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
碳汇功能
计量研究
固碳释氧
胡桃楸
碳储量
生物量
功能评估
天然次生林
碳计量
腐殖质层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题名 林区公路冰湖的形成原因及根治办法
10
作者
强华山
机构
八家子林业局
出处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8-39,共2页
文摘
林区冰湖可分为渗水冰湖、潜流冰湖和沿流冰湖。本文介绍了上述三种冰湖的形成原因,并对渗水冰湖和潜流冰湖提出了移冰上山、引水入地、截水入涵的根治方法。
关键词
冰湖
林区公路
根治办法
截水
根治方法
腐殖质层
一次性根治
岩石层
大块石
交通运输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题名 刺五加繁殖方式及移栽定植方法
11
作者
林岩
机构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4期32-32,共1页
文摘
刺五加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属药膳兼用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壤较为湿润、腐殖质层深厚、微酸性的灌木林下及林缘。刺五加生存能力强,既喜温暖,也能耐寒;即喜阳光,也能耐轻微荫蔽。刺五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且供不应求趋势日呈明显。兴隆林区原本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刺五加资源,但由于近些年的掠夺采收,野生刺五加资源濒临枯竭。为此,大力推广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提高刺五加产品数量和质量,是林区人民走上致富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刺五加
定植方法
繁殖方式
移栽
人工栽培技术
落叶灌木
腐殖质层
持续增长
分类号
S567.1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题名 森林——煤炭之母
12
作者
翟旺
阎世杰
出处
《山西林业》
1996年第2期22-22,共1页
文摘
我省素有“煤田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最主要的储煤和产煤基地.煤田遍及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已探明的总储量达8710.2亿吨,居全国各省之首。由于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良好.易于开采.八十年代初,国家规划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到本世纪末.年产煤将达到4亿吨。对我省经济腾飞,脱贫致富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要归功于地质时期大森林。早在距今约3.5——2.4亿年的古生代石炭纪——二迭纪时.我省系浅海或滨海平原.那时气候温暖湿润,雨量相当充沛,林海茫茫,植被茂密,湖泊众多。这些茂密的林木和木本蕨世世代代繁衍、枯死,不断形成很厚的遗骸堆集层,久而变成腐殖质层或泥炭,被水冲浸.逐代被水冲入海湖之底而堆积。由于地壳变动.泥炭层被淹埋、覆盖……在缺氧状况和地层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变成石炭层.为第一次大森林造煤期。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大森林
能源重化工基地
古生代
石炭纪
滨海平原
国家规划
地壳变动
腐殖质层
植被茂密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题名 农安县耕地土壤板结原因及解决途径
13
作者
王迎春
拱国庆
机构
农安县农业广播学校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16年第3期16-16,共1页
文摘
农安县现有耕地535万亩,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60.9%,是我国北方典型的黑土区。目前,农安县耕地土壤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变薄、犁底层加厚、盐渍化程度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地板结,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壤板结
盐渍化程度
黑土区
犁底层
黑土层
农业生产
玉米播种面积
土壤风蚀
土壤盐化
腐殖质层
分类号
S153.61
[农业科学—土壤学]
题名 长安县小麦地深翻经验
14
作者
彭琳
盧宗藩
石玉潔
郭荣卿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1960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摘
一前言长安县有些地区早有深翻地的习惯。在大跃进的1958年,该县麦田深翻面积达409,912.86亩,占麦田总面积的97.6%,比1957年深翻地面积增大了6.5倍,因而获得了1959年的丰收。为了学习和总结深翻的地经验,1959年的月我们到长安县大兆公社少陵管区(塬地)和樊川公社“卫星”农场(川地)进行3—4个月的调查,并选定地块定位观测。麦收前后,又和县农业技站同志一起到鸣犊公社鲍里管区,西(土凹)管区(塬地)和樊川公社江坡管区(川地)
关键词
小麦
源地
鸣犊
大兆
麦类作物
犁底层
亚表土层
腐殖质层
蓄水保墒
增产效果
增产效益
经济效果
小麦产量
小麦生长
最大持水量
土壤含水量
公社
陕西农业科学
长安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