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通畅率的影响
1
作者 张弛 李筱 +4 位作者 魏祥 陈刚毅 李红梅 王可佳 郑俊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与局部麻醉对比,探讨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首次接受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AVF)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ESR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局部麻醉(LA)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组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BPB... 目的与局部麻醉对比,探讨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首次接受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AVF)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ESR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局部麻醉(LA)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组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BPB)组。超声测量麻醉前后靶血管的直径和血流变化量。术后在3 d和3个月进行随访,以评估瘘管通畅情况。结果术后即时通畅率分别为:LA组92.52%,ISBPB组96.26%,ABPB组95.3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5,P=0.446)。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1,P<0.001),ISBPB组(83.18%)显著高于LA组(57.01%)(χ^(2)=17.477,P<0.001),ABPB组(80.37%)显著高于LA组(χ^(2)=13.580,P<0.001),ISBPB组呼吸功能受影响的患者(15.89%)显著高于LA组(2.80%)(χ^(2)=9.761,P=0.002)与ABPB组(0.93%)(χ^(2)=14.377,P<0.001);LA组与ABP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313)。结论在初次创设AVF时,ISBPB和ABPB比局部麻醉更有效。而ABPB对ESRD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较小,且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手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 肌间沟入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栋 张晖 +1 位作者 袁琳淞 于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SA I^II级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局麻药依次为A1组(0.3%罗哌卡因)、B1组(0.4%罗哌卡因)、C1组(0.5%罗哌卡因);并分别加入...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SA I^II级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局麻药依次为A1组(0.3%罗哌卡因)、B1组(0.4%罗哌卡因)、C1组(0.5%罗哌卡因);并分别加入1μg/kg右美托咪定组成对应的A2、B2和C2组。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阻滞效果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中循环变化。结果:三个浓度对应的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后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相比较(A2与A1,B2与B1,C2与C1),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与A1组比较,阻滞效果优的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右美托咪定的三个实验组在注入局麻药后60、90、120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并且这三个实验组在30、60、90、120 min的心率比相应浓度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以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但没有延长运动阻滞持续时间,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继雄 王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95-797,共3页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解剖基础 临床应用 肌间沟神经阻滞 不良反应发生率 麻醉医师 锁骨上入 非住院病人 中枢神经 穿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上肢显微外科术中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曲彦亮 申恒花 +8 位作者 温宝磊 武春敏 张立新 王德明 张元信 侯书健 张欣 马超 刘春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57-2461,共5页
目的 探索研究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上肢显微外科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每组40例,臂丛组在神经刺激仪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全麻组采用气管插... 目的 探索研究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上肢显微外科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每组40例,臂丛组在神经刺激仪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完成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生命体征;术后2、4、8、12 h疼痛程度;术后疼痛感知时间,麻醉费用,不良反应以及术者和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 血压、心率全麻组内T1时明显低于T4时(P〈0.05),组间T4时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2、4、8 h疼痛VAS评分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疼痛感知时间臂丛组明显长于全麻组(P〈0.05),麻醉费用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者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臂丛组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 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合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双上肢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长明 关占颖 +1 位作者 李清梅 栾秀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414-2415,共2页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操作简便、安全及可靠而广泛在临床上应用,其适合前臂和手部手术,也有成功用于肘部手术。从定位方法上分为血管旁法、异感法、电刺激法、透动脉法等,但传统定位方法有一定缺陷,如不易固定针头、损伤神经、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手部手术 定位方法 电刺激法 固定针头 损伤神经 动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勇 陈济安 +1 位作者 齐麟 关大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1-342,共2页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定位 临床观察 电刺激诱发 手外科手术 区域阻滞 定位技术 肌肉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从辉 吴毅 +1 位作者 吴世民 秦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76-1678,1682,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接受肘关节以下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组(US组)和单纯超声组(U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药均为0.4%罗哌卡因32mL,行腋路...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接受肘关节以下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组(US组)和单纯超声组(U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药均为0.4%罗哌卡因32mL,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程度,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观察并记录与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各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优等率US组为92%,U组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与单纯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能获得理想的阻滞效果,应用神经刺激器并未明显增加阻滞成功率;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可能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辅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 被引量:19
8
作者 孟秀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7-607,共1页
臂丛神经阻滞穿刺传统方法多以解剖定位加异感定位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因其缺乏客观性,技术不熟练者操作易引起穿刺点出血、阻滞不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我院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与传统方法分析比较... 臂丛神经阻滞穿刺传统方法多以解剖定位加异感定位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因其缺乏客观性,技术不熟练者操作易引起穿刺点出血、阻滞不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我院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与传统方法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定位 肌间沟 上肢手术 复合 穿刺点出血 引导 解剖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针三分法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世清 王金桂 +1 位作者 陈丽萍 李淑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83-784,共2页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三分法 二针 体表标志 手部手术 麻醉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铁军 冯磊 +1 位作者 张伟 李世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斜角肌间沟 上肢手术 手术中 神经阻滞麻醉 复合 阻滞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腋路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曹剑 崔剑 鲁开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61-661,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阻滞 穿刺针 临床观察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生脉 定位 运动神经 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益 龚璇 夏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687,共2页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常被应用于前臂手术中,但容易损伤血管及出现阻滞不全。神经刺激仪、超声的应用使阻滞成功率大大提高,且并发症较少,但对仪器的依赖难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本研究采用腋动脉上、下行两点阻滞法(即改良腋路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常被应用于前臂手术中,但容易损伤血管及出现阻滞不全。神经刺激仪、超声的应用使阻滞成功率大大提高,且并发症较少,但对仪器的依赖难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本研究采用腋动脉上、下行两点阻滞法(即改良腋路神经阻滞),并与神经刺激仪、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阻滞效果 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刺激仪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阻滞不全 损伤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肌皮神经走行特点的超声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丰 郗扬 +1 位作者 周雁 王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2-494,共3页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此处肌皮神经常常已远离神经血管束穿入喙肱肌,需要加以识别并且单独阻滞[1-2]。然而肌皮神经的走行常存在变异,既往的尸体研究曾报道肌皮神经穿入喙肱肌的位置存在变异,也可以不...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此处肌皮神经常常已远离神经血管束穿入喙肱肌,需要加以识别并且单独阻滞[1-2]。然而肌皮神经的走行常存在变异,既往的尸体研究曾报道肌皮神经穿入喙肱肌的位置存在变异,也可以不穿入喙肱肌,以及可以与正中神经产生交通[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神经 神经血管束 喙肱肌 上肢手术 正中神经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观察 麻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