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春林 冒玉香 +2 位作者 王珏 孙春娟 张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9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伴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AT...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9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伴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AT+手术切除+腋窝淋巴清扫。根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CR组(n=53)和非pCR组(n=87),比较两组NAT前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原发灶纵横比、Adler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值、皮髓质分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信号,HER-2及Ki-6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长短径比值≥2、腋窝淋巴结形态Ⅰ~Ⅱ型、腋窝淋巴结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信号、HER-2阳性及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 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0.643~0.812),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5.34%。结论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超声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联合免疫组化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春云 汪珺莉 +3 位作者 秦信 强邦红 孙静 许导靖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6-59,6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病灶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免疫组化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病理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ALNM的独立危险因... 目的:探讨原发病灶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免疫组化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病理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20 mm、微钙化、汇聚征、Ki-67>20%均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结论: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免疫组化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ALNM风险,为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列线图 腋窝淋巴结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3
作者 凌越 郭心怡 +1 位作者 吕青 赵海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64-768,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临床特征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335例资料齐全且首次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临床特征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335例资料齐全且首次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术前的ALN临床特征、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术前穿刺活检结果,分析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初步建立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预测模型。结果335例乳腺癌患者中159例有ALN转移,176例无ALN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形态、淋巴结边缘形态(清楚/模糊)、皮质厚度、皮质厚度不均匀等均为ALN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为HR+、肿瘤浸润乳腺后间隙、淋巴结短径>8 mm、淋巴结长径/短径≤2、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模糊为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二维超声结合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预测ALN状态的AUC为0.870(95%CI:0.832~0.908,P<0.001)。结论乳腺癌激素受体为HR+、肿瘤浸润乳腺后间隙、淋巴结短径>8 mm、淋巴结长径/短径≤2、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模糊可能是判断乳腺癌ALN转移的重要指标;联合应用可较好预测乳腺癌ALN转移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特征 临床资料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党燕 韦艳艳 +3 位作者 朱来敏 邵凯 胡喜斌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65例乳腺癌患者,77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ALN),88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65例乳腺癌患者,77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ALN),88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乳腺病灶均行DCE-MRI及IVIM、DKI检查。分析临床资料、常规MRI征象和两组间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及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DCE-MRI和IVIM、DKI诸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ALN转移组边缘多较无转移组模糊(P=0.032);ALN转移组瘤内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P=0.012)。ALN转移组患者D、MD值低于无ALN转移组(P<0.01),且呈低度负相关(r=-0.441,r=-0.259);ALN转移组K^(trans)、Kep、D*及MK值高于无ALN转移组(P<0.01),其中K^(trans)值与ALN转移呈中度正相关(r=0.621),Kep、D*及MK值与ALN转移呈低度正相关(r=0.337;r=0.255,r=0.398)。DCE-MRI模型的K^(trans)值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诊断效能高于其他定量参数(Z=2.275~4.028,P<0.05)。DCE-MRI模型为K^(trans)+Kep,AUC为0.868;IVIM模型为D+D*,AUC为0.781;DKI模型为MD+MK,AUC为0.730,其中DCE-MRI模型(AUC=0.868)的诊断效能高于IVIM(AUC=0.781)及DKI(AUC=0.730)模型,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1,P=0.046;Z=3.156,P=0.002)。而将DCE-MRI、IVIM、DKI模型联合,AUC为0.913,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模型(Z=2.483~4.838,P<0.05),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1.8%,准确率86.1%,亦高于单一模型。结论DCE-MRI和IVIM、DKI模型可用于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DCE-MRI模型及其K^(trans)值诊断效能较高,且将DCE-MRI联合IVIM、DKI模型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鉴别能力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蒲圆金 庞永慧 +1 位作者 谭虹虹 茅传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构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全程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广西某三甲医院乳腺外科收治住院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构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全程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广西某三甲医院乳腺外科收治住院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采用全程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术后1月、3月的健康生活促进方式评分(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术后14天、1月、3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HPLPⅡ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的主动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天、1月的疼痛评分,术后1月、3月的肌力评分及局部形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案,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有效促进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MAM、HER2、UBE2C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张江华 王海峰 +1 位作者 张克俭 贾国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泛素结合酶2C(UBE2C)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 目的:探究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泛素结合酶2C(UBE2C)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40)和非转移组(n=50),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AM、HER2、UBE2C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Pearson法分析hMAM、HER2、UBE2C与肿瘤标志物血清白蛋白19(CK19)、癌胚抗原(CEA)及三者间相关性。结果:转移组T_(3)+T_(4)期患者及肿瘤直径>3 cm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血清hMAM、HER2、UBE2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EA、hMAM、HER2、UBE2C水平升高均为影响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MAM、HER2、UBE2C预测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21、0.815、0.819,三者联合的AUC为0.914,显著高于hMAM(Z=2.070,P=0.038)、HER2(Z=2.072,P=0.038)、UBE2C(Z=1.987,P=0.047)单独诊断。hMAM、HER2、UBE2C与肿瘤检测标志物均呈正相关(P<0.05),且三者之间也均互为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hMAM、HER2、UBE2C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辅助预测价值,可能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珠蛋白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泛素结合酶E2C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钱昕毓 柴圣杰 葛丽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07-1011,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于肿瘤临床分期、治疗决策及预后等起决定性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当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金标准,但其均为有创性检查且存在多种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无创...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于肿瘤临床分期、治疗决策及预后等起决定性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当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金标准,但其均为有创性检查且存在多种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无创性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临床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通过高通量地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及客观性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转移评估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本文基于数字乳腺X线成像及MRI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瘤内与瘤周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影像组学列线图可有效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修婷 李欣欣 +2 位作者 周大伟 李杰 高之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65-473,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DBT)的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因素的列线图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术前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DBT检查的210例女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DBT)的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因素的列线图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术前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DBT检查的21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47)与验证集(n=63)。选择DBT图像肿块最大层面,医师手动勾画瘤内感兴趣区域,自动外扩3 mm获取瘤周感兴趣区域;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瘤内、瘤周、瘤内+瘤周组学模型并计算预测值;选择效能最高的组学模型预测值联合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以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结果与单一瘤内、瘤周模型相比,由15个最优组学特征构建的瘤内+瘤周组学模型诊断性能最优。ALN触诊、DBT_ALN及瘤内+瘤周模型预测值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在训练集中分别为82.7%、94.7%、86.4%、0.942,在验证集中分别为90.5%、83.3%、87.3%、0.932,实现了最佳预测效能。结论基于DBT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因素的列线图可于术前有效预测乳腺癌ALN转移,可作为一种无创预测方法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瘤周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 影像组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及影像学表现
9
作者 高小盼 王晶 李江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550-4554,共5页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在评估乳腺癌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择安阳市肿瘤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采用超声检查患者腋窝淋巴结,整理影像学表现,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在评估乳腺癌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择安阳市肿瘤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采用超声检查患者腋窝淋巴结,整理影像学表现,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结合影像学结果整理患者的皮质形态与血流信号的表现情况。结果 超声影像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后,前哨淋巴结异常,但大小与结构未发生显著改变,皮质局限性突起、偏心性增厚或皮质弥漫性增厚(>3 mm);随疾病进展,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短径比值<2;肿瘤细胞在破坏淋巴结后,影像学下淋巴结门强回声消失或偏移;血流信号杂乱且阻力升高。经病理诊断,100例患者中已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47例(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的患者为53例(未转移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03%(43/47)。转移组患者乳腺皮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偏心增厚型(61.70%)、向心增厚型(23.40%)、狭窄型(14.89%);未转移组患者的乳腺皮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向心增厚型(26.42%)、狭窄型(73.58%),组间狭窄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血流分布状态表现为混合型、周边型、散在型、淋巴门型,分别为8.51%、53.19%、25.53%、12.77%;未转移组的血流分布状态表现为混合型、周边型、散在型、淋巴门型,分别为5.66%、5.66%、13.21%、75.47%,组间周边型、淋巴门型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且能够结合超声诊断的影像学结果对患者的皮质形态以及血流状态作出明确,对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病灶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诊断 腋窝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行靶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10
作者 温灵珠 《循证医学》 CSCD 2014年第4期194-194,共1页
临床提示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大约40%的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因此,美国外科协会肿瘤组进行了Z1071研究,评估在这些患者中行前哨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是假阴性率,通过在临床评... 临床提示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大约40%的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因此,美国外科协会肿瘤组进行了Z1071研究,评估在这些患者中行前哨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是假阴性率,通过在临床评价N1的患者中取至少2个前哨淋巴结以确定该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腋窝淋巴结阳性 乳腺癌患者 腋窝淋巴结阴性 前哨淋巴结 靶向 临床评价 术后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信号增强比率、短长径之比联合钼靶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汪伟 魏博文 +1 位作者 李传乐 韩贺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增强比率(SER)、短长径之比联合钼靶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DCE-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增强比率(SER)、短长径之比联合钼靶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DCE-MRI)、钼靶成像与病理检查,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两组短长径之比与SER,分析MRI及钼靶成像与病理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结果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44例,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39例。淋巴结转移组短长径之比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SER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钼靶成像和MRI联合钼靶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75.90%(63/83)、63.86%(53/83)、93.98%(78/83),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761、0.682、0.869,P<0.05,钼靶成像与病理诊断具有一般的一致性,MRI及MRI联合钼靶成像与病理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MRI、钼靶成像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良好的价值,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早期强化率 短长径之比 钼靶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RADS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的乳腺图像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周晓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美国放射学会(ACR)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的乳腺图像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65例乳腺癌(BC)患者171个乳腺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乳腺超声(... 目的:探究基于美国放射学会(ACR)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的乳腺图像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65例乳腺癌(BC)患者171个乳腺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乳腺超声(US)检查,分析BC的超声图像特征与ALNM的相关性。结果:BC患者ALNM与钙化灶有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单发/多发或弥漫、血流丰富程度、病灶最大径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01),与形态、边缘、纵横比、后方回声无显著相关性(P>0.05);将单个超声图像特征与ALNM相关的4个指标作多因素分析,钙化灶、血流丰富程度、肿瘤数量、最大径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943、8.216、2.768、3.867,其中血流丰富度对于判断ALNM的意义较大;具有4个或5个恶性超声图像特征的乳腺病灶的ALNM阳性率较高。结论:基于BI-RADS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图像特征判定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为临床分期和评估预后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I-RADS超声风险分层系统 乳腺图像特征 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CNB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评估腋窝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
13
作者 张朝晖 苏锡雄 +3 位作者 江亚 杨琴 马睿 金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87-91,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SCNB)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评估腋窝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14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USCNB、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比不同腋窝淋巴结分期患者US...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SCNB)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评估腋窝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14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USCNB、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比不同腋窝淋巴结分期患者USCNB阳性率、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与腋窝淋巴结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乳腺癌83例,腋窝淋巴结分期N0期17例、N1期30例、N2期20例、N3期16例;USCNB检查显示阳性82例,腋窝淋巴结分期N3、N2期患者USCNB阳性率>N1期患者>N0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高于非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分期N3期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N2期患者>N1期患者>N0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USCNB、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936(95%CI:0.875~0.974);USCNB阳性率、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与腋窝淋巴结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USCNB联合血清CEA、CA125、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还能为临床评估腋窝淋巴结分期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分期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CT、乳腺钼靶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丁永刚 袁军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CT、乳腺钼靶(MG)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和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48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DCE-MRI、CT、MG检查,比较3种检查...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CT、乳腺钼靶(MG)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和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48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DCE-MRI、CT、MG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及其联合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诊断,148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71例。在DCE-MRI检查中,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和真阴性分别为70、17、1、60例,CT检查中为62、19、9、58例,MG检查中为41、8、30、69例,联合检查中为70、3、1、74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DCE-MRI、CT、MG、联合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56、0.737、0.973。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CT、MG(P<0.05),特异度高于DCE-MRI、CT(P<0.05),准确性高于DCE-MRI、CT、MG(P<0.05);DCE-MRI的敏感度高于CT、MG,特异度低于MG,准确性高于MG(P<0.05);CT的敏感度高于MG,特异度低于MG(P<0.05)。结论DCE-MRI、CT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MG具有较高的特异度,DCE-MRI、CT、MG三者联合可提高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CT 乳腺钼靶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转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燕飞 卢冠铭 +2 位作者 陈永诚 覃强 黄剑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4期236-237,237,共2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采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中采用乳腔镜腋窝...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采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中采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费用、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为(227.7±18.3)分钟,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为(139.6±12.8)分钟,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的费用为(18476.8±2044.7)元,对照组患者住院的费用为(14102.7±1385.4)元,观察组患者住院的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为(35.4±7.4)ml,对照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为(57.8±6.9)ml,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没有显著差异,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没有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瘢痕小等优点,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术者使用腔镜操作缺乏触感,灵活性不足,使患者手术的时间被延长,增加了患者住院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宰守峰 谢振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保留肋间臂神经 腋窝淋巴结切除 Ⅱ期乳腺癌 胸前神经 临床意义 术中 腋窝淋巴结清扫 手术并发症 术后生活质量 上肢感觉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24
17
作者 赵巧玲 阮骊韬 +6 位作者 张华 何建军 王健生 侯惠莲 夏晓娜 尹益民 艾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6-658,663,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乳腺癌患者的57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行二维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将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弹性评分明显高于非转...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乳腺癌患者的57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行二维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将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弹性评分明显高于非转移的弹性评分(3.23±0.43 vs.1.35±0.49,P<0.05);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77.8%、78.9%和86.7%、81.5%、84.2%(P>0.05)。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和0.885。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是鉴别诊断腋窝淋巴结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对于二维超声形态改变不明显的淋巴结性质判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腋窝淋巴结 乳腺癌 转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8
作者 梁阔 康骅 +3 位作者 海涛 张雁 王晓辉 王亚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18-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ndoscopic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EALND)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接受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随访资料完整的89例Ⅰ、Ⅱ期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ndoscopic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EALND)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接受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随访资料完整的89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68例,未保留21例。对比2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情况、手术时间。结果肋间臂神经保留组术后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9例(13.2%),未保留组15例(71.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7.859,P=0.000)。保留组EALND时间(93.1±31.2)min,未保留组(87.5±25.6)min,二者差异无显著性(t=0.751,P=0.455)。89例术后随访27~45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Ⅰ、Ⅱ期乳腺癌EALND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临床可行,能够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 肋间臂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保乳手术美容效果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江 康骅 +2 位作者 海涛 梁阔 王亚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美容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保乳手术中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9例(EALND组),并与同期33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CALND组)进行比较,根据调查问卷和术后6个月以上站立位乳... 目的探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美容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保乳手术中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9例(EALND组),并与同期33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CALND组)进行比较,根据调查问卷和术后6个月以上站立位乳房照片评价术后乳房的美容效果。结果EALND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意外损伤、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EALND组清扫腋窝淋巴结(18.2±5.9)枚,显著多于CALND组(14.9±3.6)枚(t=2.694,P=0.009)。平均随访时间49.2月(36—69个月)。EALND组主观满意度优良率89.7%(26/29),明显高于CALND组69.7%(23/33;Z=-2.509,P=0.012);EALND组美容效果客观评分优良率86.2%(25/29),明显高于CALND组75.8%(25/33;Z=-2.295,P=0.022)。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不仅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缩小手术切口、改善保乳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 美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8
20
作者 丁波泥 李小荣 +1 位作者 陈道瑾 张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比较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优缺点。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6月48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50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 目的比较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优缺点。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6月48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50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222.8±19.4)min显著长于常规组(140.1±13.9)min(t=24.333,P=0.000),腔镜组住院费用(18587.9±2055.8)元显著高于常规组(14203.8±1396.5)元(t=12.393,P=0.000),但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6.5±8.5)ml显著少于常规组(58.9±7.0)ml(t=-14.265,P=0.000),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16.7±2.6)枚vs(15.9±4.8)枚,t=1.035,P=0.303]。2组随访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瘢痕小等优点,值得推广,但腔镜操作缺乏触感,灵活性不足,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