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灵片治疗脾虚胃脘痛100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治水 王怀山 +1 位作者 王云翔 孙旗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8期12-13,共2页
自1984年以来,我科用自制健脾灵片治疗脾虚胃脘痛10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80例,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有胃脘痛典型临床表现,并经纤维胃镜检查.
关键词 脾病辨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与临床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志真 王家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5期31-33,共3页
脾虚在祖国医学中是一个专用名词。脾虚系指因脾气(阴)不足而出现的脾胃功能失调,并影响到其它脏腑和有寒湿痰饮热积等诸邪丛生,使邪正交融,合而为患。因此,在临床上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的综合症候群,为说明它的生理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关键词 水肿 水湿 脏腑 脾病辨证 不健运 气虚 现代医学 解剖学 消化系统 祖国医学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芍药丸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戚广崇 《中成药》 CAS 1984年第6期18-18,共1页
古方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六味药组成。作者用于妇科病中的先兆流产、妊娠腹痛、排卵期子宫出血、崩漏等脾肝虚血滞、脾弱湿恋的患者,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血滞 活血祛瘀剂 妇科 妇产科 肝虚 辨证 芍药丸 功能性子宫出血 妊娠腹痛 脾病辨证 先兆流产 胞漏 舌苔薄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原发性前胃弛缓辨证施治的探讨
4
作者 吉炳发 黄再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2期11-14,共4页
牛原发性前胃弛缓一病,据我站门诊统计,占牛病的45.60%,占牛内科病的62.3%。本病是由于长期饲喂单一粗糙的饲料,加之饮水不足,饥饱不匀,使役过度,或因年老体弱,而致前胃功能降低。
关键词 辨证施治 湿热蕴 口色 淡白 辨证论治 湿热 胃气虚型 脾病辨证 寒湿困 阳虚 胃虚寒 瘤胃弛缓 反刍兽前胃疾 前胃弛缓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胃寒辨证论治规律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动才 黄朝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79年第5期14-18,共5页
猪胃寒症是猪的一种常见的内科病,据我们观察,猪群发生本病约为5.7%左右,占猪内科病的50—60%左右,多见于冬、春二季。对此种病症,过去我们曾用消食平胃散治疗,收到花钱少、获效甚好的作用。
关键词 平胃散 淡白 口色 祛湿利水剂 脾病辨证 辨证 胃寒 温中散寒 寒邪内侵 冷吐 本证 槟榔碱 辨证依据 赤术 苍术属 苍术 补气药 甘草 胃寒呕吐 陈皮 里寒证 厚朴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马胃肠病的几个病例介绍
6
作者 刘新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62年第4期25-26,共2页
据我所五年门诊材料:3157例病马统计,其中因患各种疝痛,胃肠卡他,胃肠炎,消化不良等胃肠病即达861例,占发病总数的27.2%。我们临床应用了中兽医治疗马匹胃肠病经验,收到良好效果,现将部分病例和治疗经过报告于后,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冷痛 体温 积壳 中兽医 肉桂 胃热 胃火 辨证 胃寒 脾病辨证 理气 一剂 白芍 补血药 百会穴 头面部穴位 营养不良 香三 腹部 躯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案二则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4期24-25,共2页
一、[产后伤肉食,食肉则泄泻]谢姓,女。1975年春来诊。5年前生产后,吃了熏肉,遂发“坐月泻”,日行3~4次,脘腹胀满不适,口服黄连素等药治疗4天后,泻止。但此后,每当食肉或喝肉汤即发泄泻。一般不需治疗,过1~2日,泄泻即可自止。然其人又... 一、[产后伤肉食,食肉则泄泻]谢姓,女。1975年春来诊。5年前生产后,吃了熏肉,遂发“坐月泻”,日行3~4次,脘腹胀满不适,口服黄连素等药治疗4天后,泻止。但此后,每当食肉或喝肉汤即发泄泻。一般不需治疗,过1~2日,泄泻即可自止。然其人又喜食肉,如此反复发作,延续5年之久。患者平素脾胃虚弱,面色萎黄,乏力困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脾病辨证 食肉 腹胀满 伤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儿科对治疗解颅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正生 黄毓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8期10-10,共1页
解颅是小儿弱症之一,据现代医学检查多为脑积水。其主要特征为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皮光急,头额青筋暴露,面色(白光)白,眼珠下垂,白睛显露,神情呆钝,头颅日渐增大,体瘦颈细,头颈偏倒。患儿多在生后一年之内出现症状,严重者小儿智力不全... 解颅是小儿弱症之一,据现代医学检查多为脑积水。其主要特征为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皮光急,头额青筋暴露,面色(白光)白,眼珠下垂,白睛显露,神情呆钝,头颅日渐增大,体瘦颈细,头颈偏倒。患儿多在生后一年之内出现症状,严重者小儿智力不全影响发育,甚则可在短期内死亡。本病病因,历代医家多认为系先天不足,肾气亏耗所致。治疗多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以补肾益髓。阳虚者则本曾世荣《活幼心书》调元散与《医宗金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颅 小儿 白扁豆 太子参 孩儿参 芡实米 鸡内金 鸡肫皮 后天 脾病辨证 医宗金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泄”十四法
9
作者 曾师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6期34-37,共4页
“泄”即“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则如水泻。泄泻的成因,比较复杂,一般分外感、内伤两类。均以脾胃功能紊乱,健运失司,水湿不化,清浊不分,并走大肠.
关键词 泄泻 久泻 党参 陈皮 久泄 补气药 甘草 白术散 代表方剂 木香 脉沉迟 十四法 香砂六君汤 脾病辨证 止泻作用 川连 清热燥湿药 黄连 饮食不节 舌苔白腻 五味异功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