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汞在活性炭上的脱附等温线
1
作者 刘大壮 杨碧光 +3 位作者 赵振兴 王洪娟 吴雨龙 郭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6-58,共3页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氯化汞在活性炭上的脱附等温线,证明了氯化汞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可用Freundlich式拟合。 在测定脱附等温线时,采用固相残量分析方法。即把新催化剂放在无梯度反应器的催化剂篮中,以恒定的流速通入氮气,经过一定...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氯化汞在活性炭上的脱附等温线,证明了氯化汞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可用Freundlich式拟合。 在测定脱附等温线时,采用固相残量分析方法。即把新催化剂放在无梯度反应器的催化剂篮中,以恒定的流速通入氮气,经过一定时间后,分析固相中HgCl_2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汞 活性炭 脱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X/RF纳米结构复合含能材料的孔结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秋霞 聂福德 +2 位作者 李金山 杨光成 楚士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8-481,共4页
在黑索今(RDX)/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纳米结构复合含能材料制备的基础上,研究了RF气凝胶和RDX/RF纳米结构复合含能材料的孔结构,计算了含10%、30%、50%、70%、80%RDX的复合材料RDX/RF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平均孔径,并对RF气凝胶... 在黑索今(RDX)/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纳米结构复合含能材料制备的基础上,研究了RF气凝胶和RDX/RF纳米结构复合含能材料的孔结构,计算了含10%、30%、50%、70%、80%RDX的复合材料RDX/RF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平均孔径,并对RF气凝胶和不同复合材料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中孔分布和微孔分布进行了比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复合材料中RDX颗粒的晶粒度进行了研究,在34~38 nm之间。研究表明:RDX/RF复合材料的孔径在50 nm以下,随RDX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变小,平均孔径则变大;通过RF气凝胶和RDX/RF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中孔、微孔分布以及中孔微分总孔体积、微孔微分总孔体积的变化比较,认为RDX的填充对气凝胶的中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纳米 孔结构 脱附等温线 孔径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条件对淮南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兴龙 许慎启 +1 位作者 周志杰 于广锁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2,共5页
用N2等温吸附(77K)法考察了热解条件对淮南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测量了淮南原煤、淮南快焦和淮南慢焦的BET比表面积,并由BJH模型计算得到了孔容积、平均孔径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都可以使煤孔隙结构发达,加速孔的生成... 用N2等温吸附(77K)法考察了热解条件对淮南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测量了淮南原煤、淮南快焦和淮南慢焦的BET比表面积,并由BJH模型计算得到了孔容积、平均孔径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都可以使煤孔隙结构发达,加速孔的生成和发展,且热解温度越高,趋势越明显,但慢速热解对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应用分形维数的概念,结合吸附/脱附曲线得到了煤焦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都可以增加煤焦的分形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 孔径分布 /脱附等温线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相法制备片状氧化铝及表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燕禹 胡兴兰 +1 位作者 张志鸿 商连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8,共3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以不同粒度的氢氧化铝为原料制备片状α-氧化铝.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得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的片状α-氧化铝粒度在20 μm左右,径厚比为(5... 利用高温固相法以不同粒度的氢氧化铝为原料制备片状α-氧化铝.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得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的片状α-氧化铝粒度在20 μm左右,径厚比为(5~8)∶1,大多为六角形片状.并首次提出了利用吸附-脱附等温线的重叠程度来表征片状氧化铝,可在片状氧化铝制备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氧化铝 高温固相法 -脱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明光凹凸棒土盐酸改性前后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孔结构 被引量:28
5
作者 代伟伟 刘义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8,共6页
为改善凹凸棒土的表面性能,提高其实用价值,采用6 mol/L的盐酸溶液对安徽明光凹凸棒土进行浸渍和离子交换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荧光光谱(XRF)、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及全孔分布... 为改善凹凸棒土的表面性能,提高其实用价值,采用6 mol/L的盐酸溶液对安徽明光凹凸棒土进行浸渍和离子交换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荧光光谱(XRF)、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及全孔分布等研究手段来观察凹凸棒土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盐酸改性处理可使凹凸棒土内部细长而致密有序的晶束被打断、破碎和分散,微晶表面粗糙度增大;杂质如钙、镁、锰被大量去除,这可能与这些杂质在凹土矿物中的存在形态有关;凹凸棒土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分别增至原来的2倍多和近2倍,中孔容积从0.092 cm3/g增加到0.148 cm3/g,而平均孔径从19.29 nm减小到16.46 nm。由此认为,经过6 mol/L的盐酸处理,改性凹凸棒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盐酸 改性 全孔分布 -脱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坡缕石粘土的全孔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代伟伟 刘义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6-530,共5页
为改善坡缕石粘土的表面性能和提高其实用价值,采用酸浸、酸浸+加热、酸浸+加热+甲醛浸渍3种方法处理天然坡缕石粘土,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荧光光谱(XRF)、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及全孔分布等分析手... 为改善坡缕石粘土的表面性能和提高其实用价值,采用酸浸、酸浸+加热、酸浸+加热+甲醛浸渍3种方法处理天然坡缕石粘土,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荧光光谱(XRF)、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及全孔分布等分析手段来评估坡缕石粘土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原土相比,经过3种方法处理,坡缕石粘土内部细长而致密有序的晶束被打断、破碎和分散,微晶表面粗糙度增大;杂质特别是碳酸盐的去除效果显著,比表面积是原土的2倍多,总孔容积几乎增加1倍,中孔容积从0.092 cm3/g增加到0.15 cm3/g左右,平均孔径减小2~3 nm;处理后坡缕石粘土的假孔分布峰值在17 nm,比原土假孔分布峰值22 nm减小约5 nm,而且4个样品中的孔几乎都在介孔2~50 nm范围内,大孔和微孔很少.但3种处理方法对于坡缕石粘土的处理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粘土 改性处理 全孔分布 -脱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气凝胶光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钟长荣 苏勋家 +1 位作者 侯根良 刘朝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9-62,共4页
通过加入甲酰胺,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强度较好的块状TiO2气凝胶,并考察了样品在200℃下真空热处理10h的相变情况,样品的表观密度为0.474g/cm3,凝胶时间为15~23min,比表面积为152m2/g,微孔的体积为0.0388cm3/g,微孔的面积为66.1746m2/g,... 通过加入甲酰胺,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强度较好的块状TiO2气凝胶,并考察了样品在200℃下真空热处理10h的相变情况,样品的表观密度为0.474g/cm3,凝胶时间为15~23min,比表面积为152m2/g,微孔的体积为0.0388cm3/g,微孔的面积为66.1746m2/g,样品的最可几半径是5.7140nm,平均孔径为7.1843nm,样品的绝大多数孔属于介孔,孔体积为0.341cm3/g。分析了甲酰胺对TiO2气凝胶品质的影响情况,甲酰胺使TiO2气凝胶的密度有所降低,强度和比表面积都得到提高,凝胶时间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气凝胶 比表面积 -脱附等温线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的制备与孔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友根 周志平 盛维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74,共4页
以甲苯和正庚烷为混合致孔剂,悬浮法制备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t-DVB)。在77K低温下,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多孔St-DVB共聚物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改变交联度和致孔剂组分(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研究了它们对共聚物微观孔结... 以甲苯和正庚烷为混合致孔剂,悬浮法制备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t-DVB)。在77K低温下,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多孔St-DVB共聚物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改变交联度和致孔剂组分(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研究了它们对共聚物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随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的增大而减小,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在甲苯与正庚烷配比为1∶1时最大。交联度对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显著,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交联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平均孔径随交联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氮气吸-脱附等温线 比表面积 孔体积 平均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锰氧复合物的表面活性剂模板合成与孔结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洪昕林 张高勇 +1 位作者 杨恒权 朱银燕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共3页
锰氧复合物以其在电化学与催化等领域的众多应用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模板与溶胶凝胶反应相结合,制备了平均孔径在5 0nm、BET比表面积为387m2/g和热稳定性良好的介孔锰氧复合物。高分... 锰氧复合物以其在电化学与催化等领域的众多应用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模板与溶胶凝胶反应相结合,制备了平均孔径在5 0nm、BET比表面积为387m2/g和热稳定性良好的介孔锰氧复合物。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的直接观察发现该材料由大量有序排列的层状微晶构成,这不同于文献中类似溶胶-凝胶方法合成所得的非晶态氧化锰材料的结果。同时根据N2吸脱附等温线类型与物理吸附理论对材料的孔结构进行了简单解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介孔材料总孔体积与合成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呈线性关系,表明AEO9在材料制备中是起模板构筑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介孔锰氧复合物 模板 N2吸脱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松球形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表征
10
作者 张俊豪 刘佳 +4 位作者 李玉龙 张东静 尹卿焕 吴雨惠 黄绍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99,共4页
以沸点为50℃的全氟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在400℃时合成了蓬松的球形碳纳米颗粒,产率高达90%。结果表明,Na在全氟碳分解成碳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反应温度起到控制碳颗粒大小的作用;氮气吸附脱附结果表明,400℃... 以沸点为50℃的全氟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在400℃时合成了蓬松的球形碳纳米颗粒,产率高达90%。结果表明,Na在全氟碳分解成碳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反应温度起到控制碳颗粒大小的作用;氮气吸附脱附结果表明,400℃时合成碳纳米颗粒为介孔材料的特征吸附脱附等温线,比表面积为51.8m2/g,孔径主要集中在4.5~4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颗粒 还原 拉曼光谱 N2吸脱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