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外发酵研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曾全恒 王元楷 +5 位作者 周纯洁 陈玉瑶 庄子越 张文华 蔡甜 陈科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叶绿素可以影响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缓解肥胖和改善炎症,但相关作用还需要深入探究。该研究采用体外厌氧模式,向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中添加脱镁叶绿素,进一步探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发酵4... 叶绿素可以影响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缓解肥胖和改善炎症,但相关作用还需要深入探究。该研究采用体外厌氧模式,向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中添加脱镁叶绿素,进一步探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发酵48 h后,运用16S rRNA微生物组学,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测定短链脂肪酸,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对上述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空白组,脱镁叶绿素组在门水平上能够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属水平上显著抑制致病菌(P<0.05)埃希氏-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短链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脱镁叶绿素能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其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显著提升(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显示,高脂粪菌受到脱镁叶绿素额外作用后可产生脂类化合物、氨基衍生物、胆汁酸盐等代谢物,并且还能产生抗生素类物质(istamycin AO、夫西地酸、庆大霉素C1等)。综上,脱镁叶绿素能够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与代谢,对机体健康具有潜在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体外发酵 脱镁叶绿素a 叶绿酸a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贮藏和短波紫外线辐照对芥蓝采后叶绿素降解及脱镁叶绿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振 唐蕾 +3 位作者 王海鸥 毛忠贵 张玲 王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32-334,347,共4页
采后叶绿素降解造成绿叶蔬菜失绿,直接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和货架寿命。以研究芥蓝采后叶绿素降解和脱镁叶绿素酶(PPH)之间的关系为目的,考察了温度以及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对贮藏过程中芥蓝叶绿素含量及脱镁叶绿素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采后叶绿素降解造成绿叶蔬菜失绿,直接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和货架寿命。以研究芥蓝采后叶绿素降解和脱镁叶绿素酶(PPH)之间的关系为目的,考察了温度以及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对贮藏过程中芥蓝叶绿素含量及脱镁叶绿素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2℃贮藏时,PPH活性在前期快速上升,第3d时约为第0d的200%,而在低温4℃时酶活仅为第0d的135%,第3d时叶绿素a的含量是常温时的2.8倍;UV-C辐照降低了PPH活性,第1dPPH酶活仅上升14%,而对照则上升50%,第5d时叶绿素a的含量是对照的1.3倍。因此低温和UV-C辐照抑制了贮藏过程中PPH酶活性的快速上升,从而降低了叶绿素降解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短波紫外线辐照 叶绿素 脱镁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方式对大白菜叶绿素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范林林 史君彦 +3 位作者 吕佳煜 左进华 高丽朴 王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0期86-89,17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大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大白菜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白菜为试材,将其置入0℃冷库(0.03 mm PE袋包装)和传统窖中,在100 d贮藏期间内测定大白菜中与叶绿素降解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冷库贮...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大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大白菜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白菜为试材,将其置入0℃冷库(0.03 mm PE袋包装)和传统窖中,在100 d贮藏期间内测定大白菜中与叶绿素降解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冷库贮藏能够有效地延缓大白菜的水分损失,维持叶绿素含量,较好地抑制了参与叶绿素降解途径的相关酶活性,其中包括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ase,PPH)活性、叶绿素酶(Chlase)活性、脱镁螯合酶(Mg-dechelating)活性,而叶绿素过氧化物酶(chlorophyll-peroxidase,Chl-POX)被证实不是参与大白菜叶绿素降解的关键酶;除此之外,还较好地维持了大白菜叶绿体的完整性及其数量。[结论]0℃冷库贮藏结合0.03mm PE包装可有效抑制大白菜叶绿素的降解,对其保鲜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贮藏方式 叶绿素降解 脱镁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材料中叶绿素的动力学方法测定
4
作者 臧荣春 赵玉芳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18-421,共4页
介绍了用动力学方法同时测定植物叶绿素提取液中的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含量。在比较试验的4种叶绿素提取溶剂中,以微碱性的两种溶剂防止叶绿素脱镁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叶绿素 脱镁叶绿素 动力学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叶绿素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魏珑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3X期49-50,共2页
果蔬的绿色主要来源于叶绿素,叶绿素决定了产品的品质特征。由于叶绿素具有极不稳定的化学性质,使其在果蔬贮藏、加工和货架期极易发生降解,导致果蔬褪色或变色,影响产品质量。本文对影响叶绿素降解因素、叶绿素降解的途径等进行概述,... 果蔬的绿色主要来源于叶绿素,叶绿素决定了产品的品质特征。由于叶绿素具有极不稳定的化学性质,使其在果蔬贮藏、加工和货架期极易发生降解,导致果蔬褪色或变色,影响产品质量。本文对影响叶绿素降解因素、叶绿素降解的途径等进行概述,探讨控制绿色损失的方法,为叶绿素的进一步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果蔬的色泽是构成其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果蔬成熟衰老的依据。色泽不仅反映果蔬的新鲜度,还可促进人们的食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降解 果蔬贮藏 叶绿素 新鲜度 相关产品 产品质量 品质特征 光照强度 脱镁叶绿素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23
6
作者 姜祖辉 陈瑞盛 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81,共8页
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对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的种类、数量和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比较单一,仅鉴定出硅藻和甲藻2门,共有7属10种,其中硅藻门5属8种,甲藻门2属2种,... 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对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的种类、数量和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比较单一,仅鉴定出硅藻和甲藻2门,共有7属10种,其中硅藻门5属8种,甲藻门2属2种,其中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有4种。从数量来看,舟形藻Naviculasp.的数量最高,占底栖微藻总量的24.6%,其次是曲舟藻(Pleurosigmasp.),占底栖微藻总量的15.8%,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和多甲藻Peridiniumsp.的数量最少,均占总量的1.8%。底栖微藻的个体数量为303~226364cell/m2,年平均数量为22685cell/m2。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和春季数量高于夏季和秋季,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各站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基本和底栖微藻的数量变化一致,表现为冬季和春季高,夏季和秋季低,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刚好相反。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均随取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叶绿素a的含量在0~15mm的深度内急剧降低,而后维持在较低的含量,相比之下,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降低比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红岛 潮间带 底栖微藻 种类组成 叶绿素A 脱镁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祖辉 陈瑞盛 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6,共5页
2004年3~6月,选择胶州湾口近海作为研究海区,在栈桥、湛山湾和石老人3个站位每月取样两次,每次退潮后,在潮间带固定地点采集底质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同步观测海水温度、海水密度和pH值。结果... 2004年3~6月,选择胶州湾口近海作为研究海区,在栈桥、湛山湾和石老人3个站位每月取样两次,每次退潮后,在潮间带固定地点采集底质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同步观测海水温度、海水密度和pH值。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春季海水水温上升较快,海水密度和pH比较稳定。栈桥取样点底质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8、0.47、0.34和0.16μg/g。湛山湾取样点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波动较小,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0.56、0.36和0.45μg/g。石老人海水浴场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波动较大,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0.28、0.20和0.29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微藻 叶绿素 脱镁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和贮藏豌豆的变化
8
作者 郑仰超 《山东肉类科技》 CAS 1994年第3期29-30,共2页
本文报道了4个新商品种和1个栽培种豌豆对IQF(单体快速冻结)适合性的评价。评价了鲜豌豆、加工后冻豌豆及在—20℃贮藏6个月后冻豌豆的干物质、pH、酸度、糖、醇不溶物(A.I.S),果胶质、叶绿素、脱镁叶绿素及其坚实度、颜色和感官的客观... 本文报道了4个新商品种和1个栽培种豌豆对IQF(单体快速冻结)适合性的评价。评价了鲜豌豆、加工后冻豌豆及在—20℃贮藏6个月后冻豌豆的干物质、pH、酸度、糖、醇不溶物(A.I.S),果胶质、叶绿素、脱镁叶绿素及其坚实度、颜色和感官的客观量度。结果表明烫漂和冻结主要引起干物质、酸度和糖含量的降低;叶绿素的脱镁叶绿素化程度很小,因此颜色是稳定的,可通过客观量度和感官评价证实;在—20℃贮藏6个月后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冻结后与贮藏6个月后,豌豆的颜色、风味,质构和外形的感官特性是可接受的,只有种皮的感受性被评定为稍差;在加工和贮藏期间栽培种的情况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坚实度 脱镁叶绿素 鲜豌豆 商品种 感受性 栽培种 可接受 客观量度 碗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摘要
9
《中国茶叶》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茶叶揉捻机 热风管 热风炉 茶饮料 文献摘要 脱镁叶绿素 茶叶杀青机 实用新型 炒板 拮抗真菌 茶多酚 茶树资源 专利申请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摘要
10
《中国茶叶》 2005年第6期51-53,共3页
茶树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初探;茶叶中叶绿素转化为脱镁叶绿素的速率与pH的关系;不同锰、硅浓度对茶树生长、锰吸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茶园土壤中碳、氮、磷、硫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化肥、生物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 茶树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初探;茶叶中叶绿素转化为脱镁叶绿素的速率与pH的关系;不同锰、硅浓度对茶树生长、锰吸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茶园土壤中碳、氮、磷、硫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化肥、生物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对茶叶产量的影响;发酵法制备红茶菌酒饮料工艺及稳定性研究;竹炭对茶叶贮藏品质影响的动态分析初报;从番石榴的形态特征鉴别其种质对茶角盲蝽的抗性;茶小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对茶小卷叶蛾的防治效果;采用伤口接种法进行抗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heae-sinensis)茶树的筛选;茶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 theae)在泰国的肉桂(Cinnamomum iners)上以内生真菌形式存在的新记录;茶树和果树间作对茶园中跗线螨为害的影响;茶叶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菌的分离及其特性;茶叶冲泡中铅浸出规律研究;儿茶素活性成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及固相萃取研究;茶多糖(TPs)对KKAy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代谢和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型受体-y(PPAR-y)活性的影响;沱茶生化成分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定沉积物和茶叶标准物质中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活性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分子印迹聚合物 形态结构特征 核型多角体病毒 茶树生长 茶叶产量 脱镁叶绿素 茶小卷叶蛾 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制绿叶菜最好不加醋
11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7年第6期8-8,共1页
绿叶菜在加热烹制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其中的许多变化都会引起叶绿素的改变。烹饪中最常见的变化是,绿色蔬菜经加热之后,亮绿色消失,生成一种绿褐色。这是因为热加工时产生的酸使叶绿素转变成脱镁叶绿素。科学家在经... 绿叶菜在加热烹制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其中的许多变化都会引起叶绿素的改变。烹饪中最常见的变化是,绿色蔬菜经加热之后,亮绿色消失,生成一种绿褐色。这是因为热加工时产生的酸使叶绿素转变成脱镁叶绿素。科学家在经过热加工的绿色蔬菜中已经发现了10种酸,其中使叶绿素遭到破坏的主要是乙酸和吡咯烷酮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叶菜 烹制 脱镁叶绿素 绿色蔬菜 化学变化 热加工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