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拜耳法赤泥磁选铁精矿浮选脱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浩 吴中贤 +2 位作者 乔波 马广喜 陶东平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5,50,共6页
对山东某赤泥磁选铁精矿进行了反浮选脱钛研究,以油酸钠为捕收剂、玉米淀粉为赤铁矿抑制剂、硫酸为pH值调整剂,在pH=9、玉米淀粉和油酸钠用量分别为500 g/t和1500 g/t时,铁精矿中TiO_(2)品位可由6.90%降至2.73%,对应的TFe回收率为41.80... 对山东某赤泥磁选铁精矿进行了反浮选脱钛研究,以油酸钠为捕收剂、玉米淀粉为赤铁矿抑制剂、硫酸为pH值调整剂,在pH=9、玉米淀粉和油酸钠用量分别为500 g/t和1500 g/t时,铁精矿中TiO_(2)品位可由6.90%降至2.73%,对应的TFe回收率为41.80%。捕收剂吸附量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油酸钠具有选择性吸附特性,进一步证实了采用油酸钠对赤泥磁选铁精矿进行反浮选脱钛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铁精矿 浮选 油酸钠 脱钛 捕收剂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土矿中含钛矿物在矿浆预热过程中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尹中林 毕诗文 顾松青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57,共4页
以中国某矿区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为原料,采用等溶出率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含钛矿物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含钛矿物在180~260℃的矿浆预热过程中脱钛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值为84.4kJ mol。含钛矿物在180~260℃的范围内脱钛反应处于表面化学反... 以中国某矿区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为原料,采用等溶出率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含钛矿物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含钛矿物在180~260℃的矿浆预热过程中脱钛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值为84.4kJ mol。含钛矿物在180~260℃的范围内脱钛反应处于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阶段。离子扩散传质步骤不是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矿浆的流动速度及状态对其反应速度不会有明显的作用。含钛矿物在高温预热段的反应随预热温度的升高迅速加快,由此会导致高温预热段含钛矿物的结疤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预热过程 矿物 脱钛反应 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结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脱硝催化剂用纳米Ti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发泉 程继红 +3 位作者 王宝冬 刘斌 刘长坤 孙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共3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是最有效的脱硝技术,其核心是SCR脱硝催化剂,而催化剂的关键则是其载体-脱硝纳米TiO2。较全面地综述目前脱硝纳米TiO2的国内外技术、市场及制备方法等,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白粉 SCR硝催化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制漂白高岭土及合成A型沸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建人 刘素琴 黄可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0-43,共4页
采用浮选和化学漂白方法对脱铁后的高岭土进行了脱钛和增白,考查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精制高岭土制备A型沸石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异羟肟酸作捕收剂,可有效脱除高岭土中的含钛杂质,在常温下,控制固体浓度为33%,p... 采用浮选和化学漂白方法对脱铁后的高岭土进行了脱钛和增白,考查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精制高岭土制备A型沸石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异羟肟酸作捕收剂,可有效脱除高岭土中的含钛杂质,在常温下,控制固体浓度为33%,pH值为2~3,保险粉用量为矿样重的2%,反应40min,高岭土的白度达到862。在煅烧温度为700℃、煅烧时间为2h的条件下,所得A型沸石的质量较好,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A型沸石 脱钛 增白 煅烧条件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montmorillonite particles coated with titania in methyl silicone oil 被引量:2
5
作者 ZHANG Xu-ping XU Ling-li WANG Qing-lia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427-431,共5页
Montmorillonite particles coated with titania were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a sol-gel method to use with elec-tro-rheological materi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Montmorillonite particles coated with titania were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a sol-gel method to use with elec-tro-rheological materi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electro-rheological (ER) effects were measured after these particles were mixed with methyl-silicon oil by 20% and 30% (weight perc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ontmorillonite/titania particles exhibit a marked ER effect compared with pure montmorillonite particles under a DC electric field. The highest static yield stress is up to 4.28 kPa, which is an increase of about 3.13 kPa over that of untreated montmorillonite pow-der under the electrical field strength of 3.2 kV/mm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MONTMORILLONITE TITANIA shear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