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脱落酸功能类似物对提高小麦抗盐胁迫的效应和机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贯园 李晓斌 +5 位作者 肖玉梅 车传亮 汤显军 丁珊珊 徐彦军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6-1205,共10页
土壤盐渍化是降低作物产量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对小麦种子出苗和苗期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以小麦品种“鲁原502”为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法探讨了5种脱落酸(ABA)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natenpac,NA),quinabctin(QB)及其3种结构类似... 土壤盐渍化是降低作物产量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对小麦种子出苗和苗期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以小麦品种“鲁原502”为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法探讨了5种脱落酸(ABA)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natenpac,NA),quinabctin(QB)及其3种结构类似物tetrafluoroquinabctin(TFQB)、indabactin(IQB)和tetrafluorothioquinabctin(TFTQB)对提高其幼苗抗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喷施上述5种化合物均能显著促进在300 mmol/L氯化钠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其中喷施TFQB、TFTQB和NA的效果最好;NA和TFTQB能够通过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而显著促进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系生长,从而增强小麦幼苗根系的吸水能力;5种ABA功能类似物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光合效应、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受损状况、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等均有显著改善,其中NA处理可显著减轻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下降的幅度,维持胞间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功能优于其他4种化合物;除IQB外,其他4种化合物均能有效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内源生长素(IAA)含量并提高内源ABA含量,其中NA在启动ABA信号途径以提高抗盐胁迫方面比其他4种化合物更有效。本研究结果对揭示ABA功能类似物的作用机制、提高小麦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功能类似物 萘酮戊酸 抗盐效应 小麦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对葡萄着色与品质提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涛 丁珊珊 +7 位作者 韩小强 张莉 汤显军 李晓斌 梁更生 高志成 李佳奇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1-508,共8页
葡萄着色是葡萄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葡萄品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以9年生弗雷葡萄品种为对象,研究了新型脱落酸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natenpac)对田间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提升的影响。在果实着色初期,以萘酮戊酸有效成分2、5、10 mg... 葡萄着色是葡萄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葡萄品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以9年生弗雷葡萄品种为对象,研究了新型脱落酸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natenpac)对田间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提升的影响。在果实着色初期,以萘酮戊酸有效成分2、5、10 mg/L 3个质量浓度梯度分别进行叶面喷雾、灌根或浸果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通过对果实平均横径、颜色、单果重等表观变化以及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等内在品质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施药方式和浓度。结果表明:以叶面喷雾和灌根处理,萘酮戊酸可使弗雷葡萄较对照提前7~10 d完成着色,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程度,同时浆果横径和单果重也略有提高。不同处理方式对使用效果影响显著,灌根和叶面喷雾效果优于浸果,其中以叶面喷雾2 mg/L的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明确了萘酮戊酸对弗雷葡萄的最佳施药方式和剂量,可为指导萘酮戊酸在葡萄着色中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功能类似物 萘酮戊酸 葡萄着色 花青素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静茹 李传艳 +3 位作者 王涛 张莉 杜晓英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7-895,共9页
植物激素间的互作可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为探讨脱落酸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在水稻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0.03%萘酮戊酸水剂(AS)稀释1000倍液浸种处理、水稻秧苗移栽前7 d喷施2%萘酮戊酸•吲哚丁酸可湿性粉剂(WP,有效... 植物激素间的互作可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为探讨脱落酸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在水稻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0.03%萘酮戊酸水剂(AS)稀释1000倍液浸种处理、水稻秧苗移栽前7 d喷施2%萘酮戊酸•吲哚丁酸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2:1.8)稀释液,通过“浸种+直播”“浸种+移栽”“浸种+喷药+移栽”和“喷药+移栽”4种不同的处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以0.03%S-诱抗素AS和2%S-诱抗素•吲哚丁酸WP(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2:1.8)稀释液作药剂对照,以与清水作空白对照。通过调查分析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分蘖数、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等指标,评估萘酮戊酸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增产处理模式。结果表明:用0.03%萘酮戊酸AS 1000倍液浸种,可使水稻种子发芽率提高3.3%,比0.03%S-诱抗素AS处理提高1%。在水稻增产方面,各处理模式对增产效果影响明显。单从提高产量而言,以“喷药+移栽”处理模式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7 d喷施2%萘酮戊酸•吲哚丁酸WP 1000倍液,可实现水稻增产21.7%;而在同时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方面,“浸种+移栽”处理模式效果最好,以0.03%萘酮戊酸AS稀释1000倍液浸种后育苗移栽为宜,既保证了水稻的质量,还可使产量提高9.7%。本研究明确了萘酮戊酸用于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的最佳处理模式,为萘酮戊酸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功能类似物 萘酮戊酸 水稻生长发育 水稻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