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耐盐高效脱氮微生物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伏春燕 阎佩佩 +4 位作者 张亨 商延 高庆涛 李霞 刘雪兰 《家禽科学》 2024年第4期28-34,I0007-I0009,共10页
随着养殖污水排放量的增加,降低养殖污水中氮素水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当今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热点问题。为了筛选出具有耐盐高效脱氮作用的微生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结合极限稀释法以及平板划线法,从6个不同样本中筛选到了7株耐... 随着养殖污水排放量的增加,降低养殖污水中氮素水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当今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热点问题。为了筛选出具有耐盐高效脱氮作用的微生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结合极限稀释法以及平板划线法,从6个不同样本中筛选到了7株耐盐脱氮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脱氮效率的复筛,得到一株脱氮效果最好的菌株(A1),通过表观分类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测序分析相结合获得可靠的鉴定结果。经鉴定,菌株A1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相似度最高,在30 g/L盐浓度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到38.33%。通过对菌株进行相关性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菌种脱氮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微生物 耐盐 盐单胞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的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5
2
作者 耿金菊 刘登如 +1 位作者 华兆哲 陈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24,32,共4页
利用微生物的混合培养技术 ,研究了好氧条件下同时硝化 -反硝化的生物脱氮过程。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 7~10 ,在 5L发酵罐上探索了实现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高密度培养的pH控制策略 :发酵前期补酸控制pH≤ 8,发酵中后期... 利用微生物的混合培养技术 ,研究了好氧条件下同时硝化 -反硝化的生物脱氮过程。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 7~10 ,在 5L发酵罐上探索了实现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高密度培养的pH控制策略 :发酵前期补酸控制pH≤ 8,发酵中后期不控制pH值 ,可缩短菌体的生长周期 ,提高菌体的氨氮降解速率 ,细胞质量浓度达 3 9g L ,比自然pH条件下提高了 6 2 5%。并在 10L发酵罐上作进一步的培养 ,验证了其pH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通过分批补加 (NH4) 2 SO4使菌浓进一步提高了 15 4 % ,最终细胞干重为 4 5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微生物菌群 高密度培养 好氧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微生物的混合培养 被引量:10
3
作者 堵国成 耿金菊 陈坚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518,532,共5页
筛选和分离得到的多株脱氮微生物 ,能在完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NO2 - ,随即在好氧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2 排放 ,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历时较短 ,30h内对 2 0 0mg/L的氨氮去除率达 99% ,而且无中间产物NO2 - 的积累 .混合脱氮微生物... 筛选和分离得到的多株脱氮微生物 ,能在完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NO2 - ,随即在好氧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2 排放 ,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历时较短 ,30h内对 2 0 0mg/L的氨氮去除率达 99% ,而且无中间产物NO2 - 的积累 .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生长的适宜 pH范围为 7~ 10 ,探索实现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高密度培养的 pH :发酵前期补酸控制 pH≤ 8,发酵中后期不控制 pH值 ,可缩短菌体的生长周期 ,提高菌体的氨氮降解速率 ,细胞质量浓度达 3.9g/L ,比自然 pH条件下提高了 6 2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培养 脱氮微生物 硝化-反硝化 好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氮微生物脱氮性能及N_2O逸出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娜 郭楚玲 +1 位作者 郭延萍 柯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765-9767,9796,共4页
[目的]研究具有好氧反硝化特性的异养硝化细菌NYMO和NYTE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能力及好氧反硝化菌HWTT的产物N2O逸出量情况。[方法]通过NH4+-N和NO3--N的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细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能力,采用空气密封摇... [目的]研究具有好氧反硝化特性的异养硝化细菌NYMO和NYTE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能力及好氧反硝化菌HWTT的产物N2O逸出量情况。[方法]通过NH4+-N和NO3--N的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细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能力,采用空气密封摇瓶培养和额外补充O2保证好氧条件的2种方式培养菌株HWTT。[结果]菌株NYMO和NYTE 2 d内NH4+-N去除率为34.60%和35.08%,NO3--N去除率为33.40%和99.92%[结论]NYMO和NYTE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缺氧条件下,N2O逸出量最高值为0.15μmol,N2O/(N2O+N2)低于0.15%;好氧条件下,N2O逸出量为35.71μmol,N2O/(N2O+N2)为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微生物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N2O C2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黄铁矿-微生物协同去除水体中氧氟沙星和硝酸盐的性能
5
作者 刘鑫 信欣 +3 位作者 邱玉倩 祝金焱 刘松雨 王钦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86-4595,共10页
以地下水中硝酸盐及检出率较高的氧氟沙星(OFL)作为目标污染物,基于零价铁(ZVI)和黄铁矿(FeS_(2))双介质反应体系,研究了铁反硝化功能微生物种群(M)的接种量对ZVI/FeS_(2)去除硝酸盐和OFL的去除效果;探究了主要水化学参数,硝酸盐和OFL... 以地下水中硝酸盐及检出率较高的氧氟沙星(OFL)作为目标污染物,基于零价铁(ZVI)和黄铁矿(FeS_(2))双介质反应体系,研究了铁反硝化功能微生物种群(M)的接种量对ZVI/FeS_(2)去除硝酸盐和OFL的去除效果;探究了主要水化学参数,硝酸盐和OFL浓度对耦合体系(ZVI/FeS_(2)+M)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微生物强化ZVI/FeS_(2)去除水体中硝酸盐和氧氟沙星的机制.结果表明,铁反硝化功能微生物能明显强化ZVI/FeS_(2)对硝酸盐和OFL的去除,当ZVI/FeS_(2)的质量比例和总投加量分别为2:1和16g/L,微生物(M)接种量为5.81g/L, ZVI/FeS_(2)+M耦合体系中的硝酸盐在168h内几乎被完全去除,而OFL的去除率也高达90.44%.同时, ZVI/FeS_(2)+M体系在不同温度(10~30℃),硝酸盐浓度(25~150mg/L), OFL浓度(500ng/L~200ug/L)和共存离子的存在下均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微生物的介入大大延缓了ZVI表面的钝化氧化现象,同时加速了ZVI/FeS_(2)的溶矿作用,其溶矿过程中生成的FeS, Fe^(2+)和S2-均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循环6次后的ZVI/FeS_(2)+M耦合体系对硝酸盐和OFL的去除率分别为73.80%和79.25%,仍高于ZVI/FeS_(2)单批次的去除效果(62.73%和6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黄铁矿 脱氮微生物 地下水污染修复 硝酸盐 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固定化微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芳芳 齐树亭 +2 位作者 石玉新 李军冲 吕玉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2,共5页
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加活性炭为载体,对硝化和反硝化细菌进行固定,开展硝化和反硝化试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氮条件,并分析内扩散影响,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菌体质量分数2.5%,活性炭比重为1%,温度32℃,pH 8.0,脱氮效率达88.35%;... 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加活性炭为载体,对硝化和反硝化细菌进行固定,开展硝化和反硝化试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氮条件,并分析内扩散影响,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菌体质量分数2.5%,活性炭比重为1%,温度32℃,pH 8.0,脱氮效率达88.35%;内扩散对反应影响可以忽略,可用Monod方程表示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参数vmax=2.47×10-3 mg.L-.1s-1,Km=481.38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定化 微生物 正交试验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对废水微生物脱氮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吕冉 李彬 +2 位作者 肖盈 张靖雯 麦裕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9-719,共11页
微生物脱氮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理水体氮污染的手段。目前微生物脱氮过程主要有厌氧氨氧化、硝化、反硝化及同时硝化反硝化等。铁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金属元素,也是微生物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在微生物脱氮系统中,铁盐或者含铁固体化... 微生物脱氮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理水体氮污染的手段。目前微生物脱氮过程主要有厌氧氨氧化、硝化、反硝化及同时硝化反硝化等。铁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金属元素,也是微生物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在微生物脱氮系统中,铁盐或者含铁固体化合物等的投加会对微生物及脱氮工艺过程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对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与不同的脱氮工艺,铁所产生的影响也将不同。本文全面综述了近些年的研究报道中铁对厌氧氨氧化、硝化、反硝化及同时硝化反硝化等不同脱氮过程中含氮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铁与脱氮微生物的酶活性、电子传递、增殖富集及脱氮反应器中生物膜、污泥絮体及颗粒形成等之间的作用关系,旨在全面理解铁对微生物脱氮系统的作用与内在机制,为实现利用铁强化微生物脱氮过程、提高微生物脱氮效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过程强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条件对侧流活性污泥水解工艺脱氮性能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胥鹏海 刘亮 +5 位作者 刘晶 张喆 秦璐 李笑笑 郑兴 王东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0,48,共7页
通过改变传统厌氧/缺氧/好氧(A_(2)/O)反应器和侧流活性污泥水解(SSH)反应器的曝气强度和溶解氧(DO)浓度,考察了曝气条件对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高DO阶段,两组反应器在中低DO阶段有更... 通过改变传统厌氧/缺氧/好氧(A_(2)/O)反应器和侧流活性污泥水解(SSH)反应器的曝气强度和溶解氧(DO)浓度,考察了曝气条件对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高DO阶段,两组反应器在中低DO阶段有更好的脱氮效果。在相同进水条件下,SSH反应器的脱氮性能优于A^(2)/O反应器,且出水满足一级A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中低DO浓度更有利于脱氮微生物的生长。相对于A^(2)/O反应器,SSH反应器中反硝化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更高。因此,合理控制曝气条件维持中低DO浓度有利于SSH工艺达到良好的脱氮性能及脱氮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流活性污泥水解 曝气条件 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枯水期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9
作者 宋凯伦 汪丽娜 +3 位作者 方宋雯 冷金海 侯松峰 尹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为探究赣江枯水期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文以赣江南昌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进入城区前、分支口以及南、北、中支流的表层水体及底泥样本。通过基于16S rDNA和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对赣江底泥脱... 为探究赣江枯水期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文以赣江南昌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进入城区前、分支口以及南、北、中支流的表层水体及底泥样本。通过基于16S rDNA和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对赣江底泥脱氮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赣江南支水体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明显高于其他采样区域。赣江底泥中微生物主要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在赣江底泥中检测到3个脱氮功能微生物功能类群,分别是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厌氧氨氧化细菌(Anammox)。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排序为AOA>AOB>Anammox,这表明赣江底泥脱氮过程中AOA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优势属为Crenarchaeota noname;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为AOB>AOA>Anammox,AOB类群中优势属为Betaproteobacteria noname。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硝态氮、氨氮是影响赣江底泥脱氮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功能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GE技术在废水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栋升 王海燕 +2 位作者 杨慧芬 周岳溪 葛建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695-11697,共3页
介绍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了脱氮微生物种群的研究进展以及DGGE技术在废水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应用,并对DGGE技术与其他分... 介绍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了脱氮微生物种群的研究进展以及DGGE技术在废水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应用,并对DGGE技术与其他分子技术的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GE 脱氮微生物 生物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FR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生态功能的试验分析
11
作者 王丹云 罗固源 +3 位作者 叶姜瑜 张瑞雪 季铁军 唐刚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0-135,共6页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Up-FlowReactor,SUFR)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以及与主要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UFR系统中的微型动物种群较多,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与营养盐的含量密切相关,其中总异养...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Up-FlowReactor,SUFR)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以及与主要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UFR系统中的微型动物种群较多,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与营养盐的含量密切相关,其中总异养菌与COD的相关系数r为0.949,有机磷细菌与TP的相关系数r为0.815,亚硝化菌与NH3-N的相关系数r为0.909,反硝化菌的数量和TN的相关系数r为0.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 微生 除磷微生物 数量分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畜禽养殖废水中氮素处理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思颖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2期16-19,共4页
近年来,随着农业畜禽养殖废水中的氮素等环境污染物导致的水体污染情况愈来愈严重,含氮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含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包含物理、化学脱氨方法和生物脱氮方法在内的... 近年来,随着农业畜禽养殖废水中的氮素等环境污染物导致的水体污染情况愈来愈严重,含氮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含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包含物理、化学脱氨方法和生物脱氮方法在内的众多方法,例如空气吹脱法、生物吸附法,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 化学 生物 污染 脱氮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影响地球系统自净功能加剧温室气体释放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婷婷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47,共1页
人类活动引起的活性氮添加和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1].微生物介导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地球系统中两个活性氮移除通路,其中反硝化能产生氧化亚氮(N2O);而厌氧氨氧化则不产生N2O,成为环境和气候友好型通路[2].反硝化... 人类活动引起的活性氮添加和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1].微生物介导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地球系统中两个活性氮移除通路,其中反硝化能产生氧化亚氮(N2O);而厌氧氨氧化则不产生N2O,成为环境和气候友好型通路[2].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的相对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内部的活性氮储库大小,同时调控全球气候变化.陆海界面的沉积物是脱氮发生的热点场所,然而全球变暖背景下,沉积物微生物脱氮过程对升温的响应及其气候反馈仍属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全球变暖 反硝化 活性 气候友好 微生物 气候反馈 自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