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及脱毒方法
1
作者 张淼 Natnael Demelash Aschalew +4 位作者 甄玉国 孙喆 张学峰 秦贵信 王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1-177,共7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具有致癌、致畸和肝毒性的危害。食用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会造成畜禽的细胞毒性及免疫毒性,并引发呕吐、腹泻、死亡等状况,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围绕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理化性质、...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具有致癌、致畸和肝毒性的危害。食用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会造成畜禽的细胞毒性及免疫毒性,并引发呕吐、腹泻、死亡等状况,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围绕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理化性质、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检测方法和生物脱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检控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及减轻其对畜禽的危害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细胞毒性 肝毒性 脱毒方法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2
作者 莫凡 金银姬 +5 位作者 姚婷 王枢昊 赵新雪 王石 邹宇飞 肖志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利用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的方法。饲料样品用水提取,经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2.0μg/mL呕吐毒素的线... 本研究旨在建立利用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的方法。饲料样品用水提取,经全自动免疫磁珠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2.0μg/mL呕吐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呕吐毒素在3个添加浓度(0.1、0.2、1.0 mg/kg)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5.7%~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2.2%~9.6%。与传统固相萃取柱、免疫亲和柱净化相比,免疫磁珠净化集提取、分离、净化、浓缩于一体,可实现完全自动化处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为操作导致的结果偏差,适用于大批量饲料样本中呕吐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净化 高效液相色谱 饲料 脱氧镰刀烯醇 呕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婷婷 高晓芳 +3 位作者 弓浩然 王争艳 洪冰 苏淼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76,共6页
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为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为306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59μg/kg(k=... 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为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为306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59μg/kg(k=2),影响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主要是标准溶液配制,其次是样品称量和样品基质,而样品提取及定容、标准曲线拟合及测量重复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脱氧镰刀烯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同位素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禾谷镰孢菌丝胞内外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4
作者 唐喆 施雨桐 +4 位作者 巩寒茹 黄睿捷 孔延元 项萍 段凯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8,共8页
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威胁人畜健康。为探究禾谷镰孢产毒菌丝胞内外的毒素含量,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威胁人畜健康。为探究禾谷镰孢产毒菌丝胞内外的毒素含量,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通过质谱特征扫描,DON和15-ADON均获得了较高离子化效应的离子。在单离子检测(SIM)模式下,利用m/z295、235和193离子定性分析DON,m/z 392、235和193离子定性分析15-ADON。选择其中响应强度最高的m/z 235离子定量分析DON,m/z 193离子定量分析15-ADON。利用该方法检测禾谷镰孢野生型PH-1和DON合成缺陷突变体tri5胞内外的DON和15-ADON含量,PH-1胞内的DON和15-ADON含量分别为(149.13±9.15)μg/g和(1833.31±185.33)μg/g,胞外含量分别为(5910.35±468.23)μg/g和(45222.12±2726.81)μg/g;tri5突变体的胞内外均未检测到DON和15-ADON。该方法可用于菌丝胞内外DON和15-ADON的同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don) 15-乙酰基脱氧镰刀烯醇(15-Adon) 禾谷镰孢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物理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金瑞 李萌萌 +4 位作者 万小乐 刘远晓 关二旗 王瑞虎 卞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31-339,共9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谷物及其制品中污染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严重危害人畜的健康。物理法降解DON具有安全无毒、可操作性强和不易引入其他有害物质等优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降解方法。本综述简单介绍了常用的热...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谷物及其制品中污染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严重危害人畜的健康。物理法降解DON具有安全无毒、可操作性强和不易引入其他有害物质等优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降解方法。本综述简单介绍了常用的热处理和非热物理加工技术的降解原理,重点论述了各种物理技术对DON的降解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谷物中DON的物理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物理降解 热处理 非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检测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纯度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孟佳佳 郭文博 +3 位作者 聂冬霞 韦阳 赵志辉 韩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4,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国家级纯度标准物质,为农产品中DON的检测等工作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质量平衡法和定量核磁共振法对DON纯度标准物质进行纯度定值。质量平衡法包括采用液相色谱面积归一... [目的]本文旨在研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国家级纯度标准物质,为农产品中DON的检测等工作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质量平衡法和定量核磁共振法对DON纯度标准物质进行纯度定值。质量平衡法包括采用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DON主成分含量,采用卡尔费休库仑法测定纯度标准物质中水分含量,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杂质含量,以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无机离子杂质含量。定量核磁共振法采用苯甲酸为内标,选择合适的共振峰,内标法定量标准物质的纯度,并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检测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质量平衡法的纯度定值结果为99.47%,定量核磁共振法定值结果为99.45%,最终所研制的DON纯度标准物质的纯度为99.5%,扩展不确定度为0.4%,均匀性良好,且满足12个月以上的稳定性要求。[结论]本试验所研制的DON纯度标准物质符合国家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目前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并已被用于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实际检测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标准物质 质量平衡法 定量核磁共振法 不确定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达元件优化提高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解毒酶DepB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1
7
作者 严茹雪 李越 +4 位作者 牛家峰 陆兆新 孟凡强 朱萍 吕凤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本研究实现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解毒酶DepB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RIK 1285中的异源表达,但DepB较低的发酵水平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和饲料中的应用,可采用转录和翻译相结合的策略提高DepB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首先,... 本研究实现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解毒酶DepB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RIK 1285中的异源表达,但DepB较低的发酵水平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和饲料中的应用,可采用转录和翻译相结合的策略提高DepB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首先,选择9个单启动子替换原始启动子P43,其中单启动子P_(spoVG)介导的重组菌经发酵后酶活力最高,酶活力为29.59 U/mL。其次,选择4个具有较高DepB表达水平的启动子(P43、PsacB、P_(spoVG)和P_(aprE))构建16个双启动子系统,其中,DepB在双启动子P_(aprE^(-))P_(spoVG)的介导下活力达到最高,为48.87 U/mL。此外,通过对启动子P_(aprE^(-))P_(spoVG)的核心区域(-35和-10区)进行优化,Mutant-5酶活力高达69.17 U/mL,是原始菌株(14.45 U/mL)的4.79倍。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启动子P_(spoVG)的核糖体结合位点序列,进一步提高了DepB的表达水平,RBS15酶活力为115.15 U/mL,是原始菌株的7.97倍。研究结果表明,转录和翻译相结合策略是提高重组蛋白发酵水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枯草芽孢杆 表达元件 启动子 核糖体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素下原型和修饰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产量与TRI基因表达量的关系
8
作者 朱雪婷 郭文博 +5 位作者 张志岐 孟佳佳 黄晴雯 聂冬霞 韩铮 范楷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将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研究不同温度(10、20、30℃)、水活度(0.95、0.98 aw)和培养时间(7、14、21、28、35 d)条件下原型和修饰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产量以及TRI3、TRI5、TRI6和TRI8等关键TRI基因的表达情况,进... 将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研究不同温度(10、20、30℃)、水活度(0.95、0.98 aw)和培养时间(7、14、21、28、35 d)条件下原型和修饰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产量以及TRI3、TRI5、TRI6和TRI8等关键TRI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两者的关系以及受环境因素单一因素和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型和修饰型DON产生的最适温度和水活度均为20℃和0.98 aw,大部分基因也在该条件下表达量最高。TRI5基因的表达量与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的产量显著相关,TRI6和TRI8基因的表达量与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和15-ADON的产量显著相关,而TRI3的表达量与4种毒素的产量均无显著相关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eoxynivalenol-3-glucoside,D3G)的产量与TRI基因的表达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温度、水活度和培养时间单一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均可显著影响DON的产生和TRI基因的表达,而修饰型DON受大多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农产品中原型及修饰型DON真菌毒素的监管、防控等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修饰型脱氧镰刀烯醇 禾谷镰刀 TRI基因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畜禽的氧化损伤及外源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姝婕 江云飞 +1 位作者 左建军 王伟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13-7521,共9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污染谷物和饲料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动物摄入被DON污染的饲料后,其肠道、免疫、神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和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伴有呕吐、厌食、腹泻、肠出血、生长受阻等症状。外源添加抗氧化剂如...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污染谷物和饲料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动物摄入被DON污染的饲料后,其肠道、免疫、神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和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伴有呕吐、厌食、腹泻、肠出血、生长受阻等症状。外源添加抗氧化剂如抗氧化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功能性氨基酸、生物活性物质等可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有效减轻DON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本文主要就DON对畜禽的氧化损伤以及DON诱导下外源抗氧化剂对畜禽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中利用抗氧化剂防治DON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脱氧镰刀烯醇 畜禽 抗氧化剂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疑似赤霉病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监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晶 魏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2,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的方法。以疑似赤霉病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考察在不同储藏条件下DON和ZE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乙腈与水(体积比9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的方法。以疑似赤霉病小麦籽粒为研究对象,考察在不同储藏条件下DON和ZE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乙腈与水(体积比90∶10)作为提取溶剂,样品振荡提取20 min,以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时,DON和ZEN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5.0μg/kg,定量限为15.0μg/kg,回收率为90.6%~94.6%,变异系数为1.72%~3.45%。储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分别在高温高湿和常温条件下储藏一段时间,其DON和ZEN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DON和ZEN可能主要来源于小麦生长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脱氧镰刀烯醇 玉米赤霉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性及其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常敬华 赵月菊 +2 位作者 邢福国 朱玉昌 刘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该文对DON毒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为DON毒素的防控技术提供...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该文对DON毒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为DON毒素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don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毒素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银志 金萍 +2 位作者 孙秀兰 徐丹 邵景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2,共5页
利用前期制备得到的DON酶标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以及抗DON抗体,建立检测食品中DON含量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的检测范围1~100ng/mL,灵敏度达0.56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ng/mL;与DON类似物T-2毒素的交叉反应率为12%;玉... 利用前期制备得到的DON酶标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以及抗DON抗体,建立检测食品中DON含量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的检测范围1~100ng/mL,灵敏度达0.56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ng/mL;与DON类似物T-2毒素的交叉反应率为12%;玉米淀粉样品回收率在80.2%~91.1%之间,平均批间变异<15%,平均批内变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don) 酶标抗原 抗体 直接竞争elisa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制粉去除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飞 刘阳 邢福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6,共5页
采用自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不同程度的9种小麦为材料,通过检测其经实验制粉工艺得到麸皮、细麸、不同出粉点面粉包括最后统粉的DON含量,探索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去除DON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后,能够重新分... 采用自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不同程度的9种小麦为材料,通过检测其经实验制粉工艺得到麸皮、细麸、不同出粉点面粉包括最后统粉的DON含量,探索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去除DON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后,能够重新分配小麦中的DON毒素,存留在面粉中的DON总量仅为原来小麦的31.03%~50.39%,并主要分布在小麦的表皮中,在小麦胚乳中也呈从内到外逐渐升高。制得面粉统粉中DON含量减少23.67%~58.97%,心磨粉最高能减少70.51%。小麦籽粒DON含量与制得面粉中DON含量之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498x1.206(R2=0.991),随着DON污染程度越低,DON含量减少率越大。以上实验证明,小麦制粉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小麦中DON毒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制粉 don 去除 脱氧镰刀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敏 王一凡 邓衔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3,共4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霉菌毒素,也是谷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农产品生产、人类健康、国际贸易交流和社会经济发展均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检测方法是确定毒素含量是否符合相关限量标准、制定谷物饲料和食品中毒素污染控制措施...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霉菌毒素,也是谷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农产品生产、人类健康、国际贸易交流和社会经济发展均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检测方法是确定毒素含量是否符合相关限量标准、制定谷物饲料和食品中毒素污染控制措施的关键。本文就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特征,分子结构特点,常用检测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don) 毒素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祭芳 李华 +3 位作者 陈怀谷 徐剑宏 陆琼娴 史建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9-424,共6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 ivalenol,DON)是一种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为了制备抗DON的抗体,必须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加大DON的分子量。本研究采用保护-去保护策略使DON的C3上的羟基与琥珀酸酐反应,使DON衍生后获得1个羧基。利用薄层色...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 ivalenol,DON)是一种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为了制备抗DON的抗体,必须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加大DON的分子量。本研究采用保护-去保护策略使DON的C3上的羟基与琥珀酸酐反应,使DON衍生后获得1个羧基。利用薄层色谱法跟踪反应进程,反应产物采用薄层色谱法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分析,得出[M+H]+为397.2,确认为3-半琥珀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HS-DON)。3-HS-DON与载体蛋白采用碳化二亚胺法进行偶联,偶联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推断偶联成功,并研制出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结构修饰 琥珀酸酐法 碳化二亚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致BALB/c小鼠的急性、亚急性和免疫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俊花 刘峰良 +5 位作者 刘丹 罗爱琼 陈慧英 郭文博 谢晶 赵志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3期12-18,共7页
研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对BALB/c小鼠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DON对BALB/c小鼠的LD_(50)为3.3 mg/(kg·bw)。0.6 mg/(kg·bw)和2.4 mg/(kg·bw)DON组小鼠体重和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15 mg/(kg·... 研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对BALB/c小鼠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DON对BALB/c小鼠的LD_(50)为3.3 mg/(kg·bw)。0.6 mg/(kg·bw)和2.4 mg/(kg·bw)DON组小鼠体重和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15 mg/(kg·bw)DON组;2.4 mg/(kg·bw)DON组肝脏、肾脏和脾脏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5 mg/(kg·bw)DON组。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2.4 mg/(kg·bw)DON组肝脏组织表面有白色坏死灶,肝细胞间质出现红细胞浸润;肾脏明显肿大,肾小管管腔狭窄,肾小球萎缩。与对照组相比,2.4 mg/(kg·bw)DON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脾脏CD4^+/CD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15 mg/(kg·bw)DON组。可见,2.4 mg/(kg·bw)DON可对BALB/c小鼠造成显著的肝脏、肾脏毒性以及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BALB/C 小鼠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免疫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动物肠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猛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14期36-37,共2页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副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有近10万头(只)的畜禽因霉变饲料中毒死亡,约2%的农作物因此失去营养价值...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副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有近10万头(只)的畜禽因霉变饲料中毒死亡,约2%的农作物因此失去营养价值与经济效益,其中,DON是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污染 脱氧镰刀烯醇 动物肠道 毒副作用 次级代谢产物 数据显示 霉变饲料中毒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解毒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孙晶 赵程程 +3 位作者 杜稳 韩杨莹 赵一凡 刘虎军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镰刀菌属(Fusariums spp.)产生的剧毒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小麦、玉米等粮食及其制品,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风险。目前生物酶法去除DON的技术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国内外关于DO...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镰刀菌属(Fusariums spp.)产生的剧毒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小麦、玉米等粮食及其制品,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风险。目前生物酶法去除DON的技术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国内外关于DON生物转化的生物酶类型、降解机制、产物结构特征、解毒酶挖掘策略,以及解毒酶分子改造等研究现状,并对人工智能应用于真菌毒素解毒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和饲料中DON的生物脱毒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生物酶 生物降解 分子改造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19
作者 马欣怡 王璐瑶 +3 位作者 刘禹彤 杨冠华 乔家运 李海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37-814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从发霉玉米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试验以DON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划线分离技术从发霉玉米中筛选分离目标菌株,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菌株在2... 本试验旨在从发霉玉米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试验以DON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划线分离技术从发霉玉米中筛选分离目标菌株,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菌株在24 h内对DON的降解率,筛选出一株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命名为BT⁃11;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RNA、gyrB序列比对等方法对菌株BT⁃11进行鉴定;通过培养时间、温度、pH、接种量和毒素浓度的优化试验探究菌株BT⁃11的最适生长条件和降解条件,并初步探究菌株BT⁃11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1)成功从发霉玉米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该菌株在24 h内对DON的降解率为(80.07±0.96)%。2)鉴定出菌株BT⁃11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时间、温度与pH分别为24 h、37℃和7.0,同时在接种量5%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DON浓度为2~10 mg/L环境下均具有一定毒素耐受性;经活性物质定性试验推测BT⁃11降解DON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不耐热胞外酶。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发霉玉米中分离到一株可高效降解DON的枯草芽孢杆菌,拓宽了降解DON微生物的候选菌种,为畜禽生产中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处理DON污染的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镰刀烯醇 生物降解 芽孢杆 毒素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及其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何贤芳 董旭 +4 位作者 赵莉 都斌斌 卢茂昂 邓骋 汪建来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目的】探明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65份不同来源... 【目的】探明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65份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籽粒中DON、3A-DON(3-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15-acetyldeoxynivalenol)含量,分析不同DON含量下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TW)的差异。【结果】65份小麦品种籽粒的FDK为0.20%~7.80%、DON含量为0.11~4.26 mg/kg、容重为703.00~791.70 g/L。FDK与DON、3A-DON、15A-DON和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49、0.529和0.52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54。籽粒中DON、3A-DON、15A-DON与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11、0.899;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504、-0.481。从不同品种来源看,籽粒中DON积累量表现为江苏(1.51 mg/kg)<安徽(2.06 mg/kg)<河南(2.75 mg/kg)<山东(2.98 mg/kg);3A-DON含量表现为江苏(0.047 mg/kg)<安徽(0.075 mg/kg)<山东(0.111 mg/kg)<河南(0.113 mg/kg);15A-DON表现为江苏(0.059 mg/kg)<安徽(0.090 mg/kg)<山东(0.132 mg/kg)<河南(0.141 mg/kg);DON-Total表现为江苏(1.61 mg/kg)<安徽(2.23 mg/kg)<河南(3.00 mg/kg)<山东(3.23 mg/kg)。小麦籽粒中DON≤2 mg/kg的品种数及占比表现为安徽(18个,64.29%)>江苏(13个,61.90%)>山东(2个,22.22%)>河南(1个,14.29%);容重均值表现为江苏(758.57 g/L)>安徽(751.90 g/L)>河南(739.71 g/L)>山东(735.27 g/L)。从不同品种特性看,筛选出8个DON≤2 mg/kg且容重≥770.00 g/L的小麦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7个,分别为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春性品种1个,为国红6号。【结论】65份小麦品种籽粒FDK、DON含量和容重差异较大;随着FDK的增大,籽粒中3A-DON、15A-DON及DON-Total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平均容重下降。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国红6号抗赤霉病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脱氧镰刀烯醇 赤霉病病粒率 容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