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的电子克隆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晓晓 李蕊 +2 位作者 李雅轩 蔡民华 胡英考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的技术路线,以拟南芥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对大豆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经同源性比对和序列组装,获得全长为955bp的大豆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006810),经R... 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的技术路线,以拟南芥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对大豆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经同源性比对和序列组装,获得全长为955bp的大豆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006810),经RT-PCR扩增,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与电子克隆完全一致。该cDNA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36bp-815bp),推测编码蛋白为259个氨基酸。通过与几种植物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蛋白序列的比较,发现该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结果表明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序列,对跨物种间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拼接,是新基因克隆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电子克隆 RT-PCR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 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钱雯婕 王斐 +2 位作者 石峰 葛娟 李鸿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以棉花纤维组织为材料,根据NCBI棉花EST数据库中MDAR基因序列的已知信息,利用5′-RACE获得GhMDAR基因全长。结果显示,该基因开放读码框为1 305bp,编码包含43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52ku。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hMDAR并转化... 以棉花纤维组织为材料,根据NCBI棉花EST数据库中MDAR基因序列的已知信息,利用5′-RACE获得GhMDAR基因全长。结果显示,该基因开放读码框为1 305bp,编码包含43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52ku。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hMDAR并转化大肠杆菌,经过测序和酶切鉴定后,成功构建重组体pET28a-GhMDAR;将重组体导入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经过SDS-PAGE分析,显示成功获得分子质量为52ku左右的诱导表达蛋白GhMD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纤维 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 5′-RACE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学宁 杜军伟 李鸿彬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542-545,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生物学功能,克隆棉花的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分析。通过RT-PCR方法扩增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全长,利用BamH I和Xhol I酶切位点将其克隆至组氨酸(hi... 为进一步探讨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生物学功能,克隆棉花的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分析。通过RT-PCR方法扩增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全长,利用BamH I和Xhol I酶切位点将其克隆至组氨酸(histidine,His)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βD-5-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并用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表达的pET28a-DHAR蛋白。结果表明:重组体PET28a-DHAR经测序和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成功。导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高效表达,相对分子量为26 kD左右,并获得了纯化的His-DHAR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燕子 马锋旺 +1 位作者 张军科 梁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9-183,共5页
以皇家嘎拉苹果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合成cDNA第一链后,先利用巢式PCR获得苹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基因中间片段,再利用3-′RACE方法进一步获得3′末端核酸序列,共得到840 bp包含完整3′末端的DHAR基因cDNA片段,其序列与烟草、水... 以皇家嘎拉苹果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合成cDNA第一链后,先利用巢式PCR获得苹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基因中间片段,再利用3-′RACE方法进一步获得3′末端核酸序列,共得到840 bp包含完整3′末端的DHAR基因cDNA片段,其序列与烟草、水稻、番茄中DHAR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大于70%,证明所克隆到的核苷酸片段确为苹果DHAR基因c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抗坏血酸还原酶 克隆 3'-RACE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牛歆雨 雷玉山 +2 位作者 梁东 马锋旺 王西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7-62,共6页
克隆猕猴桃果实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基因,可为揭示猕猴桃高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研究以猕猴桃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克隆出L-GalLDH基因的cDNA片段857 bp和DHAR基因的c... 克隆猕猴桃果实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基因,可为揭示猕猴桃高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研究以猕猴桃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克隆出L-GalLDH基因的cDNA片段857 bp和DHAR基因的cDNA片段594 bp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并与刺梨、拟南芥、花椰菜、甘薯和草莓等植物的GalLDH基因和DHAR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亲缘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GalLDH基因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刺梨的相似性高达88%,其在同源基因进化关系树中单独聚为一类;DHAR基因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苹果的相似性高达98%和99%,两者在进化关系上聚为一类。可知克隆到的2个核苷酸片段确为猕猴桃L-GalLDH和DHAR基因cDNA片段,同源基因植物亲缘关系聚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L-半乳糖内酯酶(GalLDH) 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 维生素C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的鉴定及冷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文 张琴 +4 位作者 宁明 周发科 杨新泉 单春会 唐凤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5,共9页
为阐明哈密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基因的基本性质及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基于生物信息学对2个哈密瓜DHAR基因(CmDHAR)的基本信息、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关系、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域特征、... 为阐明哈密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基因的基本性质及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基于生物信息学对2个哈密瓜DHAR基因(CmDHAR)的基本信息、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关系、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域特征、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冷胁迫下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DHAR活力、DHAR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CmDHAR编码蛋白氨基酸的长度分别为297 aa与206 aa,等电点分别为8.67与5.99,分子质量为33 082.9 Da与22 891.6 Da。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mDHAR基因具有保守性较高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N端功能结构域。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mDHAR包含6个外显子、6个保守基序、3类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表明哈密瓜与西葫芦、笋瓜和南瓜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更为接近。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CmDHAR2主要包含α-螺旋、无规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等。蛋白互作分析表明CmDHAR家族蛋白与哈密瓜其他GST家族蛋白之间联系紧密。冷胁迫下耐冷型哈密瓜"伽师瓜-310"中的AsA含量、DHAR活力及CmDHAR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耐冷型的"金皇后-308"。GSEA结果表明CmDHAR基因参与结构分子活性、大分子复合物、细胞膜封闭内腔以及抗氧化活性等生物过程。本研究阐明了CmDHAR的生物信息学特点,证明了DHAR基因在哈密瓜抵御冷胁迫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抗坏血酸还原酶 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侯艳霞 张文鑫 +2 位作者 杨婧 李小艳 郭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7年第2期28-29,32,共3页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是AsA-GSH循环中能够促进抗坏血酸再生的关键酶。文章从植物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发现、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酶的深入研究及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 抗坏血酸还原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4-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严明理 刘显军 +3 位作者 刘忠松 官春云 袁谋志 熊兴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在芥菜型油菜中克隆了DFR基因。在DNA和cDNA中扩增的DFR基因大小分别为1612bp和1214bp。该基因含有5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158bp,预计编码38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886.0Da,推测的等电点为5.54。DFR基因在芥菜型油...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在芥菜型油菜中克隆了DFR基因。在DNA和cDNA中扩增的DFR基因大小分别为1612bp和1214bp。该基因含有5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158bp,预计编码38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886.0Da,推测的等电点为5.54。DFR基因在芥菜型油菜紫叶芥和黑籽近等基因系的叶片、胚和种皮中都表达,在四川黄籽中只在叶片和胚中表达。DFR基因在四川黄籽种皮中不表达,导致种皮中花色素和原花色素不能合成,从而种皮透明,形成黄籽,因此DFR基因是油菜种皮颜色形成途径中一个关键基因。本研究为利用该基因与种子、种皮特异启动子构建反义表达载体或RNAi载体,阐明油菜种皮颜色形成的分子机理和创造黄籽油菜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4-二黄酮醇还原酶基因 克隆 RT-PC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的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戈飞 宋旭红 +2 位作者 梁斌 杜昆 黄东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制备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NRDR)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大肠杆菌BL21-AI表达NRDR,制备NRDR包涵体,使用从SDS-PAGE凝胶中回收的重组NRDR作为免疫原,采用肩胛骨下注射作为免疫途径免疫兔。斑点杂交测定抗血清效价,HiTrapProte... 目的制备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NRDR)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大肠杆菌BL21-AI表达NRDR,制备NRDR包涵体,使用从SDS-PAGE凝胶中回收的重组NRDR作为免疫原,采用肩胛骨下注射作为免疫途径免疫兔。斑点杂交测定抗血清效价,HiTrapProteinG柱纯化兔IgG,免疫印迹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BL21-AI对NRDR进行了高效表达。回收的NRDR蛋白溶液的浓度为0.36mg/ml,回收率为48.5%。所有免疫的动物在第2次追加免疫之后都产生了高效价的抗血清,血清的效价是1∶500,检测极限是8ngNRDR蛋白。纯化后的NRDR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和特异性。结论建立了高效制备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多克隆抗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还原酶 基因表达 克隆抗体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宫颈癌细胞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选择性剪接新亚型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旭红 梁斌 +3 位作者 刘戈飞 谢健平 李蕊 黄东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3-986,共4页
目的制备宫颈鳞癌细胞中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NRDR)选择性剪接新亚型NRDRB1多克隆抗体,为NRDRB1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扩增NRDRB1开放阅读框,重组入Gateway原核表达系统pDEST14,并在大肠杆菌BL21-AI中诱导表达,制备NRDRB1... 目的制备宫颈鳞癌细胞中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脱氢/还原酶(NRDR)选择性剪接新亚型NRDRB1多克隆抗体,为NRDRB1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扩增NRDRB1开放阅读框,重组入Gateway原核表达系统pDEST14,并在大肠杆菌BL21-AI中诱导表达,制备NRDRB1包涵体,使用从SDS-PAGE凝胶中回收的NRDRB1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经肩胛骨下注射免疫新西兰白兔。斑点杂交测定抗血清效价,HiTrapProteinG柱纯化兔IgG,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NRDRB1在大肠杆菌BL21-AI中高效表达,回收的NRDRB1蛋白溶液浓度为0.42mg/ml。所有免疫的动物在第2次追加免疫之后都产生了高效价的抗血清。血清效价为l∶2000,对NRDRB1蛋白的检测极限是6.4ng。纯化后的NRDRB1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和特异性。结论NRDRB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蛋白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今后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Ⅱ依赖性视黄醇/还原酶B1 基因表达 宫颈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望兰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SrDF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荣辉 黄敏玲 +1 位作者 钟淮钦 吴建设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48-751,共4页
采用RT-PCR方法从鹤望兰蓝色花瓣中克隆到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rDFR,该片段长246bp,编码82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SrDFR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DFR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鹤望兰SrDFR与... 采用RT-PCR方法从鹤望兰蓝色花瓣中克隆到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rDFR,该片段长246bp,编码82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SrDFR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DFR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鹤望兰SrDFR与姜荷花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应用半定量PCR分析表明,SrDFR在蓝色花瓣中高表达,在黄色花萼和叶片中低表达,且在花发育的始花期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在蓝色花瓣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望兰 黄酮醇-4-还原酶 类黄酮生物合成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苜蓿二氢黄酮还原酶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延秀 张金文 武禄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3,共5页
采用RT-PCR方法,从蒺藜苜蓿(Medicargotrunctula)中克隆了二氢黄酮还原酶(DFR)基因cDNA片段,并进行DFR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表明:扩增的DFR基因片段全长约1 000 bp,编码33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DFR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 采用RT-PCR方法,从蒺藜苜蓿(Medicargotrunctula)中克隆了二氢黄酮还原酶(DFR)基因cDNA片段,并进行DFR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表明:扩增的DFR基因片段全长约1 000 bp,编码33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DFR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80%.以pBI121为基础载体,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DF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DFR,然后导入农杆菌EHA105,经PCR验证确定构建出植物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黄酮还原酶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沉默对体外培养小鼠腭突融合的影响
13
作者 肖文林 庄翠竹 +2 位作者 时艳 许尧祥 薛令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抑制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基因在培养腭突中的表达,研究Dhcr7基因对腭突融合的影响。方法根据C57BL/6J小鼠Dhcr7基因特异性的siRNA序列构建pAdTrack-CMV-siDhcr7,阳性克隆的pAdTrack-CMV-siDhcr7质粒进行体外重组,... 目的通过RNA干扰抑制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基因在培养腭突中的表达,研究Dhcr7基因对腭突融合的影响。方法根据C57BL/6J小鼠Dhcr7基因特异性的siRNA序列构建pAdTrack-CMV-siDhcr7,阳性克隆的pAdTrack-CMV-siDhcr7质粒进行体外重组,筛选出抗卡那霉素的重组腺病毒p Ad Easy-1-siDhcr7质粒,酶切后制备腺病毒载体DNA转染胚胎腭突。取妊娠13.5 d的小鼠胚胎腭突共30对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对。正常对照组、空白腺病毒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用不含胆固醇培养基培养腭突,其中空白腺病毒对照组加入空白腺病毒,实验组加入Dhcr7siRNA腺病毒。培养48 h后固定腭突并提取Dhcr7 mRNA和蛋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腭突融合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Dhcr7 mRNA和蛋白的含量。结果 SEM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和空白腺病毒对照组在培养48 h时两侧腭突融合,形成连续的上腭;而实验组几乎没有生长,两侧腭突之间有很宽的裂隙。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Dhcr7 mRNA和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腺病毒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cr7基因在腭突中的表达下调后,腭突融合失败,说明Dhcr7基因在腭突正常发育融合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胆固醇还原酶 小鼠 腭突 器官培养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苜蓿二氢黄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14
作者 王延秀 张金文 +1 位作者 陈佰鸿 党兆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以蒺藜苜蓿(Medicargo trunctula)幼果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克隆到二氢黄酮还原酶(DFR)基因的cDNA片段.该片段全长1 018bp,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DFR基因同源性为99.8%,编码334个氨基酸;构建DFR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DFR,DFR在原核表达系... 以蒺藜苜蓿(Medicargo trunctula)幼果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克隆到二氢黄酮还原酶(DFR)基因的cDNA片段.该片段全长1 018bp,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DFR基因同源性为99.8%,编码334个氨基酸;构建DFR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DFR,DFR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获得预期大小(38.1ku)的酶蛋白分子.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与预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黄酮还原酶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分子克隆
15
作者 缪军 杨妍妍 +5 位作者 张一卉 刘冰江 霍雨猛 霍凤梅 修景润 吴雄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8-12,共5页
鳞茎的皮色是洋葱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洋葱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AcDFR1的开放阅读框为1 158 bp,编码385个氨基酸残基;具有5个内含子,均符合GT-AG规则。本研究为阐明洋葱皮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洋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转基因小鼠血生化指标分析
16
作者 全雄志 董伟 +1 位作者 曹兴水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建立全身表达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Dhcr24)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该基因过表达对小鼠代谢的影响。方法RT-PCR法克隆小鼠Dhcr24基因,把该基因插入CMV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Dhcr24转基因小鼠。PCR鉴... 目的建立全身表达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Dhcr24)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该基因过表达对小鼠代谢的影响。方法RT-PCR法克隆小鼠Dhcr24基因,把该基因插入CMV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Dhcr24转基因小鼠。PCR鉴定Dhcr24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血生化检测仪检测转基因小鼠血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建立了2个不同表达水平的Dhcr24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Dhcr24基因在肝和脾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内源的Dhcr24。血生化检测证实: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血肌酐(SCr)较野生型小鼠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碱性磷酸酶(ALP)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增加,并且Dhcr24转基因雌鼠的体重比野生型小鼠明显降低,均有显著差异。但Dhcr24转基因雄鼠各项指标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全身表达Dhcr24转基因小鼠,并证实Dhcr24基因对雌性小鼠的体重和血生化指标,包括LDH,TP,Alb,SCr,HDL-c and ALP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胆固醇还原酶 基因小鼠 血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和甜荞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祝婷 李成磊 +3 位作者 吴琦 蒙华 陈惠 邵继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19-223,共5页
采用同源基因克隆的方法,以苦荞和甜荞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cDNA序列,并通过T载体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获得了苦荞和甜荞dfr的全长cDNA编码序列,其1026bp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均编... 采用同源基因克隆的方法,以苦荞和甜荞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cDNA序列,并通过T载体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获得了苦荞和甜荞dfr的全长cDNA编码序列,其1026bp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均编码341个氨基酸,并具典型的dfr结构特征和功能模块。同源性分析显示,苦荞和甜荞与其他植物的dfr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71%~98%;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二者与豆科、桑科和蔷薇科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甜荞 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叶滨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何晓兰 侯喜林 +3 位作者 吴纪中 刘桂华 钦佩 朱卫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藜科植物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BADH)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 ,通过RT PCR技术 ,从三角叶滨藜cDNA中分离了两个BADH基因片段BADH3 和BADH5,并利用巢式PCR、cRACE以及 3′ RACE获得全长BADH3 。测序结果表明 ,BADH3 和BADH5之间的核苷... 以藜科植物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BADH)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 ,通过RT PCR技术 ,从三角叶滨藜cDNA中分离了两个BADH基因片段BADH3 和BADH5,并利用巢式PCR、cRACE以及 3′ RACE获得全长BADH3 。测序结果表明 ,BADH3 和BADH5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81 % ,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80 %。全长BADH3 核苷酸序列长 1 81 5bp ,79~ 1 5 78bp为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全长 5 0 0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为 5 4 70 0 ,pI为 5 5。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山菠菜同源性分别为 95 %和 93%。由三角叶滨藜 3′端部分BADH基因的克隆gBADH1 和gBADH2 推测的外显子序列分别与BADH5和BADH3 完全一致 ,且gBADH1 和gBADH2 的内含子插入位置和大小有较大差异。表明三角叶滨藜BADH基因是一个多基因家族 ,至少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叶滨藜 甜菜碱醛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梭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石磊 甘晓燕 +3 位作者 陈虞超 陈晓军 李苗 宋玉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采用RT-PCR、RACE等方法从超旱生、耐盐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中扩增出BADH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HaBADH),其开放阅读框为1 503 bp,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500个氨基酸残基,并含有醛脱氢酶所具有的高度保守的十肽(VTLELGGKSP... 采用RT-PCR、RACE等方法从超旱生、耐盐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中扩增出BADH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HaBADH),其开放阅读框为1 503 bp,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500个氨基酸残基,并含有醛脱氢酶所具有的高度保守的十肽(VTLELGGKSP)以及与酶功能有关的半胱氨酸残基(C)。其核苷酸序列与藜科几种盐生植物如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三角叶滨藜(Atriplex triangu-laris)、菠菜(Spinacia oleracea)、山菠菜(Atriplex hortensis)和甜菜(Beta vulgaris)等的相似性均在85%以上,推导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在87%以上,表明BADH基因在藜科植物中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基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明梭梭的抗旱、耐盐机制,挖掘并利用植物抗逆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甜菜碱醛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ZDS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永平 朱海生 +2 位作者 温庆放 花秀凤 林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果实中克隆到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ZDS,命名为FaZDS,其cDNA全长2148 bp,具有1个171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6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FaZD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 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果实中克隆到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ZDS,命名为FaZDS,其cDNA全长2148 bp,具有1个171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6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FaZD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ZDS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草莓与苹果的ZDS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原核表达结果表明FaZD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高效表达。用半定量RT-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FaZDS基因在草莓的花、叶片和果实中均有表达,表达量为花>红果>粉红果>白果>青果>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ζ-胡萝卜素 FaZDS基因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