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与卵巢上皮性癌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颖 王建 +2 位作者 王东 向德兵 辛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与卵巢上皮性癌耐药性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8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卵巢癌顺铂敏感株A2780、顺铂耐药株CP70中APE1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A...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与卵巢上皮性癌耐药性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8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卵巢癌顺铂敏感株A2780、顺铂耐药株CP70中APE1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APE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呈胞核表达、胞浆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化疗敏感组和耐药组的APE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核表达者化疗敏感率与浆表达、核浆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卵巢癌顺铂耐药株CP70中APE1表达水平较顺铂敏感株A2780明显增高。结论APE1表达强度和定位与以铂类为基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相关,对卵巢癌的化疗疗效有提示作用,检测APE1对前瞻性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和判断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顺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分析法测定人体血液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的活性
2
作者 王嘉禹 赵美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7-492,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可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根据APE1所具有的脱碱基核酸内切酶活性,合成了一种用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标记的含脱碱基位... 目的:开发一种可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根据APE1所具有的脱碱基核酸内切酶活性,合成了一种用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标记的含脱碱基位点的DNA荧光探针。在合适的缓冲体系下,APE1将该DNA探针水解并释放出荧光基团,根据荧光信号上升速率实现对APE1活性的定量检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改进了检测APE1时溶液缓冲液的条件,使得该荧光探针对APE1的响应更为灵敏,并进一步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全血样品提取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用改进后的荧光探针法定量测定了其蛋白提取液中APE1的含量。最后,使用该荧光探针法测定了临床血液样本中APE1的含量。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APE1的最低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均为0.005 U/mL(3 pg/mL),线性范围为6 pg/mL^1.2 ng/mL。利用该方法测定了8份人血液样品中PBMCs蛋白中APE1的含量,测得每微克PBMCs蛋白中APE1的含量分布为0.061~0.40 ng,平均含量为0.16 ng APE1,加标回收率为98%±5%( n =3)。用该方法对102份正常人(男51例、女51例,年龄59~75岁)血清样品中的APE1含量进行了检测,得到这些血清样品中APE1含量的分布范围为0.13~0.34 ng/mL,加标回收率为96%±15%( n =3)。结论:本研究发展的荧光分析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所需生物样品量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等生物样本中的APE1含量,解决了原有方法检测低含量血清样品时误差较大的问题,有良好的临床检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荧光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DNA探针 血清 外周血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hAPE1融合蛋白的构建、纯化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戴楠 王东 +4 位作者 李梦侠 曹晓静 曾林立 廖玲 杨宇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构建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hAEP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对其活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法扩增hAEP1基因,克隆入pET28a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ET28a-hAPE1。将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IPTG诱导... 目的构建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hAEP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对其活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法扩增hAEP1基因,克隆入pET28a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ET28a-hAPE1。将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鉴定。用His亲和层析技术进行蛋白纯化,得到hAPE1融合蛋白。用Western blot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分析hAPE1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及活性。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hAPE1经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表明构建正确。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均在预期位置出现阳性条带,His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hAPE1融合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正确。Western blot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证明hAPE1融合蛋白具有抗原性、AP修复及氧化还原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APE1,并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和纯化得到有抗原性及活性的hAPE1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内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红外荧光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燚 王东 李梦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492-2494,共3页
目的建立远红外荧光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apurinic/apyrimidinic,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5'标记远红外荧光基团(IR700)合成得到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底物,并通过与经典的同位素法对比,检验此方法的可靠性、灵敏度及实... 目的建立远红外荧光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apurinic/apyrimidinic,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5'标记远红外荧光基团(IR700)合成得到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底物,并通过与经典的同位素法对比,检验此方法的可靠性、灵敏度及实用性。结果远红外荧光标记法较传统的同位素法检测AP核酸内切酶更为敏感(10%上升到30%),且操作时间从传统的1 d缩减至2 h。结论远红外荧光标记法检测AP核酸内切酶活性更敏感,且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污染,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内 活性检测 远红外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应用
5
作者 单锦露 戴楠 +3 位作者 张沁宏 李增鹏 曹晓静 王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鉴定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单克隆抗体(hAPE1 mAb)的抗原表位,并建立定量检测hAPE1的ELISA一步法。方法:设计并合成APE1-15肽阵列,鉴定hAPE1 mAb 2-G1和4-F6的抗原表位,应用三维立体结构观察软件Molsoft.ICM-Pro模拟hAP... 目的:研究鉴定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单克隆抗体(hAPE1 mAb)的抗原表位,并建立定量检测hAPE1的ELISA一步法。方法:设计并合成APE1-15肽阵列,鉴定hAPE1 mAb 2-G1和4-F6的抗原表位,应用三维立体结构观察软件Molsoft.ICM-Pro模拟hAPE1 mAb抗原表位的立体结构;采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标记抗体,以hAPE1 mAb为捕获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hAPE1的ELISA一步检测法。结果:APE1-15肽阵列检测结果和抗原表位三维结构显示,2-G1mAb的抗原表位对应为hAPE1天然蛋白氨基酸残基序列的76-90位和109-123位,位于氧化还原区域,为构象型抗原表位;4-F6 mAb的抗原表位对应为hAPE1天然蛋白氨基酸序列的109-147位,位于DNA修复内切酶活性区。ELISA一步法检测hAPE1蛋白的线性范围为8.0~200μg/L,最低检测限为2.0μg/L。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8.67%,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12.45%,平均回收率为105.47%。结论:hAPE1 2-G1 mAb和4-F6 mAb具有不同的抗原表位,成功建立的hAPE1 ELISA一步法为简便、快速、准确检测血清中hAPE1的含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内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ELISA一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封亮 邵福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1(APE/Ref- 1)具有修复 DNA损伤、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等功能 ,对细胞的生存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 APE/Ref- 1的研究在其基因、功能、分布以及与某些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1(APE/Ref- 1)具有修复 DNA损伤、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等功能 ,对细胞的生存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 APE/Ref- 1的研究在其基因、功能、分布以及与某些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内/氧化还原因子1 综述文献 DNA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7
作者 贺万崇 黄昆仑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4,共7页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时,APE1在一些癌症细胞中的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偏高,因此其自身也是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目前,通过在DNA上人工设计AP位点,利用APE1的切割能力生成理想的功能核酸链,并结合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放大方式,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些APE1介导的电化学、荧光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对DNA糖基化酶等的酶活性的检测。另外,也有一些针对APE1自身活性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被建立起来。综述了近年来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以APE1为靶物质的功能核酸和免疫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状况,讨论了与APE1相关的生物传感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APE1实现更多靶物质的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APE1成为一种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中常用的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缺失位点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功能核酸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通过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8
作者 陈天一 李超凡 +5 位作者 包灵波 陈骞 胡那娜 杨宇馨 张蕾 王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5-1837,共13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型(APE1^(WT))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及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构建CAC体内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组织APE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APE1稳定敲低的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系,并对APE1^(WT)与APE1^(C64S)小鼠进行皮下荷瘤实验以确定肿瘤细胞来源的APE1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荷瘤标本APE1、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CXCL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对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1名28岁女性CA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肿瘤及邻近炎症组织中APE1、CXCL1的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APE1^(WT)实验组相比,APE1^(C64S)实验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及肿瘤形成数量明显降低,多形核髓源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PMN-MDSCs)浸润显著减少,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APE1^(WT)与APE1^(C64S)皮下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各免疫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敲低APE1的肿瘤细胞进行荷瘤实验,发现肿瘤生长明显抑制,PMN-MDSCs浸润减少,同时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在CAC患者肿瘤组织中APE1高表达、PMN-MDSCs浸润增加,CD8^(+)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较炎症组织浸润显著减少(P<0.05)。结论肿瘤细胞中APE1的氧化还原功能可促进PMN-MDSCs肿瘤浸润,同时减少T细胞的数量,从而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CA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炎症性肠病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 结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APE1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向德兵 牟江洪 +3 位作者 谢家印 王东 肖华亮 李增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大肠癌、72例大肠腺瘤、60例癌旁大肠黏膜和4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APE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PE1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大...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大肠癌、72例大肠腺瘤、60例癌旁大肠黏膜和4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APE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PE1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大肠黏膜APE1呈胞核表达,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APE1表达特征发生改变,呈胞核表达、单纯胞质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APE1胞质异位表达率大肠癌组织为73·6%,大肠腺瘤组织为83·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癌旁大肠黏膜(10%)和正常大肠黏膜(0%,P<0·01)。APE1胞质异位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结论APE1胞质异位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结直肠肿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 siRNA重组腺病毒增强贝伐单抗对移植骨肉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仲召阳 张沁宏 +3 位作者 卿毅 李梦侠 李增鹏 王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以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基因(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1,APE1)为靶点的siRNA在骨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与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的协同效应。方法:建立人骨肉瘤9901细胞荷瘤裸鼠模型,16... 目的:探讨以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基因(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1,APE1)为靶点的siRNA在骨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与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的协同效应。方法:建立人骨肉瘤9901细胞荷瘤裸鼠模型,16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EGFP对照组,APE1siRNA治疗组,Avastin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Avastin+APE1siR-NA)。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Ki67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检测肿瘤组织的缺氧状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内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APE1siRNA治疗组和Avastin治疗组相比,Avastin+APE1siRNA治疗组的抑瘤率显著增加(P<0.01)。各治疗组的微血管密度及Ki67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vastin+APE1siRNA治疗组微血管密度和Ki67表达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1)。各治疗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vastin+APE1siRNA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P<0.01)。APE1siRNA或Avastin治疗均可引起肿瘤组织缺氧,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Avastin+APE1siRNA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结论:以APE1为靶点的siRNA能显著抑制裸鼠移植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和瘤体生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与Avastin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SIRNA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贝伐单抗 抗血管生成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家印 仲召阳 +2 位作者 李增鹏 向德兵 王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鼻腔NK/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64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10例正常淋巴结中APE1的表达及定位进行检测,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同时...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鼻腔NK/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64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10例正常淋巴结中APE1的表达及定位进行检测,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APE1在淋巴瘤中存在胞质、胞核和胞核/胞质表达,且以胞核表达明显,其中APE1阳性分度在复发/难治组、无复发/难治组、正常对照组鼻腔NK/T细胞中依次降低(P<0.01)。APE1高表达多伴随着细胞增殖升高和凋亡减少。APE1表达的程度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APE1基因表达强度与淋巴瘤的疗效有关,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NK/T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NK/T细胞 鼻腔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DNA损伤 DNA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人APE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晓静 戴楠 +4 位作者 易维京 李增鹏 杨宇馨 王东 胡川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5-327,331,共4页
目的:制备兔抗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纯化的全长APE1蛋白为抗原,采用改良的快速免疫法制备兔抗人APE1多克隆抗体并进行特异性亲和纯化,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制备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 目的:制备兔抗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纯化的全长APE1蛋白为抗原,采用改良的快速免疫法制备兔抗人APE1多克隆抗体并进行特异性亲和纯化,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制备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ELISA检测显示该抗体的效价达到1∶128000,相对亲和力常数为8.96×10-6mol/L。Western blot显示该抗体能与APE1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此外,该抗体还可用于小鼠和大鼠组织APE1蛋白的检测。结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和效价良好,不仅为今后深入研究人APE1蛋白的性质与功能提供了有用的实验工具,还可用于检测小鼠和大鼠组织中APE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lence APE1抑制骨肉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仲召阳 王东 +2 位作者 向德兵 张沁宏 李增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62-964,共3页
目的观察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APE1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APE1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人骨肉瘤细胞9901荷瘤裸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脂质体对照组(n=10)和pSilenceAPE1治疗组(n=10... 目的观察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APE1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APE1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人骨肉瘤细胞9901荷瘤裸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脂质体对照组(n=10)和pSilenceAPE1治疗组(n=10)。在实验第12天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骨肉瘤细胞APE1蛋白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增殖指数变化;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pSilenceAPE1处理组肿瘤细胞APE1表达显著降低,抑瘤率为38.23%,肿瘤微血管密度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肿瘤凋亡显著增加。结论靶向敲低APE1表达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法兰作用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APE1蛋白表达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东 杨镇洲 +2 位作者 向德兵 李增鹏 王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56-958,共3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马法兰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方法检测0~15μmol/L马法兰作用KM3多发性骨髓瘤细胞1~2天后APE1表达的变...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马法兰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方法检测0~15μmol/L马法兰作用KM3多发性骨髓瘤细胞1~2天后APE1表达的变化,并且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结果马法兰作用可诱导KM3细胞APE1表达增强,并与其作用时间、剂量成正比。结论马发兰作用可诱导APE1蛋白表达增强,提示其可能在MM对马发兰耐药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DNA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基因APE1敲低后人体骨肉瘤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东 仲召阳 +2 位作者 李增鹏 杨镇洲 Mark R Kelley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APE1敲低后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受抑的可能机制,以及APE1相互作用的可能分子。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和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确证合成APE1 siRNA对人体骨肉瘤细胞HOS APE1基因的敲低作用;应用GEAr-rayTMQ系列cDNA微阵列研究HOS细胞APE... 目的探索APE1敲低后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受抑的可能机制,以及APE1相互作用的可能分子。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和AP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确证合成APE1 siRNA对人体骨肉瘤细胞HOS APE1基因的敲低作用;应用GEAr-rayTMQ系列cDNA微阵列研究HOS细胞APE1敲低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APE1 siRNA对HOS细胞APE1基因具有特异性“敲低”作用,其抑制效率为91.5%。APE1抑制对cDNA微阵列六族途径均有影响,其中对细胞周期族基因影响较少;96个基因中有42个基因有明显变化(43.8%),其中CDK4、FGFR2、KAI1和NCAM1表达上升,其余38个基因表达均呈下降。结论APE1的敲低对骨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及DNA损伤、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细胞黏附、血管生成、肿瘤转移途径基因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RNA干扰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基因微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通过NF-κB通路调节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国强 王立银 +3 位作者 王晓凤 李君 张明明 王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检测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60例喉癌标本及3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PD-L1、APE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 目的检测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60例喉癌标本及3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PD-L1、APE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利用siRNA脂质体转染、脂多糖[LPS,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激动剂]和PDTC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干预Hep-2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PE1、PD-L1、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中APE1、PD-L1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7,P <0.01)。PD-L1表达与喉癌发生部位有关,声门型喉癌组织中PD-L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P <0.05)。同时,喉癌组织中APE1 m 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具有相关性(P <0.05)。APE1-siRNA转染Hep-2细胞后,显著抑制细胞APE1、NF-κB、pNF-κB、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P <0.0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和PDTC干预Hep-2细胞后,PD-L1、NF-κB蛋白表达分别逐渐增高和逐渐降低(P <0.05)。而沉默Hep-2细胞中APE1基因表达后进行LPS干预,细胞NF-κB、PD-L1表达较未干预组和LPS干预组降低(P <0.05)。结论相对于声门下型和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可能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相关的免疫治疗相对敏感。APE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PD-L1的表达。PD-L1和APE1表达的联合检测对抑制喉癌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HEP-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Ref-1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霍文静 范明 +1 位作者 殷仁富 吴丽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57-660,共4页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在氧化或烷化物所导致的DNA损伤修复,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从APE/Ref-1的结构与功...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在氧化或烷化物所导致的DNA损伤修复,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从APE/Ref-1的结构与功能入手,对其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示APE/Ref-1作为新标记物,在临床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 调控转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 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细胞APE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东 仲召阳 +3 位作者 李增鹏 张沁宏 卿毅 杨宇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构建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 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 APE1,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HOS和9901APE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APE1 siRNA cDNA序列与线性化pSilence2.0.U6质粒连接后构建APE1 siRNA表达... 目的 构建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 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 APE1,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HOS和9901APE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APE1 siRNA cDNA序列与线性化pSilence2.0.U6质粒连接后构建APE1 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 APE1,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细胞APE1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其对APE1基因的敲低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 通过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成功构建了APE1 siRNA表达载体。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证实pSilence APE1对骨肉瘤细胞APE1基因具有特异性“敲低”作用,其抑制APE1基因表达效率为72%-95%,而且其抑制作用以3.0μg pSilence APE1转染第3天最为显著。结论 成功构建了APE1 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 APE1 ,并且该载体能有效地敲低骨肉瘤细胞APE1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RNA干扰 核酸内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Ref-1/APE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牟江洪 肖华亮 +3 位作者 向德兵 张沁宏 李增鹏 王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氧化还原因子-1(redoxfactor-1,Ref-1),又称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APE),在大肠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血管密度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大肠癌氧化还原因子-1(redoxfactor-1,Ref-1),又称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APE),在大肠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大肠癌和40例非癌区大肠组织中Ref-1/APE和VEGF的表达,采用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1标记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最后分析Ref-1/APE与VEGF和MVD的关系。结果所有大肠癌和非癌区大肠组织都有Ref-1/APE表达,但是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有所不同。40例非癌区大肠组织细胞核都有Ref-1/APE表达,仅5例有胞质表达(5/40,12·5%);而110例大肠癌中有79例(79/110,71·81%)细胞质有Ref-1/APE表达,比例显著高于非癌区大肠组织(P<0·01)。而且细胞质Ref-1/APE阳性表达的大肠癌较无细胞质表达者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MVD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肠癌Ref-1/APE移位于细胞质的异常表达可能涉及大肠癌的发生,并且可能与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因子-1 核酸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MRC-5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珏晓 王桂芬 +1 位作者 李丽 张鹏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MRC-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细胞模型中,对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和硫氧还蛋白(TRX)水平的影响,分析APS在氧化损伤过程中对MRC-5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MRC-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细胞模型中,对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和硫氧还蛋白(TRX)水平的影响,分析APS在氧化损伤过程中对MRC-5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的MRC-5细胞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H2O2组、(200、400、800)mg/L APS处理组。通过H2O2作用于MRC-5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使用MTT法检测H2O2对MRC-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待H2O2作用的MRC-5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后,用最佳H2O2浓度与不同浓度的APS共同作用于MRC-5细胞,确定APS对氧化损伤MRC-5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采用免疫荧光检测8-羟脱氧鸟苷(8-OHd G)含量反映MRC-5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C-5细胞的凋亡;采用反转录PCR分析TRX和APE/Ref-1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RX和APE/Ref-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表明,H2O2孵育MRC-5细胞24 h,可诱导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力下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800μmol/L H2O2浓度时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与H2O2引起氧化损伤的模型组相比,200 mg/L的APS明显抑制H2O2引起的APE/Ref-1、TRX蛋白表达下调,降低8-OHd G含量,抑制MRC-5细胞凋亡,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 H2O2引起MRC-5细胞氧化损伤,APS促进氧化损伤的MRC-5细胞APE/Ref-1和TRX的表达,APS减轻MRC-5细胞的氧化损伤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呤/核酸内/氧化还原因子1 硫氧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