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脱氢偶联反应
1
作者 曾蓉 钟燚超 +3 位作者 张慧颖 那兵 王和荣 丁顺民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2-2028,共7页
以葡萄糖为碳源、硫脲为氮源,合成了氮掺杂碳载体(N-C),利用掺杂的氮原子作为作用位点与贵金属钯纳米粒子(Pd NPs)相互作用,得到了负载Pd纳米粒子的N-C(Pd/N-C)催化剂,将其用于硅烷与醇的脱氢偶联反应,并推测了其催化硅烷和醇脱氢偶联... 以葡萄糖为碳源、硫脲为氮源,合成了氮掺杂碳载体(N-C),利用掺杂的氮原子作为作用位点与贵金属钯纳米粒子(Pd NPs)相互作用,得到了负载Pd纳米粒子的N-C(Pd/N-C)催化剂,将其用于硅烷与醇的脱氢偶联反应,并推测了其催化硅烷和醇脱氢偶联反应的可能机理。采用XRD、XPS、SEM、TEM、ICP-OES和GC-MS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在载体上的Pd NPs分散均匀,粒径大小为(4.87±1.10)nm;Pd/N-C中的N与Pd NPs相互作用能有效分散并稳定Pd NPs。与Pd/C催化剂相比,Pd/N-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N-C载体对Pd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Pd/N-C催化二苯基硅烷与甲醇的脱氢偶联反应1 h的条件下,二苯基硅烷转化率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的选择性均可达到99%以上,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后二苯基硅烷转化率仍达92%以上,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选择性达到99%以上;此外,Pd/N-C催化剂还具有优异的底物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 负载钯催化剂 氢偶联反应 硅烷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苯脱氢反应器内部导流锥失效技术分析
2
作者 邹海聪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162,共6页
通过对工艺、操作、设备、设计的系统性分析,结合实际工况,对某石化企业苯乙烯装置脱氢反应器内部导流锥失效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导流锥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锥体内部超压、操作不当和原有设计存在缺陷。采用优化设计、修补和完善操... 通过对工艺、操作、设备、设计的系统性分析,结合实际工况,对某石化企业苯乙烯装置脱氢反应器内部导流锥失效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导流锥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锥体内部超压、操作不当和原有设计存在缺陷。采用优化设计、修补和完善操作程序等一系列技术改进,有效地控制了设备失效的再度发生。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该脱氢反应器内部导流锥运行稳定性显著提高,改进措施有效增强了脱氢反应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类似设备的设计及操作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反应 导流锥 吹扫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酸脱羧反应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高宝昌 石雨 +5 位作者 田媛 张治国 张婧如 张旭 毛国梁 孙宇峰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大麻二酚酸(CBDA)的脱羧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分析CBDA及其脱羧产物大麻二酚(CBD)在不同温度(50~145℃)和反应时间(4~180 min)的含量变化,并开展脱羧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 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大麻二酚酸(CBDA)的脱羧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分析CBDA及其脱羧产物大麻二酚(CBD)在不同温度(50~145℃)和反应时间(4~180 min)的含量变化,并开展脱羧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BDA脱羧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初步推测最佳脱羧温度区间为95~125℃,加热时间50~7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酸 加热 反应动力学 大麻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 ZnO-Zn ZSM-5双功能耦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吸附脱硫耦合芳构化反应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雨 管泽坤 +2 位作者 赵亭 潘原 柳云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在催化裂化汽油深度脱硫过程中,采用传统的Ni/ZnO吸附剂存在烯烃饱和现象,造成辛烷值损失。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在Ni/ZnO吸附剂中引入Zn/ZSM-5芳构化组分,研究催化裂化汽油反应吸附脱硫耦合烯烃芳构化反应性能。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 在催化裂化汽油深度脱硫过程中,采用传统的Ni/ZnO吸附剂存在烯烃饱和现象,造成辛烷值损失。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在Ni/ZnO吸附剂中引入Zn/ZSM-5芳构化组分,研究催化裂化汽油反应吸附脱硫耦合烯烃芳构化反应性能。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ZnO-Zn/ZSM-5双功能耦合催化剂,评价了耦合催化剂的脱硫、烯烃芳构化性能,考察了Ni含量及Ni在ZnO和Zn/ZSM-5上的分配比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50℃条件下,催化剂在Ni质量分数为6%、Ni在ZnO和Zn/ZSM-5上的分配比为1∶1时的性能最优,芳构化率为38.58%,液体收率为88.33%。优化反应的温度条件,在温度为420℃时,6%Ni/ZnO-Zn/ZSM-5(1∶1)催化剂的脱硫率可达98.7%,烯烃转化率为54.0%,芳构化率为29.7%,与常规Ni/ZnO吸附剂相比,6%Ni/ZnO-Zn/ZSM-5(1∶1)催化剂作用下的辛烷值损失降低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反应吸附 芳构化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脱氮反应器处理炼化反渗透浓水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彩霞 尉勇 +5 位作者 赵剑涛 师晓光 刘来峰 邢哲 谢陈鑫 王连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在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IC)厌氧反应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了IC脱氮反应器,并研究了其在炼化反渗透浓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IC脱氮反应器启动快、运行稳定。在进水TN为18.7~39.0 mg/L,平均26.6 mg/L条件下,经IC脱氮反应器... 在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IC)厌氧反应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了IC脱氮反应器,并研究了其在炼化反渗透浓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IC脱氮反应器启动快、运行稳定。在进水TN为18.7~39.0 mg/L,平均26.6 mg/L条件下,经IC脱氮反应器处理后出水TN为1.89~14.0 mg/L,平均4.65 mg/L,显著低于《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表1中B标准对于TN≤15 mg/L的排放要求;出水悬浮物质量浓度低,平均为18.6 mg/L;后续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出水COD平均为35.4 mg/L,可稳定控制在50 mg/L以下,综合处理效果好。同时,该设备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水处理直接成本为1.36元/m3,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反应 反渗透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PMBA脱羧反应及界面水影响的电化学SERS研究
6
作者 秦海敬 贺乾军 +2 位作者 徐敏敏 袁亚仙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通过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其在离子液体体系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BF_(4)/Au MLF@GC的零电荷电位(pzc)为−0.95 V,PMBA脱羧反应仅在pzc以正区间发生;通过SERS谱峰强度变化以二级反应拟合获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发现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数与阶跃后电位呈线性关系;随着体系外加水的含量(摩尔分数)由0增至0.001和0.003,阶跃后发生脱羧反应的起始电位负移,且同一阶跃电位下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外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化学 反应速率常数 零电荷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脱合金反应制备富Nb相增强非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7
作者 郭威 祝梦媛 +2 位作者 赵觅 吕书林 吴树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34-3642,共9页
本文采用传统电弧熔炼与金属熔体脱合金法两种手段成功制备了富Nb相增强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并系统比较了上述两种方法制备获得的样品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基于电弧熔炼与熔体脱合金工艺均可获得富Nb相增强非晶复合结构,无杂... 本文采用传统电弧熔炼与金属熔体脱合金法两种手段成功制备了富Nb相增强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并系统比较了上述两种方法制备获得的样品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基于电弧熔炼与熔体脱合金工艺均可获得富Nb相增强非晶复合结构,无杂质析出相生成,样品热学特征值相近。但是,利用金属熔体脱合金反应制备获得的非晶复合组织中富Nb相尺寸更小,综合力学性能相比于传统电弧熔化法更加优异。因此,形变过程中富Nb相可有效阻碍基体中主剪切带的迅速扩展,促进剪切带增殖,形成多重剪切带。同时,富Nb相本身塑性变形也可进一步降低其界面应力水平,提高材料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合金反应 微观组织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管泽坤 赵亭 +1 位作者 张雨 柳云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4-1575,共12页
现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要求汽油中的硫质量分数不能超过10μg/g,因此汽油的深度脱硫技术将持续受到关注。反应吸附脱硫技术具有脱硫率高、辛烷值损失低的优点,是目前用于汽油脱硫的主... 现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要求汽油中的硫质量分数不能超过10μg/g,因此汽油的深度脱硫技术将持续受到关注。反应吸附脱硫技术具有脱硫率高、辛烷值损失低的优点,是目前用于汽油脱硫的主要手段之一。了解和认识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的组成和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推进反应吸附脱硫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中脱硫活性金属组分、储硫组分、以及载体3种组分的功能与研究进展,分析了每种组分优化对脱硫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讨论了反应吸附脱硫过程中的机理问题,以期为未来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S Zorb工艺 反应吸附硫催化剂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Ni/ZnCO_(2)O_(4)@ZnO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及其反应吸附脱硫-再生性能研究
9
作者 代璞 郭梦雅 +4 位作者 葛晖 樊彩梅 李学宽 李瑞 唐明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6-171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证实得到了Ni/ZnCO_(2)O_(4)@ZnO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中ZnCO_(2)O_(4)的形成有利于脱硫剂的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提升、比表面积增大。反应后XRD显示,ZnCO_(2)O_(4)也可作为H_2S的吸附剂,从而提高了脱硫剂的硫吸附容量。所有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显著优于Ni/ZnO,其中,Zn:Co物质的量比为1:1的脱硫剂NZCo-3具有最优的脱硫性能,该脱硫剂在反应温度300℃,氢压3 MPa,质量空速2.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脱硫率为100%,且经过六次循环后仍能够保持优异的脱硫性能。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Ni/ZnO脱硫剂以提高其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吸附 ZnCO_(2)O_(4)复合金属氧化物 Ni/ZnO 硫剂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均相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在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照朋 蔡亭伟 +2 位作者 胡金辉 何瑾馨 赵强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温敏聚合物材料P(MMA-co-VBC x%)。通过接枝反应将玫瑰红(RB)引入到P(MMA-co-VBC x%)中,得到上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准均相聚合...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温敏聚合物材料P(MMA-co-VBC x%)。通过接枝反应将玫瑰红(RB)引入到P(MMA-co-VBC x%)中,得到上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准均相聚合物催化剂P(MMA-co-VBC x%)-RB y%。使用1H NMR、FTIR和GPC表征了P(MMA-co-VBC x%)和P(MMA-co-VBC x%)-RB y%的结构,分析了温敏材料和准均相催化剂的UCST行为,并以N-芳基四氢异喹啉(THIQ)和硝基甲烷(NM)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为模型,研究了准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回用性能。结果表明,P(MMA-co-VBC x%)的T cp(浊点)随VBC含量增加而下降,准均相催化剂P(MMA-co-VBC x%)-RB y%的T cp随RB含量增加而下降,在乙醇-水体积比为4∶1时,两类聚合物的响应温度位于40~60℃;P(MMA-co-VBC x%)-RB y%具有较好的溶解-析出性能,溶解-析出循环5次时,回收率>90%;在催化THIQ和NM的反应中,P(MMA-co-VBC x%)-RB y%的催化活性与均相催化剂RB相当,且适用于其他衍生物的反应,降温可回收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ST型聚合物 可见光光催化 玫瑰红(RB) 交叉氢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球扁药脱硝工艺研究
11
作者 王欣雨 彭智华 +6 位作者 顾玉乐 范红蕾 李世影 李纯志 王晓倩 肖忠良 吴晓青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探索工艺参数对球扁药脱硝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设计优化球扁药脱硝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脱硝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梯度硝基球扁药爆热的影响;利用显微拉曼技术研究了梯度硝基球扁药的微... 为探索工艺参数对球扁药脱硝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设计优化球扁药脱硝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脱硝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梯度硝基球扁药爆热的影响;利用显微拉曼技术研究了梯度硝基球扁药的微观结构组成;并采用密闭爆发器实验对脱硝前、后球扁药的定容燃烧性能进行研究。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结果均表明,影响梯度硝基球扁药性能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脱硝剂质量分数。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脱硝工艺参数与梯度硝基球扁药爆热之间的模型相关系数为0.9785,且实验验证所得爆热与响应面模型预测的爆热基本吻合,表明优化得到的响应面模型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拉曼表征结果表明,梯度硝基球扁药表层硝酸酯基的分布由表及里呈梯度递增趋势。通过调节工艺参数,使得梯度硝基球扁药的爆热和燃烧渐增性大范围可控,为梯度硝基球扁药性能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硝基球扁药 响应面法 反应 工艺优化 爆热 燃烧渐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中硫醇类含硫化合物的脱除研究
12
作者 孙公全 尚森森 +4 位作者 赵卿波 李晓盼 刁晶晶 吕小军 李翔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氢氧化钠、甲醇钠、乙醇钠和叔丁醇钾等固体碱以及AlCl_(3)、FeCl_(3)、ZnCl_(2)和CuCl_(2)等固体Lewis酸作催化剂,以摩尔分数为1%的己硫醇/苯乙烯溶液作模型油品,研究了硫醇在这些固体酸碱上的反应。结果表明,甲醇钠和乙醇钠以及FeCl... 以氢氧化钠、甲醇钠、乙醇钠和叔丁醇钾等固体碱以及AlCl_(3)、FeCl_(3)、ZnCl_(2)和CuCl_(2)等固体Lewis酸作催化剂,以摩尔分数为1%的己硫醇/苯乙烯溶液作模型油品,研究了硫醇在这些固体酸碱上的反应。结果表明,甲醇钠和乙醇钠以及FeCl_(3)能够在室温下高活性地催化苯乙烯中少量己硫醇转化为二己基二硫醚和1-苯乙基己硫烷等大分子高沸点的含硫化合物,并可以通过后续精馏从苯乙烯中分离,为苯乙烯反应脱除硫醇硫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固体碱只催化了己硫醇的氧化反应,其活性与碱性和结构都有关,具有较强碱性和较小空间位阻的甲醇钠和乙醇钠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FeCl_(3)既催化了己硫醇的氧化反应,也催化了己硫醇与苯乙烯的加成反应;CuCl_(2)也表现出很高的催化己硫醇氧化的活性,起到反应物或氧化剂的作用,可将己硫醇氧化成二己基二硫醚,同时释放出HCl,与苯乙烯反应生成1-氯-1-苯乙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硫醇 反应 固体碱 路易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二氯乙烷电化学脱氯制氯乙烯研究获进展
13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47,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微液滴的起电-放电现象,开发水相电化学选择性脱氯策略,将二氯乙烷电化学脱氯转化为氯乙烯,氯乙烯选择性最高可达80%。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该研究团队在封闭环境中通...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微液滴的起电-放电现象,开发水相电化学选择性脱氯策略,将二氯乙烷电化学脱氯转化为氯乙烯,氯乙烯选择性最高可达80%。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该研究团队在封闭环境中通过超声驱动水在微液滴、水汽以及体相之间快速转变,制备出具有交流电压的人造云,实现二氯乙烷电化学选择性脱氯反应。表征结果表明,水中的二氯乙烷首先在体相表面附近发生还原脱氯,生成 氯乙基自由基中间体,随后该中间体随着雾化过程进入微液滴,并在其中加速氧化脱氢,生成氯乙烯。水汽中尺寸较大的微液滴带正电,尺寸较小的亚微米液滴带负电,两种液滴具有不同的扩散行为和空间分布。通过封闭环境限制亚微米液滴的扩散空间,可以增强液滴之间的起电和放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二氯乙烷 封闭环境 微液滴 反应 氧化 放电现象 交流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n-K/Al_(2)O_(3)催化剂催化C_(5)~C_(7)烷烃转化为烯烃和芳烃的反应规律
14
作者 刘昌呈 陶劲文 +2 位作者 向彦娟 王杰广 马爱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3-1033,共11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Pt-Sn-K/Al_(2)O_(3)催化剂,用盐酸作竞争吸附剂控制Pt在载体径向上的分布,采用N_(2)吸附-脱附、XRD、STEM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线分析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Pt分布对Pt-Sn-K/Al_(2)O_(3)催化剂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性... 采用浸渍法制备Pt-Sn-K/Al_(2)O_(3)催化剂,用盐酸作竞争吸附剂控制Pt在载体径向上的分布,采用N_(2)吸附-脱附、XRD、STEM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线分析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Pt分布对Pt-Sn-K/Al_(2)O_(3)催化剂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竞争吸附剂盐酸对催化剂载体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Pt沿径向分布有重要影响;加入质量分数1%盐酸制备的Pt(1)-Sn-K/Al_(2)O_(3)催化剂中Pt均匀分布,脱氢能垒最低,反应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530℃、反应压力为0.07 MPa、氢气/正己烷摩尔比为1、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进行Pt(1)-Sn-K/Al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正己烷转化率达到50.0%,C_(6)烯烃和苯的总选择性达到82.0%。反应温度对C5~C7烷烃在Pt(1)-Sn-K/Al_(2)O_(3)催化剂上的脱氢反应有重要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原料烷烃转化率逐渐增大,以C_(6)、C7直链烷烃为原料时芳烃产率显著增加,以异构烷烃为原料时反应产物以同碳数烯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n-K/Al_(2)O_(3)催化剂 Pt分布 烷烃 烯烃 芳烃 反应 竞争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阿月浑子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和膜磷脂脱酯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路丙社 白志英 +2 位作者 李会平 崔建州 董源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干旱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细胞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磷含量增加。随干旱胁迫加剧,阿月浑子叶片细胞中MDA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与膜脂... 干旱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细胞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磷含量增加。随干旱胁迫加剧,阿月浑子叶片细胞中MDA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与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变化呈相反的趋势,说明干旱增加的活性氧启动了膜脂过氧化和膜磷脂的脱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月浑子 干旱 过氧化作用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脱氮反应与加氢脱氮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矗 王安杰 +1 位作者 鲁墨弘 李翔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3-588,共6页
介绍石油馏分中主要含氮组分和其结构特性 ,以及典型含氮化合物的加氢脱氮反应网络、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 ,阐述了加氢脱氮催化剂改性的不同途径 :载体的改性、活性组分和助剂的选择。
关键词 加氢反应 催化剂 研究进展 石油馏分 结构特性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的研究进展(2)——N,N-二取代苄胺的脱苄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会平 欧育湘 +2 位作者 陈博仁 徐永江 陈江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45-156,共12页
讨论了N,N二取代苄胺脱苄反应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催化氢解、催化氢转移氢解、催化氧化、亚硝解、氯甲酸酯(包括偶氮二羧酸酯)甲酰化、酸酐催化酰化、光化学反应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阐述了反应机理,并给出了典型... 讨论了N,N二取代苄胺脱苄反应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催化氢解、催化氢转移氢解、催化氧化、亚硝解、氯甲酸酯(包括偶氮二羧酸酯)甲酰化、酸酐催化酰化、光化学反应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阐述了反应机理,并给出了典型的反应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IW 二取代苄胺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在Ni/γ-Al_2O_3上的脱氢反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卓 杨运泉 +2 位作者 包建国 王威燕 蒋新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4-489,共6页
采用自制的比表面积为241m2/g的纳米γ-Al2O3为载体,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Ni/γ-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型连续管式反应器,考察了Ni/γ-Al2O3催化剂... 采用自制的比表面积为241m2/g的纳米γ-Al2O3为载体,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Ni/γ-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型连续管式反应器,考察了Ni/γ-Al2O3催化剂对甲基环己烷(MCH)气相脱氢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使用负载量为20%的Ni/γ-Al2O3催化剂,在653K、0.5MPa,v(MCH)/v(N2)=7/12,混合进样体积空速212h-1条件下,MCH脱氢转化率达到94.58%,产物甲苯的选择性接近100%。实验结果还表明,使用镍基催化剂替代铂等贵金属催化剂在储氢技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技术 甲基环己烷 反应 镍基催化剂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胶高剪切应力诱导脱硫反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司虎 丁骋 +1 位作者 史长平 张云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0,共5页
采用在轮胎胶粉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合物的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高剪切应力诱导方法,研究了轮胎胶粉品种和烷基酚多硫化物促进剂对轮胎胶脱硫共混物的凝胶含量、溶胶分子链结构及脱硫共混物共混丁苯橡胶再硫化... 采用在轮胎胶粉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合物的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高剪切应力诱导方法,研究了轮胎胶粉品种和烷基酚多硫化物促进剂对轮胎胶脱硫共混物的凝胶含量、溶胶分子链结构及脱硫共混物共混丁苯橡胶再硫化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胶粉品种对所得脱硫共混物溶胶中的双键含量及再硫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重要影响;烷基酚多硫化物促进剂420和450具有明显促进脱硫反应和抑制交联副反应的作用,有效减小再硫化材料凝胶粒子尺寸,聚合型促进剂450兼具有抗氧化降解和抑制加成副反应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胶 应力诱导 反应 多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反应器在乙苯脱氢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中强 陈庆龄 卢冠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GS-05工业催化剂与γ-Al2O3微孔陶瓷膜构成膜反应器(CMR),研究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膜反应规律。相同条件下与工业上固定床(PFR)过程比较,膜反应器收率可提高5%,最佳可达10%。并... 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GS-05工业催化剂与γ-Al2O3微孔陶瓷膜构成膜反应器(CMR),研究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膜反应规律。相同条件下与工业上固定床(PFR)过程比较,膜反应器收率可提高5%,最佳可达10%。并通过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进行比较和参数优化,以寻求催化反应活性和膜渗透性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膜 陶瓷膜 反应 催化 乙苯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