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脯氨酸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彦云 孙云 +2 位作者 程威 张志蕾 蒋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脯氨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4月疑似高脯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5例患儿至少2次血脯氨酸>400μmol/L,男性5例、女性10例。其中3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高脯氨酸血症,2例为新生儿,1例为11... 目的探讨高脯氨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4月疑似高脯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5例患儿至少2次血脯氨酸>400μmol/L,男性5例、女性10例。其中3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高脯氨酸血症,2例为新生儿,1例为11岁女性患儿。12例为疑似高脯氨酸血症,6例在出生后3~6个月随访中脯氨酸逐步降至正常范围,另外6例随访中断,并拒绝行基因检测。结论初筛时脯氨酸≥1000μmol/L者,以及400~1000μmol/L且至6月龄时脯氨酸仍持续偏高者,应尽快完善基因检测,并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血症 脯氨酸 串联质谱 脯氨酸氧化酶 P5C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香稻糙米香气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迪 黄锦霞 +4 位作者 唐湘如 段美洋 田华 钟克友 黎国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367,共4页
以香稻品种桂香占、品14和品15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基施氯化镧100 mg.kg-1土壤处理对水稻糙米香气含量、籽粒脯氨酸含量及其脯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镧处理显著提高3个香稻品种糙米的香气含量和籽粒脯氨酸氧... 以香稻品种桂香占、品14和品15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基施氯化镧100 mg.kg-1土壤处理对水稻糙米香气含量、籽粒脯氨酸含量及其脯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镧处理显著提高3个香稻品种糙米的香气含量和籽粒脯氨酸氧化酶的活性,而降低3个香稻品种籽粒脯氨酸含量;氯化镧处理提高品14和品15的剑叶脯氨酸含量而降低桂香占剑叶的脯氨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香气 脯氨酸 脯氨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香气形成的生理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段美洋 黎国喜 +2 位作者 田华 钟克友 唐湘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以非香稻品种华粳籼74为对照,对4个不同基因型香稻的香气及香气合成相关氨基酸和酶进行了比较生理学研究.研究发现:所有参试香稻品种的糙米香气含量均高于对照;香稻品种籽粒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以及桂香占和培杂软香籽粒... 以非香稻品种华粳籼74为对照,对4个不同基因型香稻的香气及香气合成相关氨基酸和酶进行了比较生理学研究.研究发现:所有参试香稻品种的糙米香气含量均高于对照;香稻品种籽粒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以及桂香占和培杂软香籽粒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华粳籼74.通过主成分分析证实,游离脯氨酸、脯氨酸氧化酶和总游离氨基酸是香稻香气合成的主要因子,而鸟氨酸转氨酶与香稻香气的形成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香气 脯氨酸 总游离氨基酸 脯氨酸氧化酶 鸟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PRO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华 徐春霞 +2 位作者 段美洋 黎国喜 唐湘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6,共5页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得到在水稻中特异性表达的脯氨酸氧化酶(PRO)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水稻的PROcDNA的最大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为1 428 bp,可编码476个氨基酸。该序列与NCBI网站上已发表的PRO基因100%相似。为了...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得到在水稻中特异性表达的脯氨酸氧化酶(PRO)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水稻的PROcDNA的最大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为1 428 bp,可编码476个氨基酸。该序列与NCBI网站上已发表的PRO基因100%相似。为了能进一步验证所克隆的序列是我们所需的目的基因,成功构建了PRO基因超表达载体和PRO基因干涉载体,便于导入水稻中进行基因的功能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脯氨酸氧化酶 基因 克隆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抄抄 孔雷蕾 +3 位作者 李妹娟 徐刚红 唐康桐 唐湘如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3-1037,共5页
为探明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香稻香气特征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形成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不同浓度6-BA处理(S0:喷施清水,对照;S1:喷施15 mg/L的6-BA溶液;S2:喷施30 mg/L的6-BA溶液),研究了6-B... 为探明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香稻香气特征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形成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不同浓度6-BA处理(S0:喷施清水,对照;S1:喷施15 mg/L的6-BA溶液;S2:喷施30 mg/L的6-BA溶液),研究了6-BA对香稻2-AP含量、脯氨酸和脯氨酸氧化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6-BA溶液对籽粒2-AP含量的影响各异,高浓度的6-BA溶液对籽粒2-AP的积累产生抑制作用。喷施15 mg/L的6-BA能够显著提高农香18的籽粒2-AP含量(48.16 ng/g),较S0显著提高了28.84%。喷施15 mg/L的6-BA溶液能够提高成熟期剑叶和籽粒的脯氨酸含量,分别比S0提高了19.94%和79.41%;喷施15 mg/L的6-BA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剑叶脯氨酸氧化酶活性(33.36 nmol/min)比对照高出35.74%。喷施6-BA(15 mg/L)能提高成熟期香稻剑叶和籽粒的脯氨酸含量,成熟期剑叶脯氨酸氧化酶活性和全氮含量从而显著提高籽粒2-AP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6-BA 2-AP 脯氨酸 脯氨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