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EVT)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发脑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EVT术治疗的56例CVST伴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1岁(13~58岁)。根据改良Rankin量...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EVT)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发脑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EVT术治疗的56例CVST伴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1岁(13~58岁)。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者EVT术均获成功。单纯窦内溶栓41例,机械取栓+窦内溶栓15例。术后静脉窦完全再通38例(67.9%),部分再通15例(26.8%)。入院、出院90 d mRS评分分别为(3.63±0.17)分、(0.59±0.23)分(P<0.05),入院、出院GCS评分分别为(11.04±0.39)分、(14.18±0.38)分(P<0.05)。预后良好48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3例。结论EVT术治疗CVST伴脑出血安全有效,有助于降低重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静脉系统疾病,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发展,亟需寻求预后评估方法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基于多种影像学检查评估的脑实质病变、再通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静脉系统疾病,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发展,亟需寻求预后评估方法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基于多种影像学检查评估的脑实质病变、再通及侧支循环可有效地指导临床精准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笔者对CVST预后的影像学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CVST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及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EVT)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发脑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EVT术治疗的56例CVST伴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1岁(13~58岁)。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者EVT术均获成功。单纯窦内溶栓41例,机械取栓+窦内溶栓15例。术后静脉窦完全再通38例(67.9%),部分再通15例(26.8%)。入院、出院90 d mRS评分分别为(3.63±0.17)分、(0.59±0.23)分(P<0.05),入院、出院GCS评分分别为(11.04±0.39)分、(14.18±0.38)分(P<0.05)。预后良好48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3例。结论EVT术治疗CVST伴脑出血安全有效,有助于降低重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
文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静脉系统疾病,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发展,亟需寻求预后评估方法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基于多种影像学检查评估的脑实质病变、再通及侧支循环可有效地指导临床精准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笔者对CVST预后的影像学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CVST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及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