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家豪 黄文静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是脑外伤后最常见的慢性后遗症。PCS的损伤机制涉及多种神经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例如,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 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是脑外伤后最常见的慢性后遗症。PCS的损伤机制涉及多种神经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例如,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等被用于探究PCS从急性期到慢性期的神经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本文根据患者受伤的不同时期及其疾病进展进行纳入,对多种高级MRI手段在PC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从不同角度了解其潜在神经病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疾病的诊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评分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陶仅德 李秋雨 +3 位作者 漆强 曾鹏 刘晓 吴贵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1-735,共5页
背景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较常见且其引发的脑震荡后综合征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主观,相关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临床诊断尚存争议,因此探寻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有效检测手段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背景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较常见且其引发的脑震荡后综合征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主观,相关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临床诊断尚存争议,因此探寻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有效检测手段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RPQ)评分在mT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6月选取东莞东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mTBI患者30例为病例组,同期选取于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MRI检查、P300检测和RPQ评分,分别测量其大脑的基底核、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左侧及其右侧的代谢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水平,并记录病例组患侧、健侧NAA/Cr、Cho/Cr,对照组左侧、右侧NAA/Cr、Cho/Cr,记录两组P300波幅、P300潜伏期、RPQ评分。结果两组常规MRI检查均未见异常,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NAA峰较其健侧下降、Cho峰较其健侧升高。对照组基底核、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左侧NAA/Cr、Cho/Cr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基底核、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患侧NAA/Cr、Cho/Cr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NAA/Cr小于健侧,Cho/Cr大于健侧(P<0.05)。病例组P300波幅小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RPQ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NAA/Cr与P300波幅呈正相关(r=0.874,P<0.001;r=0.883,P<0.001),与P300潜伏期(r=-0.813,P<0.001;r=-0.850,P<0.001)、RPQ评分(r=-0.617,P<0.001;r=-0.627,P<0.001)均呈负相关;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Cho/Cr与P300波幅均呈负相关(r=-0.862,P<0.001;r=-0.749,P<0.001),与P300潜伏期(r=0.607,P<0.001;r=0.552,P=0.002)、RPQ评分(r=0.786,P<0.001;r=0.558,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MRS能从分子层面反映mTBI患者伤后脑组织的生化及组织代谢的变化情况,P300能客观地反映mTBI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RPQ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mTBI患者脑震荡后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三者结合在mTBI的早期诊断、评估及预后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脑震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震荡后综合征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鲁兴启 李洁 丁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6-459,共4页
轻度脑外伤(mTBI)是临床常见病,部分患者伤后数月或数年仍存在持久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CS)。早期识别高PCS风险患者、评估mTBI伤情及监测预后已成为当代医学的重点难题之一。随着MR性能的不断提高和设备的普及,新技术如弥散峰度成像、动... 轻度脑外伤(mTBI)是临床常见病,部分患者伤后数月或数年仍存在持久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CS)。早期识别高PCS风险患者、评估mTBI伤情及监测预后已成为当代医学的重点难题之一。随着MR性能的不断提高和设备的普及,新技术如弥散峰度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及静息态功能MRI等可用于分析脑微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从而提高对mTBI的认识。本文对PCS的MRI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震荡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和功能MRI预测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静 樊凤仙 +2 位作者 张鹏飞 王俊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97,共4页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是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mTBI发生后患者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失忆及精神状态改变。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在短期内恢复,部分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发展为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 s...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是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mTBI发生后患者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失忆及精神状态改变。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在短期内恢复,部分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发展为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 syndrome,PCS)。PCS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但目前PC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先进的MR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mTBI的脑微观结构和功能改变,探讨PCS的发生机制并对其进行预测。笔者从脑结构和功能MRI对mTBI的异常发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脑震荡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重新鉴定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盛宇 李豪喆 +1 位作者 陈琛 张钦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的现状及重新鉴定意见变更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初鉴意见为“脑震荡后综合征、十级伤残”,并于2019年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行精神伤残重新鉴定的案件。结果案件合计75例,58例有院前急救病历,其中39例...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的现状及重新鉴定意见变更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初鉴意见为“脑震荡后综合征、十级伤残”,并于2019年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行精神伤残重新鉴定的案件。结果案件合计75例,58例有院前急救病历,其中39例明确记载无昏迷史;74例有急诊病历,其中44例记载有昏迷史;43例有后续医疗记录,其中24例有精神科复诊史。被鉴定人鉴定检查主诉症状有头痛、头晕、夜眠差、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疲乏和注意力不集中。重新鉴定申请理由主要有昏迷史认定存疑、精神症状可信度存疑、脑震荡后综合征不构成伤残或对原鉴定程序或原鉴定机构有异议。鉴定意见更改合计47例,其中7例不构成伤残,原因主要为无明确昏迷史记录和承认头部未受伤;其余40例须法院认定昏迷史后方能明确是否构成伤残,原因为昏迷史前后记录不一致或有涂改和添加情况。结论既往对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条件过于宽松,必须进一步规范并从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脑震荡综合征 精神伤残 重新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震荡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的fMRI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魏荣胜 钱若兵 +3 位作者 傅先明 张栋 夏春生 汪业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2-735,共4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脑震荡综合征(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及其意义。方法PCS患者27例,同期招募27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并处理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左右侧内侧前额叶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得出PC...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脑震荡综合征(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及其意义。方法PCS患者27例,同期招募27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并处理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左右侧内侧前额叶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得出PCS患者内侧前额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有改变的脑区。结果左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豆状核、左侧脑岛、双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颞中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及左侧顶上小叶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右侧距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增强(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是导致PCS患者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综合征 内侧前额叶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联合SWI成像在脑震荡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云 黄明珠 +7 位作者 徐欢芳 姚华 武刚 徐俊 虞晓明 许传会 孙剑波 刘祥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观察脑震荡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及急性期脑内微出血灶,并分析各指标与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60例急诊入院的脑震荡患者(脑震荡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观察脑震荡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及急性期脑内微出血灶,并分析各指标与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60例急诊入院的脑震荡患者(脑震荡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磁共振检查、DTI及SWI检查,对DTI数据执行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同时通过SWI评估脑内微出血灶的部位和数量。根据Rivermead脑震荡综合征问卷(RPSQ)评分结果,患者在伤后6个月被分为PCS (+)和PCS (-)组,对影像学指标与RPSQ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震荡患者的多个白质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存在显著差异;与PCS (-)组相比,PCS (+)组在胼胝体、右侧内囊、双侧放射冠FA值降低。脑震荡患者胼胝体和内囊FA值与RPSQ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另外,在PCS(+)组中,脑内微出血灶数量与RPSQ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震荡患者大脑微结构的特定性变化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磁敏感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震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SWI与3D ASL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秀海 赵振国 +3 位作者 钱帮伟 隋海晶 杨柳青 杨文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探讨其对轻型颅脑损伤(mTB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符合急性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与25例正常体检者纳入本项研究,两组均行常规MRI及SWI与3DASL检査,并... 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探讨其对轻型颅脑损伤(mTB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符合急性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与25例正常体检者纳入本项研究,两组均行常规MRI及SWI与3DASL检査,并在检査3个月后进行脑震荡综合征问卷(RPQ)评分,观察影像表现及其与脑震荡综合征(PCS)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PCS阳性15例,SWI检出微出血灶13例,其中8例⑹.53%)PCS阳性;出现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区21例,其中12例(57.14%)PCS阳性。存在脑微出血及(或)局部灌注异常组出现PCS阳性概率明显高于无明显异常组(P<0.01)。结论:联合SWI、3D ASL可检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的脑微出血及脑血流灌注异常,出现这些异常的患者较易迁延成脑震荡综合征,及时检出与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震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评价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晋 左超 +3 位作者 刘云阳 夏爽 李牧 马景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天内,行头部MRI检查,并在行头MRI检查当天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估表进行评分。结果轻型颅脑损伤组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分高于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升高区域有:右侧小脑半球、右侧枕叶及小脑山坡,舌回,右侧额下回的三角部,楔前叶灰质。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降低区域有:视辐射,大脑脚,右侧胼胝体膝,左侧胼胝体膝,右侧额中回下白质,中央前回下白质。结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器质性颅内改变。扩散张量成像对于轻型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病变非常敏感,可以为临床诊断轻型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判断轻型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轴索损伤 脑震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依^TM注射用盐酸吡硫醇(冻干粉针)
10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i009-i009,共1页
1.脑震荡综合征、脑外伤及脑外伤综合征,脑炎及脑膜炎引起的后遗症。2.神经外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治疗。3.脑缺血性、出血性疾病。4.脑动脉硬化症及其他缺血缺氧性脑病5.老年性痴呆症和记忆力减退。6.儿童智能障碍,脑功能障碍,... 1.脑震荡综合征、脑外伤及脑外伤综合征,脑炎及脑膜炎引起的后遗症。2.神经外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治疗。3.脑缺血性、出血性疾病。4.脑动脉硬化症及其他缺血缺氧性脑病5.老年性痴呆症和记忆力减退。6.儿童智能障碍,脑功能障碍,器质性痴呆。7.酒精中毒及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盐酸吡硫醇 适应证 不良反应 脑震荡综合征 昏迷 脑动脉硬化症 老年性痴呆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ASL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秀海 汤光宇 +4 位作者 赵振国 钱帮伟 隋海晶 杨柳青 杨文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689-691,69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对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35例CT检查阴性的mTBI患者与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3D ASL扫描,脑创伤3月后对患者组进行RPQ评分作为预...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对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35例CT检查阴性的mTBI患者与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3D ASL扫描,脑创伤3月后对患者组进行RPQ评分作为预后评估指标。结果:35例mTBI患者中有17例发现局部脑血流量(r CBF)灌注减低区;13例脑震荡后综合征(PCS)阳性(RPQ评分>14分)。17例发现r CBF灌注减低区患者中有11例(64.70%)PCS阳性;18例未发现rCBF存在明显灌注减低区患者中仅有2例(11.11%)PCS阳性。mTBI患者中存在局部灌注减低区组发生阳性PCS的概率明显高于无明显局部低灌注区组(P<0.01)。结论:3D ASL可发现mTBI患者存在全脑或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对及时发现和纠正脑微循环异常、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震荡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