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磁共振纤维束成像分割算法综述
1
作者 张蔚 李轶杰 +2 位作者 吴烨 陈华富 张帆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6-868,共23页
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活体大脑白质连接进行重建。该技术为量化描述大脑结构连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能够使用连接性或者组织微观结构指标进行量化... 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活体大脑白质连接进行重建。该技术为量化描述大脑结构连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能够使用连接性或者组织微观结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在过去的20年里,使用弥散磁共振纤维束成像研究大脑连接已经成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纤维束成像分割则是在量化分析大脑连接时定义不同量化区域的关键,它能够识别对量化大脑结构连接有意义的白质通路,并实现跨受试者的白质通路的定量比较。本文对纤维束分割方法进行了回顾,并按其技术路线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特定解剖纤维束的分割方法,聚焦于具有明确结构定义的通路(如弓状束、锥体束),适用于任务导向型分析与临床导航;另一类是全脑纤维束分割方法,强调数据驱动或图谱导向的结构划分,用于构建大规模结构连接网络和开展全脑层级分析。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各类方法在适用性、准确性、可重复性与计算成本等方面的权衡。尽管自动化分割技术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的方法仍然无法兼顾准确性、泛化性和效率,在解剖一致性、方法标准化及结果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挑战。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在纤维束分割领域迅速发展,表现出色,有望在上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纤维束成像 纤维束分割 解剖纤维束识别 纤维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害评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小雪 郭顺林 +2 位作者 张艳利 雷军强 王少彧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24-430,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后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常规轴位T1WI、T2WI、T2W...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后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常规轴位T1WI、T2WI、T2WI-tirm、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DKI序列扫描。分析DWI结果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将病例组依据DWI扫描图像中有无病灶检出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参数值的组间差异,同时将均存在差异部位的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on coefficient,MD)值、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值与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得分减低是DWI扫描结果出现阳性的影响因素;(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MD值减低区位于双侧苍白球、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MK值升高区位于双侧苍白球、丘脑、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其中阴、阳性两组患者苍白球同时存在MD值减低、MK值升高,丘脑同时存在MK值升高;此外,阳性组苍白球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减低;(3)病例组MD值减低、MK值升高分别与DWI的ADC值减低相关性良好。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I技术可以反映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组织损伤后的微结构改变,有利于从微观水平更好地理解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损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损害 弥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3
作者 赫娟 巴图尔·吐尔地 王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104例,根据Fazekas视觉等级评定标准分为...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104例,根据Fazekas视觉等级评定标准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27例,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各组患者认知功能,基于DTI检查获取各组患者不同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组性别、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年龄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9±7.05)岁vs(70.33±6.22)岁、(70.30±6.37)岁,P<0.05]。3组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中度组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MoCA评分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顶叶FA值、胼胝体FA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组患者额叶、颞叶、枕叶、侧脑室前角FA值明显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及MoCA评分与额叶、颞叶、枕叶、侧脑室前角FA值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脑白质疏松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越差,认为FA值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关,主要导致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障碍,临床可通过DTI分析感兴趣区FA值用于评估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病情 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亚强 雷立存 +3 位作者 武延华 郝青 张云 张晨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97-2900,共4页
目的探讨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值(FA值)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通过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30例为缺血组,另选择同时期颅... 目的探讨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值(FA值)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通过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30例为缺血组,另选择同时期颅脑MRI检查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DTI检查,分别测量相应脑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并分析缺血组患者影像学病变程度(轻度10例,中度12例,重度8例)与各个脑白质区域ADC值和FA值的相关性。结果轻度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横轴位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见双侧脑室旁斑点状高信号影,边缘欠清晰;中度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可见两侧脑室旁均有散在斑片状高信号影,边缘欠清晰,右侧脑室前部分融合成片;重度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可见两侧脑室旁均有融合呈大片状高信号影,边缘模糊。对照组与缺血组额叶、顶叶ADC值和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额叶、顶叶ADC值和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TI检查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而且其病变程度与ADC值和FA值具有相关性,使定量地评价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早期脑白质异常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系数 各向异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分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芳 杨永贵 +1 位作者 刘欣 郭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根据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分类,初步探讨该分类在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46个急性脑梗死病灶,根据DKI参数MK、Ka及Kr的范围及信号差异将病灶分为Ⅰ类(MK、Ka及Kr均为高... 目的根据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分类,初步探讨该分类在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46个急性脑梗死病灶,根据DKI参数MK、Ka及Kr的范围及信号差异将病灶分为Ⅰ类(MK、Ka及Kr均为高信号)、Ⅱ类(MK、Ka及Kr均为等低信号)、Ⅲ类(MK、Ka及Kr均为混杂信号)及Ⅳ类(MK、Ka及Kr范围或信号不一致)。四类病灶DKI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每类病灶选取1个典型病例分析其预后。结果四类病灶的MK%、Ka%及Kr%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病例分析,提示Ⅰ类病灶预后可能较差,Ⅱ类及Ⅲ类病灶预后可能较好。结论从某种程度上,根据DK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分类在病灶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峰度成像 急性梗死 分类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峰度成像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唐启瑛 刘信攸 +2 位作者 姜秋利 朱柳红 周建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6例,其中39例为良性结节,57例为恶性结节。术前均行常规MRI序列和DKI检查,...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联合常规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6例,其中39例为良性结节,57例为恶性结节。术前均行常规MRI序列和DKI检查,获得T1WI和T2WI的信号强度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和平均峰度系数(mean kurtosis,MK)及形态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这些参数和特征作为甲状腺恶性结节潜在预测因子的价值,为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稳健性,采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其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恶性结节的特征包括ADC值减低(P<0.001)、MD值减低(P<0.001)、MK值增高(P<0.001)、年龄较小(P<0.001)、肿瘤直径较小(P<0.001)、实性成分更多见(P<0.001)和边缘不规则更多见(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MD值减低[比值比(oddsratio,OR)=5.046;P=0.001],直径较小(OR=3.817;P=0.001)和边缘不规则(OR=84.876;P<0.001)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5折交叉验证中,三者联合诊断恶性结节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最佳临界值为0.42,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84.6%,准确率为88.7%,F1值为0.904。结论DKI参数MD值联合常规MRI形态学特征可为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峰度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锋技术快速梯度自旋回波序列改善鼻部肿瘤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的研究
7
作者 耿悦 唐作华 +4 位作者 沈丹丹 程景风 王胤 郭林英 洪汝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刀锋技术快速梯度自旋回波弥散加权序列(TGSE BLADE DWI)改善鼻部肿瘤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并与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RESOLVE DWI)对比。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81例鼻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 MR扫描... 目的:探讨刀锋技术快速梯度自旋回波弥散加权序列(TGSE BLADE DWI)改善鼻部肿瘤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并与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RESOLVE DWI)对比。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81例鼻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 MR扫描仪上使用具有相似成像参数的TGSE BLADE DWI和RESOLVE DWI进行横断位弥散加权成像。2名放射科医师通过定性参数(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病变显著性评分)和定量参数[几何畸变比(GDR)、信噪比(SNR)、对比度]评估2组序列成像的图像质量,同时比较2组序列中病变和脑桥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定性评估结果显示TGSE BLADE DWI的整体图像质量(P<0.001)、病变显著性(P<0.001)评分均高于RESOLVE DWI。定量评估结果显示TGSE BLADE DWI比RESOLVE DWI具有更高的图像对比度(P<0.001)、更低的GDR(P<0.001),但SNR低于RESOLVE DWI(P<0.001)。TGSE BLADE DWI图像中病变和脑桥的ADC值均低于RESOLVE DWI(P<0.05)。结论:TGSE BLADE DWI能够在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前提下改善鼻部肿瘤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质量,较RESOLVE DWI有效减少图像磁敏感伪影及几何畸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肿瘤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新生儿脑白质发育中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岭岭 孛茹婷 +4 位作者 杨文君 李艳 田淑萍 邱颖萍 陈志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分析新生儿脑白质发育规律和特点。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38名新生儿,包括18例适于胎龄早产儿,20例正常出生体重足月儿,按胎龄分为3组,分别测量各兴趣区FA值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脑实质FA值无左...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分析新生儿脑白质发育规律和特点。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38名新生儿,包括18例适于胎龄早产儿,20例正常出生体重足月儿,按胎龄分为3组,分别测量各兴趣区FA值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脑实质FA值无左右差异。外周白质FA值小于深部白质,在深部脑白质中,胼胝体压部FA值高于膝部,内囊后肢高于前肢,胼胝体压部高于内囊后肢;在外周脑白质中,半卵圆中心层面中部白质FA值最高,半卵圆中心前、后白质的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各兴趣区FA值均高于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胎龄组比较,只有部分兴趣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TI技术在研究新生儿脑白质成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FA值可定量评估髓鞘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髓鞘 弥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不同时期老年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广民 姚剑 +2 位作者 钟佳利 朱浩猛 彭如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例和慢性期(发病时间11~15d)27例。患者进行DWI和PWI检查,比较2种检查所得头部核磁图像的参数差异和异常区域差异。结果超急性期患者和急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低于健侧脑组织(0.39±0.08 vs 0.83±0.03;0.32±0.07 vs 0.91±0.05,P<0.01),而亚急性期患者和慢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ADC值显著高于健侧脑组织(1.54±0.34 vs 0.85±0.07;2.01±1.29 vs 0.90±0.05,P<0.01)。不同分期患者PWI均表现为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降低,而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延长。信号异常区域DWI<PWI的多见于超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结论 PWI可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带,DWI则可凸显出脑梗死病灶,两者联合运用可反映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梗死 磁图描记术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博成 李梅 +2 位作者 吴利忠 丁小龙 李雪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永丽 连建敏 +3 位作者 窦社伟 闫峰山 史大鹏 徐俊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球正常脑白质区(对照)选择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和FA值,计算病变强化区和水肿区标准化ADC比值和FA比值,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经组织学检查及胶质瘤术后随访,确定胶质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坏死15例。肿瘤复发组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34±0.15)低于放射性脑坏死组(1.62±0.17)(t=5.162,P<0.001),FA比值(0.45±0.03)高于放射性脑坏死组(0.32±0.03)(t=12.686,P<0.001)。2组水肿区以上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65和(或)FA比值>0.36判断肿瘤复发时,DT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0%(17/20)、86.7%(13/15)和85.7%(30/35)。结论:DTI对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肿瘤复发 胶质瘤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磁图联合弥散张量成像在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郭韬 刘倩薇 +1 位作者 陈尧 杜亚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常规磁共振成像表现阴性的额叶癫痫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FCD的患者28例,术前...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常规磁共振成像表现阴性的额叶癫痫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FCD的患者28例,术前联合应用脑磁图(MEG)、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诊断、定位。结果 MEG显示发作间期棘波分布于右侧额叶13例,左侧额叶10例,额顶叶3例,双侧额叶2例。棘波灶与中央前回运动区相隔15例,相邻11例,部分相融2例。DTI检查结果显示,感兴趣区(ROI)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较对侧升高〔(1.55±0.14)mm^2/s与(0.87±0.05)mm^2/s,t=2.734,P〈0.05〕,部分各向异性(FA)值较对侧降低〔(0.21±0.03)与(0.30±0.10),t=2.384,P〈0.05〕。28例癫痫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FCDⅠA型6例、ⅠB型9例、ⅠC型8例、ⅡA型5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7.3个月,Engel'sⅠa级7例、Ⅰb级10例、Ⅱ级8例、Ⅲ级3例。结论联合应用MEG和DTI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定位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FCD,为精确切除致痫灶、提高额叶癫痫控制率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图描记术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发育畸形 癫痫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大脑可塑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凌晴 林丽萍 +2 位作者 胡世红 何嫱 许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大脑可塑性变化。方法病程4-8周、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13)和对照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大脑可塑性变化。方法病程4-8周、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受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13)和对照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行DTI检查,依次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FA)和FA不对称性值(FAasy);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对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UE-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UE-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组治疗前后差值多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放射冠层面FA、rFA、FAasy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脚和内囊层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层面FA、rFA、FAasy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治疗后病灶侧皮质脊髓束纤维较前致密,形态结构改善。结论康复治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和大脑可塑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康复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峰度成像评估阿尔茨海默病脑部白质纤维束损害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蓉 范国光 +3 位作者 李松柏 王珊珊 陈博宇 吕贵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AD患者(AD组)和17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DKI扫描,测量并比较两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扣带束、双侧后扣带束、双侧上纵束和双侧下枕额束的弥散张量成像...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AD患者(AD组)和17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DKI扫描,测量并比较两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扣带束、双侧后扣带束、双侧上纵束和双侧下枕额束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DKI参数值,分析各参数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D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前扣带束,双侧后扣带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程度(MD)、径向扩散程度(RD)和平均弥散峰度(MK)、径向峰度(RK)、轴向峰度(AK),双侧上纵束和双侧下枕额束MK、RK、AK值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同一患者右前扣带束的FA、MK、AK、RK值,右后扣带束FA值,左上纵束FA、RD、MK、RK值与右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TI和DKI参数值与MMSE均具有相关性,胼胝体膝部MK值与MMSE的相关性最高(r=0.55,P<0.05)。结论 DKI可敏感、准确地评价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白质纤维束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与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丹凤 燕铁斌 +2 位作者 黎冠东 胡荣亮 梁启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康复疗效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以相同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康复疗效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以相同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3周后完成DTI检查,测量最大病灶侧及对侧相应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 FA)、FA不对称性(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同时完成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FMA)。观察治疗前后患侧FA、健侧FA、r FA、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康复治疗3周后,患侧FA、r FA、FAasy、健患侧FA差值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侧F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后患侧FA和r FA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正相关(r=0.579,P=0.015;r=0.560,P=0.020);FAasy和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负相关(r=-0.530,P=0.029;r=-0.557,P=0.020);健侧FA变化值与FMA变化值不相关(r=-0.300,P=0.242)。结论:DTI中各参数的改变与下肢运动损伤程度存在关联性,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和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卒中 早期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脑损伤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兆 于建云 +3 位作者 吴昆华 余化霖 刘翱翔 李玉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07-210,共4页
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是青壮年常见的一类脑功能障碍疾病,其功能损害常常伴随着白质纤维束损伤、轴突断裂水肿改变为基础的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而加剧。因轻、中型脑损伤或DAI... 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是青壮年常见的一类脑功能障碍疾病,其功能损害常常伴随着白质纤维束损伤、轴突断裂水肿改变为基础的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而加剧。因轻、中型脑损伤或DAI损伤具有弥散性与细微性特点,常规CT及MRI检查难有阳性发现。近来临床研究发现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急性轻、中型脑损伤的诊断有很高的甄别价值。本文就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e tensor imaging,DTI)与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的原理、特点及近年来在脑损伤临床及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损伤 综述[文献类型]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质子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诊断早期脑缺血的新技术进展——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综述)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秀河 黄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12-116,共5页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血流灌注成像 (PWI)是诊断早期脑缺血的新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脑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是预测缺血灶结果的参数。本文综述了DWI及PWI的基本原理、测定技术及它们在诊断早期脑缺血方面的应用 ;分析DW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血流灌注成像 (PWI)是诊断早期脑缺血的新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脑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是预测缺血灶结果的参数。本文综述了DWI及PWI的基本原理、测定技术及它们在诊断早期脑缺血方面的应用 ;分析DWI及PWI在诊断早期脑缺血方面的相互关系 ,认为DWI及PWI能对早期脑缺血作出明确诊断 ,PWI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可反映缺血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鉴别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与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25
18
作者 邢新博 习伟 +6 位作者 王鑫坤 杨淑辉 聂明明 胡明艳 任敬梅 杨家斐 娄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41,共9页
目的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分析MRI征象在两者疾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临床诊断为RESLES的7例患者及存在胼胝体压部缺血性梗死... 目的对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分析MRI征象在两者疾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临床诊断为RESLES的7例患者及存在胼胝体压部缺血性梗死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特点,重点对胼胝体压部病变的MRI表现位置、形态、信号强度、最大横截面面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分析。结果 7例RESLES患者(男5例、女2例)病变中心部位位于胼胝体压部中线部,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以胼胝体为中心对称分布,DWI均呈现高信号,ADC值减低,最大横截面面积平均为(56.9±32.6)mm^2,ADC值平均为(0.3963±0.0715)×10^(-3)mm^2/s,通过复查(平均10 d),病灶消失;而13例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病灶的患者(男10例、女3例)胼胝体压部病变大多数偏一侧,位于中线部位少见,呈现片状或不规则型,DWI也均为高信号,最大横截面面积平均为(55.1±43.9)mm^2,ADC值平均为(0.4978±0.0123)×10^(-3)mm^2/s。两组最大横截面面积(t=0.096,P=0.925)和ADC值(t=-1.988,P=0.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7例RESLES患者与13例有胼胝体梗死灶患者的MRI特征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的位置、形态以及脑内是否存在其他病灶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而两者病灶的信号、ADC值及病灶面积无差异,两者的鉴别尚需结合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表现 可逆性胼胝体压病变综合征 缺血性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阴性1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笃 牟君 +1 位作者 魏有东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8-1128,1140,共2页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l)目前被认为是诊断急性缺血I生腩卒中的“金标准”,但近年国内外均有报道DWI首次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出现假阴性或阴性表现,但复查DW!多有异常发现。现报告早期2次DWI均未...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l)目前被认为是诊断急性缺血I生腩卒中的“金标准”,但近年国内外均有报道DWI首次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出现假阴性或阴性表现,但复查DW!多有异常发现。现报告早期2次DWI均未发现病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 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红 刘怀军 +3 位作者 黄勃源 贺丹 王藏海 张祥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应用价值,以及DWI异常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2006年3~7月在发病后7天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59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TIA患者DWI表现和临床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应用价值,以及DWI异常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2006年3~7月在发病后7天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59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TIA患者DWI表现和临床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9例TIA患者中,22例(37%)有DWI异常(阳性组),37例(63%)无DWI异常(阴性组)。有DWI异常者更多见于TIA持续时间较长(≥30min)、发作频繁、有运动障碍、失语、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和房颤患者。22例DWI异常者中9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13例在常规MRI(T2和FLAIR)上也显示异常。结论在临床诊断的TIA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频繁、有运动障碍、失语、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和房颤史与DWI异常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