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活体大脑白质连接进行重建。该技术为量化描述大脑结构连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能够使用连接性或者组织微观结构指标进行量化...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活体大脑白质连接进行重建。该技术为量化描述大脑结构连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能够使用连接性或者组织微观结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在过去的20年里,使用弥散磁共振纤维束成像研究大脑连接已经成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纤维束成像分割则是在量化分析大脑连接时定义不同量化区域的关键,它能够识别对量化大脑结构连接有意义的白质通路,并实现跨受试者的白质通路的定量比较。本文对纤维束分割方法进行了回顾,并按其技术路线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特定解剖纤维束的分割方法,聚焦于具有明确结构定义的通路(如弓状束、锥体束),适用于任务导向型分析与临床导航;另一类是全脑纤维束分割方法,强调数据驱动或图谱导向的结构划分,用于构建大规模结构连接网络和开展全脑层级分析。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各类方法在适用性、准确性、可重复性与计算成本等方面的权衡。尽管自动化分割技术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的方法仍然无法兼顾准确性、泛化性和效率,在解剖一致性、方法标准化及结果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挑战。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在纤维束分割领域迅速发展,表现出色,有望在上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例和慢性期(发病时间11~15d)27例。患者进行DWI和PWI检查,比较2种检查所得头部核磁图像的参数差异和异常区域差异。结果超急性期患者和急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低于健侧脑组织(0.39±0.08 vs 0.83±0.03;0.32±0.07 vs 0.91±0.05,P<0.01),而亚急性期患者和慢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ADC值显著高于健侧脑组织(1.54±0.34 vs 0.85±0.07;2.01±1.29 vs 0.90±0.05,P<0.01)。不同分期患者PWI均表现为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降低,而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延长。信号异常区域DWI<PWI的多见于超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结论 PWI可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带,DWI则可凸显出脑梗死病灶,两者联合运用可反映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活体大脑白质连接进行重建。该技术为量化描述大脑结构连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能够使用连接性或者组织微观结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在过去的20年里,使用弥散磁共振纤维束成像研究大脑连接已经成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纤维束成像分割则是在量化分析大脑连接时定义不同量化区域的关键,它能够识别对量化大脑结构连接有意义的白质通路,并实现跨受试者的白质通路的定量比较。本文对纤维束分割方法进行了回顾,并按其技术路线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特定解剖纤维束的分割方法,聚焦于具有明确结构定义的通路(如弓状束、锥体束),适用于任务导向型分析与临床导航;另一类是全脑纤维束分割方法,强调数据驱动或图谱导向的结构划分,用于构建大规模结构连接网络和开展全脑层级分析。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各类方法在适用性、准确性、可重复性与计算成本等方面的权衡。尽管自动化分割技术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的方法仍然无法兼顾准确性、泛化性和效率,在解剖一致性、方法标准化及结果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挑战。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在纤维束分割领域迅速发展,表现出色,有望在上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文摘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例和慢性期(发病时间11~15d)27例。患者进行DWI和PWI检查,比较2种检查所得头部核磁图像的参数差异和异常区域差异。结果超急性期患者和急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低于健侧脑组织(0.39±0.08 vs 0.83±0.03;0.32±0.07 vs 0.91±0.05,P<0.01),而亚急性期患者和慢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ADC值显著高于健侧脑组织(1.54±0.34 vs 0.85±0.07;2.01±1.29 vs 0.90±0.05,P<0.01)。不同分期患者PWI均表现为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降低,而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延长。信号异常区域DWI<PWI的多见于超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结论 PWI可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带,DWI则可凸显出脑梗死病灶,两者联合运用可反映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