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取栓在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开杰 邵少举 +2 位作者 张国祯 孙秀亭 张晓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0-438,共9页
机械取栓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疗效明确,但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因血管纤细、路径迂曲及远端供血区有限,血管再通治疗难度较大,行机械取栓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尚未成为机械取栓的标准适应证。随着介入器械微型化... 机械取栓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疗效明确,但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因血管纤细、路径迂曲及远端供血区有限,血管再通治疗难度较大,行机械取栓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尚未成为机械取栓的标准适应证。随着介入器械微型化及其导航性能的提升,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逐渐成为机械取栓的潜在靶点,然而穿支动脉闭塞因管径过于细小,目前仍难以适用该技术。该文从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的解剖学特征与类型、影像学诊断、治疗策略及机械取栓新材料、新技术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远端中等脑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术 中等脑血管闭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颈部直径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进行性脑血管闭塞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肃 李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不完全性闭塞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经术中即刻血管造影提示为不完全性闭塞...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不完全性闭塞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经术中即刻血管造影提示为不完全性闭塞的92例脑动脉瘤患者,并依据术后6个月全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分为进行性闭塞组(59例)与未闭塞组(33例)。利用双平面造影系统和三维旋转造影系统采集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多维度血管造影图像,并通过Raymond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级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结果进行性闭塞组患者脑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6.6±2.9) mm]和平均颈部直径[(4.9±1.0) mm]均小于未闭塞组患者[分别为(8.5±2.4)、(6.2±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6、-5.561,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动脉瘤的颈部直径是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独立影响因素(OR=0.44,95%CI:0.18~0.79,P=0.030);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部直径预测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截断值为5.8 mm(特异度为82.1%,敏感度为75.8%),曲线下面积为0.847 (P <0.01)。结论脑动脉瘤颈部直径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独立因素,颈部直径<5.8 mm的脑动脉瘤患者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6个月内更易自发性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颈部直径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进行性脑血管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NIHSS评分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WIM技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广明 田甜 +2 位作者 孙文浩 张继伟 呼铁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4-960,共7页
目的通过SWIM技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分析不同NIHSS评分患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其预后评估与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NIHSS评分≥15分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共... 目的通过SWIM技术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分析不同NIHSS评分患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其预后评估与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NIHSS评分≥15分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组(15~20分,n=60)与重度组(>20分,n=40)。所有患者均接受SWIM技术治疗并随访90d,采用改良简化版Rankin量表(mRSq)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3例,预后良好率为23.00%。重度组患者急性后循环闭塞占比高于中重度组,预后良好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预后良好率低于急性前循环闭塞(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串联性病变、取栓次数≥2次、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是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替罗非班应用、桥接治疗、血栓负荷评分>5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NIHSS评分>20分、BSS评分≥3分、取栓次数≥2次、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发生术后再出血是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BATMAN评分>5分、ASPETS评分≥7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不同NIHSS评分及闭塞部位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WIM技术治疗后临床预后存在显著差异,重视对串联性病变、未应用替罗非班及桥接治疗、多次取栓、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长、BSS评分高、BATMAN及ASPETS评分低及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干预能促进其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闭塞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技术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血管闭塞的法医学鉴定——附15例分析
4
作者 马世银 姜铭章 董洪旺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3-44,共2页
外伤性脑血管闭塞在外伤所致的血管病变中十分少见。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等同题,在医学基础和专业教科书中未见有专门论述,本文就工作中遇到的2例,结合国内文献中可搜集到的13例讨论如下:
关键词 法医学鉴定 脑血管闭塞 外伤性 血管病变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医学基础 国内文献 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的动脉溶栓治疗(附2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陆进 余准 +1 位作者 蒋兆贯 徐淦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脑动脉内注溶栓药物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本组21例。起病至溶栓治疗时间3~20小时。采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超选至靶血管闭塞点或闭塞血管起始段。尿激酶用量不超过100万单位,灌注溶栓时间最... 目的探讨经脑动脉内注溶栓药物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本组21例。起病至溶栓治疗时间3~20小时。采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超选至靶血管闭塞点或闭塞血管起始段。尿激酶用量不超过100万单位,灌注溶栓时间最大不超过2小时。结果灌注溶栓治疗后脑血管造影复查,闭塞时间6小时内的9例中,完全再通7例。闭塞时间超过6小时的12例,完全再通6例。总计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4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动脉内灌注溶栓药物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闭塞 溶栓治疗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再通术改善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益 史树贵 +5 位作者 陈康宁 胡俊 刘渠 卢龙 文珊 郭俊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再通术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hronic total cerebrovascular occlusion,CTO)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与未进行血管再通的CTO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TO患者55例,其中介入再通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介入再通术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hronic total cerebrovascular occlusion,CTO)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与未进行血管再通的CTO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TO患者55例,其中介入再通组(治疗组)21例,非再通组(对照组)34例,比较术后12、24个月认知功能情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血管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认知功能(12个月后MMSE、Mo CA,24个月后MMSE、Mo 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介入再通术可以明显改善CTO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再通术 慢性闭塞脑血管 缺血性卒中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机构防治闭塞性脑血管病的经验
7
作者 郭子芳 《中国健康教育》 1990年第4期48-48,共1页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室近年对老年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瞻前性观察分析时指出:城镇老年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均为第二位。老年人闭塞性脑血管病为常见病之一。作者两年中对总政第三干休所88名离休干部(88年43名、89年45...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室近年对老年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瞻前性观察分析时指出:城镇老年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均为第二位。老年人闭塞性脑血管病为常见病之一。作者两年中对总政第三干休所88名离休干部(88年43名、89年45名),均为男性,年龄在55岁至75岁,进行了每年一次脑中风预测(血流变学及微循环测定),并对“危险”“警告”者给予及时治疗。对88名离休老干部脑中风预测结果有15名为“危险”,占预测人数的17%,9名为“警告”,占预测人数的10%。“危险”“警告”共24名,占总人数的27%。对“危险”者治疗:维脑路通20毫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脑血管 基层医疗机构 维脑路通 脑中风 离休老干部 离休干部 血流变学 脑血栓形成 肠溶阿斯匹林 播生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性血管病的颅内脑血流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28
8
作者 高山 黄一宁 +2 位作者 汪波 李敬府 金征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 75 % )或闭塞患者 (ICASO)颅内脑血流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ICASO患者 66例 (单侧病变 5 0例 ,双侧 16例 )。临床分为脑梗死组、TIA组和无体征组。...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 75 % )或闭塞患者 (ICASO)颅内脑血流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ICASO患者 66例 (单侧病变 5 0例 ,双侧 16例 )。临床分为脑梗死组、TIA组和无体征组。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度 (Vmca)并判断颅内侧枝循环的开放。结果 ①与DSA比较TCD对前交通动脉 (ACOA)判断的敏感性 97% ,特异性 93 % ;后交通动脉 (PCOA)敏感性 92 % ,特异性83 % ;眼动脉 (OA)开放的敏感性 98% ,特异性 90 %。无体征组和TIA组ACOA和PCOA同时存在的出现率高 ,而脑梗死组则仅有OA存在的出现率最高。②狭窄同侧Vmca(3 9 5 5± 13 2 8)cm/s明显低于对侧 (78 90± 2 4 15 )cm/s(P <0 0 1) ,频谱低平呈波浪状。脑梗死组低于TIA组和无症状组 (P <0 0 5 )。结论 TCD可以无创性地检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并与临床表现相关。前后交通动脉代偿良好时不易出现脑梗死 ;仅有眼动脉反向存在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明显降低往往提示代偿不足 ,易发生缺血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经颅多谱勒超声 闭塞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合并脑、脊髓血管闭塞二例报告
9
作者 于善波 唐丽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5-205,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合并症 脑血管闭塞 脊髓血管闭塞 血液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马青峰 贾建平 +4 位作者 薛素芳 黄小钦 于跃怡 卢洁 张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P各参数,同时评价病灶侧大血管情况;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①75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2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②病灶侧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及血管正常组比较,患者缺血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面积、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异常面积、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异常面积、梗死区相对CBF(relative CBF,rCBF)及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正常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组CTP的脑灌注参数仅CBF面积比血管正常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异常范围(CBF面积、TTP面积、CBV面积)均明显大于血管狭窄组(P<0.05)。③患者发病时仅NIHS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正常组明显优于血管狭窄组和血管异常组;在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的NIHSS、BI、mR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CTP显示的缺血范围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脑血管闭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MRA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云辉 马著彬 高新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 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 经MRA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4 0例 ,MRA上脑血管无异常表现 6 0例为对照组 ,分析其MRA、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 目的 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 经MRA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4 0例 ,MRA上脑血管无异常表现 6 0例为对照组 ,分析其MRA、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 ,病变血管 5 9支。疾病组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同侧后交通动脉MRA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显示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 2 8支 (4 7.5 % )。疾病组前交通动脉MRA出现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同侧软脑膜吻合支显示率为 4 7.5 % (2 8/ 5 9)。MRA上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硬脑膜吻合支显示不良 ,对基底节区MMD血管显示好。结论 MRA无创、安全、整体性好 ,可从形态和功能上评价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形成方式与程度 ,能为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较全面的评价 ,可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途径 磁共振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叶长青 黄一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是远期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在美国,ICAD导致的脑卒中约占10%;在亚洲则高达50%。在美国,ICAD在黑人和西班牙裔人中更常见,研...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是远期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在美国,ICAD导致的脑卒中约占10%;在亚洲则高达50%。在美国,ICAD在黑人和西班牙裔人中更常见,研究显示,在中国,发生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ICAD的发生比例分别为33%~50%和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卒中 粥样硬化性 颅内血管 狭窄性病变 动脉自旋标记 颅内动脉狭窄 去氧血红蛋白 血管狭窄程度 闭塞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小儿烟雾病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旭红 郑桂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4期931-932,共2页
关键词 烟雾病 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护理 临床表现不典型 小儿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丽娜 黄小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6期11-11,共1页
夫西地酸钠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具有抗菌性,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浅黄色至棕黄色澄明液体,适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静脉滴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时,输液管中会出现白色浑浊物。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注射用 夫西地酸钠 配伍禁忌 闭塞脑血管疾病 液存 临床工作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分析
15
作者 赵国强 季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7-467,共1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是一组特殊类型的闭塞性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从中脑、丘脑、枕颞叶等处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我们对我院29例住院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是一组特殊类型的闭塞性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从中脑、丘脑、枕颞叶等处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我们对我院29例住院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表现 闭塞脑血管 回顾性临床分析 血液循环障碍 临床综合征 早期诊断 住院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