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全脑血管造影对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国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1-581,共1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造影 出血性 诊断价值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管疾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治疗:特殊情况的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焦德让 尹龙 +7 位作者 范一木 佟小光 田会铭 康伟民 常斌鸽 王实 翟宝进 薛德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死率极高。因此对于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早期治疗。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造影检查 临床诊断 出血原因 早期治疗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影像学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宝民 曹向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2-424,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出血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最常见的表现。由于多数动脉瘤体积较小,在不发生破裂的情况下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较大动脉瘤或邻近脑神经和脑脊液循环通路时方可产生一定的压迫和阻塞症... 颅内动脉瘤是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出血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最常见的表现。由于多数动脉瘤体积较小,在不发生破裂的情况下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较大动脉瘤或邻近脑神经和脑脊液循环通路时方可产生一定的压迫和阻塞症状,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的选择始终是一个难题。目前,脑血管造影检查仍然被认为是影像学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方法中的“金标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如CTA和MR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随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神经影像学 诊断方法 造影技术 随访 出血性脑血管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宏勤 毛伯镛 +3 位作者 武志峰 张跃康 张恒 游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SAH后3 d内作头颅CT平扫,根据CT平扫检出了17例患者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结果17例患者SAH发作时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患者的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17例PNSH患者的随访期为10~70个月,平均随访44个月.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一般对症治疗,远期生活质量很高.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正确认识、诊断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及开颅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放射学特点 诊断标准 预后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3 位作者 李生 曹向宇 郭梅 龚海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脑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经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影响手术后脑血流循环灌注程度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58例(74.36%)对比剂灌注流速明显改善,其中血流灌注1级者46.15%(36/78),2级者20.51%(16/78),3级者7.69%(6/78)。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与手术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所构建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对比剂灌注流速的改善程度分别与手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 R=2.1×1010,P<0.01)、患者年龄(OR=0.8791,P=0.017)以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0.0149P=0.014)呈显著相关;而与手术后颈动脉狭窄改善程度无关。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其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的作用机制是解除狭窄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关因素分析 颈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Logistic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流灌注 直线回归分析 手术前后 回归模型 狭窄程度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资料 半定量分析 手术后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DSA、CTA还是MRA?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建康 胡锦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15-417,共3页
自从1927年Moniz发明了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动脉内插管技术进行的脑血管造影一直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是决定是否施行手术治疗的唯一的最终依据。1977年Nudelman将计算机技术与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首次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自从1927年Moniz发明了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动脉内插管技术进行的脑血管造影一直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是决定是否施行手术治疗的唯一的最终依据。1977年Nudelman将计算机技术与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首次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动脉内造影的金标准地位。20世纪末,CTA和MRA技术的出现,使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金标准地位开始动摇,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增强MRA扫描技术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垄断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MRA 颅内动脉瘤 金标准 CTA 脑血管造影检查 诊断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动脉内插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动脉夹层致迟发性脑梗死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青林 李刚 +4 位作者 王云彦 贾德泽 李学恩 马立新 李荣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21-424,共4页
关键词 迟发性脑梗死 颈动脉夹层 文献复习 头部CT检查 外伤性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右侧大脑半球 脑血管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CTA和MR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史继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前临床上用于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头部CT、CTA,MRI、MRA和DSA等,其中DSA、CTA和MRA均可直接显示颅内血管和动脉瘤,尤其是CTA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将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的理念受到挑战。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CTA技术 DSA MRA 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方法 脑血管造影检查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MRA与DSA孰优孰劣:CTA和MRA能否替代DSA进行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鑫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17-417,共1页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和学识认为,CTA、MRA与DSA各有所长,不能单纯讲用CTA或MRA替代DSA,而需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加上CTA、MRA或DSA中的任何一种血管造影检查方法明确诊断,施...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和学识认为,CTA、MRA与DSA各有所长,不能单纯讲用CTA或MRA替代DSA,而需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加上CTA、MRA或DSA中的任何一种血管造影检查方法明确诊断,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当然,脑血管造影检查多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而CTA和MRA则多用于筛查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A MRA DSA 诊断 脑血管造影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科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李铎 张金立 +2 位作者 代岩 王辉 韩复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尿激酶 脑血管造影检查 CT检查 脑室穿刺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延交界区动静脉畸形一例
11
作者 郭锋 郑国栋 +1 位作者 于建军 费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交界区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检查 神经内科治疗 右侧颈总动脉 CT检查 住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胚胎癌1例
12
作者 龚雪鹏 朱望东 +2 位作者 李惠民 贾朝阳 郭晓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30-1730,共1页
患者男,11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无力4个月余行头颅MRI见(图1、2):右侧豆状核区片状长T1、T2及FLAIR高信号。病灶中心信号欠均匀,病变累及内囊膝部和后肢。MRI诊断:右侧豆状核缺血性改变,建议增强扫描或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脑... 患者男,11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无力4个月余行头颅MRI见(图1、2):右侧豆状核区片状长T1、T2及FLAIR高信号。病灶中心信号欠均匀,病变累及内囊膝部和后肢。MRI诊断:右侧豆状核缺血性改变,建议增强扫描或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脑DSA检查未见异常,临床按脑缺血性疾病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明胞肿瘤6个亚型之一,是原始的全能分化细胞衍化的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松果体区和鞍上,其次为基底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检查 胚胎癌 颅内 脑缺血性疾病 头颅MRI FLAIR 缺血性改变 MRI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9例
13
作者 唐军 刘作勤 +1 位作者 宋金龙 李红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1年第1期45-45,共1页
材料和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畸形9例,其中纯硬脑膜动静脉畸形5例,软硬脑膜混合型动静脉畸形4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14~42岁,平均25岁。全部病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例行全脑血管造影,1例双侧颈总动脉造影,3例1侧颈总动脉造影,9例中... 材料和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畸形9例,其中纯硬脑膜动静脉畸形5例,软硬脑膜混合型动静脉畸形4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14~42岁,平均25岁。全部病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例行全脑血管造影,1例双侧颈总动脉造影,3例1侧颈总动脉造影,9例中有2例行超选择性颈内和颈外动脉造影。5例行CT检查。讨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脑血管造影检查 颈总动脉造影 血管造影 脑膜中静脉 超选择性 静脉逆流 软脑膜 上矢状窦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
14
作者 周煜 陈荷红 刘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47-548,共2页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其患病率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4.89%~37.11%,老年患者可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致预后不良。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60岁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82例,占...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其患病率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4.89%~37.11%,老年患者可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致预后不良。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60岁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82例,占同期收治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47.11%,占同期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5.32%。所有患者均于有效防治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基础上,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出血 前交通动脉 血管内治疗 老年患者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检查 动脉动脉瘤 好发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颞叶AVM伽玛刀治疗后放射性脑病并发胶质瘤1例
15
作者 邱莎莎 邓晓 杨庆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48-2848,共1页
患儿男.10岁.于2010年8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晕倒,不能言语,急送入当地医院,CT示右颞叶出血,治疗1d后好转,转入外省医院继续治疗。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考虑为隐匿性血管畸形,遂于8月22日转入广州某医院行伽玛刀治疗.8... 患儿男.10岁.于2010年8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晕倒,不能言语,急送入当地医院,CT示右颞叶出血,治疗1d后好转,转入外省医院继续治疗。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考虑为隐匿性血管畸形,遂于8月22日转入广州某医院行伽玛刀治疗.8月24日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治疗 颞叶出血 伽玛刀 放射性脑病 胶质瘤 AVM 脑血管造影检查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后脑实质内条状钙化一例报告
16
作者 王宏 尹绍雅 +1 位作者 许吉利 韩华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脑实质内 引流术后 2004年6月 颅内多发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检查 侧脑室外引流术 钙化 开颅血肿清除 实质内血肿 意识障碍 体格检查 高密度影 CT平扫 异常影像 术后患者 浅昏迷 颈抵抗 侧裂池 入院后 夹闭术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形导丝和无芯穿刺针结合股动脉前壁seldinger穿刺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炜昕 陈善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51-2452,共2页
关键词 SELDINGER 穿刺针 股动脉 前壁 导丝 神经介入治疗 脑血管造影检查 微创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与血塞通对老年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评《现代中医疾病特色治疗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瑜龙 代书君 +2 位作者 张冉星 郭彦芳 周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I0003-I0003,共1页
《现代中医疾病特色治疗学》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文清华,龙富立,张毅主编,ISBN:9787557646455。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柳叶刀发表的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常见疾病第三位是偏头痛,以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为判断偏... 《现代中医疾病特色治疗学》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文清华,龙富立,张毅主编,ISBN:9787557646455。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柳叶刀发表的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常见疾病第三位是偏头痛,以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为判断偏头痛在致残疾病中排第六。偏头痛在我国的占比是9.3%,其中常发生在老年人中,据调查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发病率分别是10%、15%。发病因素与DNA、饮食、药物、内分泌代谢因素、精神状况相关。《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中指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为患者多次重复发作、单侧或双侧头部出现阵发性搏动性头痛,时常还伴随有恶心、恐光/声、呕吐等症状。当患者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脑电图、脑血流图、颅脑CT等,严重时需做脑血管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检查 女性发病率 科学技术出版社 柳叶刀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流图 治疗学 内分泌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