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觉人 甘盼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64-2165,共2页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导致的肢体功能异常及精神障碍疾病是脑血管病的两大研究方向。据统计,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达70%,既往治疗大都重视肢体功能的恢复,而对于精神障碍的研究与治疗逐渐成为当今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导致的肢体功能异常及精神障碍疾病是脑血管病的两大研究方向。据统计,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达70%,既往治疗大都重视肢体功能的恢复,而对于精神障碍的研究与治疗逐渐成为当今脑血管病研究与治疗的难点与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范汉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共1页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患者54例,男25例,女29例,平均年龄(76.76±7.73)岁,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排除其他精神病及硬脑膜下出血。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7...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患者54例,男25例,女29例,平均年龄(76.76±7.73)岁,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排除其他精神病及硬脑膜下出血。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7.03±7.80)岁,平均病程(3.41±2.6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精神障碍 阿立哌唑 脑血管 病所 治疗 硬脑膜下出血 平均年龄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与精神心理障碍 被引量:7
3
作者 毕晓莹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9期730-734,共5页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虽然被分为2个独立学科,但其疾病一直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交融的领域,如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症状,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给患...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虽然被分为2个独立学科,但其疾病一直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交融的领域,如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症状,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大都与大脑高级中枢功能障碍有关,不同部位的神经损伤,往往可合并或伴随相应的精神和心理改变。脑血管病作为最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其中全球每年约有1600万新发卒中患者,而我国近5年全国人口卒中标准化发病率年增长率为13.19%,其所引起的脑组织器质性病变进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亦愈发普遍,并可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和自理能力。因此,关注和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对提高疾病的预期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期专刊将针对脑血管病相关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系列研究,在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共同平台上寻找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抑郁 认知障碍 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脑血管疾病发病因素及治疗药物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宝梅 田静彬 刘志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98-2500,共3页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脑血管疾病(CVD)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药物。方法选取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障碍伴CVD患者118例(观察组)及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VD患者86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脑血管疾病(CVD)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药物。方法选取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障碍伴CVD患者118例(观察组)及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VD患者86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VD高危因素和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疾病种类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饮酒率高于对照组〔59.3%(70/118)与23.3%(20/86),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则低于对照组〔44.1%(52/118)与59.3%(51/86),13.6%(16/118)与29.1%(25/86),P<0.05〕。观察组缺血性CVD、出血性CVD患者精神疾病种类间无差异(P>0.05),且均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最多〔76.0%(79/104)与57.1%(8/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以利培酮〔69例(58.5%)〕、氯氮平〔21例(17.8%)〕、奥氮平〔12例(10.2%)〕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结论 CVD高危因素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与住院精神障碍患者CVD的发生关系并不密切,而既往饮酒史的影响较大。精神障碍患者本身具有一定的CVD病理基础,加之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对CVD发生的直接或间接促进作用,增加了患者罹患CVD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精神障碍 精神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与脑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新亭 张小年 张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认知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泛... 认知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cog—nitive impairments),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又称为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认知残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发生机制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脑血管 脑外伤 认知功能障碍 病所 认知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记忆障碍与脑脊液(CSF)中三种神经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卫平 匡培根 +1 位作者 张凤英 刘洁晓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本实验对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及9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及对照者进行了临床记忆量表检查,并测定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CSF)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F)及生长抑素(SS)含量。结果:(1)ICVD患者的记忆总分及记忆商(MQ)均显著低于... 本实验对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及9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及对照者进行了临床记忆量表检查,并测定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CSF)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F)及生长抑素(SS)含量。结果:(1)ICVD患者的记忆总分及记忆商(MQ)均显著低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及对照组;分项测试中亦有降低趋势,且其中联想学习成绩的降低达显著性。(2)ICVD患者CSF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ICVD患者CSFSS含量与其MQ是显著正相关。本结果提示ICV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测定CSFSS对患者记忆状况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记忆障碍 神经肽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别从临床与细胞水平看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忠新 张照环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脑血管病的研究是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交叉领域,目前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等角度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而是从这些已知的诱因入手,探讨血管基础病变的细胞及生化机制,从而进一... 脑血管病的研究是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交叉领域,目前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等角度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而是从这些已知的诱因入手,探讨血管基础病变的细胞及生化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并揭示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到的"统计学相关性"是否存在必然的关联,为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 血管壁内皮细胞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视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15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国红 江汉秋 +2 位作者 王虔 施维 张晓君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7期524-528,共5页
目的总结归纳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5±14岁;前循... 目的总结归纳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5±14岁;前循环与后循环病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8岁(32~52岁)与60±13岁(42~81岁)。患者主诉包括双眼先后视力下降、单眼视力下降、双眼同时视物不见、双眼偏侧视物不见。诊断烟雾病2例、颈动脉闭塞1例、前循环脑梗死1例、脑血管畸形1例、后循环脑梗死10例。单眼视功能障碍的3例患者均为前循环病变。后循环病变中单或双侧枕、颞叶梗死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脑干梗死2例。结论以视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可以是前循环病变,也可以是后循环病变;单眼症状为前循环病变,是颈内动脉缺血、闭塞导致的眼征。双眼同时起病及偏盲多是后循环疾病累及枕颞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视觉障碍 视野 偏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小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7-829,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62例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7d1疗程。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采用1~7d体温...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62例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7d1疗程。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采用1~7d体温及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升高增幅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各个时点上的G-Pcs平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患者体温,促进意识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 意识障碍 醒脑静注射液 体温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CK基因rs11133399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关系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文萍 李静 +2 位作者 徐佳骏 刘丽丹 彭颜晖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336-337,共2页
目的探讨CLOCK基因rs11133399多态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rs11133399多态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机制中的可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3例,采用汉... 目的探讨CLOCK基因rs11133399多态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rs11133399多态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机制中的可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3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价患者的睡眠障碍,根据HAMD睡眠因子分数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HAMD睡眠因子分>0分)133例和无睡眠障碍组(HAMD睡眠因子分=0分)130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LOCK基因rs11133399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无睡眠障碍组患者rs11133399位点AG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睡眠障碍组(F=6.982,P=0.03)。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可能与CLOCK基因rs11133399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CK rs11133399 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
11
作者 汪洁 张清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5,2,共4页
我中心自1988年1月至12月对20例脑血管病所致构音障碍患者进行了训练,其中10例资料完整,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36~74岁;其中39岁以下3例;40~69岁6例;70岁以上1例。急性期3例;恢复期3例,后遗症期... 我中心自1988年1月至12月对20例脑血管病所致构音障碍患者进行了训练,其中10例资料完整,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36~74岁;其中39岁以下3例;40~69岁6例;70岁以上1例。急性期3例;恢复期3例,后遗症期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构音障碍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伴发情感障碍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绍燕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3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脑血管 情感障碍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泄浊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施海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观察祛瘀泄浊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采用加味乌芨散和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应激性溃疡出现率、死亡率、神经... 目的:观察祛瘀泄浊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采用加味乌芨散和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应激性溃疡出现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出现率下降(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两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祛瘀泄浊法可有效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芨散 急性脑血管 意识障碍 应激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记忆障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岳阳 郑健 +1 位作者 刘勇 戴光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807-1810,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患者记忆障碍特点,提高对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认识。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46例ICVD患者和46例老年志愿者,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患者记忆障碍特点,提高对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认识。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46例ICVD患者和46例老年志愿者,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临床记忆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 CMS)、Fuld物体记忆测验(Fuld ob-ject-memory Evaluation, 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apid Verbal Retrieve, RVR)评定认知及记忆功能。结果①ICVD组与对照组比较:ICVD组的各项记忆功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ICVD各亚组与对照组记忆功能比较:各亚组指向记忆和联想学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多发性脑梗死组及血管性痴呆组记忆商数(memory quotient,MQ)、图形自由回忆及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多发性脑梗死组和血管性痴呆组RV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③ICVD各亚组组间记忆功能比较:多发性脑梗死组MQ、图形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和FOM评分分别低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P<0.05,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及脑梗死组(P<0.05)。结论表明ICVD患者存在记忆损害,早期以短时记忆,特别是听觉记忆损害为主要表现,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可出现视觉记忆及长时记忆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认知功能 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吞咽障碍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晓微 王桂静 +1 位作者 林桂英 曹人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0-380,共1页
通过对 8 7例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 ,采用不用食物的间接训练和用食物的直接训练和康复护理方法 。
关键词 脑血管 吞咽障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赛赛 王闻慧 +4 位作者 张丹 刘霄 张丽丽 张云淑 栗克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1-1016,共6页
背景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 背景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居住地、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规律体育锻炼)、心理社会问题(是否存在群体支持问题、住房问题、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以满足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将其分为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和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85例(2.32%),其中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56例(11.55%)、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429例(88.4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精神疾病家族史构成、家庭年收入分布、饮酒比例、饮茶比例、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比例高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0.177(0.061,0.520)〕、经济问题〔OR(95%CI)=0.184(0.093,0.365)〕、卫生保健服务问题〔OR(95%CI)=0.194(0.087,0.432)〕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可能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抑郁障碍 抑郁症 危险因素 调查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雅琴 薛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16-521,共6页
脑血管病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急性脑血管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对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急性脑血管患者睡眠障碍的处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 睡眠障碍 评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46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洪武 苏玉红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2期93-93,共1页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脑血管病致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因脑血管病导致意识障碍的患者 76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 0例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用丹参、黄芪注射液各 2 0mL ,甘露醇、能量合剂、多肽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不用丹参、黄芪 ...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脑血管病致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因脑血管病导致意识障碍的患者 76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 0例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用丹参、黄芪注射液各 2 0mL ,甘露醇、能量合剂、多肽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不用丹参、黄芪 ,其余治疗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治疗组 46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用纳络酮 0 .8~ 1.2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 50mL中静脉滴注 ,qd ,疗程 7~ 10d。结果 :对照组G PCS评分增加缓慢 ,而治疗组 1d以后明显上升 ,3d评分最高 ,4~ 5d平稳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7d以后两组评分基本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纳络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脑血管 意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引起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精神神经症状35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爱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3-163,191,共2页
关键词 环丙沙星 老年人 脑血管 精神神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临床队列着手努力提升我国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水平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刚 宁玉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07,F0002,共2页
随着疾病分子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以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脑机接口为代表的新型治疗策略和技术正逐渐和有望应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疗效的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以神经... 随着疾病分子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以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脑机接口为代表的新型治疗策略和技术正逐渐和有望应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疗效的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以神经精神疾病临床队列的建设、维护和产出为基础,近年来我国学者主导的一系列临床试验(如脑血管病领域的TRACE研究等)正在改写多项国际治疗指南和共识,成为国际舞台上引领神经精神疾病治疗策略制定和推广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 治疗策略 治疗指南 脑血管 临床试验 脑机接口 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