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1
作者 阚艳侠 汤苏红 +1 位作者 谢鑫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7-1292,共6页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RARP的男性患者622例,年龄18~90岁,ASAⅡ或Ⅲ级。收集基础疾病史、禁食时间和ASA分级,术中手术和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RARP的男性患者622例,年龄18~90岁,ASAⅡ或Ⅲ级。收集基础疾病史、禁食时间和ASA分级,术中手术和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麻醉用药、使用降压药和升压药次数,术后24 h内的去向、头晕头痛情况、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根据RARP患者术后24 h内是否存在PONV,将患者分为两组:PONV组和非PONV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评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判别效力。结果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 67例(10.8%)。与非PONV组比较,PONV组BMI、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和术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脑血管疾病史比例、术后头晕、服用氨酚曲马多片和切口疼痛比例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升高(OR=0.900,95%CI 0.818~0.990,P=0.030)和术中使用地塞米松(OR=0.945,95%CI 0.894~0.999,P=0.047)与RARP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明显负相关,脑血管疾病史(OR=3.788,95%CI 1.501~9.558,P=0.005)、术后24 h内头晕(OR=4.191,95%CI 2.111~8.320,P<0.001)和术后切口疼痛(OR=3.881,95%CI 1.175~12.821,P=0.026)与PONV的发生率明显正相关。脑血管疾病史是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AUC为0.539(95%CI 0.462~0.616),截断值0.5,敏感性11.9%,特异性95.9%。BMI、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术中使用地塞米松、术后头晕、服用氨酚曲马多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切口疼痛联合预测PONV的AUC为0.739(95%CI 0.674~0.804),截断值0.1,敏感性68.7%,特异性67.4%。结论脑血管疾病史是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24 h内的头晕和切口疼痛与PONV明显相关,BMI越高和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PONV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脑血管疾病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