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儿童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狄奇 张海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儿童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2024...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儿童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CVMs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和MRA影像学检查,分析CTA和MRA的检出情况,及其与金标准DSA检出的一致性;分析CTA、MRA及两者联合检测在儿童CVMs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DSA共检出38例CVMs患者;CTA检出34例,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606);MRA检出33例,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472);CTA与MRA联合检测出40例,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67)。CTA与MRA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高于CTA或MRA单独检测(P<0.05)。结论在儿童CVMs的临床诊断中,相较于CTA、MRA单独诊断,CTA与MRA联合诊断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联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体细胞突变与脑血管畸形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绍智 曹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是指脑血管在胚胎时期因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细胞因子和蛋白等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的非肿瘤性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突变作为关键... 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是指脑血管在胚胎时期因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细胞因子和蛋白等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的非肿瘤性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突变作为关键始动因素之一,在CVM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了解CVMs中存在的内皮细胞突变对于预防其发生发展,开发靶向药物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血管内皮细胞体细胞突变在CVMs中的发现、临床相关性及潜在的治疗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内皮细胞 体细胞突变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彩色双功超声显像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脑血管畸形 被引量:6
3
作者 简文豪 武文 +3 位作者 丁桂春 朱洁 郑文济 魏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研究经颅彩色双功超声显像 (TCCD)方法学及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血管畸形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 :颅内占位性病变 (ISOL)及脑血管畸形 (CVM)共 73例 ,探头频率 2 .0~ 3 .5MHz ,彩色多普勒 (CDFI)频率 2 .0MHz。颞窗是主要声窗 ... 目的 :研究经颅彩色双功超声显像 (TCCD)方法学及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血管畸形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 :颅内占位性病变 (ISOL)及脑血管畸形 (CVM)共 73例 ,探头频率 2 .0~ 3 .5MHz ,彩色多普勒 (CDFI)频率 2 .0MHz。颞窗是主要声窗 ,探头行横切、纵切、斜切扫查。结果 :ISOL及CVM共 66例 ( 90 .4% )被检出 ,CVM包括动静脉畸形 (AVM)及动脉瘤 (aneurysm)。ISOL 6例及CVM 1例 ( 9.6% )超声未检出的原因与病变类型及声窗无关 ,主要与病变位置有关。结论 :TCCD可作为对诊断与鉴别诊断AVM及动脉瘤的较好方法 ,对ISOL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随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双功超声显像 颅内占位性病变 脑血管畸形 静脉畸形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辅助技术在脑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冬雷 徐斌 +3 位作者 冷冰 王启弘 陈功 田彦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51-554,共4页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血管内治疗 球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ONYX胶 栓塞治疗 疗效欠佳 动静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致死案例的法医病理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顾永莉 朱旭阳 +1 位作者 夏显东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4-164,167,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法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低温滴水双极电凝对脑血管畸形手术病人电凝区脑组织表面温度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薛佳 朱雯霏 +1 位作者 王帅 王悠然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07-1810,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低温滴水双极电凝对脑血管畸形手术病人电凝区脑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畸形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 [目的]探讨术中低温滴水双极电凝对脑血管畸形手术病人电凝区脑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畸形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脑血管畸形术中对滴水不做预处理,水温为22~24℃;试验组在脑血管畸形术中将滴水预先于冰箱内冷藏,水温为4~8℃。比较两组镊尖表面温度与电凝区脑组织表面温度、血清S100β浓度、鼻咽温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液体入量、滴水量、术中脑血管收缩情况、术后拔管时间、脑水肿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电凝后镊尖表面温度、电凝区脑组织表面温度、血清S100β浓度、鼻咽温度较低,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滴水量较少,术中脑血管收缩病人较多,术后拔管时间较短,脑水肿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畸形术中将一次性滴水双极镊的滴水温度控制在4~8℃,能够有效降低电凝区脑组织表面温度,降低手术造成的脑损伤程度,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减少术后脑水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滴水双极电凝镊 滴水温度 脑血管畸形 脑组织表面温度 脑损伤 脑水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后下动脉串珠样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邬幼萍 李光旭 +4 位作者 吴艳 吴熙 钟春连 王玉海 刘其芹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64-66,共3页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 ararlery aneurysm,PICAA)在人群中发病率低,仅占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的0.5%~3%[1],其位于脑干和岩骨及枕骨构成的狭窄通路区域,占据小脑延髓池和桥小脑池,与后组颅神经...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 ararlery aneurysm,PICAA)在人群中发病率低,仅占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的0.5%~3%[1],其位于脑干和岩骨及枕骨构成的狭窄通路区域,占据小脑延髓池和桥小脑池,与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在所有后循环动脉中具有最复杂多变的路线,其治疗亦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24]。动脉瘤合并血管畸形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2.7%~9.3%[5],而关于PICAA合并脑血管畸形的报道少见,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因该类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干功能障碍以及后组颅神经麻痹导致的误吸等因素都对患者的康复形成挑战,若观察处置不及时、不准确,易导致患者短期内病死。2016年7月我科收治1例小脑后下动脉串珠样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畸形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在脑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军潮 王伟民 +1 位作者 徐如祥 吴鸿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伽玛刀 治疗 术后反应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术中监测及辅助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林佳 金虎 +3 位作者 夏鹰 聂柳 王涛 王硕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脑血管畸形在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过程中依靠术中监测技术准确定位病变并最大化保护神经结构及功能。本文对脑血管畸形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术中监测及相关辅助技术在病变定位和功能保护方面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显微神经外科 术中监测 术中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脑血管畸形外科应用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大彪 康帅 +2 位作者 叶迅 于兰冰 赵元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是一种非放射性的术中交互式成像技术,可准确反馈病变信息,协助制订手术计划和实时引导手术进程。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畸形是脑血管畸形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本文通过总结IOUS在脑血管畸形外... 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是一种非放射性的术中交互式成像技术,可准确反馈病变信息,协助制订手术计划和实时引导手术进程。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畸形是脑血管畸形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本文通过总结IOUS在脑血管畸形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实践,探讨IOUS应用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理论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脑血管畸形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附23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幼章 付震 +1 位作者 陈华辉 侯金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38,共2页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附23例分析)吴幼章,付震,陈华辉,侯金镐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是指通过现代脑血管造影技术未能发现,而经手术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类脑血管畸形。本院自1985年1月~1992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隐匿...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附23例分析)吴幼章,付震,陈华辉,侯金镐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是指通过现代脑血管造影技术未能发现,而经手术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类脑血管畸形。本院自1985年1月~1992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23例,现报告如下.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 脑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和MR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和临床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宗军 陈君坤 李苏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通过对56例患者的MRI和MRA资料回顾性分析,以评价MRI和MR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和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RI采用SET1、T2加权成像,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结果:MRI准确显示了46例AVM、... 目的:通过对56例患者的MRI和MRA资料回顾性分析,以评价MRI和MR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和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RI采用SET1、T2加权成像,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结果:MRI准确显示了46例AVM、2例静脉畸形和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继发的脑实质改变,17例AVM的引流静脉被显示。在MRA图像上43例AVM的供血动脉、畸形结节和2例静脉畸形的血管改变显示清晰,11例AVM的引流静脉被显示,3例小AVM的畸形血管在MRA的原始图像上显示。对10例治疗后的AVM,MRI和MRA做出了正确评价。结论:MRI和MRA结合应用能对脑血管畸形作出正确诊断和较准确的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庆珍 袁巧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总结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78例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加强脑出血、脑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颅内感染等预防护理。结果患者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2例,包括脑出血2例,... 目的总结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78例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加强脑出血、脑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颅内感染等预防护理。结果患者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2例,包括脑出血2例,脑缺血7例,术后感染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好转出院。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防范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脑血管畸形 复合手术 并发症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的分类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星荣 沈天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多年来脑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方案的基础从单纯的形态性描述,发展为病理解剖和/或胚胎学表现,以至为其生物学行为状态。随着对脑血管畸形的病理生理学、组织病理学、自然发展史和细胞生物学的进一步澄清,形成了一个更合理的、综合... 多年来脑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方案的基础从单纯的形态性描述,发展为病理解剖和/或胚胎学表现,以至为其生物学行为状态。随着对脑血管畸形的病理生理学、组织病理学、自然发展史和细胞生物学的进一步澄清,形成了一个更合理的、综合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方案。此综合性分类方案有以下特征:1、它将CNS血管畸形分三大类:增生性血管肿瘤(即血管瘤),非增生性血管畸形(包括毛细血管型、静脉型、海绵型、动脉型、动静脉分流型和混合型血管畸形),以及综合征型CNS血管畸形。虽然存在某些争论,脑部、脊髓和软膜的真正的血管瘤是的确存在的,不过罕有报道而已。非增生性一词并不意味着CNS血管畸形是静止而不会长大的。2、真正的淋巴管性畸形在CNS是不存在的,故本分类方案中不包括此病。3、虽然海绵型血管畸形与静脉型血管畸型并存,但它们在形态学上、组织病理学上、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上均不相同,故它们分别属于两类不同的畸形。以往曾有人将海绵型血管畸形归并在静脉型畸形一类。4、本分类方案包括动脉瘤型和非动脉瘤型两类疾病。5、大多数以往的分类方案都认为血管畸形为先天发育异常,然而本方案包括了不少获得性血管疾病,并不同意血管畸形都源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分类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MR INFLOW法和PC法血管成像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元相 付况 +1 位作者 于多 李荣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MR INFLOW PC法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与脑血管畸形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志安 段传志 李铁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216-1217,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基因研究 基因突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出血后的治疗时机及方法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晖 袁绍纪 +3 位作者 张荣伟 刘作勤 王志刚 唐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出血后的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方法5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出血量大者先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切除,然后全脑血管造影,利用Magic微导管及N...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出血后的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方法5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出血量大者先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切除,然后全脑血管造影,利用Magic微导管及NBCA胶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2例患者7d内仅用NBCA栓塞治愈,且未留下任何后遗症,26例经血肿清除术后30d栓塞治愈,其中8例在血肿清除术中部分切除AVM后7d再栓塞治愈,8例手术全切AVM;14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智力下降。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早期确诊AVM的关键是尽早行全脑血管造影,NBCA栓塞是治疗AVM理想、安全、可靠的方法,早期治疗能明显减少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造影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栓塞脑血管畸形高峰论坛研讨摘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534-534,共1页
关键词 液体栓塞剂 ONYX 高峰论坛 脑血管畸形 二甲基亚砜(DMSO) 次乙烯醇异分子聚合物 摘要 神经介入 混悬液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
19
作者 杨卫忠 梁日生 +4 位作者 陈建屏 倪天瑞 刘才兴 张国良 石松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杨卫忠,梁日生,陈建屏,倪天瑞,刘才兴,张国良,石松生1991年以来我院应用真丝线段和头发作为栓塞材料,经微导管注人栓塞治疗AVM1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 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杨卫忠,梁日生,陈建屏,倪天瑞,刘才兴,张国良,石松生1991年以来我院应用真丝线段和头发作为栓塞材料,经微导管注人栓塞治疗AVM1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9—42岁,平均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栓塞 导管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探讨
20
作者 孙青芳 卞留贯 +3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丁美修 张天锡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血管畸形(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 14例AVMs及周边脑组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脑AVMs中ppET-l和ET_A表达变化,并与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发现... 目的 探讨脑血管畸形(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 14例AVMs及周边脑组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脑AVMs中ppET-l和ET_A表达变化,并与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发现ppET-lmRNA和ET_A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结论 脑AVMs中ppET-lmRNA表达的下降可能会导致AVMs中ET-l的下降,而脑AVMs中ET-1下降很可能是畸形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ET_A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可能阻止外源性ET-l,并加强脑AVMs中ET-l的抑制作用,导致脑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1 ETA 脑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