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映山红花总黄酮促进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H_(2)S的关系
1
作者 仲美静 陈硕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2,共8页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硫化氢(H_(2)S)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和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硫化氢(H_(2)S)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和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成管及H_(2)S含量和钙离子荧光强度,包括CCK-8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基质胶成管、H_(2)S试剂盒及钙离子荧光探针法。结果在单独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H_(2)S供体NaHS(200μmol·L^(-1))和TFR(90、270、810 mg·L^(-1))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及[Ca^(2+)]i荧光强度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EGFR_(2)阻断剂SU5416(10μmol·L^(-1))可抑制TFR的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血管及[Ca^(2+)]i荧光强度;在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TFR显著地升高共培养中H_(2)S含量,并被CBS抑制剂AOAA(200μmol·L^(-1))抑制。与此同时,TFR明显地促进共培养中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血管作用,并可被AOAA和VEGFR_(2)阻断剂SU5416显著地抑制。结论TFR在体外可通过VEGFR_(2)升高[Ca^(2+)]i来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并可通过诱导神经元中CBS生成H_(2)S作用于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_(2)来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海马神经元细胞 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成管 映山红花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缺氧致脑血管内皮细胞NF-κB、IκB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莉芬 陶陶 +1 位作者 余震 胡长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缺氧脑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BMEC)体外培养模型,并施加12h缺氧条件,分为对照组、缺氧组...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缺氧脑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BMEC)体外培养模型,并施加12h缺氧条件,分为对照组、缺氧组、阿魏酸钠组。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endothelin-1,ET-1)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MEC的NF-κB及IκBα表达。结果阿魏酸钠(100μg/ml)能抑制缺氧诱导的ET-1释放(P<0.01)。缺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降低IκBα的表达,阿魏酸钠可以显著抑制缺氧内皮细胞中NF-κB的表达及核移位现象,增加IκBα的表达和BMEC活性。结论阿魏酸钠对大鼠脑皮质BMEC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其减少BMEC分泌ET-1,抑制NF-κB蛋白表达,促进IκB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脑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 NF-ΚB IΚ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小胶质细胞产生的微囊泡加重氧糖剥夺条件下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吕燕妮 付龙生 +3 位作者 李艳明 温金华 魏筱华 钱贻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研究在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向脑血管内皮细胞(RBEC)中加入提取自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小胶质细胞上清液的循环微囊泡(MV),考察其对RBEC紧密连接功能的损伤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提取1 mg/L LPS刺激24 h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 目的研究在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向脑血管内皮细胞(RBEC)中加入提取自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小胶质细胞上清液的循环微囊泡(MV),考察其对RBEC紧密连接功能的损伤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提取1 mg/L LPS刺激24 h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V并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V中微小RNA-27a(miR-27a)水平。RBEC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MV组、OGD 6 h组、OGD-MV孵育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RBEC中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和密封蛋白5(claudin-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BEC中occludin、claudin-5、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p38的蛋白磷酸化水平,ELISA测定RBEC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MV形状为近似圆形双层膜结构,平均直径为150 nm,符合MV的形态学特征。与正常小胶质细胞相比,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的MV中miR-27a水平异常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加入MV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当在OGD条件下,RBEC中紧密连接受到损害,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降低,而加入MV后,RBEC紧密连接破坏加重,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进一步降低,OGD组小胶质细胞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小胶质细胞TLR4及NF-κBp65、p38磷酸化水平增加,而OGD-MV孵育组中,TLR4和NF-κBp65、p38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升高,且IL-1β和TNF-α水平也明显增加。结论 LPS刺激小胶质细胞上清液MV中miR-27a水平升高,可致OGD条件下RBEC紧密连接损害进一步加重,可能与其上调TLR4表达及NF-κBp65、p38的磷酸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MV) miR-27a 氧糖剥夺(OGD) 小胶质细胞 脑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纤维蛋白上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薛峥 程明珍 +1 位作者 胡晓晴 张苏明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共培养高表达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录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后培养,加入1.0 mg.mL-1纤维蛋白和不同浓度白藜芦醇,通过RT-PC...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共培养高表达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录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后培养,加入1.0 mg.mL-1纤维蛋白和不同浓度白藜芦醇,通过RT-PCR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中IL-6转录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定量检测培养基中的IL-6水平。结果加入不同浓度(0,1,5,10,25和50μmol.L-1)的白藜芦醇24 h后,25和50μmol.L-1白藜芦醇组培养基中IL-6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RT-PCR结果显示,25和50μmol.L-1白藜芦醇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IL-6 mRNA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纤维蛋白导致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IL-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纤维蛋白 脑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纤维蛋白上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薛峥 董黎娟 张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纤维蛋白诱导的体外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高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后培养,培养液中加入1.0mg/ml纤维蛋白和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纤维蛋白诱导的体外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高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后培养,培养液中加入1.0mg/ml纤维蛋白和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通过RT-PCR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中MMP9转录水平,应用明胶酶谱法(gelatin zy-mography)定量检测培养液中的MMP9水平。结果加入不同浓度(0、1、5、10、25和50μmol/L)的白藜芦醇24h后,25μmol/L和50μmol/L白藜芦醇组的培养液中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25μmol/L和50μmol/L白藜芦醇组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MMP9显著下调(P<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导致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MMP9的表达,在神经系统炎性病变中发挥抑制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纤维蛋白 脑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生物学行为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义宝 刘云会 +2 位作者 刘丽波 王萍 马永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28,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血脑屏障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匀浆、葡聚糖高速梯度离心提取大鼠脑皮层微血管段,用胶原酶消化后,在37℃,5%CO2孵箱中进行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以跨内皮阻抗值分析其... 本文旨在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血脑屏障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匀浆、葡聚糖高速梯度离心提取大鼠脑皮层微血管段,用胶原酶消化后,在37℃,5%CO2孵箱中进行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以跨内皮阻抗值分析其血脑屏障特性随传代次数的改变。结果证明:原代培养后7~10d沿微血管段生成单层"铺路石"样细胞,经VIII因子证实95%以上的培养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传代可以进一步纯化,得到稳定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原代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屏障特性,与内皮细胞株之间有显著差异,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跨内皮阻抗减弱。以上结果表明,采用匀浆、梯度离心、胶原酶消化是获取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稳定的方法,原代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研究血脑屏障的最佳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内皮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黄芩素改善高糖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的血脑屏障功能障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梦娜 梅茜钰 +1 位作者 陆宾 徐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42-1547,共6页
目的研究野黄芩素(scutellarein)对高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的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改善。方法将神经小胶质细胞BV-2与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End.3共培养,建立血脑屏障细胞模型。跨内皮电阻实验和细胞渗漏实验检测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情... 目的研究野黄芩素(scutellarein)对高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的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改善。方法将神经小胶质细胞BV-2与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End.3共培养,建立血脑屏障细胞模型。跨内皮电阻实验和细胞渗漏实验检测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V2细胞上清中TNF-α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bEnd.3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包括occludin、claudin1、claudin5和claudin19的表达。结果用高糖诱导活化BV-2细胞或用TNF-α直接刺激bEnd.3细胞都会损伤bEnd.3细胞构成的细胞屏障,野黄芩素可逆转这种损伤。野黄芩素可以减少高糖诱导活化的BV-2细胞中TNF-α的分泌。TNF-α可以降低bEnd.3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5和claudin19的表达,野黄芩素能够逆转TNF-α降低的claudin1和claudin19蛋白表达。结论野黄芩素可以阻断高糖诱导的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性因子TNF-α的释放,缓解高糖诱导激活神经小胶质细胞和TNF-α直接刺激脑血管内皮细胞所导致的血脑屏障破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素 血脑屏障 高糖 脑血管内皮细胞bEnd.3 神经小胶质细胞BV-2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脑屏障体外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8
作者 谢英 叶丽亚 +2 位作者 张小滨 侯新朴 娄晋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 :应用培养的CBA/J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BMVEC)构建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将BMVEC种植在明胶包被的 2 4孔板细胞插入器的微孔滤膜上培养至汇合状态 ,通过 4h... 目的 :应用培养的CBA/J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BMVEC)构建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将BMVEC种植在明胶包被的 2 4孔板细胞插入器的微孔滤膜上培养至汇合状态 ,通过 4h液面渗漏实验、扫描和透射电镜、血脑屏障形成前后膜两侧的电阻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 ,HRP)的通透性和RMP 7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作用来证实BBB的形成。结果 :BMVEC培养至汇合后 ,4h液面渗漏实验成为阳性 ;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形成单层 ,透射电镜证实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 ;跨细胞电阻 (thetransendothelialelectricalresistance ,TEER)分别为汇合前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 3.2倍和 7.7倍 ;对HRP的通透率分别为前对照组的 1 3.4 %和 6 .7% ;RMP 7处理使HRP在BBB的通透率增加了 2 .7倍。结论 :构建的BBB体外模型在形态学、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BBB的基本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体外实验模型 脑血管内皮细胞 BMVEC B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培养上清液通过抑制NF-κB通路预防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庆 何肖龙 +6 位作者 肖汉森 杜蕾 李雨静 陈乐程 田慧文 黄胜和 曹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体外探讨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LGG-CM)能否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阻断大肠杆菌K1(E.coli K1)株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方法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采用免疫印迹研究LGG-CM能否抑制E.coli K1激活NF-κB通路;... 目的体外探讨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LGG-CM)能否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阻断大肠杆菌K1(E.coli K1)株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方法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采用免疫印迹研究LGG-CM能否抑制E.coli K1激活NF-κB通路;通过侵袭实验和中性粒细胞迁移实验,研究LGG-CM能否抑制细菌侵袭和中性粒细胞迁移;通过免疫印迹研究黏附分子CD44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ZO-1蛋白的细胞内分布;用Transwell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过跨细胞内皮电阻(TEER)值和细菌迁移实验评价LGG-CM对细胞屏障完整性的保护作用。结果免疫印迹结果表明LGGCM能抑制E.coli K1激活NF-κB通路,藉此抑制E.coli K1的侵袭和中性粒细胞迁移。同时,LGG-CM可抑制E.coli K1上调CD44蛋白和下调紧密连接蛋白ZO-1。此外,LGG-CM能够明显减缓TEER值的降低和抑制E.coli K1穿越体外血脑屏障。结论体外实验表明,LGG-CM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阻断E.coli K1侵袭和中性粒细胞迁移及维护血脑屏障完整性来预防E.coli K1引起的细菌性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上清液 脑膜炎 脑血管内皮细胞 E. COLI K1 E. COLI 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损伤状态下血脑屏障上ABC转运体的功能与表达
10
作者 刘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5-6,共2页
肝损伤往往导致肝性脑病.尽管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脑内神经毒素或活性物质的累积认为是引起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内环境稳定主要是由血脑屏障(BBB)调控的.近来研究显示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乳... 肝损伤往往导致肝性脑病.尽管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脑内神经毒素或活性物质的累积认为是引起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内环境稳定主要是由血脑屏障(BBB)调控的.近来研究显示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等ABC家族转运体在维护BBB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我们近年来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在肝损伤与BBB上ABC转运体功能与表达的关系方面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对BBB上ABC转运体功能与表达影响是不同的,且存在ABC种类差异性.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急性和慢性肝损伤大鼠中,分别罗丹明123(Rho123)和长春新碱(VCR)在海马和皮层中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表征P-GP功能,用溴磺酞钠(BSP)和S-(2,4-二硝基苯基)-谷胱甘肽(DNP-SG)在海马和皮层中浓度与血浆中浓度比表征Mrp2功能.结果显示TAA-诱导的慢性和急性肝损伤均显著增加大鼠海马和皮层中Rho123和VCR浓度与血浆浓度比值,提示BBB中P-GP功能受损.相反显著降低脑组织中BSP和DNP-SG浓度与血浆浓度比值,说明Mrp2功能上调.Westernblot结果表明,TAA-诱导的肝损伤显著下调脑内P-GP的蛋白水平,而上调脑内Mrp2的蛋白水平,即TAA-诱导的肝损伤对BBB上P-GP和Mrp2的功能与表达改变是相反的,下调P-GP的功能与表达,而上调Mrp2的功能与表达.高血氨往往是肝性脑病的特征,为此,我们利用腹腔注射醋酸铵诱导高血氨模型,分析高血氨对BBB上P-GP和Mrp2功能与表达影响.结果显示高血氨显著增加BBB的P-GP和Mrp2功能与表达,伴随NF-κBp65水平增加.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rBMECs)研究结果显示,高氨暴露也增加rBMECs的P-GP和Mrp2功能与表达,伴随NF-κB活化,NF-κB抑制剂可以逆转高氨引起的P-GP和Mrp2功能与表达增加,结果提示高血氨引起BBB上的P-GP和Mrp2功能与表达上调可能与NF-κB通路激活有关.与P-GP和Mrp2不同的是同样在高血氨大鼠模型中,BBB上BCRP的功能与表达显著下调.用rBMECs研究结果显示这种BCRP功能与表达下调可能与MAPK/ERK通路激活有关.在胆管结扎诱发的肝损伤大鼠中,BBB中BCRP的功能与表达显著降低,伴随高胆红素和胆酸盐.用HCMEC/D3细胞研究显示在胆管结扎大鼠血浆中存在引起BCRP功能与表达受损的成分,进-步研究显示胆红素和胆酸盐共培养均损伤BCRP功能,但只有胆红素同时也下调BCRP的表达,其结果在MDCKBCRP细胞中得到进-步验证,提示高胆红素可能是胆管结扎诱发的肝损伤大鼠中引起BBB上BCRP功能与表达下调的主要因素之一.上述结果显示肝损伤引起BBB上ABC转运体功能/表达改变非常复杂,它与引起肝损伤的机制、病程以及ABC转运体的种类有关.因此,肝损伤状态下,BBB上ABC转运体的功能与表达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转运体 慢性肝损伤 血脑屏障 状态 NF-ΚBP65 脑血管内皮细胞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NF-Κ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自噬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菲菲 王万松 +1 位作者 董晓阳 冯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420,共6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舱治疗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探究高压氧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机制。方法54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缺血再灌注损... 目的观察高压氧舱治疗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探究高压氧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机制。方法54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n=18)、高压氧组(n=12)和抑制剂组(n=12)。模型组、高压氧组和抑制剂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损伤模型。高压氧组和抑制剂组建模后予高压氧舱治疗;抑制剂组治疗前侧脑室注射3-甲基腺嘌呤。损伤后72 h,各组进行伊文思蓝染色,观察梗死区伊文思蓝含量;模型组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LC3在CD31+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梗死区皮质微血管段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区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压氧组梗死区伊文思蓝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高压氧组相比,抑制剂组梗死区伊文思蓝含量增高(P<0.05)。模型组损伤区CD_(31)^(+)血管内皮细胞可见LC3表达;模型组梗死区微血管段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高压氧组的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升高(P<0.05);抑制剂组较高压氧组和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损伤区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自噬现象,高压氧舱治疗能够上调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自噬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从而促进血脑屏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脑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