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与脑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春妮 韩丹春 +2 位作者 初秀瑜 刘建伟 李义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变化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偏头痛病例95例,对照组50例,病人中82例行血浆ET1检查,66例行TCD检查,记录血流速度和脉动参数;对同时行TCD检查及血浆ET1检查者的53例偏头痛病人的血浆...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变化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偏头痛病例95例,对照组50例,病人中82例行血浆ET1检查,66例行TCD检查,记录血流速度和脉动参数;对同时行TCD检查及血浆ET1检查者的53例偏头痛病人的血浆内皮素和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偏头痛病人血浆ET1水平(80.89±28.70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66.55±14.97pg/ml)(P<0.01);偏头痛病人各动脉的血流速度普遍增高(包括Vm、Vs、Vd)(P<0.05);ET1与收缩期血流速度呈正的中度相关,相关系数r=0.4282,P=0.0037。结论偏头痛病人增高的ET1可能是导致脑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皮素 头痛病人 内皮素-1(ET-1)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浆ET-1 血流动力学变化 收缩期血流速度 TCD检查 ET-1水平 脉动参数 相关研究 正常对照 相关系数 人血浆 偏头痛 对照组 检查者 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汪瑛 汪节 江六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采用经颅彩超测定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26%(36/46)低于观察组93.48%(4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评分为(8.02±3.31)分、(5.24±2.87)分,BBS量表为(32.25±8.14)分、(41.61±8.27)分,FAC量表为(3.39±0.59)分、(4.13±0.61)分,ACA血流速度为(40.05±2.22)cm/s、(41.89±2.34)cm/s,ACA搏动指数为(0.91±0.23)、(0.74±0.21),MCA血流速度为(38.61±1.68)cm/s、(39.86±1.71)cm/s,MCA搏动指数为(0.96±0.24)、(0.79±0.21),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皮下血肿,热敷后消失,对研究无影响。结论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及步行能力,提高脑血流动力学,且患者可耐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梗死后偏瘫 神经功能缺损 平衡 步行能力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的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恢复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牛善洲 刘宏 +5 位作者 刘沛沄 张梦真 李硕 梁礼境 李楠 刘国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09-1316,共8页
目的为了减少脑灌注CT检查的辐射剂量,提高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的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恢复方法。方法对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进行分块形成一个矩阵,构建低秩稀疏矩阵分解模型进行求解后得到优... 目的为了减少脑灌注CT检查的辐射剂量,提高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的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恢复方法。方法对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进行分块形成一个矩阵,构建低秩稀疏矩阵分解模型进行求解后得到优质的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最后利用恢复后的脑灌注CT序列图像计算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图像。结果在数值实验中,滤波反投影算法的图像的平均结构相似性为0.9438,本文方法恢复结果的平均结构相似性提高到0.9765;滤波反投影算法得到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参数图像的结构相似性分别为0.7005和0.6856,本文方法得到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参数图像的结构相似性提高到0.7871和0.7972。结论本文方法在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噪声抑制和结构保持方面均有很好的表现,并且可以获取准确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灌注CT 图像恢复 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颅内压监测
4
作者 卢莉蓉 周晋阳 牛晓东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4期170-171,共2页
通过对目前颅内压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颅内压检测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颅内压监测。该方法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模,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克服误差反向传播算法效率低下,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通过... 通过对目前颅内压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颅内压检测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颅内压监测。该方法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模,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克服误差反向传播算法效率低下,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通过测量4~6个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输入进此颅内压预测模型,即可得到所需颅内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遗传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