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及尼莫地平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杜力军 於兰 +2 位作者 马丽焱 孙绍美 金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结扎颈总动脉后小鼠脑膜血流量在几秒钟内骤然下降,血流量较结扎前降低约85.9%±6.45%... 目的: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结扎颈总动脉后小鼠脑膜血流量在几秒钟内骤然下降,血流量较结扎前降低约85.9%±6.45%。同时血管中红细胞运动近停滞状态,血管再通时脑血流处于低灌注状态,血流量下降34.47%±11.69%,此时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实际上处于一种慢性缺血状态。再灌注10d后,小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尼莫地平可以解除再灌注时的脑血流低灌状态。并防止由此所引起的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缺失。结论:缺血后及时给予尼莫地平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再灌注 脑膜血流量 尼莫地平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rVMS激光多普勒仪测量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方法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巩彦龙 宋敏 +2 位作者 刘涛 刘建鸿 董万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59-2860,共2页
MoorVMS激光多普勒血流温度监测仪是一种新型检测血流的仪器,临床、科研皆可应用,科研中可监测动物不同组织的血流量、血氧饱和度、温度等;操作系统简单、灵敏度高、可自动分析数据及生成报告、便于携带是其优点。目前应用Moor VMS激光... MoorVMS激光多普勒血流温度监测仪是一种新型检测血流的仪器,临床、科研皆可应用,科研中可监测动物不同组织的血流量、血氧饱和度、温度等;操作系统简单、灵敏度高、可自动分析数据及生成报告、便于携带是其优点。目前应用Moor VMS激光多普勒血流温度监测仪不开颅法测量大鼠颞叶基底部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方法未见相关报道,将对其测量方法作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rVMS激光多普勒仪 椎动脉型颈椎病 脑膜微循环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改善脑缺血“血行不畅、壅遏经脉”血瘀证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海军 王媛 +2 位作者 卢岩 韩冰冰 王世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587-259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MCAO大鼠模型病理及软脑膜血流量的影响,并观察针刺对其神经功能重建的作用,分析探讨针刺改善脑缺血"血行不畅、壅遏经脉"血瘀证候的微观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配伍分组分为模... 目的:观察针刺对MCAO大鼠模型病理及软脑膜血流量的影响,并观察针刺对其神经功能重建的作用,分析探讨针刺改善脑缺血"血行不畅、壅遏经脉"血瘀证候的微观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配伍分组分为模型组、曲池组、内关组及地机组,并复制假手术组,设置正常组,每组8只。针刺14天,观察大鼠走横木实验(beam walking test,BWT)评分的变化,并检测其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脑组织取材,HE染色。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相比,BWT评分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内关组及曲池组与模型组及地机组相比,评分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针刺有助于脑缺血"血行不畅、壅遏经脉"血瘀证证候的缓解,从微观病理变化与宏观外在表现两个方面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 瘀证 针刺 脑膜血流量 宏观和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