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败血症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丽华 叶挺华 +2 位作者 潘新灵 洪俐 施云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一例8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1 d”就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迟钝,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急诊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收入病房后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期间血培养发现脑膜脓毒性... 一例8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1 d”就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迟钝,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急诊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收入病房后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期间血培养发现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经16S rRNA测序结果确认为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患者住院期间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为80 mmH2O(1 mmH_(2)O=0.0098 kPa),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治疗11 d后血培养阴性,且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予以出院。出院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继续口服治疗14 d,随访3个月,患者体温正常,无感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 败血症 基因测序 头孢哌酮舒巴坦 左氧氟沙星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6年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萍 许雨乔 +2 位作者 夏文颖 刘根焰 赵旺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EM)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该医院2012-2016年EM临床分离株及有关临床资料,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共分离不发酵糖革兰...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EM)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该医院2012-2016年EM临床分离株及有关临床资料,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共分离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0 301株,其中EM 27株,占0.26%;菌株主要分离自综合ICU(12株,占44.4%),标本以痰液为主(占77.8%);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EM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达到10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率达到100%。结论 EM临床分离率5年间呈上升趋势,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耐药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 分离率 科室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新艳 曾占壮 +3 位作者 叶小军 卓玉琛 钟全福 余培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5-792,共8页
【目的】制备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进行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示踪研究,为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自患歪头病的棘胸蛙的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 【目的】制备蛙类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进行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示踪研究,为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自患歪头病的棘胸蛙的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m)RsB1151018NA甲醛灭活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血清。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间接ELISA的检测方法;兔抗血清多克隆抗体采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标记后的抗体与感染RsB1151018NA的棘胸蛙不同脏器组织的冷冻切片反应,荧光显微镜观察,跟踪RsB1151018NA在棘胸蛙体内的迁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棘胸蛙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为1∶5.12×10^(5),纯化后的抗体效价为1∶1.6×10^(4),且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水产常见病原菌没有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10^(4) CFU·mL^(-1)。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在棘胸蛙体内随血液循环而分布至全身,可侵袭肌肉、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心脏、眼和脑等组织器官,肾脏、眼和脑感染程度最严重,推测这三个组织器官是其靶器官;创伤感染是可能的感染途径之一。【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对蛙类歪头病的防控和早期诊断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另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迁移,研究病原的致病机理及发病过程等,能为防治药物的研发和防治方法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毒性伊丽莎白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反应 检测 蛙“歪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