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任斌 陈来照 郭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及第3、7、14天的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结合患者的GCS评...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及第3、7、14天的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结合患者的GCS评分及发病第30天时的GOS评分等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NSE平均水平在卒中后3~7 d达高峰,7~14 d逐渐下降。发病后早期(14 d内)同一时间点,患者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值越高(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及脑脊液NSE水平增高,较预后良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早期(14 d内)同一患者脑脊液NSE值较血清NSE值高(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呈正相关(r=0.966,P<0.05)。结论:NSE作为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其水平高低不仅能反映脑卒中后脑组织及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卒中 血清 神经元异性烯醇(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英红 张立明 杨海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121-121,123,共2页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128例HFMD患儿均符合HFMD诊断标准[1],根据有无重症趋向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健康对照组为80例小朋友作健康体检者。脑脊液及血清NS...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128例HFMD患儿均符合HFMD诊断标准[1],根据有无重症趋向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健康对照组为80例小朋友作健康体检者。脑脊液及血清NSE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 1.治疗前两HFMD组血清NSE(s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HFM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高于普通组(P<0.05)。治疗后HFMD组sNSE水平及重症组脑脊液NSE(csf-NS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组脑脊液及血清NS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HFMD病理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害;sNSE的变化与病情轻重相关;部分患儿sNSE升高出现于病情恶化之前,可早期反映脑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 神经元异性烯醇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早产儿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雪 张焕改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早产儿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以头颅共振多序列联合(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全部早产儿分为脑损伤组...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早产儿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以头颅共振多序列联合(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全部早产儿分为脑损伤组(n=40)和无损伤组(n=60)。全部早产儿于出生第7天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于出生第2、7天进行血清NSE检查。运用ROC曲线分析视频脑电图、NSE及其联合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视频脑电图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85.00%(85/100),灵敏度为77.78%(35/45),特异度为90.91%(50/55),一致性度量(Kappa)为0.694。在出生第2、7天,脑损伤组的NSE明显高于无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SE的最佳截断值为20.35 ng/mL,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85.00%,AUC值为0.827。视频脑电图联合NSE的诊断效能更佳,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91.70%、0.917,较两者单独诊断效能更好(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联合NSE预测早产儿脑损伤具有更佳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电图 神经元异性烯醇 早产儿 损伤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影响
4
作者 白蓉 晁志文 张博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331-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去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时 ,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方法检测 32例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液及脑脊液中NSE的浓度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时和去纤酶治疗 1... 目的 探讨去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时 ,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方法检测 32例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液及脑脊液中NSE的浓度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时和去纤酶治疗 14天时血液和脑脊液中NSE浓度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入院时脑脊液中NSE浓度明显高于血液中NSE浓度。去纤酶治疗 14天血液及脑脊液中NSE浓度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 ,但仍高于对照组。随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 ,NSE浓度也明显降低。结论 血液和脑脊液中NSE浓度变化可以作为去纤酶治疗脑梗死时疗效判定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纤 神经元异性烯醇 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及动态变化
5
作者 翁小斌 吴丽萍 +1 位作者 成清荣 季坚卫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测定56例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HIE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测定56例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HIE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HIE较中度HIE明显升高,中度比轻度HIE明显升高,P均<0.01;轻度、中度、重度HIE及对照组脑脊液NSE均明显低于血清NSE,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HIE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升高,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HIE恢复期NSE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SE水平与HIE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神经元异性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的变化研究
6
作者 薛乔 王诗晴 +1 位作者 陈锦文 吴伟彬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62例宫内窘迫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出生第1天NSE水平是否>30.0μg/L分为低水平组与高水平...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62例宫内窘迫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出生第1天NSE水平是否>30.0μg/L分为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头颅MRI、NSE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点情况。结果:低水平组出生后1、4、7 d NSE水平低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出生后7、14 d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头颅MRI检查异常信号阳性率低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早期NSE水平较高时,多数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提示NSE水平可为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异性烯醇 宫内窘迫 新生儿 损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改变
7
作者 高阳阳 李骥腾 赵世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4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改变。方法选择16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为病例组,1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脑脊液ADA、NSE水平。观察病例组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 ... 目的观察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改变。方法选择16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为病例组,1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脑脊液ADA、NSE水平。观察病例组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 ,收集9例病例组患者血及脑脊液ADA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收集15例病例组患者血及脑脊液NSE数据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8例脑脊液压力>180 mm H_2O(1 mm H_2O=0.0098 kPa=9.8 Pa),8例正常。9例病例组患者血ADA水平为(13.90±9.35)U/L,与对照组的(9.39±3.89)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脑脊液ADA水平为(18.38±8.94)U/L,高于对照组的(2.96±1.14)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病例组患者血NSE水平为(12.84±4.31)ng/ml,与对照组的(10.57±2.85)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脑脊液NSE水平为(47.97±22.09)ng/ml,高于对照组的(11.62±2.9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和广泛的临床综合征给明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非疫区医生容易漏诊误诊。如临床工作中遇到类似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表现,脑脊液ADA、NSE增高且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时应重点排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腺苷脱氨 神经元异性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脑病血液透析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培龙 王锐艳 +1 位作者 解桂芝 李淑梅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4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尿毒症 透析 CRF 慢性肾功能衰竭 神经元异性 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脑脊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研究
9
作者 赵峥 刘庆林 +3 位作者 郭慧蓉 高富莲 刘麦先 李淑英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05-207,共3页
为研究精神分裂症是机能性疾病,还是器质性疾病;后者是先天发育异常,还是后天脑损伤所致,我们选择3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对其脑脊液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进行测定。结果: 1.阴性... 为研究精神分裂症是机能性疾病,还是器质性疾病;后者是先天发育异常,还是后天脑损伤所致,我们选择3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对其脑脊液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进行测定。结果: 1.阴性组、阳性组、对照组脑脊液中的NSE的含量分别为5.27±5.11ng/ml、2.36±1.27ng/ml、1.00±0.74ng/ml。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阴性组、阳性组、对照组脑脊液中MBP的含量分别为0.35±0.49ng/ml、0.49±0.67ng/ml、0.15±0.21ng/ml。三组对照MBP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病例组脑脊液中NSE、MBP有相关性(rs=0.4533,P<0.01),阴性组NSF、MBP有相关性(rs=0.6177,P<0.05)。 研究结果支持分裂样精神病是后天各种因素所致的脑损伤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异性烯醇 分裂样精神病 髓鞘碱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丁秋蕾 赵明哲 +3 位作者 吴海燕 郝小军 安翠平 周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0例ACI患者(观察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其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分型]及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0例ACI患者(观察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其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分型]及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健康人),P<0.01;NSE水平与梗死灶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NSE是反映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可作为ACI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神经元异性烯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商俊芳 姜华 +6 位作者 杨喜云 张武德 王金海 李志东 赵敏 鲍英存 黄春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模型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循经组和纳甲组...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模型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循经组和纳甲组,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作治疗,循经组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纳甲组予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每日定时治疗1次,观察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情况,检测血清NSE、S100B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循经组、纳甲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梗死灶体积减小、梗死灶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P<0.01),血清NSE、S100B蛋白含量降低(P<0.05,P<0.01),纳甲组效果总体优于循经组。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通过降低AIS模型大鼠血清NSE、S100B蛋白含量达到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纳甲法 急性缺血性卒中 S100B蛋白 神经元异性烯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良伟 李强 +5 位作者 许延路 刘敏 赵修敏 陈兴旺 苗莉莉 冯肖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02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02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NSE浓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巴曲酶治疗组第7天血液中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第14、28天神经功能评分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巴曲酶可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元损伤,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 神经元异性烯醇 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兴国 谷燕 +1 位作者 刘尊齐 王海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DEACMP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NSE和CRP浓度,观察比较DEACMP患者在不同病情时血清NSE和CRP浓度变化。结果DEACMP组血...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DEACMP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NSE和CRP浓度,观察比较DEACMP患者在不同病情时血清NSE和CRP浓度变化。结果DEACMP组血清NSE和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并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均<0.01),血清NSE和CRP浓度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DEACMP患者血清NSE和CRP浓度明显增高,血清NSE和CRP浓度可以为判断脑神经元损伤程度提供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碳中毒 急性 迟发性 神经元异性烯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籍文强 王向红 +3 位作者 王岩 宋铁鹰 于大海 周俊卿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卒中 神经元异性烯醇 S-100B蛋白 内皮素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惊厥性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莲 李文菊 +2 位作者 王欢 姜杰 邓萌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0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惊厥性脑损伤患儿血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惊厥患儿100例,据病情分为惊厥持续状态组38例、多次惊厥组32例,单次惊厥组30... 目的探讨惊厥性脑损伤患儿血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惊厥患儿100例,据病情分为惊厥持续状态组38例、多次惊厥组32例,单次惊厥组30例,选择同期无惊厥患儿30例为对照组,测定患儿惊厥发作后24、72小时血清、脑脊液IL-6、NSE的水平变化。结果惊厥发作后24小时各惊厥组血清、脑脊液中IL-6、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持续状态组明显高于多次惊厥组,多次惊厥组明显高于单次惊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后各惊厥组IL-6、NSE与24小时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IL-6与NSE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IL-6与NSE呈正相关(P<0.05),血清、脑脊液IL-6呈正相关(P<0.05);血清、脑脊液NSE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与NSE参与了惊厥性脑损伤的病理损害过程,能反映惊厥性脑损伤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评估惊厥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惊厥 神经元异性烯醇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淑贞 马驰骋 +2 位作者 曹丽丽 魏汝云 迟兆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 SE)水平,并与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N SE(30.54±12.66)ng/m l,脑出血患者(31.30±13.78)n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9±6.76)...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 SE)水平,并与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N SE(30.54±12.66)ng/m l,脑出血患者(31.30±13.78)n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9±6.76)ng/m l(P<0.05);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N SE有明显变化,N SE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与病情转归及患者预后有明显关系。提示血清N SE水平是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脑损害较敏感的生化指标,可较早反映脑损伤程度,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和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异性烯醇 梗死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航 徐格林 林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 d时,治疗组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1 d时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86%,常规治疗组为3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神经元异性烯醇 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振海 孔繁元 +3 位作者 谢鹏 潘月英 李光宁 张鲁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 为了观察急性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患者年龄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观察组 ) 4 6例 ,其他外科... 目的 为了观察急性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患者年龄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观察组 ) 4 6例 ,其他外科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 2 5例其血液及脑脊液NSE的含量 ;并应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I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 (P <0 .0 1) ;ACI患者脑脊液NSE显著高于血液 (P <0 .0 1) ;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与梗死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脑脊液或血清中的NSE浓度 ,是脑组织破坏后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 ;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病人梗死范围、监测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异性烯醇 梗死 联免疫吸附测定 梗死体积 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蔷 陈敬国 陆俊秀 《现代医院》 2012年第8期69-70,共2页
目的了解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方法观察组为脑白质损伤早产儿35例,对照组为正常早产儿3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生后1、7、14 d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特异性烯... 目的了解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方法观察组为脑白质损伤早产儿35例,对照组为正常早产儿3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生后1、7、14 d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L-6和NSE生后1、7 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血清IL-6和NSE的浓度在早期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损伤 早产儿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元异性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崔家辉 白鹰 +1 位作者 唐伟 王怡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期21-22,42,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3次/d,连续治疗10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NSE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NSE水平上,治疗组与对照组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d后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33例发病36h入院的患者采用动态观察方法,显示对照组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清NSE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其中NSE含量于发病后第72小时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而采用丁苯酞的治疗组在发病后72h、120h、168hNSE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减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大面积梗死 血清神经元异性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