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疾病与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研究牛舌草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谭文溚 胡博军 +4 位作者 黄贝 张雯 王淑美 臧林泉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544,共10页
目的基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牛舌草中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研究牛舌草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 目的基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牛舌草中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研究牛舌草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网络药理学的分子网络分析技术、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牛舌草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结果牛舌草给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行为功能障碍,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并且牛舌草能够通过143个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干预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和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表明,牛舌草通过多靶点、多机制整体联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有效降低脑损伤和保护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舌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冉 贺茂林 +1 位作者 张巍 黄一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处理7d。依据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90min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下的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94.4±19.9)mm3,通心络组为(72.1±13.4)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3.3±0.6)分,通心络组为(2.6±0.6)分。再灌注5d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123.9±18.6)mm3,通心络组为(100.2±12.8)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2.1±0.4)分,通心络组为(1.2±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0.05)。结论通心络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通心络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中动脉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Wistar大鼠 梗死体积 对照组 24h 给药方案 不同时间 预处理 线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林黎明 薛岚平 朵振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①生化指标检测组,32只大鼠。再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bE低...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①生化指标检测组,32只大鼠。再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b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与脂质过氧化有关的指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含量的变化。②行为学、病理学检测组,24只大鼠。再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GbE高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并在光镜下观察脑梗死部位病理学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为(1.21±0.04)nmol/mg蛋白,GbE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0.98±0.04)nmol/mg蛋白和(1.10±0.08)nmol/mg蛋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NOS、丙二醛也呈类似改变;同时GbE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的活力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并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提高。结论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一氧化氮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一氧化氮合酶(NOS) 大鼠组织 一氧化氮含量 脂质过氧化 生化指标检测 神经行为功能 作用机制 GBE 病理学检测 病理学改变 剂量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蔡宏斌 葛朝明 +2 位作者 张兰芳 赵翀翀 刘志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3-80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预处理(HBO-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半暗带氧化应激平衡的调节及对自由基损伤的脑保护作用,选择恰当的预处理压力窗。方法: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6);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n=8);HBO-PC+...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预处理(HBO-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半暗带氧化应激平衡的调节及对自由基损伤的脑保护作用,选择恰当的预处理压力窗。方法: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6);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n=8);HBO-PC+MCAO组(n=32)。HBO-PC+MCAO组按不同的HBO-PC压力分为1.5ATA(0.15MPa)组、2.0ATA(0.20MPa)组、2.5ATA(0.25MPa)组和3.0ATA(0.30MPa)组4个亚组,每组8只。按不同治疗压力,每次吸氧1h、隔日1次,共5次,10d完成。最后一次HBO-PC后24h根据Zea-Longa线栓法制作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检测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凋亡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抗氧化酶活力。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不进行HBO/常压氧治疗,10天后处理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中各亚组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数和MDA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总SOD和CAT活动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增高,与MCA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预处理亚组GSH-px表达无明显变化,与MCAO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处理组内比较,上述指标(除GSH-px)在2.0ATA和2.5ATA组间,1.5ATA和3.0ATA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2.0ATA和2.5ATA组比较1.5ATA和3.0AT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O-PC可能通过上调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半暗带的自由基损伤和神经元凋亡,1.5ATA-3.0ATA间为HBO-PC的安全有效压力,发现2.0ATA和2.5ATA压力下HBO-PC抗自由基损伤能力优于1.5ATA和3.0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丹 袁林辉 +5 位作者 张静 张平 余鹏 肖凡 胡小玲 胡衍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8-692,共5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12~14周龄,体重220~26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脑缺血-再灌注+七...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12~14周龄,体重220~26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脑缺血-再灌注+七氟醚后处理组(SPC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Sham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IR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C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2.6%七氟醚吸入15min。再灌注末处死各组大鼠,断头取出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ba-1和HO-1蛋白含量;并测定脑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丙二醛(MDA)、TNF-α、IL-1β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IR组和SPC组脑皮质Iba-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5),SPC组Iba-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PC组ROS含量和MDA、TNF-α、IL-1β浓度明显升高,SOD活性和HO-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SPC组ROS含量和MDA、TNF-α、IL-1β浓度明显低于IR组,SPC组SOD活性和HO-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吸入麻醉 后处理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在正常大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范惠霞 邓志鹏 +2 位作者 王福文 徐晓婷 姚庆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5-1221,共7页
目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等)在正常大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模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紫... 目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等)在正常大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模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的含有量,用药代动力学软件DAS 2.0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产生蓄积,对异嗪皮啶的消除发生改变,对刺五加苷E无影响。结论初步推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发生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五加注射液 紫丁香苷 刺五加苷E 异嗪皮啶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仁良 任惠民 +3 位作者 董强 陈光辉 刘新峰 吕传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91-593,598,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应用RT-PCR、Western-blot以及酶免疫测定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环氧化物酶-2(COX-2)、5-脂加氧酶(5-LOX)及其代谢产物前列腺素E2(PGE2)... 目的:探讨黄芩苷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应用RT-PCR、Western-blot以及酶免疫测定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环氧化物酶-2(COX-2)、5-脂加氧酶(5-LOX)及其代谢产物前列腺素E2(PGE2)和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的影响。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脑组织清蛋白含量,评价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时血脑屏障的影响。结果:①黄芩苷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时组织细胞质内5-LOX的含量(P<0.01),抑制cys-LT的合成(P<0.01)。②黄芩苷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的清蛋白渗出(P<0.05)。③黄芩苷从mRNA水平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COX-2的诱导表达(P<0.05)。结论:黄芩苷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钙超载引起的5-LOX转位表达,从而减少cys-LT的合成,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环氧化酶-2 5-脂加氧酶 前列腺素E2 半胱氨酸白三烯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MDA含量及SOD、GSH-P_X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柏志全 蒋建伟 +4 位作者 周丽丽 郑辉 姚平 王跃春 周卓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电针穴位前后海马内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每日电针双侧"百会"、"风池"、"大...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电针穴位前后海马内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每日电针双侧"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30min,持续7和14d,疏-密波频率:2~20Hz,强度:2 0A。结果:电针能降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MDA含量、提高SOD及GSH-PX活性。结论:电针穴位能提高动物脑海马内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自由基 脑缺血-再灌注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1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光勇 李亮 +1 位作者 廖达光 王知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探讨Apelin-1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改良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Apelin-13干预A组、中剂量B组、大剂量C组共5组,Apelin-13进行侧脑室注射,分别... 目的探讨Apelin-1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改良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Apelin-13干预A组、中剂量B组、大剂量C组共5组,Apelin-13进行侧脑室注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脑梗死体积测定,观察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结果 (1)B、C组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含水量、脑梗死体积降低(P<0.05);模型组梗死组织可见水肿、坏死,较多深染、固缩核细胞;B组、C组TUNEL阳性细胞数低于模型组(P<0.05);(2)B、C组缺血周边脑组织MDA含量降低,SOD的活性增加(P<0.05);(3)各组ERK1/2蛋白表达无差异性(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pERK1/2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Apelin-13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大鼠局灶性CIRI起保护作用;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Apelin-13保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1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MDA SOD 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苗晓茹 熊利泽 +1 位作者 王强 雷翀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3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预处理(R)组(n=13)经股静脉注入雷米芬太尼(0.6μg·kg-1·min-1),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盐水对照...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3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预处理(R)组(n=13)经股静脉注入雷米芬太尼(0.6μg·kg-1·min-1),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盐水对照(C)组(n=10)经股静脉注入盐水,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30min后,所有动物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闭120min,然后拔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4h神经功能障碍改变并评分。再灌注24h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2,3,5triphenyltetrazolium(TTC)染色以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动物均表现一定神经功能障碍,再灌注24h内C组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R组则呈减轻趋势;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R组明显低于C组(P<0.05);再灌注24h时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组明显小于C组(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俊乐 金建文 +3 位作者 熊利泽 孙静 董海龙 汪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FA)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即A组(I-R)、B组(I-R+FA5 mg/kg)、C组(I-R+FA10 mg/kg)、D组(I-R+FA 20 mg/kg)和E组(脂微球对照组)。采用颈内动脉丝线栓塞致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FA)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即A组(I-R)、B组(I-R+FA5 mg/kg)、C组(I-R+FA10 mg/kg)、D组(I-R+FA 20 mg/kg)和E组(脂微球对照组)。采用颈内动脉丝线栓塞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再灌注后24、48、72 h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并于72 h后处死动物,取大脑切片行10 g/L 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量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72 hNDS评分:B、C、D组明显高于A、E组(P<0.05);梗死容积百分比,B、C、D组明显低于A、E组(P<0.01),B、C、D组间24、48、72 h 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容积百分比B组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FA可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局部炎症反应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燕 田婕 +1 位作者 何振洲 王震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七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只分离一侧颈动脉;MCAO... 目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七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只分离一侧颈动脉;MCAO组(M组):阻断一侧颈内动脉血流,缺血90min;D10组:MCAO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D50组:MCAO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D100组: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μg/kg;DY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前10min给予育亨宾5mg/kg;Y组:MCAO前40min腹腔注射育亨宾5mg/kg。MCAO后24h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脑损伤程度。采用TUNEL染色法评估大脑皮层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蛋白含量,并计算pAMPK/AMPK值;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缺血-再灌注后第1、2、5天评估运动功能。结果与S组比较,M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升高,梗死面积、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M组比较,D10、D50和D100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梗死面积、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AMPK/AMPK值、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D50和D100组上述指标改变较D10组更为明显(P<0.05)。与D50组比较,DY和Y组和YpAMPK/AMPK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MCAO后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通过激活AMPK减轻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功能,并且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较低剂量的效应更为明显。采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育亨宾可阻断右美托咪定的这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锐 路志红 +4 位作者 熊利泽 曾甜 杨丽芳 马福成 张西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8-979,共2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于缺血造模前腹腔注射舒芬太尼3μg/kg(S1组)、6μg/kg(S2组)、9μg/kg(S3组)和等容积生理盐水为对照...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于缺血造模前腹腔注射舒芬太尼3μg/kg(S1组)、6μg/kg(S2组)、9μg/kg(S3组)和等容积生理盐水为对照组(C组)。给药后30 min,所有动物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MCAO,120 min后恢复再灌注。再灌注24 h后记录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随后取大脑切片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再灌注后24h,S1组ND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S2、S3、C组间NDS评分和梗死容积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3μg/kg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立英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7-1231,共5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多种机制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CIRI后的神经功能破坏和脑梗死灶形...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多种机制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CIRI后的神经功能破坏和脑梗死灶形成。本文作者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靶点两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药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敏 尹时华 +1 位作者 吴基良 鲍翠玉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0期708-710,共3页
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 (AP)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 2只大鼠随机平分为AP高剂量组 (2 .5 0mg·kg 1 × 2 )、AP低剂量组 (1.2 5mg·kg 1 × 2 )、模型组和对照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3 0min后松... 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 (AP)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 2只大鼠随机平分为AP高剂量组 (2 .5 0mg·kg 1 × 2 )、AP低剂量组 (1.2 5mg·kg 1 × 2 )、模型组和对照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3 0min后松开 ,再灌注60min ,复制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AP高、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大鼠于颈总动脉结扎前 10min和剪断结扎线前 (再灌注前 )分别经颈静脉注入高、低剂量AP和等容积 0 .9%氯化钠注射液 ,再灌注维持 60min ,对照组基本与模型组处理相同 ,但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处死大鼠 ,测定再灌注后海马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Na+ K+ ATP酶、Ca2 + 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穿心莲内酯能明显提高脑缺血 再灌注后海马结构中SOD、GSH Px、Ca2 + ATP酶、Na+ K+ ATP酶活性及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AD含量。结论 :穿心莲内酯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海马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冰 黄如训 +3 位作者 曾进胜 陈立云 李玲 苏镇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5-218,231,共5页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纤酶 局灶性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神经功能评分 动脉闭塞模型 蛋白表达 梗死灶体积 细胞外间质 血管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预处理激活Notch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5
17
作者 金朝 郭培培 +2 位作者 杨新 王焱林 吴会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鸢尾素预处理组(C组)、DAPT(Notch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预处理... 目的探讨鸢尾素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鸢尾素预处理组(C组)、DAPT(Notch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预处理组(D组)和鸢尾素复合DAPT预处理组(E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前30 min,C组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D组腹腔注射DAPT 100 mg/kg,E组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后腹腔注射DAPT 100 mg/kg。A组和B组分别于相应时点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大脑干湿比重法观察大鼠脑含水量(BWC)变化,HE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坏死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asepase-3、Notch1、NICD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和E组NDS均明显升高,BWC均明显增加,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加重,Caspase-3、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NDS明显降低,BWC明显减少,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减轻,Caspase-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和E组大鼠NDS明显升高,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加重,Caspase-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D组和E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鸢尾素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脑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 NOTCH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钗石斛多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詹剑 李小琼 郝仁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金钗石斛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金钗石斛多糖低剂量组(DL,50 mg/kg)、中剂量组(DM,100 mg/kg)、高剂量组(DH,200 ... 目的探讨金钗石斛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金钗石斛多糖低剂量组(DL,50 mg/kg)、中剂量组(DM,100 mg/kg)、高剂量组(DH,200 mg/kg)以及尼莫地平组(10 mg/kg),每组15只,再按随机数字表法每组随机取5只供相应指标检测。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Bederson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的改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BCL-2相关蛋白A1α(A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转录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抑制蛋白(IκBα)和胞核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6组间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24、8.699、33.89、19.26、27.53、109.5、15.28、66.86、41.63,均P<0.01)。(2)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8±0.3)分、(86.1±3.8)%、(31.0±4.5)%,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DH组前三项分别为(1.5±0.5)分、(72.9±5.4)%、(17.5±4.1)%,与模型组比较(包括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除脑含水量、IκBα、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DM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仅IL-1β水平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水平显著减少,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DL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剂量金钗石斛多糖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作用机制与抑制早期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中、低剂量金钗石斛多糖减轻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脑损伤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金钗石斛多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参与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蓓 郭曲练 贺智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NO在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C)减少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全脑IR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200~250g,随机分为四组:Sham组,IR组,IR+RIPoC组,L-NAME+IR+RIPoC组。IR后7d取脑组织行... 目的探讨NO在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C)减少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全脑IR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200~250g,随机分为四组:Sham组,IR组,IR+RIPoC组,L-NAME+IR+RIPoC组。IR后7d取脑组织行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的数目;48h取脑组织行TUNEL检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检测IR后1.5、12、24、48h血清以及海马CA1区的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7d的CA1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48h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与IR组比较,IR+RIPoC组7d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48h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IR后血清及CA1区的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IR+RIPoC组比较,L-NAME+IR+RIPoC组7dCA1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48h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IR后血清及CA1区的NO含量明显减少,血清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RIPoC对全脑IR后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RIPoC调节血清及脑内的NO及N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肢体缺血后处理 一氧化氮 神经保护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丽晔 赵海苹 +5 位作者 王荣亮 张陈诚 刘小蒙 王宁群 罗玉敏 陈志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50-655,共6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5 h后进行再灌注。选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将4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并探讨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5 h后进行再灌注。选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将4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络瘀通中剂量组(LYTM组)、络瘀通高剂量组(LYTH组)及胞磷胆碱钠组(CS组)。分别于造模后3 d及7 d采用12分评分及前肢踩空实验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造模3 d后大鼠缺血侧及假手术组同侧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p-AKT/AKT)的表达,及造模后7 d同侧脑组织中Caspase-12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3 d各组12分评分及前肢踩空实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7 d,LYTM组、LYTH组、CS组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均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模型组BDNF及b-FGF表达明显少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S组均可上调BDNF和b-FGF表达,以LYTH组作用最明显(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AKT/AKT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S组p-AKT/AKT表达增加,以LYTH组和CS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在Caspase-12的表达中,模型组裂解后Caspase-1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aspase-12前体(pro Caspase-12)和裂解后Caspase-12表达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Caspase-12前体和裂解后Caspase-1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络瘀通胶囊可通过促进神经元存活及再生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该保护作用也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损伤 神经 细胞凋亡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 络瘀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